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业
- 共526题
材料一:“三鹿奶粉事件”爆发后,国务院迅速作出对三鹿进行停产整顿的决定。温家宝总理说“在这起事件中,反映出一些企业缺乏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没良心’。我希望每个企业家、每个企业,在他们的身上都流着道德的血液。”
(1)温家宝总理给企业的经营提出了什么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下经济环境急剧变化的形势,一些企业将其看作"凄风苦雨";而另一些企业则视其为调整结构的"阳春季节",11月2日广交会上,加大品牌推广力度,加速技术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成为企业的共识。某公司经理说“我们现在的基本策略是打服务牌,不仅卖产品,还向客户提供一套解决方案,让客户觉得你的产品是专门为他而做的,保市场、保客户,同时转变增长方式。主要不再是从数量中要利润,而是向品牌、向技术要利润。”
(2)结合材料,从经济生活的角度分析企业应怎样经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金融风暴汹汹来袭,不少名企取消了年度的招聘计划,有的企业还选择了裁员或正在研究裁员计划。“山雨欲来风满楼”,此季正值本科毕业生求职的关键时期,某高校就业负责人提醒毕业生:一要调整期望值,不要挑肥拣瘦;二要尽早实习获得工作经验,提高竞争力;三要做多种准备,如考研、备考公务员、自主创业等。
(3)从国家和大学生自身的角度分析,怎样应对就业挑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2)①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只有战略地位准确,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企业的竞争优势是多种多样的,如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品牌效应等 ③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渗透在企业经营和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通过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上形成本企业的竞争优势,关系到企业的成败。
(3)①国家应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根本的是要发展经济 ②大学生应当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树立自主择业观,自主创业;树立竞争就业观,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参与实习和备考;树立职业平等观,不要挑肥拣瘦,先就业后择业;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做多方面准备。
材料一:老牌国有企业哈尔滨水泥厂生产的“天鹅”牌水泥在东北市场上家喻户晓,但自去年以来,煤、电、油、运等生产成本上涨,全行业大面积亏损;恰在此期间,以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建设为起点,全国水泥企业扩能改造进入了群雄逐鹿的“战国时代”,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哈尔滨水泥厂的好日子戛然而止:年利润锐减并出现巨额亏损,流动资金枯竭,职工工资停发,一些职工被迫待岗。
材料二:国有控股公司——吉林亚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凭借所拥有的4条先进的新型干法窑外分解熟料生产线和年产600万吨的生产能力,迫切需要把企业做大做强,成为真正的“东北王”。他们果断决策,出资1.53亿元将哈尔滨水泥厂改造为有限责任公司,其性质为国有参股——亚泰以购得的全部净资产出资,持99%股权,当地政府保留1%股权,不参与其分红及管理,只对职工安置具有一票否决权。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
(1)吉林亚泰集团对哈尔滨水泥厂的收购属于何种类型的企业改制?有什么积极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材料一、二,说明企业怎样才能做到持久的成功经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原哈尔滨水泥厂的下岗待岗工人应树立什么样的就业观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吉林亚泰集团对哈尔滨水泥厂的收购属于企业兼并,它是指经营管理好、经济效益好的优势企业,兼并那些相对劣势的企业。其意义在于可以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实现以优带劣的调整,提高企业和整个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
(2)从材料一、二中可以看出,企业的成功经营,首先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哈尔滨水泥厂满足于现状,最终被市场竞争所淘汰,而吉林亚泰有成为真正“东北王”的雄心,经营战略明确。其次,企业要依靠科学技术、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优势。哈尔滨水泥厂没有及时进行技术改造,被市场竞争淘汰,而吉林亚泰正是凭借其自身的科技优势,形成了强大的竞争力。
(3)树立自主择业观;树立竞争就业观;树立职业平等观;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我国总体就业压力巨大的情况下,众多企业手握订单却找不到工人,这种现象引起 了高三(1)班同学的关注。为此,他们成立课题组,对“用工荒”现象进行深入研究。
情景再现
情景一:一家大工厂招收开机床的工人,开出60元到80元一天的工资,但是要求能看懂机床构造图,由于劳务市场上没几个人能看懂,所以招不到工人。
情景二:80后的小王在一家玩具厂做生产工人,半年后她顶不住车间的高温和长时间加班还不能及时获得报酬,于是辞职回家了。
情景三:某工厂招聘普通技工,小李说:“也知道好的技工挣的比白领多,说实话,大学毕业后我是不愿意回头再去做工人的。”
(1)请从《经济生活》的角度分析,上述几家工厂是什么原因招不到工人的。“用工荒”出现会给带来什么经济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深度思考
同学们通过探究发现:一方面是用工难,另一方面却又是就业难,两难并存。这“两难”,既是劳动者的困惑,也是企业的困惑,更是政府的困惑。能否清除认知障碍,平衡利益矛盾,决定着政府、企业和劳动者能否和谐共“舞”。
(2)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就上述“两难问题”的解决,谈谈政府、企业和劳动者如何和谐共“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认识评价
针对当前就业难问题,若国家不采取措施有可能出现“失业怪圈”:家庭成员失业,导致家庭生活贫困,以致于家庭教育支出比重减少,形成家庭成员科学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偏低,最终又引发贫困家庭新一轮的就业困难。
(3)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说明政府应怎样破解贫困家庭“失业怪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企业用人结构发生变化,劳动者素质不能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企业给劳动者的工资待遇低,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未得到有效保护;劳动者就业观念保守,缺乏平等的择业观等。影响:①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用工荒”会给相关地区企业的正常生产带来困难,不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②“用工荒”从另外一个角度讲,也会从客观上促进当地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企业升级改造与工人更新换代,促进企业改善用工条件,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等。
(2)作为政府应该加快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的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作为企业必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重视文化对经济和人的影响,提高经营者的道德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意识;作为劳动者,要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3)①要履行经济职能,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经济实力。②要履行文化职能,加大对教育投入,免除贫困家庭学生学杂费,实现教育公平。③要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增加就业岗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话题引起某中学高三(3)班研究性学习小组的浓厚兴趣,他们就此展开了一系列探究性学习活动。
材料一:同学们通过上网查询,获取了以下数据:
注: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
材料二:同学们通过走访、问卷调查了解到,在该城市中,有的活没人干,有的人没活干。
材料三:同学们通过探究还发现,本市存在着这么一个“失业怪圈”:家庭成员失业,导致家庭生活贫困,以至于家庭教育支出比重减少,形成家庭成员科学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偏低,最终又引发贫困家庭新一轮的就业困难。
如果你现在加入该学习小组,请继续探究以下问题:
(1)同学们研究性学习所搜集的资料,反映了什么样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请你为本次探究性学习拟定一个课题。并简要说明拟定这一课题的经济学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破解贫困家庭“失业怪圈”,政府应该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材料一主要说明了我国人口总量大,就业人口多,城镇失业人口在不断增加。②材料二主要表明我国劳动者就业观念不正确。③材料三说明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关系到社会生产的发展,劳动力的再生产,以及人的全面发展。
(2)课题:“扩大就业,保障民生”、“解决就业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等。依据:①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较大,劳动力的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不相适应;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畅通。劳动者就业观念不正确,从而导致我国就业形势严峻。②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劳动者谋生的重要手段。扩大就业对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具有重大意义。
(3)①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经济实力。②要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③加强宣传,引导劳动者面向市场,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④组织劳动者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⑤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
某校高三(1)班同学围绕就业和再就业问题展开探究学习,成立探究小组。
(1)第一小组的同学在调查中发现,现实生活中存在着“有人没活干,有活没人干”现象(如上图所示)。请你结合漫画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小组的同学在对某社区居民下岗失业和再就业情况调查后,绘制了以下图表:
请你说明图表反映出经济生活中存在什么问题?请运用所学经济常识,为政府提供三条解决上述问题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某些岗位对应聘者的职业技能要求比较高,且数量有限。②我国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突出,传统行业出现大量下岗失业人员,新兴产业、行业和技术性职业所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却供不应求。③在某些劳动者身上还存在着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旧思想、旧习惯,如过分强调专业对口,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对政府过分依赖,存在职业歧视心理等。
(2)图表反映出:某社区就业形势严峻;待就业人员亟待提高职业技能;非公有制经济和第三产业为解决就业问题作出了较大贡献。建议:①积极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第三产业和各类所有制的中小企业。②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公共服务职能,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加快建立政府扶助、社会参与的职业技能培训机制。③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促进多种形式就业。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