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09年是中俄(苏)建交60周年,60年来中俄关系走过了一条曲折发展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双方并宣布愿以忠诚的合作精 神,参加所有以确保世界和平与安全为目的之国际活动,并为此目的之迅速实现充分贡献其力量。”

——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1)根据材料一,简述《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的重要历史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在朝鲜战争中,苏联空军……没有掩护或配合中国军队的地面作战,而是在美国人所称的“米格走廊”(在鸭绿江与清川江或大同江之间的地区)保护后方交通线,而且,与美国统一指挥联合国军作战不同,苏联空军完全独立于中国军队,他们与中国的地面部队“没有任何合作”。这意味着,斯大林始终没有满足中国领导人最初提出的要求:希望苏联空军与中国军队协同作战。

——沈志华《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

(2)朝鲜战争中苏联空军的行为是否符合《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精神?结合材料一、二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第一条缔约双方……长期全面地发展两国睦邻、友好、合作、和平等信任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第七条……缔约双方根据有关协定进行的军事合作不针对第三国。……第九条如出现缔约一方认为会威胁和平、破坏和平或涉厦其安全利益和针对缔约一方的侵略威胁的情况,缔约双方为消除所出现的威胁,将立即进行接触和磋商。

——2001年7月《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3)比较材料三与材料一,中俄(苏)关系有哪些主要变化?试从国际关系的角度分析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意义:加强中苏两国友谊和军事合作;有利于保障新中国的国防安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2)不符合。《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一旦缔约国 任何一方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双方愿以忠诚的合作精神确保世界和平与安全……充分贡献其力量。”而在朝鲜战争中,苏联空军始终没有协同中国军队的地面作战。

(3)变化:由政治军事同盟关系转变为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由明确针对日本到不针对第二国。

变化原因: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总体走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俄罗斯开始调整对外政策,推行全方位外交,以确保大国地位;发展与中国等亚太国家的关系,有利于扩大俄罗斯在该地区的影响;中国希望在平等互利基础上扩大对外开放,改善和发展与各国的关系,实现中俄关系的正常化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必须在联合起来的欧洲建立一个第三种力量。这种力量虽然远不如这两个国家那样强大,但是它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是如此有力,一旦潜在的分歧发展成为严重的紧张局势,在面临这种威胁时,为了堆持和平,它可以在天平中投下举足轻重的砝码。

——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

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初,法国总统篷皮杜在欧洲共同体首脑会议上宣布,“欧洲必须用一个声音说话”,“西欧绝不能脱离美国”,“然而,欧洲也必须保持其为独立的实体”。美国不得不承认西欧的伙伴地位,表示“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并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以示对西欧的重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美欧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对国际政治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二战后初期,西欧的国际地位下降,受到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西欧国家只有联合起来才有可能保障自身的安全与发展。

(2)从美国控制西欧到平等的伙伴关系。动摇了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972年的《中美上海公报》确认“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双方都认为,任何大国与另一大国进行勾结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者大国在世界上划分利益范围,那都是违背世界各国人民利益的。”这表明

[ ]

A中美结盟以遏制日本重新崛起

B美国放弃了霸权主义政策

C中美共同反对苏联在亚洲扩张

D中国成为与美国对等大国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961年,赫鲁晓夫在同美国记者苏兹贝格谈话时说道:“如果苏联和美国之间的分歧克服了,如果它们之间建立了和平合作的关系,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有助于加强世界和平。”这段话实质上反映了

[ ]

A美苏军事角逐势均力敌

B美苏开始由对抗走向对话

C苏联试图同美国合作主宰世界

D苏联积极谋求世界和平稳定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成了美苏两极格局。两极格局的兴盛、争斗、解体过程其实质是

[ ]

A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意识形态的矛盾

B“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集团的斗争

C东方世界与两方世界文化差异的反映

D美国与苏联各自的国家利益和综合国力决定的

正确答案

D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美苏从对峙走向缓和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