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 共249题
小砌块施工时,必须与砖砌体施一样设立皮数杆、拉()线。
A.边砌
B.角手
C.水准
D.基准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五) 回答下列关于遗传与遗传物质的相关问题。(10分)
调查发现某家系中有甲遗传病(基因为B、b)和乙遗传病(基因为T、t)患者,系谱图如下图7所示,已知其中Ⅱ6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
若检测发现Ⅱ4携带致病基因,致病基因是由正常基因序列中一个碱基对的替换而形成的。图8显示的是B和b基因区域中某限制酶的酶切位点。分别提取家系中Ⅱ3、Ⅱ4和Ⅲ9的DNA,经过酶切、电泳等步骤,再用特异性单链核酸片段做分子杂交,结果见图9。另已知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群体中b基因的频率为q。
55.甲病的遗传方式为 遗传病,乙病的遗传方式为 遗传病。
56.I 1的基因型为 。Ⅲ11的基因型为 。
57.若检测发现Ⅱ4不携带甲致病基因,则Ⅱ5和Ⅱ6再生一个孩子,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 。若Ⅲ9和Ⅲ12婚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是 。
58.Ⅲ10的基因型是 。
59.据图8和图9可判断单链核酸与B基因结合的位置位于 。
60.如果Ⅲ10与一正常男性随机婚配,他们第一个孩子患病的概率为 。
61.Ⅲ10与一正常男性婚配,若第一个孩子是患者,则他们第二个孩子正常的概率为 。
正确答案
常染色体或伴X染色体隐性; 常染色体显性
解析
据图分析,Ⅱ3和Ⅱ4正常,Ⅲ9患甲病,可知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或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5患乙病,Ⅱ6不患病且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Ⅲ11和Ⅲ12均患乙病,可知乙病肯定不是隐性遗传病;若乙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Ⅲ13应患乙病,但Ⅲ13不患乙病,所以乙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类型的基础知识,考查学生根据遗传系谱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根据遗传系谱图中患病个体父母的表现型,结合题干信息,分析甲、乙病的遗传方式。
易错点
在分析乙病时,根据Ⅱ6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学生容易思维定势认为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教师点评
本题考查了人类遗传病类型的判断的基础知识,在近几年高考题中出现频率较高,常与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等知识点交汇命题。
正确答案
TtBB或TtBb或TtXBXb; Ttbb或TtXbY
解析
先确定Ⅰ1基因型:Ⅰ1患乙病,后代有人不患乙病,故Ⅰ1为Tt;若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Ⅰ1不患甲病,基因型可能为BB或Bb。若甲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根据Ⅲ11有甲病而其父母均不患甲病,故Ⅱ5为XBXb,所以Ⅰ1的基因型为XBXb 。综合上述分析,Ⅰ1基因型为TtBB或TtBb或TtXBXb。
再确定Ⅲ11基因型:Ⅲ11患乙病,为T_,因为Ⅱ6为tt,故Ⅲ11为Tt;Ⅲ11患甲病,基因型为bb或XbY,故Ⅲ11基因型为Ttbb或TtXbY。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个体基因型的判断。
解题思路
根据甲、乙病的遗传方式,结合题干信息和相关个体的表现型,进行判断。
易错点
学生易忽略甲病极可能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导致基因型只写出一种。
教师点评
本题考查个体基因型的判断,在近几年的模拟试题中经常出现,常与概率计算等交汇命题。
正确答案
1/2; 5/6
解析
Ⅱ4携带致病基因,则其携带的是甲病基因,不可能是乙病基因,因为乙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果甲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则Ⅱ4患甲病,与系谱图不符。①关于甲病:Ⅱ5与Ⅱ6均不患甲病而Ⅲ11患甲病,故Ⅱ5和Ⅱ6的基因型都是Bb,子代患甲病的概率为1/4,不患甲病为3/4。关于乙病:Ⅱ5患乙病,其父亲Ⅰ2正常,所以Ⅱ5的基因型为Tt,Ⅱ6为tt,子代患乙病概率为1/2,不患乙病概率为1/2。所以,Ⅱ5与Ⅱ6再生一个孩子,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1/4×1/2+3/4×1/2=1/2。
②关于甲病:Ⅲ9为bb,Ⅲ12为BB(1/3)或Bb(2/3),他们的子代患甲病概率为2/3×1/2=1/3,不患甲病为2/3。关于乙病:Ⅲ9为tt,Ⅲ12为Tt,他们的子代患乙病概率为1/2,不患乙病概率为1/2。则Ⅲ9与Ⅲ12婚配,生一个正常男孩概率为 2/3×1/2×1/2=1/6,患病男孩概率=1-1/6=5/6。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患病概率的计算,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根据题干信息,确定相关个体的基因型及概率,然后计算其子代的患病概率。
教师点评
本题考查患病概率的计算,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在各地的模拟试题中出现频率较高。
正确答案
BB或Bb
解析
根据B、b基因的酶切结果,可知1.4kb代表b基因,1.2kb代表B基因,再根据电泳结果,判断Ⅱ3和Ⅱ4均携带致病基因b,可知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3和Ⅱ4的基因型均为Bb,Ⅲ9的基因型为bb。Ⅲ9不患病,因此确定Ⅲ9基因型为BB或Bb。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个体基因型的判断。
解题思路
首先根据酶切、电泳结果确定相关个体的基因型,然后判断甲病的遗传方式,最后分析判断Ⅲ10的基因型。
易错点
学生易在根据电泳结果确定甲病的遗传类型上发生错误。
教师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酶切、电泳结果的能力,有一定难度。
正确答案
酶切位点①与②之间
解析
分析酶切结果,可知B基因有①②③三个酶切位点,被切成1.2kb和0.2kb两个片段,其中1.2kb含脱氧核苷酸较多,能与单链核酸结合,即在酶切位点①和②之间结合。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核酸分子杂交技术的知识。
解题思路
根据核酸分子杂交原理,结合酶切结果中B基因的核酸序列,作出判断。
易错点
学生易在单链核酸能否与0.2kb片段结合上出现错误。
教师点评
本题考查限制酶的作用及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在近几年模拟试题中出现频率较高。
正确答案
q/[3(1+q)]
解析
根据题干“群体中b基因的频率为q”和遗传平衡定律,确定群体中BB基因型频率为(1-q)2,Bb为2q(1-q),bb为q2,正常男性中Bb占2q(1-q)/[2q(1-q)+(1-q)2]=2q/[1+q]。又因为Ⅲ10的基因型为BB(1/3)或Bb(2/3),所以Ⅲ10与一正常男性随机婚配,其子代患病的概率是:2/3×2q/(1+q)×1/4=q/[3(1+q)]。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根据基因型概率和基因频率计算子代的患病概率。
解题思路
首先确定正常男性的基因型及其概率,再计算子代患病概率。
易错点
易在正常男性的基因型及其概率上出现错误。
教师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频率在概率计算中的应用,难度较大。
正确答案
3/4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这对夫妇的第一个孩子是患者,则双亲均携带致病基因,即基因型均为Bb,所以,其第二个孩子正常的概率是3/4。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题干信息分析亲本的基因型,并计算子代发病概率的能力。
解题思路
首先根据第一个孩子患病,确定双亲的基因型均为Bb,然后确定第二个孩子正常的概率。
易错点
易忽略第一个孩子患病这一信息。
教师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从题干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这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之一,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出现频率较高。
(八)回答下列有关生物工程的问题。(10分)
基因工程在农业生产上得到广泛运用,其生产过程如图16所示。
73.Pst I的识别序列为-G↓ACGTC-。如果此酶切割DNA,则形成的能“粘连”起来两段DNA片段为 。
74.构建重组Ti质粒时,需要 限制酶和 酶参与。
75.下列关于质粒运载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
76.培养基中的卡那霉素会抑制香蕉愈伤组织细胞的生长。现若利用该培养基筛选已导入抗病基因的香蕉细胞,应使重组Ti质粒中含有 ,作为标记基因。
77.由导入目的基因的细胞培养成转基因抗病香蕉,采用的是 技术。诱导愈伤组织形成根时,则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的浓度比值为 。
78.将此植物试管苗培养在含不同浓度蔗糖的培养基上一段时
间后,单株鲜重和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如图17。据图分析,
随着培养基中蔗糖浓度的增加,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趋势是
,单株鲜重的变化趋势是 。据图推测,
若要在诱导试管苗生根的过程中提高其光合作用能力,应
(降低/增加)培养基中蔗糖浓度,以便提高试管
苗的自养能力。
正确答案
解析
一种限制酶识别一种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GACGTC-/-CTGCAG-,在GA之间切开DNA双链,形成两个黏性末端“-G/-CTGCA和ACGTC-/G-”’
考查方向
基因工程中的酶工具——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特异性。
解题思路
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并且在特定的位点切割DNA,形成两个黏性末端,这两个黏性末端是的。
易错点
题中给的是-GACGTC-序列,错写成-G/-CTGCAG 一个末端。
教师点评
只要了解限制酶作用特点及作用的结果就可以答题。
正确答案
PstI和EcoRI;DNA连接
解析
题中给了PstⅠ、SmaⅠ、EcoRⅠ、ApeⅠ限制酶,SmaⅠ会破坏目的基因,要切下完整的目的基因,只能用PstⅠ和EcoRⅠ。质粒用四种酶都可以切割开,但要接上目的基因,必须有相同的黏性末端才能连接,所以质粒也要用PstⅠ和EcoRⅠ切。再另上DNA连接酶就构建了重组质粒。
考查方向
考查基因操作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解题思路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要用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根据图示所给的内容,有多种限制酶,要保证目的基因的完整,必需用PostⅠ和EcoRⅠ,再加DNA连接酶连接目的基因和质粒,构建重组质粒。
易错点
易错成“同一种”
教师点评
本题属中档题,是限制酶的灵活运用。
正确答案
解析
质粒主要来自细菌或真菌。作为基因工程运载体的质粒必须具备的条件①能在宿主细胞内稳定保存,并能进行自我复制;②具有多个限制酶切点,便于外源基因的连接;③具有标记基因,便于检测和鉴定。根据以上来源的条件,A、D正确
考查方向
质粒的来源及人 运载体的质粒的条件。
解题思路
基因工程的运载体主要是质粒,质粒主要来处原核生物,少数真菌有质粒,病毒没有质粒。作为运载体的质粒具备条件:稳定保存;自我复制;具有多个限制酶切点;具有标记基因。
易错点
C、D容易答错。修饰后的λ噬菌体可作为运载体,但不能说质粒来自病毒,C错误;质粒作为运载体具备多个限制酶切点,被相应的限制酶切割后目的基因才可以接入构成重组质粒,所以D正确。
教师点评
本题属于基础题,识记作为运载体的条件就可以答对。
正确答案
抗卡那霉素基因(写抗病基因或抗性基因均不得分)
解析
导入重组质粒的细胞经过植物组织培养的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经过愈伤组织细胞再分化形成植物幼体。卡那霉素会抑制香蕉愈伤组织细胞的生长,要获得转基因抗病香蕉,重组质粒必须有抗卡那霉素基因,产生抵抗卡那霉素的物质,使愈伤组织细胞正常生长。
考查方向
阅读理解,提取有效信息。
解题思路
阅读题干,卡那霉素会抑制香蕉愈伤组织细胞的生长,要使愈伤组织细胞正常生长,必须抵抗卡那霉素。
易错点
在给出生物模型图的前提下解答了73、74、75,很容易造成思维定式。突然来一段文字阅读,不容易提取有效信息(卡那霉素),认为答案在图中提供“抗病基因"
教师点评
思维定式是考试过程中常常犯的错误。
正确答案
解析
读题得知是已经导入目的基因的植物细胞,经过植物组织培养得到抗病香蕉。在培养过程中培养基的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比例:脱分化要求两者比例适中,当比例高时,有利于芽的生长,比例低有利于根的生长,选出答案C.
考查方向
基因工程的应用——转基因植物。
解题思路
根据题干图解可知:本题涉及基因工程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植物组织培养的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对培养基要求严格,特别是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比例:脱分化要求两者比例适中,当比例高时,有利于芽的生长,比例低有利于根的生长。
易错点
本题第一空记熟了就不容易出错。因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后面对应的分裂素和生长素比例只有一个,答案就选定。题中给的是农杆菌转化法,如果从图中没有看清楚要求,认为是细菌培养技术,选项A就错了。
教师点评
生物工程技术应用,识记水平,中档题。
正确答案
逐渐减小;先增加后下降;降低
解析
横坐标——自变量是蔗糖溶液的浓度,单株重量是随蔗糖溶液浓度升高先上升后下降,光合作用的速率是随蔗糖溶液浓度升高而降低。所以较低浓度的蔗糖溶液,单株重,光合速率大,有利试管苗自养能力的提高。
考查方向
识图——数学模型分析作答。
解题思路
“数学模型”解题步骤:①“识标”,即横纵坐标表示的含义;②“明点”,即图中特殊点的生物学含义;③“析线”,即分析曲线走势与横纵坐标的关系。
易错点
纵坐标有两个变量,左为单株重量,右为光合作用的速率。两条曲线走势又不相同,易混洧出错。
教师点评
识图作用答,实现图文转换。
请从39~40题中选做一道。
39.[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已知微生物A可以产生油脂,微生物B可以产生脂肪酶。脂肪酶和油脂可用于生物柴油的生产。回答有关问题:
(1)显微观察时,微生物A菌体中的油脂通常可用__________染色。微生物A产生的油脂不易挥发,可选用_________(填“萃取法”或“水蒸气蒸馏法”)从菌体中提取。
(2)为了从自然界中获得能产生脂肪酶分微生物B的单菌落,可从含有油料作物种子腐烂物的土壤中取样,并应选用以___________为碳源的固体培养基进行培养。
(3)若要测定培养液中微生物B的菌体数,可在显微镜下用__________直接计数;若要测定其活菌数量,可选用__________法进行计数。
(4)为了确定微生物B产生的脂肪酶的最适温度,某同学测得相同时间内,在35℃、40℃、45℃温度下降解10g油脂所需酶量依次为4mg、1mg、6mg,则上述三个温度中,________℃条件下该酶活力最小。为了进一步确定该酶的最适温度,应围绕_________℃设计后续实验。
40.[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HIV属于逆转录病毒,是艾滋病的病原体。回答下列问题:
(1)用基因工程方法制备HIV的某蛋白(目的蛋白)时,可先提取HIV中的________,以其作为模板,在___________的作用下合成___________,获取该目的蛋白的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载体,随后导入受体细胞。
(2)从受体细胞中分离纯化出目的蛋白,该蛋白作为抗原注入机体后,刺激机体产生的可与此蛋白结合的相应分泌蛋白是__________,该分泌蛋白可用于检测受试者血清中的HIV,检测的原理是_________。
(3)已知某种菌导致的肺炎在健康人群中罕见,但是在艾滋病患者中却多发。引起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HIV主要感染和破坏了患者的部分________细胞,降低了患者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4)人的免疫系统有____________癌细胞的功能。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功能缺陷,易发生恶性肿瘤。
正确答案
39. (1)苏丹III染液或者苏丹IV染液 萃取法
(2)脂肪
(3)血细胞计数板 稀释涂布平板
(4)45℃ 40℃
40.(1)RNA 逆转录酶 DNA
(2)抗体 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
(3)免疫(T细胞、B细胞)
(4)监控和清除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