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溶液S)中,可测得静息电位。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适当降低溶液S中的Na+浓度,测量该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可观察到

A静息电位值减小

B静息电位值增大

C动作电位峰值升高

D动作电位峰值降低

正确答案

D

解析


知识点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用电刺激离体蛙心的某条神经能使心跳变缓,有人做了如图10所示的实验,本实验提示

A电流通过神经传导

B神经与心肌收缩没有关联

C神经通过放电使心跳变慢

D神经通过释放化学物质使心跳变慢

正确答案

D

解析

刺激供体心脏的某神经,然后从供体心脏吸取浸泡液,能够导致受体心脏心跳减缓,可以知道心脏中因电刺激神经而出现了某种化学物质使心跳变慢。

知识点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9 分

回答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问题。

(1)反射是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在血压调节反射中,当血压升高时,主动脉和颈动脉管壁上的_______传入冲动的频率增高,到达心血管中枢后,_______神经兴奋,血压下降。

(2)下表是哺乳动物神经元内外两种主要阳离子的浓度。a、b代表的离子分别是_______和_______。从细胞膜的结构分析,维持这种离子浓度不均匀分布的机制是_______。

(3)某些药物能特异性地抑制神经递质降解酶的活性。当这类药物作用时,下图中[__]________内的神经递质因不被分解而浓度持续升高,并与[__]________持续结合,导致突触后膜持续兴奋(方框内填图中编号,横线上填文字)。

(4)若在离肌肉5 mm和50 mm的神经纤维上分别给予电刺激,肌肉将分别在3.5ms和5.0ms后收缩,则兴奋沿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是_______mm/ms。

正确答案

(1)压力感受器(1分);副交感(1分)

(2)Na+(1分);K+(1分);Na+、K+通过细胞膜上的Na+、K+运输载体,以主动运输方式进出细胞(1分)

(3)【2】突触间隙(1分);【6】受体(1分)

(4)30(2分)

解析

略。

知识点

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5 分

人类以及大多数哺乳动物的舌和软腭分布着丰富的卵状味蕾,每个味蕾约含100个味细胞,每个味细胞只负责感应酸、甜、苦、咸、鲜五大主体味觉中的一种,其基部与相应的味觉神经相连(图22)。味细胞靠其特殊的质膜表面受体感应相应的化合物,当一种化合物被一种味细胞的质膜表面受体识别并结合后,受体便通过G蛋白调控并打开附近的离子通道,离子的跨膜流动导致膜电位的改变(图23),后者经味细胞基部的味觉神经传递至脑部味觉中枢,最终产生味觉。猫科动物在早期进化阶段缺失了针对甜味化合物的受体编码基因T1R2,因此表现出对糖类食物的冷漠行为。

(1)据上所述,每个味蕾中对应一种味觉的平均味细胞数为________:味细胞质膜表面受体激活离子通道打开的前提条件是___________。

(2)据上所述,若要使小鼠对苦味物质产生“甜”的喜好感,合理的做法是__________。

A.抑制小鼠苦味神经之间的冲动传递

B.刺激并打开甜味细胞质膜上的离子通道

C.阻断小鼠苦味细胞与其味觉神经之间的联系[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D.将识别苦味化合物的受体编码基因导入小鼠甜味细胞中表达

正确答案

(1) 20   化合物与受体结合

(2)D

解析

(1)根据题中信息,每个味蕾中含有100个味细胞,每个味细胞只负责感应酸、甜、苦、咸、鲜五大主体味觉中的一种,则对应一种味觉的平均味细胞数位20个;根据题中“当一种化合物被一种味细胞的质膜表面受体识别并结合后,受体便通过G蛋白调控并打开附近的离子通道”可知,离子通道打开的前提条件是对应的化合物和受体识别并结合。

(2)要使小鼠对苦味物质产生甜的好感,则要使得苦味物质的分子能开启“甜”味细胞的离子通道,可以将将苦味物质的受体“嫁接”到甜味细胞表面来实现,要实现这一目的,需要将识别苦味化合物的受体编码基因导入小鼠甜味细胞中表达,故本题选D

知识点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图示某些生物学概念间的关系,其中Ⅰ代表整个大圆,Ⅱ包含Ⅳ。下列各项不符合关系的是


AⅠ体液    Ⅱ细胞外液    Ⅲ细胞内液     Ⅳ组织液

BⅠ突触   Ⅱ突触前膜 Ⅲ突触后膜 Ⅳ突触小泡

CⅠ核酸  Ⅱ核糖核酸 Ⅲ脱氧核糖核酸 Ⅳ信使RNA

DⅠ免疫 Ⅱ特异性免疫 Ⅲ非特异性免疫 Ⅳ细胞免疫

正确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高中生物中基本概念的理解与应用能力。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而细胞外液又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突触小泡不属于突触前膜的结构,所以选项B是错误的;C核酸包括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由信使RNA、核糖体RNA和转运RNA组成;免疫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而特异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知识点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稳态的生理意义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神经元细胞膜内外的离子可以影响膜电位和突触传递过程,如细胞内Ca2+的升高促进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而K+流出细胞将会导致细胞膜内电位更负。则下列情形中不利于神经递质释放的是(    )。

ANa+流入细胞内

BCa2+流入细胞内

CK+流出细胞

D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

正确答案

B

解析

知识点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Ca2+能消除突触前膜内的负电荷,利于突触小泡和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若瞬间增大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Ca2+的通透性,将引起的效应是

A加速神经冲动的传递

B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C减缓神经冲动的传递

D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正确答案

A

解析

若瞬间增大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Ca2+的通透性,使Ca2+进入突触前膜内,消除突触前膜内的负电荷,利于突触小泡和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的速度加快,将引起神经冲动的传递加快。

知识点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激素和酶都具有高效性,在非细胞条件下也能发挥作用

B激素和抗体都具有特异性,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

C血液中未参与免疫反应的淋巴细胞都是记忆细胞

D神经细胞上神经冲动的传导都以局部电流为前导

正确答案

D

解析

酶可以在非细胞条件下发挥作用,激素不可以,A错误;激素和抗体具有特异性,激素作用于靶细胞,有些激素如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全身的细胞,抗体作用于抗原,抗原并非都是细胞也可以是病毒或是大分子异物;B错误;血液中未参与免疫反应的还有未致敏的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C错误;神经细胞上神经冲动的传导是兴奋区和未兴奋区之间形成局部电流的形式为前导,D正确。

知识点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后会产生动作电位并沿神经纤维传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纤维中段受刺激产生的动作电位是单向传导的

B动作电位的幅度随神经纤维传导距离的延长而变小

C膜对钠离子通透性的降低会导致动作电位变小

D各条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传导彼此间相互影响

正确答案

C

解析

略。

知识点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下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称“神经—肌接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肌接头”处可发生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转变

B电刺激①处,肌肉会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也会偏转

C电刺激②处,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计会记录到电位变化

D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

正确答案

C

解析

神经肌肉接头类似于突触,故而可将肌肉看做突触后膜,因而刺激②,不能引起前膜所在神经元电位变化

知识点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5 分

为了更好的揭示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机制,可用猴进行科学实验(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猴右手指受到电刺激时,会产生缩手反应。在此反射的反射弧中,神经冲动是____向传递的。头部电极刺激大脑皮层某区域引起猴右手运动,其兴奋传递过程是:中枢兴奋——传出神经兴奋——神经末梢释放——____——____——后膜电位变化——右手部肌肉收缩。

若某动物离体神经纤维在两端同时受到刺激,产生两个同等强度的神经冲动,两冲动传导至中点并相遇后会_____。

(2)试验猴受到寒冷刺激,皮肤温度传感器兴奋,经传入神经引起____兴奋,导致____分泌增加,机体产热增多以维持体温稳定。此调节方式为_____。

(3)试验猴对屏幕上呈现的某些影像会产生明显的应激反应。在受到多次此类影像刺激后,猴出现应激性高血糖症。长生这一结果的直接原因是____导致了糖代谢一场。

(4)猴大脑皮层下的某区域出现病理性损伤后,表现为日排尿量异常增多、饮水剧增。推测脑内____区域被损伤,引起了_____缺乏。

正确答案

(1)单    神经递质(或:乙酸胆碱)   与(后膜特异性)受体结合   停止传导(或:消失,抵消)

(2)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甲状腺激素(或: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   神经—体液调节 。
(3)胰岛素分泌减少和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4)下丘脑或(神经)垂体   抗利尿激素(或:ADH) 缺乏。

解析

(1)在动物体内,兴奋传导都是单向的。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以化学物质的形式进行的,神经递质释放之后,要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发生特异性的结合后才能引起突出后神经元的兴奋。当对某一神经纤维进行刺激后,传递到中间时,中间部位的膜电位是外负内正,中点与相邻两点间的电位差消失,兴奋中止。(2)接受传入神经的兴奋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兴奋,然后发出神经兴奋引起激素分泌增加,产热,是体液和神经调节的结合。

(3)糖代谢直接收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调节,题中应激性引起了这两种激素分泌异常,糖代谢异常。

(4)当分泌抗利尿激素的结构损伤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元尿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增加饮水。

知识点

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脊椎动物激素的调节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 20 分

Ⅰ.将蛙脑破坏,保留脊髓,做蛙心静脉灌注,以维持蛙的基本生命活动。暴露蛙左后肢屈反射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分别连接电位计a和b。将蛙左后肢趾尖浸入0.5%硫酸溶液后,电位计a和b有电位波动,出现屈反射。右图为该反射弧结构示意图。

(1)用简便的实验验证兴奋能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而在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递。

(2)若在灌注液中添加某种药物,将蛙左后肢趾尖浸入0.5%硫酸溶液后,电位计a有波动,电位计b未出现波动,左后肢未出现屈反射,

其原因可能有:①             ;

②             。

Ⅱ.合理密养、立体养殖是提高池塘养殖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

(1)某池塘中有水草、绿藻、草鱼、鳙鱼(主要摄食浮游动物)和鳜鱼(肉食性),以及水溞、轮虫等浮游动物。请按主要捕食关系,绘出该池塘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2)轮虫和水溞的种间关系是             。

(3)研究池塘生态系统不同水层光合速率,对确定鱼的放养种类和密度有参考价值。从池塘不同深度采集水样,分别装入黑白瓶中(白瓶为透明玻璃瓶,黑瓶为黑布包裹的玻璃瓶)并封闭。

然后将黑白瓶对应悬挂于原水样采集位置,同时测定各水层剩余水样溶氧量,作为初始溶氧量。24h后,测定各黑白瓶中溶氧量。若测得某水层初始溶氧量为,白瓶溶氧量为,黑瓶溶氧量为,则该水层总光合速率为       

若上午黑白瓶被悬挂于水深25cm处时,白瓶意外坠落至池塘底部,短时间内,该瓶内绿藻叶绿体重含量            。

(4)从群落结构的角度分析,立体养殖可以           。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合理密养可以             。

正确答案

I(1)方法和现象:刺激电位计b与骨骼肌之间的传出神经。观察到电位计b有电位波动和左后肢屈腿,电位计a未出现电位波动。

(2)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不能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     突触前膜不能释放递质

II (1)

(2)竞争关系

(3)B–C         增加

(4)充分利用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等资源;提高能量利用率,使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解析

I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但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只能从突触前膜传递给突触后膜,因此在传出神经给予合适刺激不会将兴奋传递给传出神经;灌注某种药物后a电位计能记录到电位波形,在b电位计能记录到电位波形说明并非抑制神经纤维膜上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因此该药物应该是抑制突触兴奋的传递,所以可能是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不能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也可能是突触前膜不能释放递质。

II浮游动物以浮游植物为食,食物链从生产者开始,顶级消费者结束。轮虫和水蚤的食物相同存在竞争关系。A-C为呼吸量,B-A为净光合作用,两者的和为总光合作用。水的深度越深光照越少,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减少,C3积累。立体养殖从群落结构的角度考虑,充分利用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等资源,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合理密养可以帮助人们合理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知识点

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群落的结构特征生态系统的结构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6 分

为探究铅中毒对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将大鼠分为四组,其中一组饮水,其余三组饮醋酸铅溶液,60 天后进行检测。检测a:用下图水迷宫(池水黑色,大鼠无法看到平台)进行实验,大鼠从入水点入水,训练其寻找水面下隐蔽平台,重复训练4 天后撤去平台,测定大鼠从入水点到原平台水域的时间;检测b:测定脑组织匀浆铅含量及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AchE 活性检测原理:AchE 可将乙酰胆碱(Ach)水解为胆碱和乙酸,胆碱与显色剂显色,根据颜色深浅计算酶活性。

请回答:

(1)表中用于评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指标是        ,通过该指标可知      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最弱。

(2)Ach是与学习记忆有关的神经递质,该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         ,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         变化。Ach 发挥效应后在       酶的催化下水解,本实验是通过检测单位时间内的        生成量,进而计算该酶的活性。

(3)表中结果表明:脑组织铅含量越高,Ach 水解速度越                。

(4)水迷宫实验过程中,使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的措施是               ,以此强化神经元之间的联系。

正确答案

(16 分)(1)到达原平台水域时间④

(2)突触间隙电位乙酰胆碱酯胆碱

(3)慢

(4)重复训练

解析

(1)表中用于评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指标是到达原平台水域时间,通过该指标可知④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最弱。

(2)Ach 是与学习记忆油管道额神经递质,该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Ach 发挥效应后在乙酰胆碱酯酶的催化下水解,本实验通过检测单位时间内胆碱的生产量,进而计算该酶的活性。

(3)表中结果表明:脑组织铅含量越高,Ach 水解速度越慢。

(4)水迷宫实验过程中,使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的措施是重复训练,以此强化神经元之间的联系。

知识点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人脑的高级功能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突触后膜受体与相应的神经递质结合后,使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在引起该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的过程中

ANa+通过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

BK+通过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

CNa+通过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外

DK+通过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外

正确答案

A

解析

神经细胞兴奋过程的实质是Na+内流,即通过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

知识点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下列事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的是

A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

B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

C大脑皮层语言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

D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

正确答案

D

解析

缩手反射是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在脊髓,A错;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B错;语言功能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C错。

知识点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人脑的高级功能
下一知识点 : 生物技术实践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稳态与环境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