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 共98题
2010年入夏以来,全球多处遭遇自然灾害。找出灾害频发的根源,构建常态化的灾害应对机制,这对于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至关重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廷上下官员喜好诌媚腐化,庸俗无为,置国计民生于不顾,……河防松弛,水利失修,河道梗阻,诸河频频漫口决口,堵而复决。“防弊之法有尽,而舞弊之乃无穷”,修河官员穷尽贪污之能,承办人口偷工减料。乾嘉时水灾骤增,每年平均达100余州县,到道光朝一跃为177州县
(1)依据材料一,分析乾隆以来,水患日益增加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1958——1965年全国粮食产量
(2)依据材料二分析1958~1965年我国粮食产量的变化情况及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2010年8月7日晚至8日凌晨,甘肃省南州舟曲县发生强降雨引发山洪泥石流灾害。滑坡泥石流堵塞嘉陵江上游支流白龙江,形成堰塞湖,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电力、交通、通讯中断。截至8月15如,舟曲泥石流死亡人数达到1248人,失踪496人,受伤住院治疗66人。10日上午,中央召开紧急会议全面部署抢险救灾各项工作。
(3)材料三是如何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当舟曲灾情发生后,我们可以向哪一国际金融机构求援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原因:政治腐败,贪污盛行;水利工程偷工减料,河工废弛,水利失修。
(2)变化情况:①1958年1960年,粮食产量呈下降趋势。原因:“大跃进”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公社化运动盲目提高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②1962年至1965年,粮食产量有所增长。原因:“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的实行。
(3)体现:舟曲灾情发生后,中共中央立即部署抢险求援工作,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体现了“三个代表思想”中的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世界银行。理由:中国是世界银行成员国之一,其宗旨为成员国经济困难提供长期贷款。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有线新闻网援引摩根大通分析师的话说,“中国经济在今后的十几年里仍然将保持以8%的速度增长,而日本只有1%。用不了十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将成为日本的两倍。”美国有线新闻网还报道说,尽管中国目前仍然远远落后于美国,但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中国迟早将取代美国的位置,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
材料二 当年日本经济崛起给欧美国家所带来的震撼,一点也不比现在的中国弱。这一点在20世纪80年代更为突出。当时日本借助汽车和半导体业的异军突起,在制造业上已凌驾于美国之上。日本公司在此期间向全球扩张,在制造业、房地产业、金融服务业、游乐业等各个领域全面出击,不过几年时间,日本的海外资产急速攀升到上万亿美元的水平。
——程亚文《GDP第二:日本的前车之鉴》
请回答:
(1) 20世纪五十年代后期中国提出“超英、赶美”的口号,但未能变为现实,其主要原因是什么?分析今天取得GDP世界第二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美国对日本经济发展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国崛起的关键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大跃进”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违背客观经济规律。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使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对外开放不断深入,使我国经济发展得以利用外资,拓展对外贸易,学习其他国家的先进管理经济经验;采取正确的外交政策,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赢得良好的国际环境;实行科教兴国战略,为经济建设培养了人才,提供了科技支持。
(2)1948年后,随着“冷战”的加剧,美国开始帮助日本恢复经济,在放松对日本的经济制裁的同时,向日本提供恢复生产所需的资金与物资。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火和给养,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随着日本经济的崛起,美国对日本经济发展由扶植变为扼制,特别是冷战结束后,美国从多方面入手,全面打压日本经济,使日本经济损失惨重,并出现了20年的经济停滞。
(3)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
粮食问题引发全球广泛关注,我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至19世纪英国议会通过4763件圈地法案,共圈地269万公顷,1790年前后英国开始使用打谷机,以后使用许多新的农业技术和农业机械,粮食总产量1700年为3.175百万夸特,1845年为18.665百万夸特(夸特:计量单位)。
(1)归纳材料二中18至19世纪英国农业发展的状况。并具体分析农业进步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我国粮食产量1959年3400亿斤,1961年2950亿斤(人均约440斤),1978年6000亿斤,1984年8000亿斤(人均约800斤)。
(2)指出材料三中反映的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我国粮食生产的不同状况,并从经济体制角度说明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上,指出古今中外促进农业发展的共性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圈地运动,新技术运用于农业,农具机械化,粮食产量大幅提高。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农业发展为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工业革命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新农机,促进了农业发展。
(2)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粮食产量降低;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粮食产量大幅提高。人民公社会运动削弱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3)提高生产力,改善生产关系。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自古以来就有以农治国的传统。新中国成立后到今天,党和政府一直非常重视“三农问题”的解决。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
——《墨子》
材料二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芬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纷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三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晁错《论贵粟疏》
材料四 茶叶在19世纪30年代每年出口5000万磅,1841年增至7000万磅,1851年达9900万磅,几乎增加了一倍。丝的出口,在鸦片战争前一般每年只有几千包,最多不过10010包,1847年增至22000多包。由于丝、茶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纷纷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材料五 过春节,贴春联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习俗,春联的内容往往和历史变迁相联系。下列春联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村变化:
春联一: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
春联二: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春联三:种责任田仓里储粮翻两番;行大包干银行存款增十倍。
(1)材料一、二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经济形态?该经济形态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三归纳这种经济形态下生产者的处境。
(3)材料四反映了中国农业生产的什么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4)材料五中三对春联各反映了我国怎样的农业政策?春联三中的政策实质是什么?
(5)材料五春联二中的政策真的“暖人心”吗?结合农村中的重大改革,你认为农业政策制定的依据是什么?
正确答案
(1 )经济形态:自然经济。基本特点: 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2 )处境:自耕农生活艰辛,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小农经济非常脆弱,自耕农常因水旱灾害或急政暴敛而破产。
(3)变化:丝茶出口大量增加,部分地区的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而种植桑茶。说明:鸦片战争后,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经济开始依附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逐步沦为外国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4)政策:农业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质:调整和改革农村生产关系, 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5)没有。制定政策必须依据当时中国的国情;要适合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应以满足农民的生活需要为出发点。
漫画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下面三组漫画是中外不同时期社会面面观的反映。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说明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美国与苏联出现了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为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漫画,判断其所含信息是否可能,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研究性学习有时要求动手做。民国初期的一些法令对人民生活影响很大,如果要用漫画将当时男女市民从头到脚的重大变化呈现出来,你觉得最主要要注意哪两点?(不必画出,只需文字说明)综合你看到过的能够反映历史片段的漫画,简述它们与历史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环境污染危及生命,垄断集团影响国家政治。
(2)美国经济危机(或“大萧条”),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3)不可能,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与生物(或“动植物”)成长的自然规律。
(4)剪辫、易服和“放足”(或“不穿三寸金莲”)等情景。漫画一般不是去如实地再现历史(合理即可),但却可以从中深刻地认识历史。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