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0 分

开学初,小源到建设银行营业网点兑换了此前在网上预约的中国高铁纪念币。这枚纪念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10元,每人限兑20枚,且需要提前预约。小源打算与班上同学分享自己的喜悦。他可以向大家这样介绍

①纪念币面额和实际购买力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

②纪念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

③纪念币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④纪念币不能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必须在规定时间地点使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正确答案

C

解析

①错误,国家无权规定纪念币的实际购买力;④错误,纪念币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使用;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纪念币属于法定货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因其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故②③正确。

知识点

生产决定消费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其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提高。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水稻品种的引进……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尤其是宋朝,对外贸易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期。”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英国科学院院士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所说:“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材料三 日本学者薮内清在《中国·科学·文明》中说:“北宋时代……儒学方面兴起了后来被称作宋学或朱子学的新儒学”,新儒学讲究由心而发,格物致知,在文学艺术和社会生活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四 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他还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

材料五 宋徽宗赵佶以画鸟擅长,不仅建立了皇家画院,而且有考试制度。如一次出考题“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获得第一名的却画着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是“非无舟人,只无行人。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的知识,概括指出宋朝“商业革命”主要表现。(10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的知识,举三例说明宋朝科技发展“已呈巅峰状态”及对世界文明的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6分)

(3)根据材料三、四、五,根据指出新儒学的产生对宋代文人书法、绘画特点的影响。(4分)

(4)明代晚期,思想家李贽对统治阶级极力推崇的新儒学大加鞭挞,痛斥孔子为“庸众人类”。结合所学的知识,谈谈李贽这样做的社会原因。(5分)

正确答案

(1)①市场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②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吏的直接监管;③海外贸易更加兴盛;④都市商业繁盛;⑤出现了世界是最早的纸币并大量使用。(10分)

(2)①活字印刷术,推动世界文化的传播。②火药广泛运用军事,帮助西方资产阶级在近代战胜封建专制。③指南针运用于航海,在地理大发现中(或新航路的开辟)起了重要作用。(6分)

(3)宋代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加注意内心的修养,反映了在书法上强调精神气度,绘画更加注重意境。(4分)

(4)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新儒学进一步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或反映了当时人们追求个性自由发展的愿望)。(5分)

试题分析:(1)实际考查了宋代商业发展的表现,根据对材料和教材有关掌握进行回答。北宋时市场的时间和空间被突破、商业活动限制减少、海外贸易发达、纸币出现、商业城市繁荣等。(2)考查了四大发明中活字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对世界文明的影响,根据教材知识进行回答。(3)需要根据材料进行概括分析理学的影响,材料三反映了理学兴起后更加注重内心修养;材料四反映了书法上强调精神气度;材料五反映了书画上注意意境。(4)结合教材知识,明代晚期李贽等思想家早期启蒙思想产生的背景,可以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等角度进行回答。

点评:本题的考查学生从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要求学生分析材料重现历史,题目难度不大,设计的灵巧。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发展起来,不仅出现了夜市,也出现了一些迎合市民需求的娱乐场所。在农村则出现了草市。除此之外,还要掌握北宋城市发展的状况等。北宋时期也是我国古代传统科技发展的重要时期,指南针用于航海,活字印刷书出现,同时火药得到普遍的应用。在思想上,出现了宋明理学,更加注重自身的修养,对中国民族性格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邹、齐、沧、隶,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

……(茶)始自中地,流于塞外,往年回鹘(注: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

——唐·封演《封氏闻见记》

(1)从材料一中,你可以获取有关唐代的哪些信息?(4分)  

材料二 武夷北苑,夙著荼名,饥不可食,寒不可衣,末业所存,易荒本务。用乃自各国通商之初,番舶云集,商民偶沾其利,遂至争相慕效,满山遍野,愈种愈多。……近年以来,外洋印度等处产茶日多,行销日滞,富商大贾,历次亏折,裹足不前。……而乡僻愚民,犹剔壤挖岩,等良田于硗确(把良田看作是坚硬贫瘠的土地),置耕织为缓图,逆料数年后,工本徒抛,衣食无着,势将坐困。……现在种茶之区,市疲山败,民心颇知改悔。

——(清)卞宝第《卞制军政书》

(2)据材料二,指出农民种茶态度的变化,分别分析农民前后两种态度的原因。(6分)

(3)材料二体现了作者怎样的经济思想?结合时代背景,简要给予评价。(6分)

正确答案

(16分)

(1)信息:①内地茶市普及;②边茶贸易频繁;(内地茶叶流入边疆)③饮茶成为一种习俗。(4分,答出两点即可)

(2)变化:从通商之初争相种茶到后悔种茶。(2分)

前者原因:(1)五口通商(卷入世界市场);(2)种茶获利多。(2分)

后者原因:(1)国际市场竞争加剧;(2)信息不畅,盲目扩大生产。(2分)

(3)经济思想:重农抑商。(2分)

价:在资本主义发展(工业化)成为潮流,中国被动卷入世界市场的背景下,坚持重农抑商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或:阻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其它言之有理的也可。)(4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在桑弘羊主持下普遍推行均输法,郡国设均输官掌其事,受大农(即管钱财、粮食的长官)节制。均输官负责将各郡国应缴贡物统一折价征收当地土特产品,一部分运往京师,一部分运至价贵地区出售,有时还在出售地将所得继续收购特产,易地辗转贩卖……同时又实施平准法,在京师设平准官,集中管理各地运至均输货物和大农所掌握其余物资,根据市场价格涨落卖出或买进,达到调剂供需、平抑物价的目的。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桑弘羊实施均输法和平准法的作用。(6分)

材料二:(“自上而下”的改革)留给农民的是接受一不强制的契约制,它使农民受束缚的状况与原先相比并没有获得改善。农民只是被煽动起来要求得到自由,而并不是得到他们想像中的那种自由。这是以经济上的依赖取代法律上的强迫,在俄国历史上,经济因素对人的奴役作用再也找不到比这更明显的例子了。

——摘编自[荚]詹姆斯·麦格雷戈·伯恩斯《领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之前“法律上的强迫”指的是什么?改革后“经济因素对人的奴役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3)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所体现的特点是什么?(3分)

正确答案

(1) 作用:增加了政府收入;节省了运输费用,加强了各地间经济联系;稳定市场,抑制物价,打击了富商大贾势力。(6分)

(2)“法律上的强迫”指农奴没有人身自由。(3分)

表现:农民在得到份地时,必须缴纳高出地价几倍的赎金,自付20%~25%,其余部分由国家垫付,需在49年内还清。(3分)

(3)通过改革实现社会转型走资本主义道路。(3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只有在西方,才出现过大量的城市共同体。……要发展一个城市共同体,至少得具有较强的工商业性格,而且还得有下列特征:(1)防御设施,(2)市场,(3)自己的法庭以及——至少部分的——自己的法律,(4)团体的性格及与此相关的,(5)至少得有部分的自律性与自主性,这点包括官方的行政,在其任命下,市民得以某种形式参与市政。……在政治性的定义里,(西方)城市的特征就是作为上述权利之担纲者的、一个特别的市民身份团体的出现。

——韦伯《非正当性的支配——城市的类型学》

材料二 “在中国古代,城市中没有公社自治所体现的共同体占有的城市特权。……没有形成行会争取自治的强大运动,相反,却起着补充官府行政空白的作用。行会上层以个人资格捐官买官,得到散官头衔后更易服色。在西欧,城市以公社为单位取得特许权,中国则是个别上层分子与官府、贵族勾结,以个人身份取得某些特权。”“中国地缘性纽带的村社组织在井田制崩溃时已经破坏,残存的是血缘宗法纽带而不是地缘纽带,因而行会受到官府控制,没有独立的城市法庭。”

——朱寰《亚欧封建经济形态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古代中国和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各自主要特征。(16分)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与西欧中世纪城市对社会转型的不同影响。(9分)

正确答案

⑴西欧:独立性或自主性,(2分)有一定的民主性,(2分)以工商业为主,(2分)是一个共同体。(3分)(共9分)中国:没有白治权,(2分)是政治军事中心,(2分)以个人身份谋取某些特权,(2分)不是一个共同体。(1分)(共7分)

(2)西欧:推动了工商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基础的形成;市民意识的觉醒和民间团体的出现,有利于促进近代资本主义政治基础的形成。总之,推动了西欧近代社会的到来。(6分)

中国:因为缺乏工商业经济和市民精神,对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没有多少影响。(3分)

试题分析:

(1)逐句对比材料一、二,概括各自特征,对比考虑,类似于比较不同之处。中国城市没有自治权,西欧城市具有自主权,有一定的民主性;中国城市是政治军事中心,西欧以工商业为主;中国城市以个人身份谋取某些特权,不是一个共同体,西欧是一个共同体。

(2)对社会转型的影响从向资本主义过渡方面来考虑。西欧城市的优点在于工商业发展和自治传统,其影响从经济和政治两方面分析。经济上,有利于促进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基础的形成;政治上,有利于促进近代资本主义政治基础的形成。中国城市缺乏工商业经济和市民精神,因此不利于对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

下一知识点 : 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城市的发展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