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染色体变异
- 共2392题
下列关于“21三体综合征”与“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比较中,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只有“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突变基因引发的单基因遗传病,“21三体综合征”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故A错误;
B、只有“21三体综合征”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染色体数目检测是否患病,因为该患者的21号染色体比正常人多一条;“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没有变化,无法分辨该病,B错误;
C、“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突变基因引发的单基因遗传病,其基因结构发生了改变;“21三体综合征”是21号染色体比正常人多一条,基因结构没有改变,C错误;
D、“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能够通过观察血细胞的形态来区分,因为该患者红细胞是镰刀形的;“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红细胞正常,所以可以通过血细胞形态区分二者,D正确.
故选:D.
人的染色体结构或数目变异可能导致遗传病的发生.下列遗传病中,属于染色体数目改变而引起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21三体综合症是21号染色体数目为3条,由染色体数目变异引起的,A正确;
B.白化病是单基因遗传病,原因是基因突变,B错误;
C.猫叫综合症由染色体结构改变引起的,原因是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C错误;
D.红绿色盲是单基因遗传病,原因是基因突变,D错误.
故选:A.
下列与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行为有关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三倍体西瓜植株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的生殖细胞,所以高度不育,与同源染色体联会行为有关,A正确;
B、卵裂时进行的是有丝分裂,不会发生联会,因此卵裂时个别细胞染色体异常分离而导致的21三体综合征与联会无关,B错误;
C、XYY综合征是由异常精子YY与卵细胞受精导致,YY精子是MⅡ后期Y的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离所导致,与联会无关,C错误;
D、线粒体位于细胞质中,其基因不存在于染色体上,所以线粒体DNA突变会导致在培养大菌落酵母菌时出现少数小菌落,与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行为无关,D错误.
故选:A.
(2015秋•绵阳校级月考)为获得果实较大的四倍体葡萄(4N=76),将二倍体葡萄幼苗茎段经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后栽培.研究结果显示,植株中约40%的细胞的染色体被诱导加倍,这种植株含有2N细胞和4N细胞,称为“嵌合体”,其自交后代有四倍体植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嵌合体”产生的原因之一是细胞的分裂不同步,A正确;
B、“嵌合体”四倍体葡萄(4N=76)可以产生含有38条染色体的配子,B正确;
C、“嵌合体”不同的花(2N细胞和4N细胞)之间传粉后可以产生三倍体子代,C正确;
D、二倍体葡萄的幼苗含有2N细胞和4N细胞,而根尖分生区含有只2个染色体组,能进行有丝分裂时,则可含有4个染色体组,D错误.
故选:D.
下列有关染色体变异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海拔高的地方,环境变化剧烈,温度较低,所以多倍体植物比例较高,这既说明此类环境易产生多倍体,也表明多倍体适应不良环境的能力强,A正确;
B、多倍体植物与二倍体植物相比是新物种,但没有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B错误;
C、多倍体植株一般表现为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较大,但多倍体植株的结实率低,C错误;
D、利用单倍体植株培育新品种,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但技术要求高,目前农业上大多数作物品种是通过杂交方法培育出来的,具有杂种优势,D错误.
故选:BCD.
如图是产生三倍体西瓜的原理图.在生产实践中发现,只要其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出现整组分离的情况(配子中至少有一组染色体),三倍体西瓜还是有极低的产生种子的可能性,则其产生的种子的染色体组数可能是( )
①n ②2n ③3n.
正确答案
解析
解:由于三倍体西瓜含有三个染色体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紊乱,所以正常情况下一般不能产生正常的配子.若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出现整组分离的情况,即配子中至少有一组染色体,所以产生正常的配子含一个染色体组或二个染色体组.又普通西瓜经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中只含一个染色体组,所以经受精作用后,产生的种子的染色体组数可能是二个染色体组或三个染色体组.
故选:B.
团头鲂(2n=48)是我国一种名贵淡水鱼类.研究人员用低温处理野生型团头鲂一定数量的次级卵母细胞,使其不分裂出极体(姐妹染色单体已分开);这些次级卵母细胞在室温下最终发育成团头鲂.新培育的团头鲂多数为纯合子,少数为杂合子.新培育的团头鲂(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新培育的团头鲂是由用低温处理次级卵母细胞(染色体数目已减半,只有24条),不分裂出极体(姐妹染色单体已分开)发育而成的个体(染色体数目又加倍,又恢复为48条,二倍体),其与原来的团头鲂都是二倍体,48条染色体,它们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新培育的团头鲂体细胞染色体数应为48条,A错误;
BC、团头鲂共48条染色体,不同的染色体上基因不同,形成的次级母细胞基因有可能不同,若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不交叉互换,每条染色体上的两条染色单体上的基因一样,新培育的团头鲂应全为纯合子,且纯合子的基因型可能不相同;若交叉互换,则产生杂合子,B错误,C正确;
D、纯合子的基因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但体内都不能找到等位基因,D错误.
答案:C.
(2015秋•贵州校级期末)甘蓝和萝卜杂交,得到的种子,一般是不育的,但偶然发现有个别种子种下去后,可产生能育的后代.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而子代无同源染色体,无法进行减数分裂形成正常配子,子代不育,A错误;
B、染色体结构变异,只是个别的染色体发生结构改变,子代无同源染色体,无法进行减数分裂,子代不育,B错误;
C、基因突变不会改变染色体的组成,子代仍无同源染色体,无法进行减数分裂,子代不育,C错误;
D、染色体数目加倍后,子代具有了同源染色体,可以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子代可育,D正确;
故选:D.
正常的玉米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20.现有一种三体玉米,细胞中5号染色体的同源染色体有三条,即染色体数为2n+1=21.该三体玉米基因型为AAa(A为抗病基因,a为非抗病基因,在5号染色体上).已知染色体数异常的配子(如AA、Aa)中雄配子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其他配子均能参与受精作用.谓回答:
(1)某同学取该三体玉米植株的幼嫩花药观察减数分裂过程,若某次级精母细胞将来会形成配子AA,则该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为______条.
(2)若5号染色体3条之间的任意2条联会的概率均等,则该三体玉米会产生四种配子AA、Aa、A、a,其比例为______.据此推断,让该三体抗病玉米(AAa)自交,子代中非抗病玉米所占比例为______,抗病玉米中三体所占比例为______.但某研究人员实际将该三体玉米作自交实验后,结果发现子代中抗病玉米与非抗病玉米的比例为71:1.因此,该研究人员提出,出现此比例的原因可能是5号染色体3条之间的任意2条联会的概率可能不均等.按此观点,该三体玉米(AAa)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A与a联会配对的概率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正常的玉米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20,该三体玉米植株的细胞含有21条染色体,若某次级精母细胞将来会形成配子AA,说明含有11条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为22条,故该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为11或22条.
(2)若5号染色体3条之间的任意2条联会的概率均等,则该三体玉米会产生匹种配子AA、Aa、A、a,其比例为 1:2:2:1.据此推断,让该三体抗病玉米(AAa)自交,其产生的卵细胞有AA、Aa、A、a,其比例为 1:2:2:1,精子有A、a,其比例为 2:1;故子代中非抗病玉米所占比例为aa=×
=
,抗病玉米为
,其中三体有AAA、AAa、Aaa,所占比例为
×
+
×
+
×
+
×
=
,故抗病玉米中三体所占比例为
.该三体玉米(AAa)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产生的卵细胞有AA、Aa、A、a,其比例为 1:2:2:1,故A与a联会配对及形成的配子为Aa的概率=
=
.
故答案为:
(1)11或22
(2)1:2:2:1
解析
解:(1)正常的玉米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20,该三体玉米植株的细胞含有21条染色体,若某次级精母细胞将来会形成配子AA,说明含有11条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为22条,故该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为11或22条.
(2)若5号染色体3条之间的任意2条联会的概率均等,则该三体玉米会产生匹种配子AA、Aa、A、a,其比例为 1:2:2:1.据此推断,让该三体抗病玉米(AAa)自交,其产生的卵细胞有AA、Aa、A、a,其比例为 1:2:2:1,精子有A、a,其比例为 2:1;故子代中非抗病玉米所占比例为aa=×
=
,抗病玉米为
,其中三体有AAA、AAa、Aaa,所占比例为
×
+
×
+
×
+
×
=
,故抗病玉米中三体所占比例为
.该三体玉米(AAa)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产生的卵细胞有AA、Aa、A、a,其比例为 1:2:2:1,故A与a联会配对及形成的配子为Aa的概率=
=
.
故答案为:
(1)11或22
(2)1:2:2:1
用秋水仙素处理Aa的幼苗,关于其发育长大的植株,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用秋水仙素处理Aa的幼苗,其根部细胞的染色体不会加倍,A错误;
B、该植株形成AAaa后,经减数分裂可产生3中配子,为AA、Aa、aa,其比例为1:4:1,B错误;
C、该种变异称为染色体变异,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C正确;
D、秋水仙素作用于细胞分裂的前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D正确.
故选:CD.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