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辛丑条约》的签订和影响
- 共1101题
阅读材料,参看地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金朝开始,随着北京成为都城,地处海河与南、北运河交汇的三岔河口一带的天津,很快发展成为北京调运漕粮等生活物资的中转枢纽和通往北京的军事要地。“舟车攸会,聚落始繁。”
材料二 开埠前的天津是一个封建性城市。开埠通商后,天津很快发展为我国最早建立新式工业、新式采掘业和新式交通的城市之一;成为仅次于上海的全国第二大商业和港口城市、北方最大金融中心。
材料三 1902年清政府接管天津后,建立中国最早的警察队伍,建立市政工程局,修建公共厕所、垃圾站。打击银钱投机,建立官银号、银元局,鼓励开办近代工商企业。1903年,政府开始部署建设以大经路为轴心的新城区,仅20年,新城区就成为天津新的政治、文化核工业中心。
——摘编自罗澍伟《近代天津城市史》
天津城区示意图(1936年)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图中A、B、C三区开始形成的时间和原因。用一例近代史实说明天津是“通往北京的军事要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别举例说明材料二天津的“新式工业、新式采掘业和新式交通”。依据材料二,分析开埠通商对天津发展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02年清政府接管天津的背景。依据材料三,归纳20世纪初期天津发生的主要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A区:金朝;漕运中转。 B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埠通商。 C区:1903年;政府措施。例如,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军到达天津白河口,威胁北京,清政府妥协。
(2)天津机器制造局、开平煤矿、有轨电车。 促使天津向近代城市发展。
(3)《辛丑条约》签订后,八国联军退出天津。城市管理开始近代化;金融和工商业进一步发展;城区扩大。
2008年8月,举世瞩目的第29届奥运会在中国首都北京举行。北京向全世界人民展现了她悠久沧桑的历史文化和充满魅力的现代气息。某中学同学为了纪念北京奥运会,准备组织一个大型图片展览,题为“首都北京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以下是展览中同学们搜集的一部分图片
第一组:
请回答:
(1)圆明园世称“万园之园”,是中国古典皇家园林的经典之作。她被劫掠焚烧是在列强发动的哪次侵略战争期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900年,八国联军再度攻陷北京,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近代史上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请问这个不平等条约的名称是什么?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严重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仿照第二组请为这组图片拟一个小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组 北京——中国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社会进步的象征
(4)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社会进步而不断奋斗。请仿照图3的示例,为图4、5、6撰写解说词。
图3五四风雷:1919年的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图4卢沟烽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5开国大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6伟大转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第二次鸦片战争。
(2)《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包含北京和屈辱、侵略含义即可。
(4)图4:1977年七七事变爆发揭开了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序幕;
图5:1949年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图6: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人在技术(包括军事技术在内)、经济和行政上的成就远优于亚非地区的人民。籍着这些成就,欧洲人能够让亚非地区的人民在世界市场上享有他们的成品,大量工业生产的利益,改进了生产力,较佳的保健教育、内政上的安全、以及改善了的行政。欧洲商人、工业家、拓殖者、工程师、教育家、行政者往往包含传教士的精力、技巧和耐心克服着亚非静态社会对进步缺乏兴趣,并且把亚非地区导向一个技术与理智为基础的世界社群。
材料二 欧洲人籍着滥用他们军事上的优势,并且受他们工业家渴求廉价原料所推动,以及为他们的大量生产找市场,欧洲国邦的政府把亚非地区独立的人民拉到他们的轴心里去,在经济上剥削他们,挫折其本土经济的成长和民族的生活,否认他们自决的天然权利,攻击他们的文化,并且把他们暴露在所谓西方文明的罪恶之下。
——以上选自《殷海光文集》
依据中国近代前期的有关史实论证上述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展开论证;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略”(言之有理即可)
理论指导、史料研习和问题讨论都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在庆祝建国六十周年活动中,某校同学采用这些方法对近代以来中国民主革命发展的历程进行了探究。
材料一
探究一理论指导:
(1)结合材料一中的一组图片指出近代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的指导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近五年来,中国人渐渐的知道自己的不足了。这点觉悟,一方面是学问进步的原因,一面也算是学问进步的结果。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材料三 中国在19世纪后半期与20世纪,由于中国的落后,外有帝国主义的相继侵入,民族独立丧失,内有满清及军阀的残暴统治,因此中国近百年来的历史都充满着民族解放与革命斗争: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大革命、苏维埃运动和抗日战争。同时百年来中国进步的思想界也同俄国一样在寻找革命理论,太平天国以基督教为号召旗帜,义和团以原始民众暴动为其色彩不用去说他,后来又有康梁立宪主义,孙中山三民主义,欧美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列宁主义。
——王稼祥《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
探究二 史料研习:
(2)材料二中梁启超归纳的“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有什么史实依据?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三期“学问进步”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王稼祥认为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有哪些?你对近代中国思想发展史如何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 鸦片战争后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前一任务是为后一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百年巨变得出的结论是: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才能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十五大上的报告
探究三 问题讨论: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一个多世纪以来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主题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旧民主革命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新民主革命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或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2)历史依据:从林则徐、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到洋务运动,是学习西方的器物;从维新变法运动到辛亥革命,是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特征:从学习西方的器物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不断深化、由被动学习到主动选择的过程。
(3)原因:外有帝国主义的侵略,内有满清及军阀的残暴统治。理解:为抵抗外国入侵,为使中国富国强兵,独立发展,走上现代化的道路,无数志士仁人向西方英美法等国学习,向日本俄国学习,在新旧思想文化的激烈斗争中艰难前进,推动中国近代思想文化的的不断发展。
(4)学习西方的主题: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富强。学习西方与抵御侵略、挽救危亡、民族独立相结合,体现出鲜明的爱国主义色彩。
阅读下列图片: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图一至图三条约各是在哪一场战争后签订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马关条约》的各项条款中,对中国民族工商业打击最为沉重的是什么?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一至图三各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分别是什么?《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清政府已沦为洋人的朝廷在条约中是如何体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背景: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签订了《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签订了《辛丑条约》。
(2)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因为它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影响:《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