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丞相之印章”封泥。

  材料二:周亚夫;汉文、景之世名将。周勃次子,因兄胜之杀人被处死,故得嗣爵,封为条侯。文帝后元六年(前158),匈奴大举侵扰上郡、云中,京城长安告警。周亚夫以河内太守被任为将军,驻屯细柳。因治军谨严有方,不久迁中尉,负责京城治安。汉景帝刘启即位后,任亚夫为车骑将军三年(前154)吴楚七国发动叛乱(见吴楚七国之乱),周亚夫以太尉率军平叛。他会兵荥阳,固守昌邑,待机以轻骑断绝吴军粮道。最后以精兵出击,不到三个月,就平定了叛乱。五年后,周亚夫迁为丞相,很受景帝器重。不久,因不同意废栗太子,又在王皇后兄王信和匈奴降王徐卢五人封侯等政事上与景帝旨意相左,加以梁孝王的挑拨和诬陷,受到景帝猜忌,中元三年(前147)被免除丞相职务。景帝后元元年(前143),周亚夫子私买工官尚方甲盾五百具,备作其父葬器,被人告发,事连周亚夫。廷尉召亚夫对质,并逼其供认谋反。周亚夫不服,绝食五日,呕血而死。

(1)依照秦朝官制,丞相一职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周亚夫被免于丞相职务的原因是什么?其根本原因又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周亚夫曾经做过太尉,后来被廷尉逼供而死,太尉和廷尉分别是什么官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周亚夫被封为条侯和后来被封为车骑将军,被封的原因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前后两种不同的任职原因说明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的什么发展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协助皇帝处理政事。

(2)在废太子、封侯等政务上与汉景帝旨意相左;梁孝王的挑拨和诬陷;根本原因:君权与相权的冲突,打击相权以加强君主专制。

(3)太尉:主管军事。廷尉:主管司法。

(4)被封条侯是继承其父爵位;被封车骑将军是因为军功。

(5)选官由注重血统向注重才能转化;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列举秦朝、唐朝、北宋、明朝君权与相权关系的有关史实,揭示其历史演变的总体趋势。并指出其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①史实:秦朝: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在中央设置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的分工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北宋:在宰相下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把宰相的职权一分为三,便于皇帝总揽大权。明朝: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直属皇帝。皇帝的权力空前提高。

②总体发展趋势:君权日益加强,相权日益削弱直至被废除。

③影响:君主专制制度走向极端。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

——《史记》

材料二 图片反映的是指鹿为马的故事。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赵高(时为丞相)势倾人主,老臣皆被黜。尝遇朝会,乃使人献鹿于帝,高指曰:“此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矣,此鹿也。”群臣皆微笑而不敢扬声。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寡人”是谁?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他创建了哪些重要的政治制度?制定了怎样的律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群臣“皆微笑而不敢扬声”,说明秦朝的制度存在着什么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汉、唐、宋、明四朝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秦始皇;依据:他自称皇帝;创建了中央集权制度,如皇帝制度、“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度、三公九卿和郡县制;制定了秦律。

(2)君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汉:汉武帝建立新的决策机构“中朝”,成为朝廷决策的重要机构。唐: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的分工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宋:在宰相下设参知政事、枢密院、三司使,把宰相的职权一分为三,便于皇帝总揽大权。明: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直属皇帝。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二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材料三 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职权情况表:

  材料四 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请回答:

(1)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时也有人称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为宰相,这种称呼是否有实质意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怎么理解材料四中黄宗羲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秦始皇不给丞相以兵权,让御史大夫牵制丞相;汉武帝设置“中朝”决策机构,剥夺了宰相的决策权;唐太宗规定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宋太祖以参知政事等官职分割相权。共同点:相权受到限制和分割削弱,皇权加强。

(2)明太祖认为秦朝以来宰相的擅专威福往往危及君主的统治。

(3)内阁属于皇帝的顾问内侍机构,内阁首辅不是法定中央一级行政或决策机构的长官,其权限大小取决于皇帝;军机处是皇帝谕旨的传达机构,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不具有宰相的权力,不能对皇权形成制约,所以不是实质意义上的宰相。

(4)宰相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废除宰相后,君主专制制度逐步发展到了顶峰,形成了绝对的君主专制,加重了政治腐败。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请阅读材料作答。

       材料一: “丞相之印章”封泥

       材料二: 周亚夫;汉文、景之世名将。周勃次子,因兄胜之杀人被处死,故得嗣爵,封为条侯。文帝后元六年(前158),匈奴大举侵扰上郡、云中,京城长安告警。周亚夫以河内太守被任为将军,驻屯细柳。因治军谨严有方,不久迁中尉,负责京城治安。汉景帝刘启即位后,任亚夫为车骑将军。三年(前154)吴楚七国发动叛乱(见吴楚七国之乱),周亚夫以太尉率军平叛。他会兵荥阳,固守昌邑,待机以轻骑断绝吴军粮道。最后以精兵出击,不到三个月,就平定了叛乱。五年后,周亚夫迁为丞相,很受景帝器重。不久,因不同意废栗太子,又在王皇后兄王信和匈奴降王徐卢五人封侯等政事上与景帝旨意相左,加以梁孝王的挑拨和诬陷,受到景帝猜忌,中元三年(前147)被免除丞相职务。景帝后元元年(前143),周亚夫子私买工官尚方甲盾五百具,备作其父葬器,被人告发,事连周亚夫。廷尉召亚夫对质,并逼其供认谋反。周亚夫不服,绝食五日,呕血而死。 

       材料三: 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

       材料四: 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有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史纪事本末》

请回答:

①依照秦朝官制,丞相一职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依据材料二,周亚夫被免于丞相职务的原因是什么?其根本原因又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周亚夫曾经做过太尉,后来被廷尉逼供而死,太尉是什么官职?廷尉又是什么官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周亚夫被封为条侯和后来被封为车骑将军,被封的原因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前后两种不同的任职原因说明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的什么发展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唐太宗与明太祖在制度设置上看法有何不同?据材料,你认为唐太宗与明太祖的看法从根本上说是否矛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①协助皇帝,助理万机;

②在废太子、封侯等政务上与汉景帝旨意相左;梁孝王的挑拨和诬陷;君权与相权的冲突,打击相权以加强君主专制;

③主管军事;主管司法; 

④被封条侯是继承其父爵位;被封车骑将军是因为军功;

⑤选官由注重血统向注重才能转化;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⑥ 唐太宗认为应由宰相协助管理全国事务,这样可以减少决策失误;明太祖认为丞相多小人,易专权乱政,所以罢相,六部分理事务; 没有矛盾,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维护自身的王朝统治。唐太宗用相,是为减少决策失误,最根本的意图是为统治长久;明太祖罢相,以防小人乱政,同样是为江山稳固。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汉武帝创立中外朝制度的出发点是

[ ]

A加强君主的权力

B扩大“三公”的权力

C提高行政效率

D实现权力制衡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西汉王朝大体继承沿用了秦王朝的基本制度,史称“汉承秦制”。下列哪项制度不是对秦制的沿用

[ ]

A皇帝制度

B三公九卿制度

C郡县制度

D刺史制度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在位时期注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用人,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主要决策,形成“内朝”和“外朝”政治现象的皇帝是

[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措施不属于削弱相权的是

[ ]

A秦朝实行九卿制度

B汉武帝设置中朝

C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度

D宋朝设置“中书门下”和枢密院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汉承秦制,有所损益”意思是汉朝不但继承了秦朝的政治制度,并在此基础上也进行了创新。下列措施符合此观点的是

①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②设立中朝③实行刺史制④实行皇帝制度

[ ]

A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正确答案

C
下一知识点 :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