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母马体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染色体数目为64条;公驴体细胞中也有2个染色体组,染色体数目为62条.则母马与公驴杂交产生的后代骡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数和染色体数目分别是(  )

A2个染色体组、63条染色体

B4个染色体组、126条染色体

C1个染色体组、63条染色体

D4个染色体组、63条染色体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生物通过受精过程,来自父方和来自母方的染色体彼此配对,汇入受精卵中,由受精卵再发育成后代个体.马的体细胞中有32对染色体,两个染色体组,因此马的生殖细胞内含有32条染色体,一个染色体组;驴的体细胞中有62条染色体,两个染色体组,因此驴的生殖细胞内有31条染色体,一个染色体组.所以马和驴交配产生的骡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32+31=63条,染色体组为1+1=2.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单倍体经一次秋水仙素处理,对结果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一定是二倍体②不一定是二倍体③一定是多倍体④二倍体或多倍体⑤一定是杂合体⑥可能是纯合体.

A①④⑥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④⑥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①②③④单倍体是由配子发育而来的个体,含有1个或几个染色体组,经一次秋水仙素处理后染色体数目加倍,可得到二倍体或多倍体,①③错误、②④正确;

⑤单倍体经一次秋水仙素处理,可得到纯合子,如单倍体AB经一次秋水仙素处理得到AABB,为纯合子,⑤错误;

⑥单倍体经一次秋水仙素处理,可能得到纯合体.如单倍体AB经一次秋水仙素处理得到AABB为纯合子,也有可能得到杂合子,如Aa形成的AAaa是杂合子,⑥正确.

所以,②④⑥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人工将二倍体植物甲、乙、丙之间杂交,用显微镜观察子代个体处于同一分裂时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观察的子代细胞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

B甲、乙、丙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分别是6条、8条、l0条

C甲、乙、丙三个物种中,甲和乙亲缘关系较近

D用秋水仙素处理甲与丙的子代幼苗,可能形成四倍体的新物种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因表中观察到的是染色体的配对现象,则应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联会过程中,A正确;

B、由甲×乙的子代中染色体的配对情况可知,甲和乙体细胞中共有染色体(12+2)×2=28条;由乙×丙的子代中染色体的配对情况可知,乙和丙体细胞中共有染色体(4+14)×2=36条;由甲×丙的子代中染色体的配对情况可知,甲和丙体细胞中共有染色体16×2=32条,因此甲、乙、丙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分别是12条、16条、20条,B错误;

C、甲、乙、丙三个物种中,甲和乙配对的染色体最多,说明亲缘关系较近,C正确;

D、用秋水仙素处理甲与丙的子代幼苗,可得到异源四倍体,D正确.

故选:B.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玉米是起源于墨西哥的一种野生黍类,经过数千年的培育,发展为今天数百个品种的玉米.已知野生黍类和玉米均为二倍体,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分别为22、20.请回答问题:

(1)野生黍类和玉米______(是、不是)同一物种,因为它们彼此间存在______隔离.自然条件下,这两个物种间不能通过______的方式产生可育后代.

(2)利用人为手段使野生黍类的卵细胞和玉米的精子结合,经培养可获得“野生黍类-玉米”杂种植株,这种植株通常不育.为获得可育植株,培养中可用适宜浓度的______试剂处理幼苗,该试剂的作用原理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野生黍类和玉米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分别为22、20,可见两者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不是同一个物种,因此在自然条件下,这两个物种间不能通过有性杂交的方式产生可育后代.

(2)利用人为手段使野生黍类的卵细胞和玉米的精子结合,经培养可获得“野生黍类-玉米”杂种植株,这种植株通常不育.为获得可育植株,培养中可用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试剂处理幼苗,该试剂的作用原理是抑制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

故答案为:

(1)不是     生殖     有性生殖(或杂交)

(2)秋水仙素   抑制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

解析

解:(1)野生黍类和玉米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分别为22、20,可见两者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不是同一个物种,因此在自然条件下,这两个物种间不能通过有性杂交的方式产生可育后代.

(2)利用人为手段使野生黍类的卵细胞和玉米的精子结合,经培养可获得“野生黍类-玉米”杂种植株,这种植株通常不育.为获得可育植株,培养中可用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试剂处理幼苗,该试剂的作用原理是抑制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

故答案为:

(1)不是     生殖     有性生殖(或杂交)

(2)秋水仙素   抑制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表示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

根据图解,结合生物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的茎尖,使染色体加倍

B四倍体植株所结的西瓜,果皮细胞内含有4个染色体组

C无子西瓜的果皮含有4个染色体组

D培育无子西瓜通常需要年年制种,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快速进行无性繁殖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形成,使染色体加倍,因此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的茎尖,使染色体加倍,A正确;

B、果皮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来,染色体与母本相同,因此四倍体植株所结的西瓜,果皮细胞内含有4个染色体组,B正确;

C、无籽西瓜是在三倍体植株上结的,含有3个染色体组,C错误;

D、由于无子西瓜不能产生种子,因此培育无子西瓜通常需要年年制种,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快速进行无性繁殖,D正确.

故选:C.

下一知识点 : 实验: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染色体变异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