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子与原子核的结构
- 共532题
已知氢原子光谱中巴耳末线系第一条谱线Hα的波长为6 565 ,试推算里德伯常量的值.
正确答案
1.096 725×107 m-1
Hα是从n=3跃迁到n=2时所发射的光,代入巴耳末公式
则.
用摄谱仪拍摄的太阳,可以分析太阳大气的成分,这是利用太阳光的______________光谱.(填“明线”或“吸收”)
正确答案
吸收
太阳周围有一层稀薄的太阳大气,太阳光通过这层大气时,某些频率的光被太阳大气中各种元素的原子吸收,形成吸收光谱,通过对照各种元素原子的特征谱线就会分析出太阳大气成分,因此是利用了太阳光的吸收光谱.
在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中,有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其原因是( )
正确答案
AB
只有原子的正电荷全部集中在一个核上,并且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这个核上才会使α粒子在很强的库仑力作用下发生大角度偏转,A对.由于只有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绝大多数α粒子仍沿原来方向前进,所以可以判断,原子核很小,只有少数α粒子才能正对着它射入而被反射弹回,也可以断定原子内部十分“空旷”,B对.如果正电荷在原子中均匀分布,α粒子射入原子后不会受到很大的库仑力而发生大角度偏转,C错.电子的质量很小,对α粒子的作用十分微弱,几乎不会改变α粒子的运动状态,D错.
关于α粒子散射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ABC
电子的质量很小,当和α粒子作用时,对α粒子不起作用.A正确.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说明原子核的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集中在一个很小的区域内,所以B、C正确,D错误.
关于巴耳末公式的理解,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AC
此公式是巴耳末在研究氢光谱在可见光区的14条谱线中得到的,只适用于氢光谱的分析,且n只能取大于等于3的整数,则λ不能取连续值,故氢原子光谱是线状谱.
人们对氢原子光谱的研究发现,属于可见光区的是__________线系,属于紫外区的是________线系.
正确答案
巴耳末 赖曼
对于氢原子光谱,巴耳末线系属于可见光区,赖曼线系属于紫外区,另外的帕邢线系在近红外区,布喇开线系和普丰德线系均在红外区.
相应于氢原子光谱巴耳末线系的极限波长为多长?
正确答案
3.647×10-7 m
根据巴耳末公式
n=3,4,5,……
氢原子光谱的巴耳末线系极限波长相应于n→∞,则
="3" 647×10-10 m=3.647×10-7 m.
利用里德伯常量(R="1.096" 77×107m-1)求巴耳末线系中第四条谱线的波长和每个光子的能量.
正确答案
4.103×10-7 m 4.85×10-19J
根据巴耳末公式
,n=3,4,5,…按题意n=6,则
所以λ4=4.103×10-7 m
=6.63×10-34×
J=4.85×10-19J.
有关原子光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ABD
不同的原子发出的谱线不相同,每一种原子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利用光谱分析可以用来确定元素,原子光谱可以间接反映原子结构的特征.A、B、D正确.太阳光谱是不连续的,故C不正确.
卢瑟福通过对a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的分析,提出
正确答案
AC
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是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方向前进,但有少数α粒子发生较大的偏转。α粒子散射实验只发现原子可以再分,但并不涉及原子核内的结构。查德威克在用α粒子轰击铍核的实验中发现了中子,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时发现了质子。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