- 卢梭的“主权在民”思想
- 共15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凡是不能促进我们达到目标的一切东西,我们都应一概斥为无用。
——斯宾诺莎
材料二 当立法者们图谋夺取和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们就使自己与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因此就无须再予服从……人民享有恢复他们原来的自由的权利,并通过建立他们认为合适的新立法机关以谋求他们的安全和保证。当人民发现立法行为与他们的委托相抵触时,人民仍然享有最高的权利来罢免或更换立法机关。
——洛克《政府论》
材料三 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绝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因而,如果我们撇开社会公约中一切非本质的东西,我们就会发现社会契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并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卢梭《社会契约论》
(1)材料一中,斯宾诺莎所说的目标是什么,“一切无用的东西”又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立法者与人民的关系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除了上述立法权外,还有什么权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观点,实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上材料反映了近代民主思想中三位杰出的思想家的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三位思想家思想的共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目标:伸张和捍卫资产阶级的自由与民主权利。“一切无用的东西”:封建君主专制和个人独裁及基督教神学。
(2)关系:如果立法者违背了人民的意愿,人民就没有必要再服从他,有权使用武力推翻其统治,重新建立新的立法机构。权力:行政权和对外权。
(3)观点:社会契约论。实质:建立资本主义法制社会。
(4)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类天生都是自由、平等和独立的,……他们在自然法的范围内,按照他们认为合适的办法,决定他们的行动和处理他们的财产和人身,而毋需得到任何人的许可或听命于任何人的意志。……虽然人具有处理他的人身或财产的无限自由,但是他并没有毁灭自身或他所占有的任何生物的自由。……人们既然都是平等和独立的,任何人就不得侵害他人的生命、健康、自由或财产。
——摘自洛克《政府论》(下)
材料二 19世纪初,伦敦某工厂因老板拖欠工资并擅自扣留工人的私人物品,愤怒的工人开展罢工,并阻断工厂所在街区的交通。有些工人爬上高楼,威胁要跳楼自杀,一些人趁乱砸坏工厂及附近街区的许多房子……
——摘自《世界近代史参考资料》
(1)概述材料一的基本主张。(8分)
(2)依据材料一的观点,对材料二反映的事件加以分析。(7分)
正确答案
(1)天赋人权,自由、平等;(2分)保护私有财产;(2分)个人的自由要受到一定制约(受自然法的限制);(2分个人权利不受他人侵害,也不得侵害他人权利。(2分)
(2)老板侵犯了工人的财产权,工人有维护自身财产的权利;(3分)工人阻断交通、砸坏其他人的房子,侵害了他人的自由和财产权;(3分)跳楼自杀不是个人的自由权利。(1分)
试题分析:
(1)依据材料逐层概括即可:“人类天生都是自由、平等和独立的”“他们在自然法的范围内”“任何人就不得侵害他人的生命、健康、自由或财产”。
(2)要求既要明确材料一的观点,又要会利用这些观点对材料二进行分析判断。老板侵犯了工人的财产权,工人有维护自身财产的权利;但是工人阻断交通、砸坏其他人的房子,也侵害了他人的自由和财产权;跳楼自杀不是个人的自由权利。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奴隶是人,他们的天性和其他人相同,奴隶的灵魂中,同样有其他人所具有的自豪、荣誉、勇敢、高尚等品性,不管他们的社会地位如何。”
——古罗马斯多亚学派哲学家塞内卡
材料二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材料三 “人的本质是自由的,因此,合法的国家只能是基于人民自由意志的社会契约的产物,社会契约是人民之间一种相互结合的行动,也是人民自由协议的结果,缔结契约的每个人都必须把自己的一切权利转让给全体,没有人可以例外,同时人人都应当获得同等的权利。……在由契约结成的国家里,人民当然拥有国家的主权,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倘若国家违背了人民的意志,侵害了人民的公意,人民就有权起来推翻这个国家。”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
(1)分别概括上述三则材料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西方人文精神对不同历史时期的文明进步所产生的影响。
正确答案
(1)材料一:人生而平等。材料二:歌颂人性,赞扬人的力量。材料三:社会契约、主权在民。
(2)材料一:第一次论证了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这一西方人文主义的核心理论,奠定了古代希腊罗马民主法制的思想基础。材料二: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是欧洲历史上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材料三:把人们从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中解放出来,为资产阶级革命和建立民主政治提供了思想武器。
【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造物主创造众人,并赋予每个人有占有自己合法财产、保持自己信仰、自由表达思想、平等参与政治活动、公正履行法律责任并有依法辩护自身利益之民权。我们深信每一个生活在这一时代的个体,均有上述之神圣权利。为行使这些权利,我们与国王或利益集团达成行之有效的契约以保障这些权利的忠实履行。
——卢梭《民约论》
材料二 以人民管理政事,便叫做民权。政是众人之事,集合众人之事的大力量,便叫做政权。夫民权者,谓政4668 年治上之权力完全在民,非操诸少数武人或官僚之手。民有选举官吏之权,民有罢免官吏之权,民有创制法案之权,民有复决法案之权。
——摘编自孙中山《三民主义》
(1)据上述材料,指出孙中山与卢梭关于民权认识的差异。(6 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孙中山与卢梭民权思想产生的影响。(10 分)
正确答案
(1)差异:孙中山认为民权是人民管理政事,即人民主权,侧重公共权利;卢梭强调个体的基本权利,涉及政治权利、财产权、信仰权、言论权、辩护权等。(6分)
(2)影响:孙中山形成完整的民主革命纲领,指导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共和政体 取代封建专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主权在民。(6分) 卢梭思想为法国大革命作了舆论准备;关注个体,推动西方资产阶级人权学说的发展。(4分)
试题分析:(1)孙中山认为“以人民管理政事,便叫做民权”,而卢梭强调个人的基本权利,从材料“占有自己合法财产、保持自己信仰、自由表达思想、平等参与政治活动、公正履行法律责任并有依法辩护自身利益之民权”即可看出。(2)孙中山民权思想的指导下进行了辛亥革命,创立了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卢梭的民权观念则是为法国大革命做好了舆论的准备。
从身份到契约
“契约”词源于拉丁文,原意是交易。契约交易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契约的思想在各种文化中都是古已有之。但是,这种传统在西方似乎格外强烈。英国学者梅恩 (1822-1888)说:“同以前的各个时代相比,我们的全部进步在于从身份到契约,从过去留传下来的状态到自由契约所规定的状态。”
——《古代法》
(1)结合材料和所学,指出社会“契约的思想”的基本内涵?
(2)“契约的思想传统在西方格外强烈”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概述当时西方的这些进步是怎样取得的?
正确答案
(1 )自由、平等、守信等。
(2 )法律、宗教、启蒙思想等,具体回答罗马法、法国民法典等,基督教圣经,霍布斯、洛克、卢梭具体主张也可以。
(3 )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日益发展,资产阶级(新贵族)势力的壮大,在启蒙思想家的诠释和推动下,通过社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确立了新的国家和社会管理制度而获得的。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