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火车从甲站到乙站的正常行驶速度是16m/s,有一次火车从甲站开出,由于迟开了300s,司机把速度提高到72km/h才刚好正点到达乙站,求:甲、乙两站的距离是多少?

正确答案

S=24km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跳伞运动训练研究所,让一名跳伞运动员从悬停在高空的直升飞机中跳下,跳离飞机一段时间后打开降落伞做减速下落.研究人员利用运动员随身携带的仪器记录下了他的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分析这些数据知道:该运动员打开伞的瞬间,高度为1000m,速度为20m/s.此后的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f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即f=kv2,k为阻力系数.数据还显示,下降到某一高度时,速度稳定为10m/s直到落地(一直竖直下落),人与设备的总质量为100kg,g取10m/s2

(1)试说明运动员从打开降落伞到落地的过程中运动情况如何?定性大致作出这段时间内的v-t图象.(以打开伞时为计时起点).

(2)求阻力系数k和打开降落伞瞬间的加速度a各为多大?

(3)求从打开降落伞到落地的全过程中,空气对人和设备的作用力所做的总功?

正确答案

(1)运动员先作加速度越来越小的减速运动,后作匀速运动.

v-t如图所示.

(2)根据题意得,由牛顿第二定律可有:

        kν12-Μg=Μa  

    kν22-Μg=0   

代入数据解之得k=10kg/m  

   a=30m/s2 

(3)由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知,所求的功应等于系统损失的机械能

  W=mgh+mv12-mv22   

=(100×10×1000+×100×202-×100×102)J

=1.015×106J. 

答:(1)运动员先作加速度越来越小的减速运动,后作匀速运动.这段时间内的v-t图象.如图所示(以打开伞时为计时起点).

(2)求阻力系数为10kg/m 和打开降落伞瞬间的加速度a为30m/s2

(3)求从打开降落伞到落地的全过程中,空气对人和设备的作用力所做的总功为1.015×106J.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雷达站正在跟踪一架飞机,此时飞机正朝着雷达站方向匀速飞来;某一时刻雷达发出一个无线电脉冲,经200µs后收到反射波;隔0.8s后再发出一个脉冲,经198µs收到反射波,已知无线电波传播的速度为c=3×108m/s,求飞机的飞行速度.

正确答案

飞机接收到第一个无线电脉冲时距雷达的距离为

         S1=c•

   飞机接收到第一个无线电脉冲时距雷达的距离为

         S2=c•

  则在△t=0.8s时间内飞机的位移为:

△x=S1-S2=c•-c•=300m

故飞机的飞行速度为:v==375m/s

答:飞机的飞行速度为375m/s.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在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是,求10s内光传播的距离?

(2)已知太阳距地球远,求光从太阳传到地球需要多少秒?

正确答案

(1)3×109m

(2)500s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一小汽车从静止开始以3m/s2的匀加速度行驶,恰有一自行车以6m/s的速度从汽车边匀速驶过,求

(1)汽车什么时候追上自行车,此时汽车的速度是多少?

(2)汽车从开始起动后到追上自行车之前经多少时间后两者相距最远?此时距离是多少?

正确答案

(1)设经时间t1汽车追上自行车

vt1=   t1==4s                                         

此时汽车速度v1=at1=12m/s     

故汽车经过4s追上自行车,此时汽车的速度为12m/s.                        

(2)汽车速度等于6m/s时两者距离最远

at2=v

t2==2s                                       

x==6m

x=vt2=12m

两车距离△x=x-x=6m.

故经过2s两者相距最远,此时的距离为6m.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是10m/s,则它在各段的平均速度大小是          m/s,瞬时速度是         m/s。

正确答案

10    10

匀速直线运动的瞬时速度等于平均速度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图(a)是在高速公路上用超声波测速仪测量车速的示意图,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时间差,测出汽车的速度。图(b)中P1、P2是测速仪发出的超声波信号,n1、n2分别是由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设测速仪匀速扫描,p1、p2之间的时间间隔Δt=1.0s,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v=340m/s,若汽车是匀速行驶的,则根据图14(b)可知,汽车在接收到p1、p2两个信号之间的时间内前进的距离是     m,汽车的速度是     m/s

正确答案

17m, 17.9m/s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看懂B图中标尺所记录的时间每一小格相当于多少:

由于P1之间时间间隔为1.0s,标尺记录有30小格,故每小格为,其次应看出汽车两次接收(并反射)超声波的时间间隔:发出后经接收到汽车反射的超声波,故在发出后经被车接收,

发出后,经1s发射,可知汽车接到后,经发出,而从发出到汽车接收到并反射所历时间为,故汽车两次接收到超声波的时间间隔为,求出汽车两次接收超声波的位置之间间隔:,故可算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一列队伍长L=80m,行进速度v=3.6km/h,为了传达一个命令,通讯员从队伍排尾跑步赶到队伍排头,其速度v=3m/s,然后又立即用跟队伍行进速度相同大小的速度返回排尾.

求:(1)通讯员从离开队伍到重回到排尾共用多少时间?

(2)通讯员归队处跟离队处相距多远?

正确答案

(1)在通讯员从队伍排尾跑步到队伍排头的过程中通讯员相对于队伍的速度大小为V=v′-v=2m/s,故通讯员从队伍排尾跑步到队伍排头所需的时间为t1==40s

在通讯员从队伍排头跑步到队伍排尾的过程中通讯员相对于队伍的速度大小为V′=v'+v=2m/s,故通讯员从队伍排头跑步到队伍排尾所需的时间为t2==40s

故通讯员从离开到重回排尾一共所需时间t=t1+t2=80s.

(2)通讯员归队处跟离队处的距离即为队伍这段时间运动的位移:x=vt=80m

答:(1)通讯员从离开队伍到重回到排尾共用80s;(2)通讯员归队处跟离队处相距80m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发现河水在缓慢流动时有一个规律,河中央流速最大,岸边速度几乎为零.为了研究河水流速与从岸边到中央距离的关系,小明同学设计了这样的测量仪器:如图甲所示,两端开口的“L”型玻璃管的水平部分置于待测的水流中,竖直部分露出水面,且露出水面部分的玻璃管足够长.当水流以速度 v 正对“L”型玻璃管的水平部分开口端匀速流动时,管内外液面的高度差为 h,且h 随水流速度的增大而增大.为了进一步研究水流速度v 与管内外水面高度差h的关系,该组同学进行了定量研究,得到了如下的实验数据,并根据实验数据得到了v-h 图象,如图丙所示.

(1)根据根据上表的数据和图丙中图象的形状,可猜想v和h之间的关系为______;为验证猜,请在图丁中确定纵轴所表示的物理量,并另作 图象,若该图象的形状为______,说明猜想正确.

(2)现利用上述测速器,由河流南岸开始,每隔1米测一次流速,得到数据如下表所示:

根据v和h之间的关系完成上表的最后一行,对比上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河中水流速度 v 与从南岸到河流中央距离x的关系为:______.

正确答案

(1)在数据中,当v由1.00→2.00→3.00,

h由0.05→0.20→0.45,再结合丙中图象得出:

v2∝h(或 v∝,或v2=20h,或v=

图象如图,若该图象的形状为直线,我们可以说明v2与h成正比.

(2)根据v2=20h,已知h求出对应的v.

数据:自左向右为:

0,0.4,0.8,1.2.,1.6,2.0,2.4  

根据表格中x与v的数据得出:

v∝x(或 v=0.4x)    

故答案为:(1)v2=20h,直线 

(2)0,0.4,0.8,1.2.,1.6,2.0,2.4,v=0.4x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一列火车沿平直轨道运行,先以10米/秒的速度匀速行驶15分,随即改以15米/秒的速度匀速行驶10分,最后在5分钟又前进1000米而停止,则该火车在前25分钟及整个30分内的平均速度各为多大?

正确答案

由定义可知前:25分钟的平均速度为,整个30分钟的平均速度为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一列长200m的火车以10m/s的速度匀速地通过长6700m的长江大桥,则从车头驶入大桥到车尾完全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是______s.

正确答案

从火车上桥到下桥通过的总位移为x=6900m,火车匀速运动的速度为v=10m/s,

由位移时间关系式:x=vt

所以:t==s=690s

故答案为:690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所示,是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从甲地到乙地运动的位移一时间图象.

(1)根据图象简述运动过程;

(2)作出这个过程的速度一时间图象.

正确答案

(1)在OA阶段汽车匀速运动,AB段静止不动,BC段反方向匀速(2)

(1)在OA阶段汽车匀速运动,AB段静止不动,BC段反方向匀速(2)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如图所示,汽车以10m/s的速度匀速驶向路口,当行驶至距路口停车线20m处时,绿灯还有3s熄灭.而该汽车在绿灯熄灭时刚好停在停车线处,则汽车运动的速度(v)-时间(t)图象可能是______

正确答案

A、SA=(× 3)m=15m,

B、由图可知SB>15m,

C、SC=(10×1+×2)m=20m

D、SD=(10×0.5+×2.5)m=17.5m

故选:B、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5分)在做“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实验中,取下一段如图所示的纸带研究其运动情况.设O点为计数的起始点,在四个连续的计数点中,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s,若物体做理想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计数点“A”与起始点O之间的距离s1    cm,物体的加速度为     m/s2(结果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

正确答案

4.00;2.00(5分,第一个空3分,第二个空2分,有效数字位数错误的每空扣1分)

因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相同时间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即:

其中,代入上式得到:;又,代入,可以得到:.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2分)某高速公路单向有两条车道,最高限速分别为120km/h、100km/h.按规定在高速公路上行驶车辆的最小间距(单位:m)应为车速(单位:km/h)的2倍,即限速为100km/h的车道,前后车距至少应为200m。求:

(1)两条车道中限定的车流量(每小时通过某一位置的车辆总数)之比;

(2)若此高速公路总长80km,则车流量达最大允许值时,全路(考虑双向共四车道)拥有的车辆总数。

正确答案

(1)1∶1

(2)1466

(1)设车辆速度为v,前后车距为d,则车辆1 h内通过的位移s="vt" (2分)

车流量n=,而d=2v,得n=   (2分)

则两车道中限定的车流量之比n1n2=1∶1  (1分)

(2)设高速公路总长为L,一条车道中车辆总数为 (2分)

另一条车道中车辆总数为   (2分)

全路拥有的车辆总数为   (1分)

代入数据联立解得N=1466 (2分)

下一知识点 :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百度题库 > 高考 > 物理 > 运动的描述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