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建国以来,我国农业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

材料一  建国初期我国农业的发展情况

材料二  1958-1965年全国粮食产量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初期我国农业发展的状况及原因。说明农业的发展对这一时期国家经济建设产生的影响。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我国粮食产量的变化及其原因。

                                                                                                                                                                   

正确答案

(1)状况:建国初期,农业生产大幅度增长。原因:新中国成立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证。建国初期的土地政策,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党和政府采取措施恢复、发展农业。影响:农业的发展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工业化建设创造了条件。

(2)1958年至1960年,粮食产量呈下降趋势。原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1961年至1965年,粮食产量有所增长。原因:1960年冬,党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经济逐步恢复和发展。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在探讨了“中国计划经济的形式和变革”问题时,某同学发现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兴起了一股计划经济思潮,并摘录了以下材料。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在下列问题的指引下,进行深入探究。        

材料:

许多人,“对苏联表示同情之美感,有的甚至替它大事鼓吹,以为苏俄成功之秘诀,在于它的社会经济制度,因为这个制度是有计划的,有组织的”。                                   

 ——据《东方杂志》(1933年)

“在内外层层叠叠的高压状态底下的中国”,最急需的是“整个地实行社会主义的统制经济(计划经济)和集体生产”。                                             

——据《申报月刊》(1933年)

“左倾的也好,右倾的也好,大家都承认放任经济的末日到了”。                                    

 ——据《独立评论》(1934年)

请回答:

(1)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分析20世纪30年代计划经济思潮在中国兴起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20世纪50年代中国选择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并简述这一体制对经济建设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兴起了经济调整之风。概括指出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经济政策进行了怎样的调整;简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上述探究学习,你获得什么历史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自由放任经济破产;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取得巨大成就;中国内忧外患。

(2)原因: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孤立和包围新中国,“一边倒”,学习苏联;底子薄。

影响:初期产生积极影响,初步形成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后期束缚生产力的发展。

(3)西方: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中国:农村首先进行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巿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是増强企业活力;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4)答案略。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在探讨了“中国计划经济的形式和变革”问题时,某同学发现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兴起了一股计划经济思潮,并摘录了以下材料。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在下列问题的指引下,进行深入探究。        

材料:

许多人,“对苏联表示同情之美感,有的甚至替它大事鼓吹,以为苏俄成功之秘诀,在于它的社会经济制度,因为这个制度是有计划的,有组织的”。                                   

 ——据《东方杂志》(1933年)

“在内外层层叠叠的高压状态底下的中国”,最急需的是“整个地实行社会主义的统制经济(计划经济)和集体生产”。                                             

——据《申报月刊》(1933年)

“左倾的也好,右倾的也好,大家都承认放任经济的末日到了”。                                    

 ——据《独立评论》(1934年)

请回答:

(1)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分析20世纪30年代计划经济思潮在中国兴起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20世纪50年代中国选择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并简述这一体制对经济建设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兴起了经济调整之风。概括指出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经济政策进行了怎样的调整;简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上述探究学习,你获得什么历史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自由放任经济破产;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取得巨大成就;中国内忧外患。

(2)原因: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孤立和包围新中国,“一边倒”,学习苏联;底子薄。

影响:初期产生积极影响,初步形成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后期束缚生产力的发展。

(3)西方: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中国:农村首先进行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巿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是増强企业活力;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4)答案略。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材料一 1957年工农业产品产量

材料二 下图是著名漫画家张乐平于1958年画的《跃!跃!跃!》:

材料三 在改革开放后的工业过程中,乡镇企业和外资工业可谓是两支突起的“异军”。它们的迅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宏观经济的两个新的增长点。

──《中国现代化历程》卷3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与当时历史背景,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时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的漫画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在工业领域出现了什么运动?产生了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材料三中所提出的两支突起的“异军”在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中解决了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概述你对中国发展工业化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原因:新中国成立前重工业基础薄弱;新中国成立初面临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经济和国防不能独立;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2)开展“大跃进”运动。在工业领域,全国开展了群众性的大炼钢铁运动。影响:浪费了人力和资源,炼出的钢合格率很低,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3)异军的作用:外资工业的兴起解决了中国工业化的资金短缺和技术薄弱问题;乡镇企业的发展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

(4)国民经济必须按比例发展,搞好综合平衡;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实际水平,反对冒进,稳步发展;必须根据中国经济基础差、劳动力充足等国情,选择符合实际的工业化道路。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庄严宣告:中华民族将“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阅读下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工农业生产统计表           金额单位:亿元

问题:

(1)新中国这一时期经济呈现了怎样的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出现这一趋势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快速发展,工业化的程度在提高(或工业发展快于农业)。

(2)四大运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一化三改造的进行,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建设,“一五”计划的指导作用,苏联的帮助等。

下一知识点 : 八字方针的提出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