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辛丑条约》的签订和影响
- 共1101题
(19分)近来,钓鱼岛撞船事件影响持续发酵,中日关系出现严重危机,不禁让人回想起历史上的中日关系的曲曲折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1)《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该条约是哪次战争的结局?(1分)简述该条约的主要内容。(4分)
材料二: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材料三: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2)依据材料二、三,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4分)
(3)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请根据恩格
斯的观点分析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2分)
材料四: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复交三原则”的立场上,谋求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这一见解。中国方面对此表示欢迎。……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布结束。
——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概括促成中日两国结束“不正常状态”的因素。(8分)
正确答案
(1)战争:甲午中日战争;(1分)内容: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1分)赔款白银2亿两;(1分)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1分)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1分)(笼统答割地、赔款、开口不得分)
(2)主要原因:中国人民的全民族抗战。(2分)次要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或者苏、美、英等国对日作战,美国对日本投放原子弹)(2分)
(3)抗日战争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和进步,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与自尊心,(1分)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分)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1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总得分不超过2分)
(4)因素:中国国际地位与影响的提高;(2分)中美关系改善的直接推动;(2分)为在政治和经济上同各国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日本政府致力于两国友好关系;(2分)中国政府的努力;(2分)中日民间交流活动的推动(或者日本对华友好政党、社团和人士的推动,答日本民间人士的推动也可)。(2分)(任意一点都得2分,本小题总得分不超过8分)
略
1995年4月,《马关条约》百年百人访问团来到日本,在当年李鸿章和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的春帆楼举行纪念会,说《马关条约》让台湾脱离中国是台湾人不幸中的大幸。试结合《马关条约》日本割占台湾对中国产生的影响,评价上述观点。
正确答案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1)台湾等大片领土的被割占,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并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此后,帝国主义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2)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国防。台湾在国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我国东南沿海的门户。台湾的被割占,破坏了中国的海防,更便利了帝国主义入侵中国沿海。
(3)给台湾带来灾难。日本割占台湾的目的是掠夺台湾,将台湾变成日本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成为日本的殖民地。日本在台湾长达半个世纪的掠夺,破坏了台湾社会的经济,造成了台湾社会严重的贫困落后。
因此,百年百人访问团的所作所为,是对历史的曲解,严重伤害了海峡两岸人民的民族尊严和民族感情,其实质是对祖国的背叛,充分暴露了他们分裂祖国、要求“台独”的丑恶行径。
本题的用意在于根据史实正确分析现象的能力。《马关条约》是日本帝国主义通过甲午战争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一个不平等条约,台湾的被割占,给中华民族及台湾人民造成了巨大伤害,条约的签订是整个中华民族的耻辱。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使中国税收受到列强控制。
正确答案
对
本题考查的是《辛丑条约》,在该条约中清政府赔偿各国9.8亿两白银,由中国的税收作为保证,所以使中国税收受到列强控制。该题目叙述正确。
19世纪末,中国面临深重的民族危机。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1)19世纪末,中华民族面临怎样的危机?(3分)
(2)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和农民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怎样的斗争?(4分)其结果如何?(2分)说明了什么?(4分)
正确答案
(1)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3分)
(2)斗争: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进行维新变法运动,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农民阶级发起义和团运动,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反对帝国主义侵略。(4分)
结果:维新变法运动和义和团运动都先后失败。(2分)说明:无论是资产阶级改良道路还是农民阶级“扶清灭洋”的理想都是行不通的。清政府已经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要想挽救民族危亡,必须推翻清政府。(4分)
略
阅读下列材料:(18分)
材料一 我们反思这场战争,不是计较一场军事战争的胜负,它不仅是一个军事问题,而是一个思想问题。中国文明,经历了内部的改良与革命,还有外来的侵略和支援,重新从清朝的封闭和黑暗的中世纪文化,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
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
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鸦片战争英国出兵170周年反思》
材料二 凡事都有两面性,尤其在历史这方面,有些事件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从直接的影响来看,八国联军屠杀中国的人民,掠夺中国的财物,逼迫中国要战争赔款,还要中国开通口岸以便他们长时期地在经济上压榨中国……看圆明园和故宫,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被掠到海外的国宝不知有多少!
但从间接的影响来讲,八国联军的侵占行径也同时惊醒了中国这头东方睡狮。让中国人知道了故步自封的危害,也让那些怀着天朝上国的思想的老顽固们清醒地认识到,他们的时代过去了,中国必须向世界看齐。八国联军敲开了中国的国门,也让中国从此开始现代化进程,开始参与全球化。也正是由于中国的被侵略,让中国理所当然站在正义的一方,在两次大战中不至于沦为世界所不齿的邪恶轴心国。
——2009年10月15日新华网
请回答:
(1)材料一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3分)对此你如何理解?(4分)
(2)材料二中作者认为八国联军侵华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6分)
(3)上述两则材料体现了历史研究中的什么观点?(3分)
正确答案
(1)观点:鸦片战争是使中国重新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的转折点(3分)。
理解:鸦片战争使中国被迫放弃了闭关锁国的政策,开始面对世界;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开始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惊醒了部分中国人,使他们开始睁眼看世界,面对世界;。
评分要求:只要答出两个要点即可得4分
(2)直接影响: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3分)。
间接影响:进一步惊醒了中国人,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3分)。
(3)观点: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
评分要求:每个要点1分,共3分
略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