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染色体变异
- 共2392题
下图是某植株体细胞中的染色体上基因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和a属于_________基因,该植物的基因型为_________。
(2)将该植株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产生的植株叫__________。
(3)如果只考虑一对基因B和b,该植株与另一不同基因型的植株杂交后,产生的后代中基因型及比例为Bb:bb=1:1,那么另一植株的基因型应为_________。
(4)如果该植株自花受粉,后代中有_______种基因型,其中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占总数的________。
正确答案
(1)等位 AaBb
(2)单倍体
(3)bb
(4)9 1/8
细胞分裂是生物体一项重要的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根据下图回答相关问题:
(1)若图①是某植物的体细胞,该细胞的分裂方式是________,所代表的植株常采用______的方法来获得。
(2)假设某高等雄性动物睾丸里的一个细胞分裂如图②,其基因A、a、B、b分布如图,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图②对应于图④中的___________段。
(3)图③是某高等雌性动物体内的一个细胞,它的名称是____________,在分裂形成此细胞的过程中,细胞内可形成____________个四分体。
(4)图④中CD段所能代表的细胞分裂时期是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有丝分裂 花药(花粉)离体培养
(2)AaBb BC
(3)卵细胞或极体 3
(4)有丝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已知二倍体番茄红果(A)对黄果(a)为显性,双子房(B)对多子房(b)为显性,高蔓(C)对矮蔓(c)为显性。现有三个纯系品种:Ⅰ(黄色、多子房、高蔓),Ⅱ(黄色、双子房、矮蔓),Ⅲ(红色、双子房、高蔓),为了快速获取红色、多子房、矮蔓纯系新品种。
(1)请完善以下实验步骤。
第一步:Ⅰ×Ⅱ→获得植株Ⅳ,让Ⅳ自交,从子代中选取黄色、多子房、矮蔓植株Ⅴ。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上述植株V的离体细胞与Ⅲ的离体细胞融合,形成杂种细胞。
①.促进融合时常采用的化学诱导剂是________。
②.请画出该融合细胞中控制红色与黄色这对性状的染色体组成图,并标明相关基因。
(3)据报道,番茄红素具有一定防癌效果。科学家将含有酵母S—腺苷基蛋氨酸脱羧酶基因(简称S基因)cDNA片断导入普通番茄植株,培育了番茄红素高的新品种。
①.获取cDNA片段的方法是_________。
②.假设S基因的一条链A和T的总量为2400个,占该片段总碱基的60%,用PCR扩增该基因,该基因复制n次共要dGTP__________个。
③.为确保S基因在番茄中表达,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应插入特定的____________。
④.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番茄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和___________等。
正确答案
(1)第二步:Ⅴ×Ⅲ→植株Ⅵ
第三步:取Ⅵ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即可获得红色、多子房、矮蔓纯系新品种
(2)①.聚乙二醇(PEG)
②.
(3)①.逆转录法
②.1600×(2n-1)
③.启动子
④.花粉管通道法(基因枪法)
为了培育对害虫M有抗性的水稻,育种工作者综合应用了多种育种方法,过程如下:
(1)从对该种害虫敏感的二倍体水稻植株上取花药离体培养,培养成的幼苗是______倍体。
(2)用射线照射上述幼苗,从中选出抗害虫M的幼苗,该法称为__________,其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取上述抗害虫M的幼苗进行组织培养扩大繁殖后,用__________处理幼苗,使染色体数恢复正常,由此获得能正常有性生殖产生下一代的水稻新品种。
(4)若想利用“矮杆、不抗虫”和“高杆、抗虫”两个水稻品种,培育出“矮杆、抗虫”的新品种,可以采用杂交育种方法,其原理是____________;若大豆中无针对害虫M的抗性基因,为了让大豆也能具有与上述水稻相同的抗虫基因,最好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单倍体
(2).诱变育种,变异不定向、有利变异少、需要大量供试材料
(3).秋水仙素。
(4).基因重组,基因工程。
玉米来源于5000多年前墨西哥的一种野生黍米,这种野生黍米经过人们数千年的培育,发展成为今天数百个品种的玉米。请回答下列问题:
(1)野生黍米和玉米属于两个物种,玉米物种的形成一般要经过_______、人工选择和隔离三个基本环节。
(2)培育过程中,在玉米种群中发现一种大果穗的突变植株,让其自交,后代出现了小果穗的植株,说明获得的突变植株是___________。
(3)研究发现玉米植株的性别受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控制,其性别和基因型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①.玉米的雄株和雌株在育种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杂交育种时可免除雌雄同株必须人工去雄的麻烦。若以雄株和雌株为亲本,使其杂交后代都是正常株,则符合育种要求的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
②.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植株杂交,F1的表现型有哪些?_______它们的比例是___________。
③.为尽快获得正常株、雌株、雄株三种表现型的纯合子,应在F1选择基因型为_______的植株进行单倍体育种,其过程为:首先采用__________法获得单倍体幼苗,然后用_________处理幼苗,经培育即可获得所需的纯合子植株。
正确答案
(1)突变和基因重组
(2)杂合子
(3)①.aaBB、AAbb ②.正常株、雌株、雄株 1:2:1(该比例应与表现型相对应) ③.AaBb 花药离体培养 秋水仙素
小麦的染色体数为42条。下图表示小麦的三个纯种品系的部分染色体及基因组成:I、II表示染色体,A为矮杆基因,B为抗矮黄病基因,E为抗条斑病基因,均为显性。乙品系和丙品系由普通小麦与近缘种偃麦草杂交后,经多代选育而来(图中黑色部分是来自偃麦草的染色体片段)
(1)乙、丙系在培育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的______变异。该现象如在自然条件下发生,可为_____提供原材料。
(2)甲和乙杂交所得到的F1自交,所有染色体正常联会,则基因A与a可随______的分开而分离。F1自交所得F2中有______种基因型,其中仅表现抗矮黄病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
(3)甲和丙杂交所得到的F1自交,减数分裂中Ⅰ甲与Ⅰ丙因差异较大不能正常配对,而其它染色体正常配对,可观察到________个四分体;该减数分裂正常完成,可生产_________种基因型的配子,配子中最多含有_____条染色体。
(4)让(2)中F1与(3)中F1杂交,若各种配子的形成机会和可育性相等,产生的种子均发育正常,则后代植株同时表现三种性状的几率为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结构 生物进化
(2)同源染色体 9 2
(3)20 4 22
(4)3/16
已知水稻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有芒(B)对无芒(b)为显性,两对基因自由组合。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4,先用单倍体育种的方法选育抗病、有芒新品种。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诱导单倍体所用的花药,应取自基因型为________的植株。
(2)为获得上述植株,应采用基因型为_______和_______的两个亲本杂交。
(3)在培养过程中,单倍体有一部分能自然加倍成为二倍体植株,该二倍体植株花粉表现为______(填“可育”或“不可育”),结实性为_______(填“结实”或“不结实”),体细胞染色体数为________。
(4)在培养过程中,一部分花药壁细胞能发育成植株,该植株的花粉表现为______(填“可育”或“不可育”),结实性为_____(填“结实”或“不结实”),体细胞染色体数为_____。
(5)自然加倍植株和花药壁植株中,都存在抗病、有芒的表现型。为获得稳定遗传的抗病、有芒新品种,本实验应选以上两种植株中的_____植株,因为自然加倍植株________,花药壁植株________。
(6)鉴别上述自然加倍植株与花药壁植株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RrBb
(2)RRbb rrBB
(3)可育 结实 24条
(4)可育 结实 24条
(5)自然加倍 基因型纯合 基因型杂合
(6)将植株分别自交,子代性状表现一致的是自然加倍植株,子代性状分离的是花药壁植株
回答下列与高中生物实验有关的问题:
(1)在验证还原性糖的实验中,选择甘蔗为生物材料,实验过程和方法规范,但没有观察到相应的颜色变化,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到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中期图像后换上高倍物镜,经调节形成清晰图像,但没有观察到中期图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使用过氧化氢酶往往不能达到预期实验结果。其原因是_____。
(4)某同学欲探究当地印染厂排出的废水对生物染色体变异有无影响,请你利用洋葱作为实验材料帮助该同学提出一个研究课题:__________________。
(5)某同学在培养皿底部铺上棉花,然后把胚具有活性且大小相同的豌豆种子各15粒放在棉花上。实验结果如下表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种子萌发与_______无关,与_______有关。
正确答案
(1)甘蔗的糖分主要是蔗糖,是非还原性糖
(2)换高倍镜之前,没有把物像移至视野正中央
(3)过氧化氢的分解本身受温度影响
(4)探究废水对洋葱染色体变异的影响(是否有影响)
(5)光照 水分
人类遗传病发病率逐年增高,相关遗传学研究备受关注。根据以下信息回答问题:
(1)上图为两种遗传病系谱图,甲病基因用A、a表示,乙病基因用B、b表示,Ⅱ-4无致病基因。Ⅱ-2的基因型为______,Ⅲ-1的基因型为________;甲病的遗传方式最可能为_____,乙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
(2)小鼠常被用作研究人类遗传病的模式动物。请填充观察小鼠细胞减数分裂的实验步骤:供选材料及试剂:小鼠的肾脏、睾丸、肝脏,苏丹Ⅲ染液、醋酸洋红染液、詹纳斯绿B(健那绿)染液,解离固定液。取材:用____________作实验材料制片:
①.取少量组织低渗处理后,放在____________溶液中,一定时间后轻轻漂洗。
②.将漂洗后的组织放在载玻片上,滴加适量____________。
③.一定时间后加盖玻片,____________。
观察:
①.用显微镜观察时,发现几种不同特征的分裂中期细胞。若它们正常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_________。
②.下图是观察到的同源染色体进入(A1和A2)的配对情况,若A1正常,A2发生的变异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AaXbY aaXbXb 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 伴X隐性遗传病
(2).(小鼠)睾丸
制片:①.解离固定液 ②.醋酸洋红染液 ③.压片
观察:①.次级精母细胞 精细胞 精原细胞 ②.染色体缺失
动物多为二倍体,缺失一条染色体是单体(2n-1)。大多数动物的单体不能存活,但在黑腹果蝇中,点状染色体(4号染色体)缺失一条也可以存活,而且能够繁殖后代,可以用来进行遗传学研究。
(1)某果蝇体细胞染色体组成如图,该果蝇的性别是__________,对其进行基因组测序时,需测定的染色体是__________(填图中字母)。从可遗传变异角度看,单体属于__________变异。
(2)果蝇群体中存在无眼个体,无眼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将无眼果蝇个体与纯合野生型个体交配,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据表判断,显性性状为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
(3)根据(2)中判断结果,请利用正常无眼果蝇,探究无眼基因是否位于4号染色体上。按要求完成以下实验没计:
实验步骤:
①.让__________与__________果蝇交配,获得子代;
②.统计子代的性状表现,并记录。
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
①.若______________,则说明无眼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
②.若__________,则说明无眼基因不位于4号染色体上。
正确答案
(1)雄性 aa'bcd(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染色体(数目)变异
(2)野生型 F1全为野生型(F2中野生型:无眼=3:1)
(3)实验步骤:
①.正常无眼果蝇个体 野生型(纯合)4号染色体单体
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
①.子代中出现野生型果蝇和无眼果蝇且比例为1:1
②.子代全为野生型果蝇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