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925年3月,闻一多先生写下《七子之歌·台湾》一诗:“我们是东海捧出的明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我胸中还氲氤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读了这首饱含爱国情感的诗作,请你说一说:

(1)台湾是怎样被割占的?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割让台湾给日本。

(2)诗中“郑氏”指谁?“酷炎的夏日”指什么?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3)台湾是祖国的宝岛,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近来少数“台独”分子气焰嚣张, “台独”活动愈演愈烈,你能用史实对他们的行为给予有力的反击吗?

正确答案

(1)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割让台湾给日本。

(2)郑氏指郑成功   “酷炎的夏日”指日本。表达了作者强烈要求收复台湾的愿望。

(3)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卫温率船队到达台湾,与台湾建立了友好联系,以后历代政府都加强对台湾的管辖。1662年,郑成功收复被荷兰人占据的台湾之后,清政府在台湾设立台湾府,加强对台湾的管辖。甲午中日战争后,台湾被割让给日本,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又回到了祖国怀抱。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台湾知识、日本国情的掌握。台湾古称琉球,郑成功曾从荷兰侵略者手中收复台湾,日本的国旗是太阳旗。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照片凝固了历史的瞬间,再现了历史的真实,是我们探究历史的珍贵资料。

阅读下列照片,回答相关问题(13分)

请回答:

(1)图①与列强哪次侵华战争有关,《辛丑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影响?(2分)

(2)图②的发言是在哪次会议上?(1分)指出图中所说的与会各国的“异”指的是什么?(2分)简要说明此次会议对当时中国外交所起的作用。(2分)

(3)图③乔开怀大笑的原因是什么?(1分)图④所反映的突出特点是什么?(2分)

(4)以上照片所反映的主题是什么?(2分)有何感想?(1分)

正确答案

战争:八国联军侵华;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

(2)会议:亚非国际会议。(1分)异: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2分)

作用:加强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联系,开拓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2分)

(3)原因: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1分)

特点: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2分)

(4)主题:近现代中国的外交历程。(2分)感想:落后就要挨打,若国无外交。(1分)

试题分析:(1)此问主要结合所学史实回答,《辛丑条约》是在八国联军侵华后签订的。其影响是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此问考查史实,联系课本回答,是亚非国际会议。这次会议主要是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存在很大不同。(3)这张图片是我们课本中的,是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时的情景。常任理事国是联合国的一种重要职务,所以反映了中国的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4)我们可以看到,从中国遭受侵略到恢复合法席位等可自拟主题——中国的外交历程可作为一个参考答案。感想类的问题一定要紧扣题意,防止答偏题。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对近现代中国的外交历程的认识和理解,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要学会比较归纳。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外交中的重要事件、条约的影响

材料二  当时,在中国享有带有不平等性质的权益的国家主要是美、英、苏三家。在具体实践中,中国政府采取了不同的对策。美国是当时与新中国最为敌对的国家。中国政府对中美商约等一系列条约采取了不予承认的立场,美国此前在中国所享有的特权至此在大陆全部丧失。这种处理干脆利落。苏联是中国最重要的盟友。对于中苏友好条约,中国政府并没有断然宣布废除,而是积极地与苏联政府展开重新谈判。1950年2月,中苏订立了新的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有关协定。协定规定在不迟于1952年末之前,苏联将中国长春铁路的一切权利及一切财产无偿移交中国,苏军从旅顺口撤出,大连行政完全由中国政府管辖,苏方临时代管或租用的财产,应由中国政府接收。至此,可以说中国已经完全挣脱了百年之久的不平等条约的束缚。

——裴坚章《中国外交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1979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百年间签订的条约的变化趋势,并概述近代百年间签订的条约对中国产生的主要影响。(11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对待不平等条约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4分)

正确答案

(1)趋势:1919年之前,以不平等条约为主流;1919年以后,逐步修改或收回平等权利,但因中国弱小等原因,没有实现平等权利;1949年9月,针对近代签订的不同条约制定了不同对策。(3分,如按清政府、北洋军阀、南京国民政府和新中国分别概述,可酌情给分)

主要影响:不平等条约使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破坏了中国主权和领土的完整.有利于列强对旧中国的侵略和掠夺;阻碍了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激发了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反封建的斗志,促使民族意识觉醒。(3分)近代后期收回权利或修改的不平等条约.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新中国完全摆脱不平等条约奠定了基础。(2分)

(2)主要特点:分别审查.根据条约内容(平等、不平等)确定灵活的政策;对于不同国家.采取不同对策。(2分)原因:对美国.由于美国敌视新中国.废除美国对华不平等条约及特权;对苏联,鉴于苏联是新中国盟友,采取积极谈判,订立新的平等条约,逐步收回国家权利。(2 分)

试题分析:第(1)问,考查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解答第一小问主要依据中国历史的发展阶段并结合表格分析即可;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都是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巴黎和会开始到“改订新约”的运动、中英、中美签订新约“减少了 一些帝国主义在我国长期享有的特权,否认了领事裁判权的合法性,增加了国家关税的收入,但又很不彻底”而到《共同纲领》“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对于不同的条约采取不同的政策。第二小问,影响的回答需要按阶段论述,可以以巴黎和会为界线,巴黎和会前后签订的条约的影响来作答即可。第(2)问,主要特点从材料中归纳,抓住有效信息,“在具体实践中,中国政府采取了不同的对策”。从材料中可知原因“美国是当时与新中国最为敌对的国家。中国政府对中美商约等一系列条约采取了不予承认的立场”;而对于苏联,因为“苏联是中国最重要的盟友”,所以“对于中苏友好条约,中国政府并没有断然宣布废除,而是积极地与苏联政府展开重新谈判”。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列材料是:(11)

l945年日本天皇停战诏书的内容:“……帝国所以向英美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与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而战局……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如仍继续交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朕欲忍其所难忍……以为万世开太平……”

回答: 

(1)日本天皇在诏书中认为发动战争的原因是什么? 他又认为停战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日本停战的实际原因是什么?(6分)

(4)近代史上日本为“帝国之生存”而发动了哪两次大规模侵华战争?对中国的主要影响分别

如何?(5分)

正确答案

(1)发动战争 原因:为了日本的生存和东亚安宁

停战的原因:美国投放原子弹,为日本民族和世界文明带来和平与安宁。

真实的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联合作战,共同打败了日本法西斯(6)

(2)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民族危机加深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1937-1945年的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取得了反侵略的完全胜利国际地位提高(5)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既占上海,又割台湾,胶州强立埠,国土欲瓜分,自古夷狄之横,未有甚于今日者。——苑书义等《中国近代史编》

材料二: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原忍至今,羽翼洋人,趋炎附势,肆虐同群。

——《拳匪纪事》

材料三:义和团各团场,均门前树立大旗,上书“保清灭洋”等字,人皆耀武扬威。

——《庚子纪事》

材料四:先拆电线杆,后拆火车道,杀尽外国人,再与大清闹。

——黄曾源《义和团事实》

材料五:中国民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机……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瓦德西拳乱笔记》

请回答:

(1)材料1、2说明义和团运动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3、4反映义和团对待洋人的态度怎样?

(3)材料4反映了义和团的什么局限性?

(4)材料5“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机”指的是什么?说明义和团的作用是什么?既然“瓜分一事,实为下策”,那么此后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上策”是什么?

正确答案

①十九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而清政府仍然奉行卖国政策,人民不堪忍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剥削。②“灭洋。”③带有笼统的排外性质。④指当时义和团不畏强暴的英勇斗争精神。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显示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妄企图。上策是“以华治华”,扶值清王朝作为其统治中国的工具。

试题分析:(1)依据材料中“国土欲瓜分,自古夷狄之横,未有甚于今日者”、“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羽翼洋人,趋炎附势,肆虐同群”,从中可以看出义和团兴起的原因:一、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二、清政府仍然奉行卖国政策。

(2)依据材料中“义和团各团场,均门前树立大旗,上书“保清灭洋”等字”、“杀尽外国人,再与大清闹”,由此可见,义和团对待洋人的态度是“灭洋”。

(3)依据材料四中“先拆电线杆,后拆火车道,杀尽外国人,再与大清闹”,可以看出义和团运动不仅仅是反对外来的侵略势力,同时也反对伴随着西方的入侵,随之而来西方工业文明。义和团运动没有分清侵略势力与工业文明之间的区别,而一同反对,带有笼统排外的局限性。

(4)依据所学知识,“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机”指的是义和团运动所显示出来的中华民族的抗击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其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即: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势力和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妄企图。第三小问结合所学,帝国主义无法直接瓜分中国,其上策是寻找列强在华代理人,以维持其在华利益。即以华治华”,扶值清王朝作为其统治中国的工具。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辛丑条约》的签订和影响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