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稳态与环境
- 共3043题
5.玉米植株的高度达到1.5m以上时,遇到大风雨天气,很容易造成倒伏。某玉米品种种群密度、茎直径、倒伏率之间的关系如图1、图2所示,玉米倒伏后的状况如图3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4.用外源脱落酸(ABA)及其合成抑制剂(fluricbne)分别处理采摘后的番茄,番茄的乙烯释放量变化如图所示 (CK为对照处理),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4.随着激素的广泛研究、开发和利用,大量的激素水果进入市场,摆上餐桌。例如激素草莓、激素柿子、激素苹果等等。这些水果,水汁盈盈,颜色鲜艳。但是,人们吃后就会产生一种“激素水果,好看不好吃”的印象。其主要原因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5.2011年5月丹阳一户瓜农种植的几十亩西瓜莫名“爆炸”的消息传出,将西瓜膨大剂推上了 舆论的风口浪尖。西瓜膨大剂是由日本科学家在上世纪80年代人工合成的一种化合物,作 用效果持久,应用广泛。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7.微生物及基因工程:
据统计,维生素A缺乏每年导致67万名五岁以下儿童死亡。因此科学家研发了一种通过基因工程使得稻米的食用部分胚乳含有维生素A的前体——胡萝卜素的大米,胡萝卜素在人体内会转化成维生素A,可以缓解人体维生素A缺乏。这种大米因胡萝卜素含量极高因而呈现金黄色,被称为“黄金大米”。
黄金大米的制作过程应用了根癌农杆菌介导法进行转基因操作,将能够合成胡萝卜素的酶的基因重组后导入大米的基因组中,具体原理如下图所示。
(1)图14原理中X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Y过程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14中Z过程需要用到的植物激素是________。
A.生长激素 B.细胞分裂素
C.赤霉素 D.脱落酸
E.乙烯 F.吲哚乙酸
根癌农杆菌介导法转基因需要利用根癌农杆菌的Ti质粒完成,下图是Ti质粒的具体组成。(T-DNA区大小约17kb)
(3)若将图15质粒用限制酶I与限制酶II进行完全酶切(各个片段大小不一致),并用凝胶电泳分离酶切后的片段,则电泳结果应为上图16(箭头为电泳方向)中的____________。
将胡萝卜素基因整合进入Ti质粒时,使用限制酶II进行酶切后进行连接,当整合后的Ti质粒进入农杆菌后,需要对农杆菌进行培养,下表为培养农杆菌用的YEB培养基。
(4)据表分析农杆菌的同化作用类型为____________型。
(5)该培养基从物理形态上分应属于____________培养基。培养基配制完成后需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由表中可知,该培养基含有下列营养成分中的____________。
A.碳源 B.氮源
C.无机盐 D.生长因子
(7)为了筛选符合条件的农杆菌,可以在培养基中加入卡那霉素进行筛选。则可以在此培养基中生存的农杆菌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根癌农杆菌介导法转基因原理如图17所示。当植物受伤时会产生一种信号分子,该信号会作用于农杆菌细胞表面的____________。试分析接受信号分子后农杆菌将T-DNA导入植物细胞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重组质粒 ;重组质粒导入农杆菌
(2)BF
(3)A
(4)异养
(5)固体 ;1.05kg/cm2,121℃,15~30min
(6)ABCD
(7)导入未重组的Ti质粒农杆菌及导入重组质粒的农杆菌。
(8)受体 ;1激活vir区表达蛋白装配成通道复合体。2激活vir区表达蛋白以诱导T-DNA区形成T复合体通过通道复合体进入植物细胞后整合进入植物基因组DNA。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以下依据神经细胞功能做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有关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突触前膜的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后迅速被分解了,否则下一个神经元一直处于兴奋或抑制状态,对传来的刺激或兴奋无法作出反应。所以C错误。
知识点
6.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植物激素只有调节作用,不会直接参与细胞代谢发挥作用,A错
考查方向
植物激素的作用
解题思路
排除法
易错点
混淆激素的作用
教师点评
混淆激素的作用
知识点
()是指票据到期并经提示后收取票款的人。
A.出票人
B.收款人
C.付款人
D.保证人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下列有关生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将动物的性腺摘除(阉割)后,动物无法分泌性激素,会反馈性地使动物体内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性腺激素的含量上升,A错;在寒冷刺激下,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是由大脑皮层以下的中枢控制的非条件反射,B错;感觉是大脑皮层的功能,属于条件反射,C错;膝跳反射中,神经冲动沿着整个反射弧传导、传递,当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进行传递时,涉及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信号形式转变,其中有神经递质这种化学物质在起作用,D对。
知识点
动物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激素的变化能调节其对刺激的适应能力。下图为皮质醇分泌的调节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图中M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该激素通过体液的运输,与肾上腺皮质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促进肾上腺分泌皮质醇增加,该过程属于体液调节。
知识点
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反射、条件反射及兴奋产生、传导等知识,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这是条件反射,反射路径是酸梅的形态、颜色等条件刺激物→眼睛上的感光细胞→传入神经→脑干→传出神经→唾液腺。这一过程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肯定有“电—化学—信号”的转化。由于条件反射是后天获得的经学习才会的反射,是后天学习、积累“经验”的反射活动。因此,条件反射也是需要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才能完成。
知识点
肺牵张反射是调节呼吸的反射之一,图(a)为肺牵张反射示意图,该反射的感受器位于肺中,深呼吸后肺扩张,感受器兴奋,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入脑干,抑制吸气,引起呼气。
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a、b、c、d是反射弧的组成部分,a是 ,b是 ,c是 ,d是 。
(2)人体要屏住呼吸必须受到图(a)中 的调控。
(3)图(a)中神经元①和②之间形成的突触(放大后的突触如图(b)所示)中,突触小体是神经元①中的 (填“轴突”、“树突”或“细胞体”)末端膨大形成的,突触后膜位于神经元②的 (填“轴突”、“树突”或“细胞体”)。
正确答案
(1)神经中枢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效应器
(2)大脑皮层
(3)轴突 细胞体(树突或胞体)
解析
本题通过反射弧和突触的结构,考查学生对神经调节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识图应用能力,难度较低,属于送分题。
(1)从图(a)中已有感受器且b有神经节,所以b为传入神经,a是神经中枢,c、d分别是传出神经和效应器。(2)从图(a)中可以看到呼吸肌还受大脑皮层的控制,脑干是抑制吸气,引起呼气的,若屏住呼吸,既不吸气也不呼气,为主动意识控制行为,故中枢为图(a)中的大脑皮层必须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3)考察突触的基本结构,教材上有类似的图和原句突出结构中突触前膜由前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端膨大形成,突触后膜由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充当。
知识点
(1)将3分离体神经纤维(枪乌贼的巨轴突)分别放置于盛有海水(A)、等渗KCI溶液(B)、等渗葡萄糖溶液(C)3个培养皿中。若都给予适宜的刺激,_______(填A、B、C编号)培养皿中的神经纤维可以产生神经冲动,原因是________。
(2)图为神经-肌肉链接示意图。C1、C2表示免疫细胞,黑点(●)表示神经元胞体,①~⑦表示神经纤维。按图示,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地收缩,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出现的顺序依次为_______(填①~⑦编号)。大脑感觉到肌肉受到刺激。其信号(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出现的顺序依次为______(填①~⑦编号)。
(3)重症肌无力是自身免疫病,多数患者的免疫系统误将自身肌肉细胞膜(突触后膜)上的神经遂质受体当作__________,产生的自身抗体攻击了此类神经遂质受体,从而神经冲动传递受阻,肌肉收缩无力。图中免疫细胞C2的名称为_______。
正确答案
(1)A 神经冲动的产生需要(或海水类似于细胞外液)
(2)④⑤⑥ ③②①
(3)抗原 浆细
解析
本题考察有关神经细胞生活环境和神经冲动传递过程和有关免疫知识,由于神经细胞受刺激产生兴奋,需要钠离子从膜外进入膜内,而海水中含有钠离子,所以放在海水中产生兴奋,神经冲动传导不自主收缩没有传递到大脑,而大脑感受到刺激传到大脑,根据兴奋传导可知,肌肉受到刺激不自主的收缩,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出现的顺序是4.5.6,大脑感受到的肌肉收到刺激其信号,(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出现的顺序为3.2.1,自身免疫是把自身正常细胞表面的糖蛋白误认为是抗原,由B细胞增值分化上产生浆细胞合成和分泌抗体。
知识点
在“观察牛蛙的脊髓反射现象”实验中,对健康牛蛙的脚趾皮肤进行环割剥除的操作是为了研究
正确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神经调节。
脚趾皮肤分布的传入神经末梢及相应皮肤构成了感受器,环割剥除脚趾皮肤可以研究感受器在反射活动中的作用,故B正确。
知识点
用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称脊蛙)为材料,进行反射活动实验。请回答与此有关的问题:
(1)用针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可观察到该后肢出现收缩活动。该反射活动的感受其位于左后肢趾部的____中,神经中枢位于____中。
(2)反射活动总是从感受器接受刺激开始到效应器产生反应结束,这一方向性是由____________所决定的。
(3)剪断支配脊蛙左后肢的传出神经(见右图),立即刺激A端__(能、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刺激B端__(能、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若刺激剪断处的某一端出现收缩活动,该活动__(能、不能)称为反射活动,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皮肤 脊髓
(2)突触的结构
(3)能 不能 不能 该活动不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进行的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实验与探究能力,考查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
第(1)小题中,感受器主要分布在皮肤和粘膜中,神经中枢主要是脑和脊髓,结合题意,本小题的答案为:皮肤,脊髓。
第(2)小题中,反射活动总是从感受器接受刺激开始到效应器产生反应结束,这一方向性是由突触的结构所决定的。
第(3)小题中,刺激A端,兴奋可以传到效应器,能引起左后肢的收缩,但是该活动的进行,没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不符合反射的定义(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生物体对内外刺激所作出的规律性反应,称为反射),不能称为反射;刺激B端,兴奋无法传到效应器,不能引起左后肢的收缩。
知识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