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人类染色体异常会造成流产、痴呆等疾病.人类第7号染色体和第9号之间可以发生相互易位如图甲所示,但变异后细胞内基因结构和种类未发生变化;后代如果出现9号染色体“部分三体”(细胞中出现9号染色体的某一片断有三份),则表现为痴呆病患者,如果出现9号染色体“部分单体”(细胞中9号染色体的某一片断只有一份),后代早期流产.乙图为由于发生第7和第9号染色体之间易位而导致的流产、痴呆病系谱图,已知Ⅰ-2、Ⅱ-2为甲图所示染色体易位的携带者.

(1)上述2条染色体变异类型分别为______;个体Ⅰ-2的7或9号染色体上基因的______发生了改变.

(2)个体Ⅱ-2能够产生______种配子.

(3)写出个体Ⅲ-1的7和9号染色体组合______(用甲图中的字母表示).

(4)早期流产导致胎儿不能成活.Ⅲ-3为7/9染色体易位携带者的概率是______.Ⅱ-2与Ⅱ-1再生一个孩子,其染色体正常的几率为______

(5)为防止生出患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的孩子,建议婚前进行______,妊娠期间进行______

正确答案

易位、缺失

排列次序和数量

4

A+ABB

遗传咨询

染色体检查

解析

解:(1)个体Ⅰ-2是染色体易位的携带者,该个体的7或9号染色体发生易位,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可导致基因的排列次序和数量改变.

(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Ⅱ-2的染色体组合为A+ABB-,所以Ⅱ-2能够产生4种配子,分别为AB、A+B、AB-、A+B-

(3)乙图中Ⅲ-1为痴呆病患者,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该个体的7和9号染色体组合是A+ABB.

(4)乙图中Ⅱ-1是正常个体,其染色体组合为AABB,Ⅱ-2是携带者,其染色体组合为A+ABB-,所以Ⅱ-1和Ⅱ-2后代的染色体组合类型及比例为A+ABB-(携带者):AABB-(单体导致流产胎儿不能成活):A+ABB(三体导致患痴呆):AABB(正常)=1:1:1:1,其中染色体组合为AABB-的个体早期流产导致胎儿不能成活,所以Ⅱ-1和Ⅱ-2后代为7/9染色体易位携带者的概率是,染色体正常的几率为

(5)遗传病检测和预防的手段主要包括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所以为防止生出患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的孩子,建议婚前进行遗传咨询,妊娠期间进行染色体检查(羊水检查或产前诊断).

故答案为:

(1)易位缺失   排列次序和数量

(2)4

(3)A+ABB

(4) 

(5)遗传咨询染色体检查(羊水检查或产前诊断)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生物的某些变异可通过细胞分裂某一时期染色体的行为来识别.甲、乙两模式图分别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的“环形圈”、“十字形结构”现象,图中字母表示染色体上的基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缺失和易位可以分别导致图中甲、乙所示现象的出现

B甲图是个别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导致染色体上基因数目改变的结果

C乙图是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的结果

D甲、乙丙图常出现在有丝分裂前期,染色体数与DNA数之比为1:2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据图中信息可知:甲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或增加,乙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故A正确.

B、个别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属于基因突变,甲图中部分基因发生了增添或缺失,导致染色体上基因数目改变;故B错误.

C、乙图中右上角的含s基因的黑色部分与左下角的含w基因的白色部分已发生互换,且它们之间的互换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所以该变异为易位而不是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的基因重组;故C错误.

D、甲、乙两图表示染色体联会,常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每条染色体都含两条染色单体、两个DNA分子;故D错误.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已知a、b、c、d是果蝇某DNA片段上的4个基因,图中W表示野生型,1、2、3、4分别表示不同的变异体,其中可能属于基因突变的是(  )

A4

B3

C2

D1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4与W相比,多了基因d,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重复,A错误;

B、3与W相比,同一条染色体上基因顺序发生改变,属于染色体变异中的倒位,B错误;

C、2与W相比,少了基因d,多了基因e,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易位,C错误;

D、1与W相比,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都不变,只是d基因变成了D基因,是基因突变形成的,D正确.

故选: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控制玉米籽黄色与白色的基因T与t是位于9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已知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基因型为Tt的黄色籽粒植株A,其细胞中9号染色体如图1所示.

(1)该黄色籽粒植株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______.为了确定植株A的T基因是位于正常染色体还是异常染色体上,让其进行自交产生F1,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说明T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并用遗传图解说明上述自交结果.(T、t表示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上,T-、t- 表示该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

(2)以植株A为父本,正常的白色籽粒植株为母本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株黄色籽粒植株B,其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2.分析该植株出现的原因是______

(3)若植株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3条9号染色体会随机地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形成含1条和2条9号染色体的配子,那么以植株B为父本进行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其中得到的染色体异常植株占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图一可知,该黄色籽粒植株9号染色体中的一条染色体缺失了某一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若T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让植株A进行自交产生F1,由于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即T-t个体产生的配子中只有t能参与受精作用,所以F1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Tt):白色(tt)=1:1.

遗传图解如下:

(2)以植株A(Tt)为父本,正常的白色籽粒植株(tt)为母本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株黄色籽粒植株B,其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二.由于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即含有T的精子不能参与受精作用,所以黄色籽粒植株B(Ttt)中有一个t来自母本,还有T和t都来自父本,由此可见,该植株出现的原因是由于父本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3)若③中得到的植株B(Ttt)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3条9号染色体会随机的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形成含1条和2条9号染色体的配子,则该植株能形成3种可育配子,基因型及比例为Tt:t:tt=2:2:1.以植株B为父本进行测交,即与tt个体进行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黄色(2Ttt):白色(2tt、1ttt)=2:3,其中异常植株(Ttt、ttt)占

故答案为:

(1)缺失    黄色籽粒:白色籽粒=1:1    

遗传图解:(4分)

(2)父本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3)黄色:白色=2:3  

解析

解:(1)由图一可知,该黄色籽粒植株9号染色体中的一条染色体缺失了某一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若T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让植株A进行自交产生F1,由于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即T-t个体产生的配子中只有t能参与受精作用,所以F1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Tt):白色(tt)=1:1.

遗传图解如下:

(2)以植株A(Tt)为父本,正常的白色籽粒植株(tt)为母本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株黄色籽粒植株B,其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二.由于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即含有T的精子不能参与受精作用,所以黄色籽粒植株B(Ttt)中有一个t来自母本,还有T和t都来自父本,由此可见,该植株出现的原因是由于父本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3)若③中得到的植株B(Ttt)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3条9号染色体会随机的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形成含1条和2条9号染色体的配子,则该植株能形成3种可育配子,基因型及比例为Tt:t:tt=2:2:1.以植株B为父本进行测交,即与tt个体进行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黄色(2Ttt):白色(2tt、1ttt)=2:3,其中异常植株(Ttt、ttt)占

故答案为:

(1)缺失    黄色籽粒:白色籽粒=1:1    

遗传图解:(4分)

(2)父本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3)黄色:白色=2:3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生物的某些变异可通过细胞分裂某一时期染色体的行为来识别.甲、乙两模式图分别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的“环形圈“、“十字形结构“现象,图中字母表示染色体上的基因,丙图是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在某一时期所呈现的形态.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种变异类型分别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基因重组

B甲图是由于个别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导致染色体上基因数目改变的结果

C乙图是由于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的结果

D甲、乙、丙三图均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甲是染色体结构变异的重复或增添,乙是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易位,都是结构变异,A错误;

B、个别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属于基因突变,甲图中部分基因发生了增添或缺失,导致染色体上基因数目改变,B错误;

C、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而乙图的易位现象,只能发生在非同源染色单体之间,C错误;

D、甲和乙都发生联会现象,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丙图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进行了交叉互换,也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家蚕是二倍体生物,含56条染色体ZZ为雄性,ZW为雌性,幼蚕体色中的有斑纹和无斑纹性状分别有Ⅱ号染色体上A和a基因控制.雄蚕由于吐丝多,丝的质量好,更受蚕农青睐,但在幼蚕阶段,雌雄不易区分.于是,科学家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培育出了“限性斑纹雌蚕”来解决这个问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要研究家蚕的基因组,需要测定家蚕一个染色体组上的基因

B上述变异家蚕的“变异类型”属于基因重组

C在生产中,可利用限性斑纹雌蚕和无斑纹雄蚕培育出根据体色辨别幼蚕性别的后代

D由变异家蚕培育出限性斑纹雌蚕所采用的育种方法是诱变育种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由题意可知,家蚕中有27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其一个染色体组有28条染色体,而研究家蚕的基因组应研究27条常染色体和一条Z染色体、一条W染色体,共29条染色体上的基因,A错误;

B、由图可知变异的家蚕出现了一条II号染色体片段易位到了W染色体上,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B错误;

C、限性斑纹雌蚕和无斑纹雄蚕培育后代,遗传图谱如下:

后代中有斑纹的均为雌蚕,无斑纹的为雄蚕,C正确;

D、据图可知由“变异家蚕”培育出“限性斑纹雌蚕”所采用的育种方法是杂交育种,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图显示了染色体及其部分基因,其中数学表示染色体,字母表示基因.以下有关叙述最恰当的是(  )

A①→②发生了基因突变

B①→③存在基因重组

C①→②、①→③过程所发生的变异都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D②、③的产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正确答案

B,C

解析

解:A、据图分析①→②过程中,基因的位置发生颠倒,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倒位,A错误;

B、①→③中染色体片段发生改变,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易位,不同染色体上的基因发生了重组,B正确;

C、①→②、①→③过程所发生的变异分别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倒位和易位,C正确;

D、②、③是生物变异的结果,可以为自然选择提供原材料,D错误.

故选:B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是蝗虫细胞中同源染色体(A1和A2)的配对情况.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此种变异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

B此种变异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到

C观察材料可能取自昆虫的肌细胞

D若A2正常,则A1可能发生了染色体片段的颠倒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此种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A错误;

B、染色体用龙胆紫或者醋酸洋红染色进而观察,所以染色体变异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B正确;

C、昆虫的肌细胞进行有丝分裂,不能发生减数分裂,因而没有同源染色体的联会,C错误;

D、若A2正常,则A1可能发生了染色体片段的重复,D错误.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在果蝇的一条染色体上,正常染色体的片段排列顺序为,“●”表示着丝粒.下列染色体结构变异中属于缺失的是(  )

A

B

C

D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据图分析,与正常染色体相比缺少34片段,表示表示缺失,A正确;

B、与正常染色体相比,图中多了78片段,表示易位,B错误;

C、图中1234顺序发生改变,形成1432,表示倒位,C错误;

D、图中多了一个23片段,表示重复,D错误.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概念图是一种用节点代表概念,连线表示概念间关系的图示法.下面是一个简单的概念图,下列有关说法合理的是(  )

A若X表示植物激素,则a~d可表示生长激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萘乙酸

B若X表示人体的内环境,则a~d可表示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淋巴

C若X表示人体的免疫细胞,则a~d可表示吞噬细胞、淋巴细胞、T细胞、B细胞

D若X表示染色体结构变异,则a~d可表示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增加、移接、颠倒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生长激素属于动物激素,萘乙酸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A错误;

B、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B错误;

C、T细胞和B细胞均属于淋巴细胞,C错误;

D、若X表示染色体结构变异,则a~d可表示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增加、移接、颠倒,D正确.

故选:D.

下一知识点 : 人类遗传病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染色体变异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