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 共3330题
诱变育种的理论依据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A正确;
B、多倍体育种和单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B错误;
C、杂交育种和转基因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杂交育种没有突破种的界限,而转基因育种打破种的界限,C错误;
D、诱变育种采用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使得生物发生基因突变,D错误.
故选:A.
如图是高产糖化酶菌株的育种过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由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所以通过图中筛选过程获得的高产菌株未必能作为生产菌株,A正确;
B、X射线处理属于物理因子,可以引起基因突变,B正确;
C、由于人工选择具有目的性,所以图中筛选高产菌株的过程是定向选择过程,C正确;
D、由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低频率的,所以诱变能提高基因的突变率,但不一定都是诱变相关基因的突变率提高,D错误.
故选:D.
回答下列有关生物变异和进化的问题.
青霉菌原始品系经过人工培育,其产量已大大提高.如果青霉菌原始品系的产量为1,下列是青霉菌产量变化的示意图:
(1)原始品系→品系A未作人工处理,其品系变化的最可能原因是______.
(2)自然环境中,新物种形成具备的三个环节是______.进化的方向由______主导.
(3)图中显示了______的结果,使得青霉菌产量不断提高,最终获得高产的青霉菌,请从达尔文进化论的角度解释其原因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原始品系→品系A未作人工处理,产量有所增加,可能是自然突变导致的.
(2)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3)因为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人工的选择是定向,所以图中高产菌株是人工诱变和选的结果.
故答案:(1)自然突变(基因突变)
(2)突变、选择、隔离 自然选择
(3)人工诱变和选择 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人工的选择是定向的.
解析
解:(1)原始品系→品系A未作人工处理,产量有所增加,可能是自然突变导致的.
(2)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3)因为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人工的选择是定向,所以图中高产菌株是人工诱变和选的结果.
故答案:(1)自然突变(基因突变)
(2)突变、选择、隔离 自然选择
(3)人工诱变和选择 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人工的选择是定向的.
(1)在普通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用紫外光照射,既可以获得抗紫外线的突变菌株,也可以获得抗青霉素的突变菌株.由此可以说明:基因突变具有______的特点.在含有青霉素的培养基中能获得抗青霉素菌株,若抗青霉素的特性出现在接触青霉素之前,则青霉素起______作用;若抗青霉素的特性出现在接触青霉素之后,则青霉素可能起______和______作用.
(2)若将大肠肝菌的抗紫外线基因转到水稻体内,并培育出纯种个体,如何判断抗紫外线基因转入的是叶绿体内还是染色体上.方法:______.结果和结论:______①______.②______.
正确答案
不定向
选择
诱变
选择
正交和反交
多于的空格
若正交和反交的后代植物分别表现与母本相同的性状,则转移基因在叶绿体内
若正交和反交的后代植物表现相同,则转移基因在染色体上
解析
解:(1)根据题意可知在普通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用紫外光照射,既可以获得抗紫外线的突变菌株,也可以获得抗青霉素的突变菌株,出现了不同性状的青霉菌,说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在含有青霉素的培养基中能获得抗青霉素菌株,若抗青霉素的特性出现在接触青霉素之前,说明青霉菌本来就具有抗性,则青霉素起到了选择作用;若抗青霉素的特性出现在接触青霉素之后,则青霉素可能作为化学因子起到诱变作用,也可能作为环境起到选择作用.
(2)要判断抗紫外线基因转入的是叶绿体内还是染色体上,可以用正交和反交的方法.正交:转基因水稻(母本)×普通水稻(父本)、反交:普通水稻(父本)×父本:转基因水稻(母本).
①如果正交和反交后代分别表现为与母本相同,说明遵循细胞质遗传的特点,则转移基因在叶绿体内;
②如果正交和反交后代的表现型相同,说明遵循细胞质遗传的特点,则转移基因在染色体上.
故答案是:
(1)不定向 选择 诱变 选择
(2)方法:正交和反交
①若正交和反交的后代植物分别表现与母本相同的性状,则转移基因在叶绿体内;
②若正交和反交的后代植物表现相同,则转移基因在染色体上
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杂交育种能够将同种生物不同的优良性状组合到一个新品种上来,所以杂交育种仍然是培育新品种的有效手段,A正确;
B、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诱变育种利用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其最大的特点是不定向性,B错误;
C、单倍体育种是作为其它育种方式的中间环节来发挥作用的,其优点是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C正确;
D、与正常个体相比,多倍体具有的特点是植株个体巨大、合成的代谢产物增多等优点,所以多倍体植物细胞通常比二倍体细胞大,有机物的含量高,D正确.
故选:B.
某研究人员利用紫外线处理曼陀罗愈伤组织,选育硝酸还原酶(化学本质为蛋白质)活性低的突变细胞株.请回答下列问题:
(1)曼陀罗细胞中的相应基因经______和______指导硝酸还原酶的合成.
(2)紫外线照射会导致愈伤组织细胞发生基因突变,根本上改变了基因中的______.用愈伤组织为实验材料容易发生上述变异的原因是这些细胞处于______的状态,易受到培养条件和外界压力的影响而产生突变.
(3)紫外线处理曼陀罗愈伤组织后,筛选目的细胞.
①硝酸还原酶可以将KClO3还原成对细胞毒性较高的KClO2.在添加一定浓度KClO3的基本培养基上,存活较好的是硝酸还原酶活性______(高/低)的细胞.
②经①步骤筛选出的细胞重新接种于基本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一部分细胞的硝酸还原酶活性改变到与同样培养的正常细胞相同的水平,其余细胞的硝酸还原酶活性仍维持在原水平.此结果表明硝酸还原酶活性受环境条件和______的共同作用.
③经①步骤筛选存活下来的细胞______(能/不能)确定均为硝酸还原酶基因突变的细胞.
④进一步对①步骤筛选的细胞进行理化指标测定.
正确答案
解:(1)曼陀罗细胞中硝酸还原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2)紫外线照射会导致愈伤组织细胞发生基因突变,根本上改变了基因中的碱基排序,造成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的时期是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所以当细胞处于不断分生的状态才容易发生基因突变.
(3)紫外线处理曼陀罗愈伤组织后,筛选目的细胞.
①硝酸还原酶可以将KClO3还原成对细胞毒性较高的KClO2.硝酸还原酶活性越低,对细胞毒性较高的KClO2越少,细胞的存活越好.
②经①步骤筛选出的细胞重新接种于基本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一部分细胞的硝酸还原酶活性改变到与同样培养的正常细胞相同的水平,其余细胞的硝酸还原酶活性仍维持在原水平,说明变异是可以遗传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受环境条件和基因的共同作用.
③经①步骤筛选存活下来的细胞不能确定均为硝酸还原酶基因突变的细胞,因为酸还原酶活性受环境条件和基因的共同作用.
故答案为:
(1)转录 翻译
(2)碱基排序 不断分生
(3)①低 ②基因 ③不能
解析
解:(1)曼陀罗细胞中硝酸还原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2)紫外线照射会导致愈伤组织细胞发生基因突变,根本上改变了基因中的碱基排序,造成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的时期是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所以当细胞处于不断分生的状态才容易发生基因突变.
(3)紫外线处理曼陀罗愈伤组织后,筛选目的细胞.
①硝酸还原酶可以将KClO3还原成对细胞毒性较高的KClO2.硝酸还原酶活性越低,对细胞毒性较高的KClO2越少,细胞的存活越好.
②经①步骤筛选出的细胞重新接种于基本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一部分细胞的硝酸还原酶活性改变到与同样培养的正常细胞相同的水平,其余细胞的硝酸还原酶活性仍维持在原水平,说明变异是可以遗传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受环境条件和基因的共同作用.
③经①步骤筛选存活下来的细胞不能确定均为硝酸还原酶基因突变的细胞,因为酸还原酶活性受环境条件和基因的共同作用.
故答案为:
(1)转录 翻译
(2)碱基排序 不断分生
(3)①低 ②基因 ③不能
高产青霉菌的选育过程如下表所示,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和不定向性,因此要筛选出高产青霉菌需要处理大量的青霉菌,A正确;
B、该育种方式的原理是基因突变,B错误;
C、变异都是不定向的,C错误;
D、单倍体育种能缩短育种年限,而该育种方式为诱变育种,D错误.
故选:A.
诱变育种有很多突出优点,也存在一些缺点,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①结实率低,发育迟缓
②提高变异频率,使后代变异性状较快稳定,因而加快育种进程
③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
④茎秆粗壮,果实种子大,营养物质含量高
⑤有利个体不多,需要处理大量的材料.
正确答案
解析
解:诱变育种的方法是用射线、激光、化学药品等处理生物;原理是基因突变;优点是加速育种进程,大幅度地改良某些性状,缺点是有利变异个体少.结实率低,发育迟缓和茎秆粗壮,果实种子大,营养物质含量高都是多倍体植物的特点.
故选:B.
1943 年,青霉菌产生青霉素只有20单位/mL.后来,科学家用 X 射线、紫外线等射线照射青霉菌,结果绝大部分菌株都死亡了,只有极少数菌株生存下来.在这些生存下来的菌株中,有的菌株产生青霉素的能力提高了几十倍(目前青霉素产量20000 单位/mL 以上).请回答:
(1)用射线照射青霉菌,能培育出青霉素高产菌株.这是由于射线使青霉菌发生了______的缘故.该育种方式可以提高______,加快育种进程.
(2)发生以上变化的化学成分,其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发生以上变化的时期是______.
(3)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新的育种方法已经出现并投入应用,如:
①用普通小麦和黑麦培育的八倍体小黑麦的方式是______,常用的化学试剂是______,其作用原理和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一样,都是______.
②将青椒的种子搭载人造卫星,在太空飞行数周后返回地面,获得了果大、肉厚和维生素含量高的青椒新品种,这种育种原理本质上属于______.
③通过基因工程培育的抗虫棉,其理论基础是______法则,可用公式(图解)表示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用射线照射青霉菌,能培育出青霉素高产菌株.这是由于射线使青霉菌发生了基因突变的缘故.诱变育种可以提高突变频率,加快育种进程.
(2)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基因突变一般发生在分裂间期,即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3)①用普通小麦和黑麦培育的八倍体小黑麦的方式是多倍体育种,常用的化学试剂是秋水仙素,其作用原理和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一样,都是抑制纺锤体形成.
②将青椒的种子搭载人造卫星,在太空飞行数周后返回地面,获得了果大、肉厚和维生素含量高的青椒新品种,这是诱变育种(太空育种),其原理是基因突变.
③通过基因工程培育的抗虫棉,其理论基础是中心法则法则,可表示为.
故答案为:
(1)基因突变 突变频率
(2)脱氧核苷酸 分裂间期
(3)①多倍体育种;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形成
②基因突变 ③中心法则
解析
解:(1)用射线照射青霉菌,能培育出青霉素高产菌株.这是由于射线使青霉菌发生了基因突变的缘故.诱变育种可以提高突变频率,加快育种进程.
(2)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基因突变一般发生在分裂间期,即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3)①用普通小麦和黑麦培育的八倍体小黑麦的方式是多倍体育种,常用的化学试剂是秋水仙素,其作用原理和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一样,都是抑制纺锤体形成.
②将青椒的种子搭载人造卫星,在太空飞行数周后返回地面,获得了果大、肉厚和维生素含量高的青椒新品种,这是诱变育种(太空育种),其原理是基因突变.
③通过基因工程培育的抗虫棉,其理论基础是中心法则法则,可表示为.
故答案为:
(1)基因突变 突变频率
(2)脱氧核苷酸 分裂间期
(3)①多倍体育种;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形成
②基因突变 ③中心法则
(2015秋•潍坊月考)关于育种方式的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可形成新的基因,但基因突变具有多害少利性和不定向性,因此不会大幅提高有利变异的比例,A错误;
B、杂交育种的育种周期长,可以获得稳定遗传的个体,B正确;
C、单倍体育种过程中获得单倍体植株后,经染色体加倍即得纯合体,所以单倍体育种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迅速获得纯合品系,C正确;
D、多倍体育种得到新品种,这些新品种与二倍体植株相比,茎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相对来说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都有所增加,D正确.
故选:A.
我国运用神舟飞船进行大量的太空育种实验.下列有关太空育种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也可用于改良某些植物品种,从理论上讲,也可以用于其他的生物,如微生物等,A错误;
B、太空育种是利用太空微重力、强辐射等因素诱发基因突变,B正确;
C、太空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能提高突变率,创造新的基因,C正确;
D、由于突变的不定向性,不一定能培育出人类所需要的新品种,D正确.
故选:A.
下列有关育种的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由于基因突变是低频性、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所以诱变育种可提高突变率但需大量供试材料和人工筛选,A正确;
B、杂交育种通常是选出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个体杂交,从子代杂合体中逐代自交选出能稳定遗传的符合生产要求的个体,所以选择亲本进行杂交育种有利于积累对人类有益的性状,B正确;
C、单倍体育种凭借能迅速获得纯合体,而不是简单的技术手段,明显缩短了育种时间,C错误;
D、植物体细胞杂交可以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获得杂交植株,所以生物工程育种可以打破不同生物类群之间的生殖隔离,D正确.
故选C.
甲磺酸乙酯(EMS)能使鸟嘌呤(G)的N位置上带有乙基而成为7乙基鸟嘌呤,这种鸟嘌呤不与胞嘧啶(C)配对而与胸腺嘧啶(T)配对,从而使DNA序列中G-C对转换成A-T对.育种专家为获得更多的变异水稻亲本类型,常先将水稻种子用EMS溶液浸泡,再在大田种植,通过选育可获得株高、穗形、叶色等性状变异的多种植株.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EMS浸泡种子是为了提高______,某一性状出现多种变异类型,说明变异具有______.EMS诱导水稻细胞的DNA发生变化,而染色体的______不变.
(2)如图表示水稻一个基因片段的部分碱基序列.若用EMS溶液浸泡处理水稻种子后,该DNA序列中所有鸟嘌呤(G)的N位置上均带有了乙基而成为7乙基鸟嘌呤.请绘出经过一次DNA复制后所形成的两个DNA分子(片段)的碱基序列.
______
(3)水稻矮秆是一种优良性状.某纯种高秆水稻种子经EMS溶液浸泡处理后仍表现为高秆,但其自交后代中出现了一定数量的矮秆植株.请简述该矮秆植株形成的过程.______.
(4)某水稻品种经处理后光反应酶的活性显著提高,这可能与相关基因突变有关.在叶肉细胞内控制光反应酶的相关基因可能分布于______(填细胞结构名称)中.
(5)已知水稻的穗形受两对等位基因(Sd1和sd1、Sd2和sd2)共同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并表现为基因互作的累加效应,即:基因型为Sd1_Sd2_的植株表现为大穗,基因型为sd1sd1Sd2_、Sd1_sd2sd2的植株均表现为中穗,而基因型为sd1sd1sd2sd2的植株则表现为小穗.某小穗水稻种子经EMS处理后,表现为大穗.为了获得稳定遗传的大穗品种,下一步应该采取的方法可以是______.
(6)实验表明,某些水稻种子经甲磺酸乙酯(EMS)处理后,DNA序列中部分G-C碱基对转换成A-T碱基对,但性状没有发生改变,其可能的原因有______(至少答对两点)
正确答案
解:(1)基因突变的特点是低频性、普遍性、少利多害性、随机性、不定向性.诱变育种具有的优点是可以提高突变率,缩短育种周期,以及能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EMS诱导水稻细胞的DNA发生变化,所以染色体的结构和数目不变.
(2)由于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所以经过一次DNA复制后所形成的两个DNA分子(片段)的碱基序列为:
(3)由于高秆基因经处理发生隐性突变,自交后代因性状分离而出现矮秆.因此,纯种高秆水稻种子经EMS溶液浸泡处理后仍表现为高秆,但其自交后代中出现了一定数量的矮秆植株.
(4)在叶肉细胞内控制光反应酶的相关基因可能分布于细胞核、叶绿体中.
(5)由于杂合体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所以取大穗水稻品种连续自交,直至获得能稳定遗传的大穗品种,即可获得稳定遗传的大穗品种.
(6)基因突变不改变生物性状:①体细胞中某基因发生改变,生殖细胞中不一定出现该基因.②若该亲代DNA上某个碱基对发生改变产生的是一个隐性基因,并将该隐性基因传给子代,而子代为杂合子,则隐性性状不会表现出来.③根据密码子的简并性,有可能翻译出相同的氨基酸.④性状表现是遗传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某些环境条件下,改变了的基因可能并不会在性状上表现出来等.
故答案为:
(1)基因突变的频率 不定向性 结构和数目
(2)
(3)高秆基因经处理发生隐性突变,自交后代因性状分离而出现矮秆
(4)细胞核、叶绿体
(5)取大穗水稻品种连续自交,直至获得能稳定遗传的大穗品种
(6)密码子具有简并性、突变发生在基因的非编码序列、突变后的基因在环境中不能表达
解析
解:(1)基因突变的特点是低频性、普遍性、少利多害性、随机性、不定向性.诱变育种具有的优点是可以提高突变率,缩短育种周期,以及能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EMS诱导水稻细胞的DNA发生变化,所以染色体的结构和数目不变.
(2)由于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所以经过一次DNA复制后所形成的两个DNA分子(片段)的碱基序列为:
(3)由于高秆基因经处理发生隐性突变,自交后代因性状分离而出现矮秆.因此,纯种高秆水稻种子经EMS溶液浸泡处理后仍表现为高秆,但其自交后代中出现了一定数量的矮秆植株.
(4)在叶肉细胞内控制光反应酶的相关基因可能分布于细胞核、叶绿体中.
(5)由于杂合体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所以取大穗水稻品种连续自交,直至获得能稳定遗传的大穗品种,即可获得稳定遗传的大穗品种.
(6)基因突变不改变生物性状:①体细胞中某基因发生改变,生殖细胞中不一定出现该基因.②若该亲代DNA上某个碱基对发生改变产生的是一个隐性基因,并将该隐性基因传给子代,而子代为杂合子,则隐性性状不会表现出来.③根据密码子的简并性,有可能翻译出相同的氨基酸.④性状表现是遗传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某些环境条件下,改变了的基因可能并不会在性状上表现出来等.
故答案为:
(1)基因突变的频率 不定向性 结构和数目
(2)
(3)高秆基因经处理发生隐性突变,自交后代因性状分离而出现矮秆
(4)细胞核、叶绿体
(5)取大穗水稻品种连续自交,直至获得能稳定遗传的大穗品种
(6)密码子具有简并性、突变发生在基因的非编码序列、突变后的基因在环境中不能表达
我国科学家用辐射方法处理大豆,培育成了“黑农五号”大豆新品种,产量提高了16%.这种育种方法属于(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科学家用辐射方法处理大豆,培育成了“黑农五号”大豆新品种,产量提高了16%.这种通过物理因素使生物发生突变的原理是基因突变,育种方法属于诱变育种.
故选:A.
下列关于诱变育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诱变育种与自然突变相比能提高了突变频率,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优良变异类型,从而加快育种进程,A正确;
B、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高产青霉菌株就是诱变育种的实例,B正确;
C、由于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诱变处理供实验的生物不能定向获得所需的变异类型,C错误;
D、诱变育种过程能创造新的基因,而杂交育种过程则不能,杂交育种只能产生新的基因型,D正确.
故选:C.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