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对染色体组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二倍体生物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构成一个染色体组

B多倍体生物一个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构成一个染色体组

C人的体细胞中有两个染色体组

D六倍体小麦的花粉细胞中有三个染色体组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二倍体生物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构成一个染色体组,A正确;

B、多倍体生物一个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包含2个染色体组,B错误;

C、人的体细胞中有两个染色体组,C正确;

D、六倍体小麦的花粉细胞中有三个染色体组,D正确.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有关多倍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就是三倍体

B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很多,目前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是用低温处理植物分生组织细胞

C与二倍体植株相比,多倍体植株常常是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都有所增加

D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原因是促使染色单体分离,从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不一定是三倍体.如果该生物体是由配子发育而来,则为单倍体;如果该生物体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则为三倍体,A错误;

B、目前最常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B错误;

C、与二倍体植株相比,多倍体植株常常是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增加,C正确;

D、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原因是抑制纺锤体形成,从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由生物体的配子直接发育成的个体,体细胞中仅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如雄蜂仅含有一个染色体组),这种个体被称为(  )

A三倍体

B二倍体

C单倍体

D四倍体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由生物体的配子直接发育成的个体,体细胞中仅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这种个体被称为单倍体.

故选: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据调查,某地有一男子存在染色体异常核型,表现型正常,但其一条14号和一条21号染色体相互连接形成一条异常染色体,如下图1.减数分裂时异常染色体发生三条染色体会配对在一起,如下图2,配对的三条染色体中,在分离时,任意配对的两条染色体移向一极,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另一极.

(1)图1所示的异常染色体行为是______.(多选)

A.交换

B.联会

C.螺旋化

D.着丝粒的分裂

(2)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______.(多选)

A.观察异常染色体应选择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细胞

B.图1所示的变异为染色体数目的畸变

C.如不考虑其他染色体,理论上该男子产生的精子类型有6种

D.该男子与正常女子婚配产生正常后代的概率为

正确答案

解:(1)根据图1所示,可看出异常染色体行为是联会时期,正进行螺旋化,故选:BC.

(2)A、观察染色体数目最佳时期就选择中期的细胞,A正确;B、图1所示的变异为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的畸变,B错误;C、若不考虑其他染色体,根据染色体分离的不同情况,该男子产生的精子类型有6种,即仅具有异常染色体、同时具有14号和21号染色体、同时具有异常染色体+14号染色体、仅具有21号染色体、同时具有异常染色体+21号染色体、仅具有14号染色体,C正确;D、当配对的三条染色体中,正常的14号和21号两条染色体在一起时,就能产生正常的精子,因而能生育出染色体组成正常的后代,且该男子与正常女子婚配产生正常后代的概率为,D错误.故选:AC.

故答案为:

(1)BC

(2)AC

解析

解:(1)根据图1所示,可看出异常染色体行为是联会时期,正进行螺旋化,故选:BC.

(2)A、观察染色体数目最佳时期就选择中期的细胞,A正确;B、图1所示的变异为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的畸变,B错误;C、若不考虑其他染色体,根据染色体分离的不同情况,该男子产生的精子类型有6种,即仅具有异常染色体、同时具有14号和21号染色体、同时具有异常染色体+14号染色体、仅具有21号染色体、同时具有异常染色体+21号染色体、仅具有14号染色体,C正确;D、当配对的三条染色体中,正常的14号和21号两条染色体在一起时,就能产生正常的精子,因而能生育出染色体组成正常的后代,且该男子与正常女子婚配产生正常后代的概率为,D错误.故选:AC.

故答案为:

(1)BC

(2)A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在某严格自花传粉的二倍体植物中,发现甲、乙两类矮生突变体(如图所示),矮化植株无A基因,矮化程度与a基因的数量呈正相关.丙为花粉不育突变体,含b基因的花粉败育.请同答下列问题:

(1)乙类变异是在甲类变异的基础上,染色体的结构发生了______

(2)乙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一个四分体中最多带有______个a基因.

(3)甲的自交后代只有一种表现型,乙的自交(各类型配子和植株的成活率相同)得后代F1,F1继续自交,F2

植株矮化程度由低到高,数量比为______

(4)为鉴定丙的花粉败育基因b是否和a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进行如下杂交实验:丙(♀)与甲(♂)杂交得F1.再以Fl______(父本,母本)与甲回交.2F2中,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则基因b、a位于同源染色体上.

②若F2中,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则基因b、a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正确答案

解:(1)甲类变异属于基因突变,由于乙类变异是在甲类变异的基础上形成的,所以是染色体的结构发生了重复.

(2)乙减数分裂产生含2个a基因和不含a基因的2种花粉,在分裂前期,由于染色体的复制,所以一个四分体中最多带有4个a基因.

(3)甲减数分裂只产生含a基因的一种配子,所以自交后代只有一种表现型.乙减数分裂产生含2个a基因和不含a基因的2种配子,自交后代中,基因型为aaaa、aa和不含a基因的个体,所以F1有3种矮化类型.F1自交,F1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和不含a基因的个体,其中为aaaa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aa自交后代为×(aaaa、aa和不含a基因的个体)和不含a基因的个体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因此F2植株矮化程度由高到低,数量比为(+×):×:(+×)=3:2:3.

(4)由于丙为花粉不育突变体,含b基因的花粉败育.为鉴定丙的花粉败育基因b是否和a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进行如下杂交实验:丙(♀)与甲(♂)杂交得F1,再以F1做父本与甲回交.

①若F2中,表现型及比例为全为矮化,则基因b、a位于同源染色体上.

②若F2中,表现型及比例为正常:矮化=1:1,则基因b、a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故答案为:

(1)重复

(2)4 

(3)3:2:3

(4)父本  ①全为矮化  ②正常:矮化=1:1

解析

解:(1)甲类变异属于基因突变,由于乙类变异是在甲类变异的基础上形成的,所以是染色体的结构发生了重复.

(2)乙减数分裂产生含2个a基因和不含a基因的2种花粉,在分裂前期,由于染色体的复制,所以一个四分体中最多带有4个a基因.

(3)甲减数分裂只产生含a基因的一种配子,所以自交后代只有一种表现型.乙减数分裂产生含2个a基因和不含a基因的2种配子,自交后代中,基因型为aaaa、aa和不含a基因的个体,所以F1有3种矮化类型.F1自交,F1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和不含a基因的个体,其中为aaaa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aa自交后代为×(aaaa、aa和不含a基因的个体)和不含a基因的个体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因此F2植株矮化程度由高到低,数量比为(+×):×:(+×)=3:2:3.

(4)由于丙为花粉不育突变体,含b基因的花粉败育.为鉴定丙的花粉败育基因b是否和a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进行如下杂交实验:丙(♀)与甲(♂)杂交得F1,再以F1做父本与甲回交.

①若F2中,表现型及比例为全为矮化,则基因b、a位于同源染色体上.

②若F2中,表现型及比例为正常:矮化=1:1,则基因b、a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故答案为:

(1)重复

(2)4 

(3)3:2:3

(4)父本  ①全为矮化  ②正常:矮化=1:1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用秋水仙素诱发多倍体的实验中,一般用秋水仙素溶液处理植物的(  )

A柱头和花药

B子房

C叶原基

D茎尖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可诱导形成多倍体植物,这是因为秋水仙素能抑制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进而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多倍体.所以一般用秋水仙素溶液处理植物的茎尖.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有关单倍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单倍体生物都不能产生正常配子

B含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可能是单倍体

C体细胞中只含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

D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含有奇数的单倍体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配子,但含有偶数的单倍体能产生正常配子,A错误;

B、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如果是由配子发育而来,则为单倍体;如果该生物体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则为二倍体,B正确;

C、体细胞中只含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说明是由配子发育而来,一定是单倍体,C正确;

D、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D正确.

故选:A.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最近媒体曝光的毒胶囊事件中,问题胶囊铬超标,最高超标90倍,工业明胶中的六价铬是一种毒性很大的重金属,容易进入人体细胞,对肝、肾等内脏器官和DNA造成损伤,有资料称,给实验小鼠饲喂重铬酸钾(含六价铬)0.1~0.5μg/kg可使培养的鼠胚胎细胞产生染色体畸变,从而引起新生个体产生变异.为探究何种剂量的摄入量将会对实验小鼠胚胎产生危害,研究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

(一)实验材料

重铬酸钾晶体,生理状况和年龄相同的实验用雌雄小白鼠若干只,小白鼠饲料,鼠笼10只.

(二)实验步骤

①分组:将实验小鼠平均分成______组,并置于事前编号的笼中饲养,各个笼中放同样数量的雌雄鼠.

②饲料的配置:饲喂小鼠的饲料中每公斤分别加入重铬酸钾______μg,以配成含有不同剂量重铬酸钾的鼠饲料.

③小白鼠的饲养:连续饲喂两周后提供不加重铬酸钾的正常饲料,鼠舍中保持通风和适宜温度,相同的给水量.

④实验结果的分析:对各个鼠笼中产生的鼠仔取相同部位分生组织细胞检查细胞中染色体结构和数目是否发生变化,将结果填写入相关的记录表中.

(三)讨论与分析

⑤实验中探究的课题为______

⑥本实验中无关变量为______.(至少写出3项)

在本实验中,笼中多只鼠在饲养过程中可能因______不同会造成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因此需考虑每只鼠分开定时定量喂食.

⑦请设计本实验的记录表:

正确答案

解:(1)题中提供的实验用具(鼠笼)10只,故分为10组;

(2)把给实验小鼠饲喂重铬酸钾(含六价铬)0.1~0.5μg/kg分成浓度等差的10组(0、0.1、0.15、0.2、0.25、0.3、0.35、0.4、0.45、0.5;

(5)由于实验目的是为探究何种剂量的摄入量将会对实验小鼠胚胎产生危害,所以实验中探究的课题为探究会引起小鼠胚胎的染色体的最低重铬酸钾的摄入量;

(6)本实验中自变量是重铬酸钾的剂量,无关变量为白鼠的生理状况;饲料的成分和用量;鼠舍的温度湿度;每日供水量等.由于不同鼠的每日饲料摄入量有差异,所以会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7)

答案:(1)10

(2)0、0.1、0.15、0.2、0.25、0.3、0.35、0.4、0.45、0.5

(5)探究会引起小鼠胚胎的染色体的最低重铬酸钾的摄入量

(6)小白鼠的生理状况;饲料的成分和用量;鼠舍的温度湿度;每日供水量等;          不同鼠的每日饲料摄入量

(7)

解析

解:(1)题中提供的实验用具(鼠笼)10只,故分为10组;

(2)把给实验小鼠饲喂重铬酸钾(含六价铬)0.1~0.5μg/kg分成浓度等差的10组(0、0.1、0.15、0.2、0.25、0.3、0.35、0.4、0.45、0.5;

(5)由于实验目的是为探究何种剂量的摄入量将会对实验小鼠胚胎产生危害,所以实验中探究的课题为探究会引起小鼠胚胎的染色体的最低重铬酸钾的摄入量;

(6)本实验中自变量是重铬酸钾的剂量,无关变量为白鼠的生理状况;饲料的成分和用量;鼠舍的温度湿度;每日供水量等.由于不同鼠的每日饲料摄入量有差异,所以会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7)

答案:(1)10

(2)0、0.1、0.15、0.2、0.25、0.3、0.35、0.4、0.45、0.5

(5)探究会引起小鼠胚胎的染色体的最低重铬酸钾的摄入量

(6)小白鼠的生理状况;饲料的成分和用量;鼠舍的温度湿度;每日供水量等;          不同鼠的每日饲料摄入量

(7)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有关生物的遗传变异和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通过产前诊断确定胎儿性别可有效预防白化病

B三倍体无子西瓜不能产生种子,因此是不能遗传的变异

C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互换部分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D体内不携带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就不会患遗传病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因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遗传病,通过产前诊断确定胎儿性别不能预防白化病,A错误;

B、制备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B错误;

C、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互换部分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中的易位,C正确;

D、体内不携带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也可能患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症,D错误.

故选: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现今人工种植的小麦为异源六倍体,体细胞中含有42条染色体;野生的二倍体长穗偃麦草的体细胞中含有14条染色体.小麦育种专家李振声通过多年的杂交育种实验研究,利用野生偃麦草与普遍小麦杂交,选育出了具有相对稳定的抗病性且高产优质的小麦新品种--“小偃”系列品种.请分析下列杂交实验过程并回答问题.

(1)普通小麦与二倍体长穗偃麦草杂交得到的F1不育,其原因是F1______,说明普通小麦与二倍体长穗偃麦草之间存在______.欲利用F1培育出可育的后代,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这样得到的可育后代是______倍体.

(2)李振声在小麦与偃麦草的杂交后代中选育出了“蓝单体”小麦品种,该小麦体细胞中含有41条染色体,其中40条染色体来自小麦,1条染色体来自偃麦草,该染色体上携带蓝色基因,所以“蓝单体”籽粒呈现浅蓝色.研究发现蓝色基因有累加效应,即籽粒颜色随基因的增加而加深.若“蓝单体”品种小麦自交,后代籽粒颜色的表现型有______等类型,它们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依次是______,此变异类型属于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普通小麦是六倍体,偃麦草是四倍体,二者杂交形成的是异源四倍体,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紊乱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形成配子,因此普通小麦与二倍体长穗偃麦草杂交得到的F1不育,这说明普通小麦与二倍体长穗偃麦草之间存在生殖隔离;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F1幼苗是染色体数目加倍,可以获得可育的八倍体小麦.

(2)由题意知,“蓝单体”产生的生殖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20+1)或20,比例是1:1,因此“蓝单体”自交产生后代的染色体组成是(40+2)、(40+1)、40,比例是1:2:1,其中(40+2)为深蓝、(40+1)为浅蓝、40不显蓝色;这类变异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

故答案为:

(1)无同源染色体,不能正常减数分裂,产生正常的配子   生殖隔离   用秋水仙素对幼苗或发芽的种子进行处理,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    八

(2)深蓝、浅蓝、白色   42、41、40  染色体数目变异

解析

解:(1)普通小麦是六倍体,偃麦草是四倍体,二者杂交形成的是异源四倍体,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紊乱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形成配子,因此普通小麦与二倍体长穗偃麦草杂交得到的F1不育,这说明普通小麦与二倍体长穗偃麦草之间存在生殖隔离;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F1幼苗是染色体数目加倍,可以获得可育的八倍体小麦.

(2)由题意知,“蓝单体”产生的生殖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20+1)或20,比例是1:1,因此“蓝单体”自交产生后代的染色体组成是(40+2)、(40+1)、40,比例是1:2:1,其中(40+2)为深蓝、(40+1)为浅蓝、40不显蓝色;这类变异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

故答案为:

(1)无同源染色体,不能正常减数分裂,产生正常的配子   生殖隔离   用秋水仙素对幼苗或发芽的种子进行处理,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    八

(2)深蓝、浅蓝、白色   42、41、40  染色体数目变异

下一知识点 : 人类遗传病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染色体变异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