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0 分

开学初,小源到建设银行营业网点兑换了此前在网上预约的中国高铁纪念币。这枚纪念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10元,每人限兑20枚,且需要提前预约。小源打算与班上同学分享自己的喜悦。他可以向大家这样介绍

①纪念币面额和实际购买力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

②纪念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

③纪念币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④纪念币不能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必须在规定时间地点使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正确答案

C

解析

①错误,国家无权规定纪念币的实际购买力;④错误,纪念币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使用;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纪念币属于法定货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因其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故②③正确。

知识点

生产决定消费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10年9月中国渔船在钓鱼岛海域(钓鱼岛是台湾岛的附属岛屿)被日本巡逻船撞击,船长被绑架,进而被日方拘留。整个事件发生在钓鱼岛海域,随着事件的发生,中日关系日趋紧张化。(14分)

材料一:中方外交部发言人姜瑜针对钓鱼岛事件发表申明:日方在钓鱼岛海域非法抓扣中国渔船和渔民的行为已引起中国民众的强烈反应,希望日方正视事态的严重性,立即无条件放人放船,避免事态恶化升级。在钓鱼岛问题上,我们的立场是一贯和明确的。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此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中国政府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意志与决心是坚定不移的。中日双方在钓鱼岛主权归属问题上存在争议是客观事实,我们主张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谈判妥善解决问题。                                       

材料二:日本加紧对钓鱼岛的占有的原因:

①钓鱼岛周边海域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其价值很高。按国际法,拥有某岛屿,就自动获有该岛屿周边200海里的海疆领土,日本若占据钓鱼岛,那么日本国的疆土面积增加不少。②钓鱼岛周边海域有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底下有“第二个中东”的蕴藏量。③日本队对钓鱼岛的一旦占有,中国进入太平洋的门户几乎被关闭。日本的防御纵深向西(即向中国领海)扩展300公里,那么中国的蓝水海军将从此处于东面被战略包围的劣势。想再轻易进去西太平洋就永远会是一个梦想了。

材料三:环球网记者王欢报道,日本有媒体发布消息称,近日中国国内一系列游行活动,可能会影响日本在华企业的销售业绩,各大日企近日也纷纷表示不安和担心。日本共同社10月18日报道称,近日在中国各地爆发了反日示威游行,不仅日系汽车成为了攻击目标,索尼和松下等日本电器制造商的专卖店也遭到袭击。在华与消费者直接接触的日企对此感到不安。报道称,中国某市本田汽车销售店的负责人17日表示,接连有客户打来电话说自己的车被掀翻或遭到破坏,希望修理,店方为此疲于应付。有消息称游行者还损坏了丰田和日产的乘用车。厂家担心消费者为避免私家车成为袭击目标而疏远日系汽车。 

----------------以上信息来自雅虎资讯、强国网、西祠胡同

(1)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分析,日本发动两次侵华战争的最后结果是什么?造成不同结局的原因何在?

(2)请用史实证明根据材料一中姜瑜的申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此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4分)

(3)结合上述材料,我们该如何理性对待钓鱼岛问题(6分)

正确答案

(1)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列强乘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民族危机;抗日战争中国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改变了中国反侵略战争屡败的局面,并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2分)

甲午战争:清政府腐败无能,一味妥协求和;压制民众的抗日斗争,阻挠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李鸿章政策的失误。(2分)

抗日战争:全民抗战,制定科学的作战方针,得到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帮助(2分)

(2)参考资料:钓鱼岛发展历史:1895年6月2日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清政府割让“台湾全岛及(包括钓鱼列屿在内的)所有附属各岛屿”并“澎湖列岛”给日本。

1945年,日本战败,宣布无条件投降。按照《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被日本占领的台湾、澎湖列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回归中国。 

1969年5月,日本将岛上原有的表明岛屿属于中国的标记毁掉,换上了标明这些岛屿属于日本冲绳的界碑,并给钓鱼岛列岛的8个岛屿规定了日本名字。

1978年,中日谈判签署《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时,邓小平副总理访日,表示钓鱼岛问题可以留待子孙后代解决。(4分)

1996年10月15日,日本外相重新声称日本对钓鱼岛享有主权,并否认曾和中国达成任何搁置钓鱼岛主权问题的协定。

(3)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遵从国家政策的安排,不任意滋事;振兴国家……(言之成理即可)(6分)略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10年9月中国渔船在钓鱼岛海域(钓鱼岛是台湾岛的附属岛屿)被日本巡逻船撞击,船长被绑架,进而被日方拘留。整个事件发生在钓鱼岛海域,随着事件的发生,中日关系日趋紧张化。(14分)

材料一:中方外交部发言人姜瑜针对钓鱼岛事件发表申明:日方在钓鱼岛海域非法抓扣中国渔船和渔民的行为已引起中国民众的强烈反应,希望日方正视事态的严重性,立即无条件放人放船,避免事态恶化升级。在钓鱼岛问题上,我们的立场是一贯和明确的。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此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中国政府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意志与决心是坚定不移的。中日双方在钓鱼岛主权归属问题上存在争议是客观事实,我们主张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谈判妥善解决问题。                                       

材料二:日本加紧对钓鱼岛的占有的原因:

①钓鱼岛周边海域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其价值很高。按国际法,拥有某岛屿,就自动获有该岛屿周边200海里的海疆领土,日本若占据钓鱼岛,那么日本国的疆土面积增加不少。②钓鱼岛周边海域有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底下有“第二个中东”的蕴藏量。③日本队对钓鱼岛的一旦占有,中国进入太平洋的门户几乎被关闭。日本的防御纵深向西(即向中国领海)扩展300公里,那么中国的蓝水海军将从此处于东面被战略包围的劣势。想再轻易进去西太平洋就永远会是一个梦想了。

材料三:环球网记者王欢报道,日本有媒体发布消息称,近日中国国内一系列游行活动,可能会影响日本在华企业的销售业绩,各大日企近日也纷纷表示不安和担心。日本共同社10月18日报道称,近日在中国各地爆发了反日示威游行,不仅日系汽车成为了攻击目标,索尼和松下等日本电器制造商的专卖店也遭到袭击。在华与消费者直接接触的日企对此感到不安。报道称,中国某市本田汽车销售店的负责人17日表示,接连有客户打来电话说自己的车被掀翻或遭到破坏,希望修理,店方为此疲于应付。有消息称游行者还损坏了丰田和日产的乘用车。厂家担心消费者为避免私家车成为袭击目标而疏远日系汽车。 

----------------以上信息来自雅虎资讯、强国网、西祠胡同

(1)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分析,日本发动两次侵华战争的最后结果是什么?造成不同结局的原因何在?

(2)请用史实证明根据材料一中姜瑜的申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此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4分)

(3)结合上述材料,我们该如何理性对待钓鱼岛问题(6分)

正确答案

(1)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列强乘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民族危机;抗日战争中国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改变了中国反侵略战争屡败的局面,并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2分)

甲午战争:清政府腐败无能,一味妥协求和;压制民众的抗日斗争,阻挠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李鸿章政策的失误。(2分)

抗日战争:全民抗战,制定科学的作战方针,得到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帮助(2分)

(2)参考资料:钓鱼岛发展历史:1895年6月2日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清政府割让“台湾全岛及(包括钓鱼列屿在内的)所有附属各岛屿”并“澎湖列岛”给日本。

1945年,日本战败,宣布无条件投降。按照《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被日本占领的台湾、澎湖列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回归中国。 

1969年5月,日本将岛上原有的表明岛屿属于中国的标记毁掉,换上了标明这些岛屿属于日本冲绳的界碑,并给钓鱼岛列岛的8个岛屿规定了日本名字。

1978年,中日谈判签署《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时,邓小平副总理访日,表示钓鱼岛问题可以留待子孙后代解决。(4分)

1996年10月15日,日本外相重新声称日本对钓鱼岛享有主权,并否认曾和中国达成任何搁置钓鱼岛主权问题的协定。

(3)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遵从国家政策的安排,不任意滋事;振兴国家……(言之成理即可)(6分)略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

材料二 甲午战争后,康有为指出:西洋各国,皆以教主纪年,乃中国者,历朝数十、阅帝数百、年号几千,记述既艰,考据不便,惟有仿效西洋善法,改以孔子纪年。

材料三 当时的守旧人士苏舆曾评论:“其(梁启超)言以康之《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为主,而平等、民权、孔子纪年诸谬说辅之。倡平等,堕纲常也;伸民权,无君上也;孔子纪年,欲人不知有本朝也。”……宋教仁则指出:“我国近年有悟及以帝王称号纪元之非者,乃相率欲用新纪元法;或以唐尧纪、或以夏禹纪、或以孔子纪,然揆之民族主义,皆无大纪念、无大关系,唯有改采黄帝纪年,始能合于民族主义之精神。”

——材料二、三摘编自沈松侨《我以我血荐轩辕——黄帝神话与晚清的国族建构》

材料四 在讨论新国家的纪年法时,黄帝纪年遭到异议。《论黄帝纪元》一文指出:“自革命以来,各省民军皆用黄帝年号,此为一时权宜计,固足以唤起国民之种族思想。然为永久计,若欲以此为民主国之纪元,则与新民国之民主主义大相刺谬。”因为“我国所谓黄帝,无论其功德如何,要为专制政体之皇帝”,共和政府“方排斥之不暇,宁有崇拜之理”!更因黄帝“年远代湮”,无确定生年,用作纪年,无可征信。这种看法为当时一般党人的共识,所以便有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的改元决定。

——摘自郑师渠《中国文化通史·晚清卷》

(1)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古代纪年法的特点。(4分)

(2)在对待“孔子纪年”的问题上,材料三中苏舆和宋教仁的观点有何不同? (6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确立的纪年法并分析其历史意义。(3分)

(4)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采用公元纪年,但近年来有学者以提高民族自信心为由,倡议改用“黄帝纪年”。你是否赞同这一倡议?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理由。(9分)

正确答案

(1)特点:以帝王为中心(或带有专制主义色彩);长期使用年号纪年;改元频繁。(4分。答出符合题意的两点即可。)

(2)不同:苏舆认为孔子纪年与平等、民权都是“谬说”(2分),主张维持旧有的纪年方式(1分);宋教仁认为孔子纪年比帝王称号纪年进步(2分),主张采用更符合民族主义精神的黄帝纪年法(1分)。

(3)纪年法:国号(或民国)纪年法。(1分)

意义:反映了君主专制时代的终结(或结束了以帝王为中心的纪年方式);体现了民主共和的精神;成为中华民国建立的标志之一。(2分。答出符合题意的两点即可。)

(4)评分说明:本问采用分层次评分。仅回答“赞同”或“不赞同”,未说明理由的不给分。

第一层次:表明观点1分。仅从黄帝纪年或公元纪年的角度分析,且言之有理,每个要点给2分,最多不超过4分。

第二层次:表明观点1分。能从黄帝纪年、公元纪年两个角度分析,且言之有理。每个要点给2分,最多不超过8分。答案示例:

答案一:赞同。(1分)理由:黄帝纪年能够体现中国悠久的历史;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助于提高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信心。公元纪年带有明显的西方色彩,缺乏中国特色;与中国传统文化难以有机融合。(8分)

答案二:不赞同。(1分)理由:黄帝纪年带有专制色彩(或与民主精神相违背);黄帝生卒年份难以考证,不宜作为纪年;民族自信心的增强应基于综合国力的提高,而不在于纪年法的改变。公元纪年为世界各国所通用(或约定俗成);采用公元纪年,有利于对外开放与交流。(或融入全球化潮流)(8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浅浅的台湾海峡,是国之大殇,乡之深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心惊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材料二:在台湾岛西南海边左营附近,有一座山叫半屏山。这座山面向台湾海峡,而对面的大陆上也有一座状似半屏山的山和它遥遥相对,这就是福州的南屏山。它们似一座被劈成两半的山隔海相望。台湾还有广为流传的童谣:“半屏山,半屏山,一半在大陆,一半在台湾。”

材料三:于右任是参加辛亥革命的国民党元老,他追随孙中山先生,一生爱国,风范长存。他晚年羁留台湾,在1962年1月24日病重时写下了《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2003年3月18日,温家宝总理在会见中外记者时曾动情地诵读了这首哀歌,称其为“震撼中华民族的词句”。

材料四:“历史应该是一面镜子,而不是一条绳子。镜子让我们看到自己的做为,看到前人的教训,提醒自己不要犯同样的错误,绳子是一种纠缠,让过去的冤孽影响到现代人理性的思考,两岸的历史和未来千丝万缕、千头万绪,包括在座的所有的台湾和大陆的同胞们跟相关的政治人物能有更大的智慧,让中国人共同处理自己中国人的问题。”              ——宋楚瑜清华演讲节选

材料五:漫画《李登辉砍桥》

(1)材料一诗中的“割台湾”是指什么事?(2分)台湾又是怎么回到祖国怀抱的?(2分)

(2) 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的现状是如何形成的?(2分)

(3)材料三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意愿?(2分)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

(4)根据材料四中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了解决台湾问题,中国政府提出的基本方针是什么?(2分)

(5)看材料五中的漫画,并结合所学,思考目前阻碍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因素有哪些?(4分)

正确答案

(1)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割台湾给日本。(2分)抗日战争中国胜利,收回台湾。(2分)

(2)解放战争国民党战败,退据台湾。(2分)

(3)思念故乡,渴望祖国统一。(2分)海峡两岸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2分)

(4)和平统一,一国两制(2分)

(5)台湾岛内的分裂倾向的发展和外国反华势力的干涉(4分)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辛丑条约》的签订和影响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