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决定玉米籽粒有色(C)和无色(c)、淀粉质(Wx)和蜡质(wx)的基因位于9号染色体上,结构异常的9号染色体一端有染色体结节,另一端有来自3号染色体的片段.有关玉米染色体特殊性的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异常9号染色体的产生称为基因重组

B在母本体细胞中结构异常和结构正常的9号染色体不是同源染色体

C图二中的母本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这两对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不能发生联会

D图二中的亲本杂交时,F1出现了无色蜡质个体,说明母本在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9号染色体一端有来自8号染色体的片段,属染色体结构变异,A错误;

B、在母本体细胞中结构异常和结构正常的9号染色体仍属于同源染色体,B错误;

C、图2中的母本的2条9号染色体有相同的片段可联会,C错误;

D、F1出现了无色蜡质个体,说明双亲都能产生cwx的配子,说明母本在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了交叉互换,D正确.

故选: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果蝇眼睛的形状变化受其染色体上一段称为16A的片段数量控制,具体情况如下表.

进一步研究发现超棒眼雄蝇只能产生雄性后代,请据此回答相关问题.

(1)果蝇眼睛形状的变化属于变异中的______

(2)表现型为______的果蝇杂交,后代会出现正常眼、棒状眼和超棒眼三种眼睛形状的后代,三者的比例为______

(3)超棒眼雄蝇无雌性后代的原因可能是______,如果假说正确,自然界中不存在基因型为______的果蝇.

正确答案

解:(1)从表中给出的信息可以看出,果蝇的眼形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是由于果蝇的染色体中增加了一片段而引起的变异.

(2)若超棒眼雌果蝇(XBBXb)与棒状眼雄果蝇(XBY)杂交,子代果蝇的表现型及性别为XBBXB(超棒眼)、XBXb(棒状眼)、XBBY(超棒眼)、XbY(正常眼),正常眼、棒状眼和超棒眼比例为1:1:2.

(3)超棒眼雄蝇(XBBY)无雌性后代的原因可能是XBB精子不育,如果假说正确,自然界中不存在基因型为XBBXBB的果蝇.

故答案为:

(1)染色体(结构)变异

(2)超棒雌和棒状眼雄 1:1:2

(3)XBB精子不育   XBBXBB

解析

解:(1)从表中给出的信息可以看出,果蝇的眼形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是由于果蝇的染色体中增加了一片段而引起的变异.

(2)若超棒眼雌果蝇(XBBXb)与棒状眼雄果蝇(XBY)杂交,子代果蝇的表现型及性别为XBBXB(超棒眼)、XBXb(棒状眼)、XBBY(超棒眼)、XbY(正常眼),正常眼、棒状眼和超棒眼比例为1:1:2.

(3)超棒眼雄蝇(XBBY)无雌性后代的原因可能是XBB精子不育,如果假说正确,自然界中不存在基因型为XBBXBB的果蝇.

故答案为:

(1)染色体(结构)变异

(2)超棒雌和棒状眼雄 1:1:2

(3)XBB精子不育   XBBXB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不会影响(  )

A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

BDNA的碱基种类

C生物正常的生命活动

D染色体上基因的排列顺序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易位和重复都能影响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A错误;

B、染色体结构变异不会影响DNA的碱基种类,仍是A、G、T、C四种,B正确;

C、染色体结构变异具有多害少利性,从而影响生物正常的生命活动,C错误;

D、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倒位、易位和重复都能影响染色体上基因的排列顺序,D错误.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减数分裂中发生的染色体交叉互换,也可以发生在某些生物体的有丝分裂中,这种现象称为有丝分裂交换.如图是某高等动物一个表皮细胞发生有丝分裂交换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细胞在发生有丝分裂交换后,产生4种基因型的子代表皮细胞

B若不考虑该生物发生的交换,那么该生物产生的配子有2种基因型

C若该图是该生物的精原细胞在产生精细胞时发生减数分裂交换后的结果,由它产生的配子类型有4种

D若细胞在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中都发生交换,减数分裂对于遗传多样性的贡献较大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该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出现了如题图所示的交换,当在有丝分裂的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后,两条染色体是随机移向细胞两极的,因此可以出现两种情况:若产生了DdEeFF子细胞,同时产生的子细胞基因型为DdEeff,若产生的子细胞基因型为DdEeFf,同时产生的子细胞为DdEeFf,故A错误;

B、若不考虑互换,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必将产生两种基因组成的配子,即DEF和def,故B正确;

C、减数分裂过程中若发生了如题图所示的互换,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会产生四种配子分别是:DEF、def、DEf、deF,故C正确;

D、由于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能够影响到后代,而有丝分裂只能影响部分细胞,因此减数分裂对于遗传多样性的贡献大,故D正确.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某生物两对染色体发生变异和减数分裂时的配对如下图所示,则减数分裂后含有哪组染色体的配子产生成活后代的可能性最大(  )

A①和②、③和④

B①和④、②和③

C①和③、②和④

D各种组合的结果没有区别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两对染色体发生的变异是染色体结构变异,即非同源染色体间发生了易位.由于易位后有两条染色体的基因种类改变,还有两条染色体上的基因种类没有改变.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后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如果①和④组合、②和③组合,则染色体上的基因种类全,且不含等位基因,产生的配子结合,形成的后代能成活.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果蝇的一条染色体上正常基因的排列顺序为abc•defghi,中间的“•”代表着丝点.下表表示由正常染色体发生变异后基因顺序变化的四种情况,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2是染色体某一片段缺失引起的

B3是染色体着丝点改变引起的

C4是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段引起的

D1是染色体某一片段位置颠倒引起的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2是染色体上正常基因的排列顺序abc•defghi变为abc•dghi,缺失了ef基因,为染色体某一片段缺失引起的,A正确;

B、3是染色体中基因d发生了倒位,而不是着丝点改变引起的,B错误;

C、4是染色体上abc•defgfghi中的fg增加了某一片段引起的,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重复,C正确;

D、1是染色体中gf和e发生了倒位,即某一片段位置颠倒引起的,D正确.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秋•淄博校级期末)果蝇的一条染色体上,正常基因的排列顺序为123-456789,“-“代表着丝点,下列括号中表示了由该染色体发生变异后基因顺序变化的情况.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甲123-476589  乙123-4789   丙11654-32789  丁123-45676789)

A甲是染色体某一片段位置颠倒引起的

B乙是染色体某一片段缺失引起的

C丙是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引起的

D丁是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段引起的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正常基因的排列顺序为123-456789,甲123-476589,5和67发生了倒位,即某一片段位置颠倒引起的,A正确;

B、正常基因的排列顺序为123-456789,而乙123-4789,缺失了56基因,为染色体某一片段缺失引起的,B正确;

C、正常基因的排列顺序为123-456789,丙1654-32789,23和456发生了倒位,即某一片段位置颠倒引起的,而不是着丝点改变引起的,C错误;

D、正常基因的排列顺序为123-456789,丁123-45676789,增加了67一片段引起的,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重复,D正确.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某男子表现型正常,但其一条14号和一条21号染色体相互连接形成一条异常染色体,如图甲.减数分裂时异常染色体的联会如图乙,配对的三条染色体中,任意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分离时,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任一极.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甲所示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B观察异常染色体可选择有丝分裂的中期或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

C如不考虑其他染色体,理论上该男子产生的精子类型有6种

D该男子与正常女子婚配能生育染色体组成正常后代的概率为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一条14号和一条21号染色体相互连接时,还丢失了一小段染色体,是染色体变异,A正确;

B、由于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配对,所以观察异常染色体可选择有丝分裂的中期或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B正确;

C、如不考虑其他染色体,理论上该男子产生的精子类型有14号,异常、21号;14好、21号,异常;异常、14号,21号;异常,21号、1号8个6种精子,C正确;

D、根据分析:D该男子与正常女子婚配生育染色体组成正常的后代概率为,D错误.

故选:D.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雄性家蚕生命力强,饲料利用效率高,茧丝质量好.现有家蚕品种甲和乙,它们的性染色体、10号染色体及卵色基因组成如图所示.已知蚕卵(受精卵)同时具有A、B基因时为黑色,否则为白色.育种工作者期望利用甲、乙品种获得新品种,以实现通过选择卵色只养雄蚕.

(1)甲品种家蚕的W染色体上有来自10号染色体的片段,且10号染色体缺失了B基因所在的片段,上述变异属于______

(2)让甲、乙品种家蚕杂交,获得F1蚕卵,F1蚕卵完成发育后,再让雌、雄蚕蛾相互交配,获得F2蚕卵.选择______色的F2蚕卵,完成发育后即为新品种(丙).丙品种的基因型是______获得丙品种的育种方法属于______

(3)若让丙品种家蚕与______品种家蚕交配,并且选择______色蚕卵孵化,即可实现只养雄蚕.

(4)家蚕卵色的遗传______(符合/不符合)交叉遗传的特点.

(5)进一步研究发现:

①A基因的表达产物是蚕卵表现黑色所需的一种酶,这一事实表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______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②B基因的表达产物是蚕卵表现黑色所需的一种载体蛋白,将B基因的反义RNA注入到预期为黑色的蚕卵中,导致B基因的mRNA与______形成了双链结构,阻止了______过程,进而导致蚕卵为白色.

正确答案

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易位)

aaZZ

杂交育种

不符合

酶的合成

反义RNA

翻译

解析

解:(0代表没有相关基因片段)

(1)由于染色体的缺失、增添、移接、颠倒引起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2)甲:ZWABaa00×乙:ZZAABB    甲乙杂交后得F1,F1的基因型是雄性ZZAaB0,雌性ZWABAaB0,F1雌雄交配后得到F2受精卵

雄性:ZZA-B-       ZZA-00       ZZaaB-       ZZaaoo;

雌性:ZWAB A-B-ZWAB A-00ZWABaaB-ZWAB aaoo

在F2中选择雄性白色的即为新品种丙,此育种方法为杂交育种.

(3)丙品种和甲品种杂交 丙 ZZaa×甲:ZWABaa 

子代:ZZaa (雄性、白色)、ZWABaa(雌性、黑色)并且选择白色蚕卵孵化,即可实现只养雄蚕.

(4)控制家蚕卵色基因不只在W染色体上,所以它的遗传不符合交叉遗传的特点.

(5)①基因控制性状的一种方式是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另一种方式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②将B基因的反义RNA注入到预期为黑色的蚕卵中,导致B基因的mRNA反义RNA形成了双链结构,使B基因的mRNA不能发挥作用阻止了翻译过程,进而导致蚕卵为白色. 故答案为:(16分)

每空(1分),共(4分)

(1)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易位)

(2)白      aaZZ      杂交育种

(3)甲      白

(4)不符合

(5)①酶的合成       ②反义RNA      翻译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图中①和②表示发生在常染色体上的变异.  ①和②所表示的变异类型分别属于(  )

A基因重组和染色体易位

B染色体易位和染色体易位

C染色体易位和基因重组

D基因重组和基因重组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基因重组是指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包括染色体交叉互换,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指细胞内一个或几个染色体发生片段的缺失、增添、倒装或易位等改变.图①是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间的染色体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图②是非同源染色体间易位,属于染色体易位.

故选:A.

下一知识点 : 人类遗传病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染色体变异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