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有关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和重复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变化

B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都会由于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一部分片段,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C通过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可克服远源杂交不育,培育出作物新类型

D基因重组过程中不能产生新的基因,只能产生新的基因型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染色体片段缺失和重复一定会导致基因的数量变化,而重复不会导致基因的种类变化,但会使生物体性状改变,A错误;

B、非同源染色体片段交换属于易位,即染色体结构变异的一种,B正确;

C、通过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可克服远源杂交不育,培育出作物新类型,C正确;

D、基因重组只是原有的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只能产生新的基因型,不能产生新基因,D正确.

故选:A.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玉米籽粒的黄色(A)对白色(a)为显性,已知基因A、a位于9号染色体上,且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基因型为Aa的植株甲,其细胞中9号染色体如图一所示.

①植株甲的变异类型属于______

②为了确定植株甲的A基因是位于正常染色体上,还是异常染色体上,让其进行自交产生F1,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证明A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若F1______,证明A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上

③以植株甲为父本,以正常的白色籽粒植株为母本,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株黄色籽粒植株乙,其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二所示.该植株形成的可能原因是:父本减数分裂过程中______未分离.

④若植株乙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3条9号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形成含1条和2条9号染色体的配子,那么以植株乙为父本,以正常的aa植株为母本进行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①正常植株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大小应该相同,图中两条染色体长短不同,一条发生了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②若A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让植株甲进行自交产生F1,由于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即Aa个体产生的配子中只有a能参与受精作用,所以F1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Aa):白色(aa)=1:1.若A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上,则雄配子只有A一种类型,则后代全为黄色.

③以植株甲(Aa)为父本,正常的白色籽粒植株(aa)为母本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株黄色籽粒植株乙,其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二.由于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即含有A的精子不能参与受精作用,所以黄色籽粒植株乙(Aaa)中有一个a来自母本,还有A和a都来自父本,由此可见,该植株出现的原因是由于父本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④植株乙为父本,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3条9号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两极,所以形成的配子有2Aa、2a、1aa、A配子,由于只含A的花粉不能受精,那么以正常的白色籽粒植株为母本进行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黄色:白色=2:3.  

故答案为:

①染色体结构变异     

②黄色:白色=1:1;全为黄色

 ③同源染色体(9号染色体)

④黄色:白色=2:3

解析

解:①正常植株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大小应该相同,图中两条染色体长短不同,一条发生了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②若A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让植株甲进行自交产生F1,由于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即Aa个体产生的配子中只有a能参与受精作用,所以F1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Aa):白色(aa)=1:1.若A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上,则雄配子只有A一种类型,则后代全为黄色.

③以植株甲(Aa)为父本,正常的白色籽粒植株(aa)为母本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株黄色籽粒植株乙,其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二.由于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即含有A的精子不能参与受精作用,所以黄色籽粒植株乙(Aaa)中有一个a来自母本,还有A和a都来自父本,由此可见,该植株出现的原因是由于父本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④植株乙为父本,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3条9号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两极,所以形成的配子有2Aa、2a、1aa、A配子,由于只含A的花粉不能受精,那么以正常的白色籽粒植株为母本进行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黄色:白色=2:3.  

故答案为:

①染色体结构变异     

②黄色:白色=1:1;全为黄色

 ③同源染色体(9号染色体)

④黄色:白色=2:3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婚龄女子表现型正常,但其一条5号和一条21号染色体相互连接形成一条异常染色体,如图甲.减数分裂时异常的染色体联会如图乙,三条染色体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分离时,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任一极.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所示的变异类型属于______

(2)图乙所示状态的细胞存在于该女子的______中,在该器官中存在着染色体组数目分别为______的细胞.

(3)如不考虑其它染色体,理论上该女子产生的卵细胞类型有______种,该变异是否可以使用光学显微镜检出?______(填“是”或“否”).

正确答案

解:(1)分析题干和题图信息可知,该变异染色体的位置发生变化,且有部分染色体片段丢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2)分析题图乙可知,该细胞中是三条染色体发生联会,存在于女子的卵巢中.在该器官中卵原细胞能发生有丝分裂,则染色体组数目有2和4,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时,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目为1和2.

(3)如不考虑其他染色体,理论上该男子产生的精子类型有5号和21号、异常、5号和异常、21号、5号、异常和21号,共6种.该变异可以使用光学显微镜检出.

故答案为:

(1)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2)卵巢  1、2、4

(3)6  是

解析

解:(1)分析题干和题图信息可知,该变异染色体的位置发生变化,且有部分染色体片段丢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2)分析题图乙可知,该细胞中是三条染色体发生联会,存在于女子的卵巢中.在该器官中卵原细胞能发生有丝分裂,则染色体组数目有2和4,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时,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目为1和2.

(3)如不考虑其他染色体,理论上该男子产生的精子类型有5号和21号、异常、5号和异常、21号、5号、异常和21号,共6种.该变异可以使用光学显微镜检出.

故答案为:

(1)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2)卵巢  1、2、4

(3)6  是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变异中,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是(  )

A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相互交换片段

B染色体中DNA的一个碱基对发生改变

C染色体缺失片段

D染色体增加片段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互换是染色体易位,是染色体结构变异的一种类型,A错误;

B、染色体中DNA的一个碱基对发生改变属于基因突变,B正确;

C、染色体缺失了某一片段,是染色体结构变异的一种类型,C错误;

D、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段,是染色体结构变异的一种类型,D错误.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主要由特定的DNA序列与蛋白质构成,其主要生物学功能是保证染色体末端完整复制,使染色体结构保持稳定.当端粒酶存在时,在染色体末端才能合成端粒的DNA,以保持端粒长度.端粒酶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端粒酶RNA.端粒酶相关蛋白和端粒酶逆转录酶.右图为细胞分裂时,在有、无端粒酶情况下染色体结构变化的示意图.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端粒酶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端粒DNA

B无端粒酶时端粒逐渐缩短可能导致细胞分裂次数有限

C端粒酶的存在使细胞能长久保持分裂能力且不发生癌变

D对端粒和端粒酶的研究可能有助于延长人类寿命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由于端粒酶含有端粒酶RNA和端粒酶逆转录酶所以可以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端粒DNA,A正确;

B、无端粒酶时不能保证染色体末端完整复制,会使端粒逐渐缩短可能导致细胞分裂次数有限,B正确;

C、端粒酶的存在使细胞能长久保持分裂能力,但是不能防止细胞发生癌变,C错误;

D、对端粒和端粒酶的研究可能有助于延长人类寿命,D正确.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关于生物遗传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都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B若某生物精原细胞含有n对等位基因,则其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种类为2n

C人工诱导多倍体方法很多,目前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是低温处理植物分生组织细胞

D染色体结构发生变异则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种类或排列顺序会发生改变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有两条:一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二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A错误;

B、某生物的精原细胞含有n对等位基因,这n对等位基因不一定位于n对同源染色体上,故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种类不一定是2n,B错误;

C、人工诱导染色体加倍最常用的方法是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C错误;

D、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实质是指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种类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D正确.

故选: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15秋•无锡期末)决定玉米籽粒有色(C)和无色(c)、淀粉质(Wx)和蜡质(wx)的基因位于9号染色体上,结构异常的9号染色体一端有染色体结节,另一端有来自8号染色体的片段(见图1).科学家利用玉米染色体的特殊性进行了图所示的研究.请回答问题:

(1)8号染色体片段转移到9号染色体上的变异现象称为______

(2)图2中的母本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这两对基因所在的染色体______(填“能”或“不能”)发生联会.

(3)图2中的亲本杂交时,F1出现了四种表现型,其中表现型为无色蜡质个体的出现,说明亲代______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了______,产生了基因型为______的重组型配子.

(4)由于异常的9号染色体上有______作为C和wx的细胞学标记,所以可在显微镜下通过观察染色体来研究两对基因的重组现象.将F1表现型为无色蜡质个体的组织细胞制成临时装片观察,观察到______的染色体,可作为基因重组的细胞学证据.

正确答案

解:(1)一条染色体的一部分片段转移到另外一条染色体上被称为染色体变异,并且这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

(2)图2中的母本染色体上含有两对等位基因,只在两端稍微有所区别,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这两对等位基因会发生配对,所以这两对等位基因所在的部分染色体能发生联会.

(3)正常情况下,图2表示的类型杂交,由于母本有结构异常片段的存在,只能产生Wxc的配子,后代不会出现表现型为无色蜡质个体,但是如果出现的话,说明母本产生了wxc的配子,要产生这种配子,需要经过染色体的交叉互换,才能产生wxc的配子.

(4)异常的9号染色体上有结节和片段,与正常的9号染色体有明显的区别,可以作为C和wx的细胞学标记,可在显微镜下通过观察染色体来研究两对基因的重组现象.将F1表现型为无色蜡质个体的组织细胞制成临时装片观察,因为如果观察到有片段无结节的染色体,可作为基因重组的细胞学证据.

故答案为:

(1)易位

(2)能

(3)初级卵母     交叉互换    cwx

(4)结节和片段   有片段无结节

解析

解:(1)一条染色体的一部分片段转移到另外一条染色体上被称为染色体变异,并且这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

(2)图2中的母本染色体上含有两对等位基因,只在两端稍微有所区别,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这两对等位基因会发生配对,所以这两对等位基因所在的部分染色体能发生联会.

(3)正常情况下,图2表示的类型杂交,由于母本有结构异常片段的存在,只能产生Wxc的配子,后代不会出现表现型为无色蜡质个体,但是如果出现的话,说明母本产生了wxc的配子,要产生这种配子,需要经过染色体的交叉互换,才能产生wxc的配子.

(4)异常的9号染色体上有结节和片段,与正常的9号染色体有明显的区别,可以作为C和wx的细胞学标记,可在显微镜下通过观察染色体来研究两对基因的重组现象.将F1表现型为无色蜡质个体的组织细胞制成临时装片观察,因为如果观察到有片段无结节的染色体,可作为基因重组的细胞学证据.

故答案为:

(1)易位

(2)能

(3)初级卵母     交叉互换    cwx

(4)结节和片段   有片段无结节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表示果蝇某一条染色体上几个基因,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观察图示可知,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B图示各基因中只有部分脱氧核苷酸序列能编码蛋白质

C如含红宝石眼基因的片段缺失,说明发生了基因突变

D基因中有一个碱基对的替换,不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观察图示可知,8个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A正确;

B、果蝇是真核生物,其基因的编码区是不连续的、间隔的,所以基因中只有部分脱氧核苷酸序列能编码蛋白质,B正确;

C、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发生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的数量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含红宝石眼基因的片段缺失,说明发生的不是基因突变而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C错误;

D、基因中一个碱基对的替换,不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因为一个氨基酸可以有多个密码子决定,而且基因中存在不编码蛋白质的非编码序列,D正确.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由第22号染色体的一部分移接到第14号染色体上造成的.这种变异属于(  )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染色体数目变异

D染色体结构变异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由第22号染色体的一部分移接到第14号染色体上造成的,说明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在下列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猫叫综合征患者的第5号染色体发生的变化是(  )

A

B

C

D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猫叫综合征患者的第5号染色体发生缺失造成的,所以和A选项的类型相符合.

故选:A.

下一知识点 : 人类遗传病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染色体变异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