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运动的描述
- 共12550题
在空中竖直下落的雨点,它的下落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则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雨点做______运动,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由图象知,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雨点的速度不变,而又竖直下落,所以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这说明雨点受到的重力和空气阻力是一对平衡力.
故答案为:匀速直线;雨点受到的重力和空气阻力平衡.
解析
解:由图象知,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雨点的速度不变,而又竖直下落,所以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这说明雨点受到的重力和空气阻力是一对平衡力.
故答案为:匀速直线;雨点受到的重力和空气阻力平衡.
用直线把左边物体的运动与右边的运动形式联系起来
(A)人造地球卫星的运动; 1 匀速直线运动
(B)自由下落物体的运; 2 变速直线运动
(C)行驶在笔直公路上的汽车,在一段时间内速度的指针不变化; 3 曲线运动
正确答案
解:人造地球卫星是绕地球做圆周运动,是曲线运动;
自由下落运动,是向下运动的,方向不变,速度逐渐的增大,是变速直线运动;
行驶在笔直公路上的汽车,运动方向是不变;在一段时间内速度计的指针不变化,说明速度是不变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故答图如下:
解析
解:人造地球卫星是绕地球做圆周运动,是曲线运动;
自由下落运动,是向下运动的,方向不变,速度逐渐的增大,是变速直线运动;
行驶在笔直公路上的汽车,运动方向是不变;在一段时间内速度计的指针不变化,说明速度是不变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故答图如下:
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使,为了反映两辆车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某人拍摄了一张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的照片,如图所示.已知每隔2秒曝光一次,两车的运动有什么不同?
正确答案
解:由题意可知照片上相邻两车的时间间隔都是2s,因甲的两点间距离始终不变,所以甲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乙车的两点间距越来越大,所以乙车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且速度越来越大;
答:甲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乙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且速度越来越大.
解析
解:由题意可知照片上相邻两车的时间间隔都是2s,因甲的两点间距离始终不变,所以甲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乙车的两点间距越来越大,所以乙车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且速度越来越大;
答:甲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乙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且速度越来越大.
下表是某同学观察遥控小汽车在平直路面上行驶时记录的一组数据.
由数据可知,小汽车在这一过程中做______直线运动.(填“匀速”或“变速”)
正确答案
解:
小汽车在第一秒的速度为v1==
=3m/s;
小汽车在第二秒的速度为v2==
=3m/s;
小汽车在第三秒的速度为v3==
=3m/s;
小汽车在第四秒的速度为v4==
=3m/s.
所以小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匀速.
解析
解:
小汽车在第一秒的速度为v1==
=3m/s;
小汽车在第二秒的速度为v2==
=3m/s;
小汽车在第三秒的速度为v3==
=3m/s;
小汽车在第四秒的速度为v4==
=3m/s.
所以小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匀速.
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的运动情况时、纸带上记录的点可以对应各个时刻______的位置;调节斜板的倾斜度的目的是让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的运动情况时、纸带上记录的点可以对应各个时刻小车的位置,再根据相邻点之间的距离大小关系,可判断小车的运动情况;
(2)由于斜板与小车之间存在摩擦力,故为了让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必使斜板具有一定的倾斜度;
故答案为:小车;小车作匀速直线运动.
解析
解:(1)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的运动情况时、纸带上记录的点可以对应各个时刻小车的位置,再根据相邻点之间的距离大小关系,可判断小车的运动情况;
(2)由于斜板与小车之间存在摩擦力,故为了让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必使斜板具有一定的倾斜度;
故答案为:小车;小车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沿着______快慢______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它是最______的机械运动.
正确答案
解:
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它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故答案为:直线;不变;简单.
解析
解:
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它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故答案为:直线;不变;简单.
如图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请根据图象判断,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时间是______s.
正确答案
解:由图象知在0--3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在3--4s内物体做加速运动,在4--6s时间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时间t=3s+2s=5s.
故答案为:5.
解析
解:由图象知在0--3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在3--4s内物体做加速运动,在4--6s时间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时间t=3s+2s=5s.
故答案为:5.
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其运动的路程--时间图象如图所示,根据甲图象在乙图中画出其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
正确答案
解:由图可知,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v==5m/s;
即物体做的是速度大小为5m/s的匀速直线运动,则v-t图象如图所示:
解析
解:由图可知,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v==5m/s;
即物体做的是速度大小为5m/s的匀速直线运动,则v-t图象如图所示:
图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请根据图象判断,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用的时间是______s.
正确答案
解:由图可知,前4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4至8s内物体静止;而8至11s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时间t=4s+3s=7s.
故答案为:7.
解析
解:由图可知,前4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4至8s内物体静止;而8至11s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时间t=4s+3s=7s.
故答案为:7.
2009年9 月28日上午7时44分,伴随一声长鸣的汽笛,搭载1200多名旅客的D3102次“和谐号”动车稳步启动,快速驶离福州火车站,开往上海,如图.温福(温州-福州)铁路的正式通车,标志着福建交通进入了“高铁时代”. 下表是D3102次列车时刻表的部分内容.
(1)列车全程是匀速直线运动吗?______.
(2)小明乘坐这趟列车从福州出发,到雁荡山站下车,请你根据列车的运行时间和路程,算出这段区间列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正确答案
解:(1)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判断,列车在各站会停车上下旅客,路线也不是直线,所以全程不是匀速直线运动;
(2)t=2h,s=378km
由可得:
v==
=189km/h.
答:(1)不是;
(2)这段区间列车的平均速度是189km/h.
解析
解:(1)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判断,列车在各站会停车上下旅客,路线也不是直线,所以全程不是匀速直线运动;
(2)t=2h,s=378km
由可得:
v==
=189km/h.
答:(1)不是;
(2)这段区间列车的平均速度是189km/h.
在物理学中,用s-t图象和v-t图象都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状态,在图中用来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B段和______段,表示物体静止状态的是______段.
正确答案
解:观察s-t图象,AB段时间越长,物体经过的距离也越长,而且成正比例,比值不变,所以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BC段时间在延长,但距离没变,当然是静止不动了;
观察v-t图象,DE段时间越长,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快,做的是加速运动.EF段,时间在延长,但速度没变,应该是匀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EF,BC.
解析
解:观察s-t图象,AB段时间越长,物体经过的距离也越长,而且成正比例,比值不变,所以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BC段时间在延长,但距离没变,当然是静止不动了;
观察v-t图象,DE段时间越长,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快,做的是加速运动.EF段,时间在延长,但速度没变,应该是匀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EF,BC.
请在下面的两图中分别作出能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
正确答案
解:
在s-t图象中,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是一条从原点发出的射线.如图所示:
在v-t图象中,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射线.如图所示:
.
解析
解:
在s-t图象中,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是一条从原点发出的射线.如图所示:
在v-t图象中,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射线.如图所示:
.
带滴墨水装置的小车每隔相等时间滴一滴墨水,把小车放在铺有纸带的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会在纸带上留下一系列墨水“滴痕”.小车先后两次向左做直线运动,得到两条带有“滴痕”的纸带,各截取一段如图.
(1)小车每隔相等时间滴一滴墨水,表明纸带上任意相邻两个“滴痕”的时间间隔______.
(2)纸带甲的“滴痕”表明,小车在这段时间做______运动,此时小车在水平方向受______(填“平衡力”或“非平衡力”).
(3)纸带乙的“滴痕”表明,小车这段时间的速度逐渐______(填“减小”或“增大”).
正确答案
解:(1)因为小车每隔相等时间滴一滴墨水,所以相邻两个“滴痕”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
故答案为:相等.
(2)纸带甲每相邻的两个“滴痕”的距离和时间都是相等的,根据V=可知,小车的速度是相等的,做的是匀速运动,由滴痕的路径可知,小车做的是直线运动,所以说小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一种平衡状态,平衡状态时受到的就是平衡力;
故答案为:匀速直线;平衡力.
(3)纸带乙每相邻两个“滴痕”之间的距离是逐渐变小的,说明小车做的是减速运动;
故答案为:减小.
解析
解:(1)因为小车每隔相等时间滴一滴墨水,所以相邻两个“滴痕”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
故答案为:相等.
(2)纸带甲每相邻的两个“滴痕”的距离和时间都是相等的,根据V=可知,小车的速度是相等的,做的是匀速运动,由滴痕的路径可知,小车做的是直线运动,所以说小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一种平衡状态,平衡状态时受到的就是平衡力;
故答案为:匀速直线;平衡力.
(3)纸带乙每相邻两个“滴痕”之间的距离是逐渐变小的,说明小车做的是减速运动;
故答案为:减小.
下列物理图象中,反映物理量之间关系正确的是______;
理由:______.
正确答案
解:
A、由图象可知,图象中反映路程与时间成正比,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
B、对某种物质来说,其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值,用密度来表达;而图象中反映出的信息是,物体的体积增大、质量不变,故B错误;
C、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不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而图象中反映出的是速度与时间成正比,即物体做加速运动;故C错误;
D、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超出弹性限度弹簧已经不是弹性形变了,最后图象应变成水平方向,故D错误.
故答案为:A;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解析
解:
A、由图象可知,图象中反映路程与时间成正比,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
B、对某种物质来说,其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值,用密度来表达;而图象中反映出的信息是,物体的体积增大、质量不变,故B错误;
C、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不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而图象中反映出的是速度与时间成正比,即物体做加速运动;故C错误;
D、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超出弹性限度弹簧已经不是弹性形变了,最后图象应变成水平方向,故D错误.
故答案为:A;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百米赛跑过程中“匀速直线运动”VS“变速直线运动”
(1)某时刻甲、乙两运动员位置的示意图如图(a)所示,两运动员中,______的速度较快,因为在相等的时间内该运动员______较大.
(2)用“频闪摄影”可记录物体相隔同样时间的不同位置,如图所示(b)是甲、乙两运动员不同位置运动时的频闪照片.由照片可知,______运动员做匀速直线运动,______运动员的速度越来越大(全部选填“甲”或“乙”).
(3)乙运动员的成绩是10s,他的速度是______m/s.
(4)如图(c)甲、乙两个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第3S末,甲和乙的图线相交,这说明了甲、乙具有相同的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图(a)可知,乙的运动距离比甲大,但时间相同,根据V=可知乙的速度大.
(2)由图(b)可知,甲在相同时间里通过的路程相等,乙在相同的时间里通过的路程不相等,且越来越大,所以,甲运动员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运动员的速度越来越大.
(3)乙运动员的速度:V==
=10m/s.
(4)图(c)甲、乙两个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第3S末,甲和乙的图线相交,说明甲、乙速度相同.
故答案为:(1)乙、运动距离;(2)甲、乙;(3)10;(4)速度.
解析
解:(1)由图(a)可知,乙的运动距离比甲大,但时间相同,根据V=可知乙的速度大.
(2)由图(b)可知,甲在相同时间里通过的路程相等,乙在相同的时间里通过的路程不相等,且越来越大,所以,甲运动员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运动员的速度越来越大.
(3)乙运动员的速度:V==
=10m/s.
(4)图(c)甲、乙两个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第3S末,甲和乙的图线相交,说明甲、乙速度相同.
故答案为:(1)乙、运动距离;(2)甲、乙;(3)10;(4)速度.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