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染色体变异
- 共2392题
已知水稻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有芒(B)对无芒(b)为显性,两对基因自由组合,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4条.现用单倍体育种方法选育抗病、无芒水稻新品种.
(1)诱导单倍体所用的花药,应取自基因型为______的植株,取其上处于______ 期的花粉,确定花粉所处发育时期的常用方法是______.
(2)为获得上述植株,应采用基因型为______和______的两亲本进行杂交.
(3)在培养过程中,花粉植株的染色体组数目常会发生变化,因此要对培养出来的植株进行______和______.单倍体有一部分能自然加倍成为二倍体植株,其体细胞染色体数为______,基因型为______.
(4)在培养过程中,一部分花药壁细胞能发育成为植株,体细胞染色体数为______,基因型为______.
(5)自然加倍植株和花药壁植株中都存在抗病、有芒的表现型.为获得稳定遗传的抗病、有芒新品种,本实验应选以上两种植株中的______植株,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因为要用单倍体育种方法选育抗病、有芒水稻新品种,需要RB配子,所以单倍体育种方法选育抗病、有芒水稻新品种诱导单倍体所用的花药,应取自基因型为RrBb的植株,因为它可以产生四种不同类型的配子:RB、Rb、rB、rb.所取花粉为单核期的花粉,而确定花粉所处发育时期的常用方法是醋酸洋红法.
(2)为获得RrBb植株,应采用基因型为RRbb与rrBB的两亲本进行杂交.
(3)在培养过程中,花粉植株的染色体组数目常会发生变化,因此要对培养出来的植株进行筛选和鉴定.单倍体有一部分能自然加倍成为二倍体植株,其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4条.由于花粉的基因型为RB、Rb、rB、rb,所以自然加倍后,基因型为RRBB或RRbb或rrBB或rrbb.
(4)在培养过程中,一部分花药壁细胞RrBb能发育成为植株,其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4条.
(5)自然加倍植株和花药壁植株中都存在抗病、有芒的表现型.为获得稳定遗传的抗病、有芒新品种,本实验应选以上两种植株中的自然加倍植株,因为自然加倍植株基因型纯合,花药壁植株基因型杂合.
故答案为:
(1)RrBb 单核期 醋酸洋红法
(2)RRBB rrbb
(3)筛选 鉴定 24 RRBB或rrbb或rrBB或RRbb
(4)24 RrBb
(5)自然加倍 自然加倍植株为纯合子
解析
解:(1)因为要用单倍体育种方法选育抗病、有芒水稻新品种,需要RB配子,所以单倍体育种方法选育抗病、有芒水稻新品种诱导单倍体所用的花药,应取自基因型为RrBb的植株,因为它可以产生四种不同类型的配子:RB、Rb、rB、rb.所取花粉为单核期的花粉,而确定花粉所处发育时期的常用方法是醋酸洋红法.
(2)为获得RrBb植株,应采用基因型为RRbb与rrBB的两亲本进行杂交.
(3)在培养过程中,花粉植株的染色体组数目常会发生变化,因此要对培养出来的植株进行筛选和鉴定.单倍体有一部分能自然加倍成为二倍体植株,其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4条.由于花粉的基因型为RB、Rb、rB、rb,所以自然加倍后,基因型为RRBB或RRbb或rrBB或rrbb.
(4)在培养过程中,一部分花药壁细胞RrBb能发育成为植株,其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4条.
(5)自然加倍植株和花药壁植株中都存在抗病、有芒的表现型.为获得稳定遗传的抗病、有芒新品种,本实验应选以上两种植株中的自然加倍植株,因为自然加倍植株基因型纯合,花药壁植株基因型杂合.
故答案为:
(1)RrBb 单核期 醋酸洋红法
(2)RRBB rrbb
(3)筛选 鉴定 24 RRBB或rrbb或rrBB或RRbb
(4)24 RrBb
(5)自然加倍 自然加倍植株为纯合子
西瓜消暑解渴,深受百姓喜爱,其中果皮深绿(G)对浅绿(g)为显性,大籽(B)对小籽(b)为显性,红瓤(R)对黄瓤(r)为显性,三对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已知二倍体西瓜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2n=22,请根据如图所示的几种育种方法的流程图回答有关问题(注:甲为绿皮黄瓤小籽,乙为白皮红瓤大籽,且甲乙都能稳定遗传)
(1)通过①过程获得无子西瓜A时用到的试剂1是______,②过程常用的试剂2是______.
(2)通过③过程得到无子西瓜B与通过①过程获得无子西瓜A,从变异所属的种类来看,前者属于______,后者属于______.
(3)甲、乙杂交获得F1,F1相互授粉得到F2,该过程的育种方式为______.
(4)图中的杂种体细胞是四倍体体细胞和品种乙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之和,通过⑧过程获得的单倍体植株正常体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是______.
(5)若将四倍体西瓜(gggg)和二倍体西瓜(GG)间行种植,结果发现四倍体西瓜植株上所结的种子,播种后发育成的植株中既有四倍体又有三倍体.那么,能否从这些植株所结西瓜的果皮颜色直接判断出这些植株是四倍体还是三倍体?______请画出相应的遗传图解简图.
正确答案
解:(1)品种乙的染色体数目2n=22,经过过程①得到的无子西瓜染色体数目未变,说明此过程是利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让西瓜的子房壁经有丝分裂膨大形成的;品种甲(二倍体)经秋水仙素溶液加倍变为四倍体.
(2)四倍体(♀)×二倍体(♂)→三倍体,因三倍体减数分裂联系紊乱,无配子产生,故用品种乙的花粉刺激可产生无子西瓜B.从产生变异的来源来看,③过程属于染色体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通过①过程获得无子西瓜A,属于不遗传变异.
(3)根据题意,甲、乙杂交获得F1,F1相互授粉得到F2的育种方式是杂交育种.
(4)品种乙(2n=22)和四倍体(4n=44)属于两个不同的物种,存在生殖隔离,所以经植物体细胞杂交(⑥过程)得到杂种体细胞(6n=66),进而经植物组织培养(⑦过程)得到杂种植株(6n=66),最后经减数分裂产生配子(3n=33)再经花药离体培养技术得到单倍体植株(3n=33).
(5)能从这些植株所结西瓜的果皮颜色直接判断出这些植株是四倍体还是三倍体,其相应的遗传图解如下:
故答案为:
(1)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 秋水仙素
(2)可遗传变异(染色体变异) 不遗传变异
(3)杂交育种(4)33
(5)能
解析
解:(1)品种乙的染色体数目2n=22,经过过程①得到的无子西瓜染色体数目未变,说明此过程是利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让西瓜的子房壁经有丝分裂膨大形成的;品种甲(二倍体)经秋水仙素溶液加倍变为四倍体.
(2)四倍体(♀)×二倍体(♂)→三倍体,因三倍体减数分裂联系紊乱,无配子产生,故用品种乙的花粉刺激可产生无子西瓜B.从产生变异的来源来看,③过程属于染色体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通过①过程获得无子西瓜A,属于不遗传变异.
(3)根据题意,甲、乙杂交获得F1,F1相互授粉得到F2的育种方式是杂交育种.
(4)品种乙(2n=22)和四倍体(4n=44)属于两个不同的物种,存在生殖隔离,所以经植物体细胞杂交(⑥过程)得到杂种体细胞(6n=66),进而经植物组织培养(⑦过程)得到杂种植株(6n=66),最后经减数分裂产生配子(3n=33)再经花药离体培养技术得到单倍体植株(3n=33).
(5)能从这些植株所结西瓜的果皮颜色直接判断出这些植株是四倍体还是三倍体,其相应的遗传图解如下:
故答案为:
(1)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 秋水仙素
(2)可遗传变异(染色体变异) 不遗传变异
(3)杂交育种(4)33
(5)能
已知果蝇的红眼(B)和白眼(b)这对相对性状由X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一对红眼果蝇交配,子代出现了一只XXY的白眼果蝇.在没有发生基因突变的情况下,分析其变异原因,下列推断不能成立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亲本红眼果蝇的基因型为XBX-、XBY,子代出现了一只白眼果蝇,说明母本的基因型为XBXb,子代白眼果蝇的基因型为XbXbY.该白眼果蝇的染色体数目比正常果蝇多了一条(属于染色体变异),原因是母本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Xb和Xb由于某种原因没有分开,而是移向同一极,形成了基因型为XbXb的卵细胞.
故选:B.
芽的分生组织细胞发生变异后,可表现为所长成的枝条和植株性状改变,成为芽变.
(1)为确定某果树枝条的芽变是否是否与染色体数目变异有关,可用______观察正常枝条与芽变枝条的染色体数目差异.
(2)桃树可发生芽变.已知桃树株型的高株(D)对矮株(d)显性,果型的圆(A)对扁(a)为显性,果皮毛的有毛(H)对无毛(h)为显性.现从高株圆果有毛的桃树(DdAaHh)中,选到一株高株圆果无毛的芽变个体(这一芽变是由一对等位基因中的一个基因发生突变造成的).在不考虑再发生其他突变的情况下,未芽变桃树(DdAaHh)测交后代发生分离的性状有______,原因是______;芽变桃树测交后代发生分离的性状有______,原因是______.
(3)上述桃树芽变个体用枝条繁殖,所得植株群体性状表现如何?请用细胞分裂的知识解释原因.
正确答案
解:(1)染色体属于显微结构,能够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利用显微镜观察分裂中期的染色体来确定芽变枝条的染色体的数目变异.
(2)未芽变桃树(DdAaHh)含有三种杂合的基因,测交后代三对性状都会发生性状分离;高株圆果无毛的芽变个体(DdAahh)含有两对杂合基因,测交后代有两对性状发生性状分离,即株型、果形.
(3)用枝条繁殖属于无性繁殖,无性繁殖的优点是基本保持母本的性状,芽变个体为高株圆果无毛,后代也是高株圆果无毛.从细胞分裂角度分析,无性繁殖是通过有丝分裂而产生新个体的,有丝分裂前后遗传物质保持不变,基因型不变,性状也不变.
故答案为:
(1)显微镜
(2)株型、果形、果皮毛 控制这三对性状的基因都是杂合的 株型、果形 只有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是杂合的
(3)高株圆果无毛,因为无性繁殖不经过减数分裂,而是通过细胞的有丝分裂完成的
解析
解:(1)染色体属于显微结构,能够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利用显微镜观察分裂中期的染色体来确定芽变枝条的染色体的数目变异.
(2)未芽变桃树(DdAaHh)含有三种杂合的基因,测交后代三对性状都会发生性状分离;高株圆果无毛的芽变个体(DdAahh)含有两对杂合基因,测交后代有两对性状发生性状分离,即株型、果形.
(3)用枝条繁殖属于无性繁殖,无性繁殖的优点是基本保持母本的性状,芽变个体为高株圆果无毛,后代也是高株圆果无毛.从细胞分裂角度分析,无性繁殖是通过有丝分裂而产生新个体的,有丝分裂前后遗传物质保持不变,基因型不变,性状也不变.
故答案为:
(1)显微镜
(2)株型、果形、果皮毛 控制这三对性状的基因都是杂合的 株型、果形 只有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是杂合的
(3)高株圆果无毛,因为无性繁殖不经过减数分裂,而是通过细胞的有丝分裂完成的
我国科学家鲍文奎等农业科技人员用普通小麦和黑麦杂交培育的新品种-小黑麦,创造了自然界的新生物类型.如图是他们培育的大概过程.请回答:
(1)普通小麦和黑麦杂交是______种间杂交.
(2)普通小麦的配子中有______个染色体组,共______条染色体.
(3)黑麦配子中有______个染色体组,共______条染色休.
(4)普通小麦和黑麦杂交的杂种一代是______倍体,它本身不能形成______,因为它体内没有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普通小麦和黑麦杂交是属种间杂交.
(2)普通小麦的体细胞中有6个染色体组,共42条染色体,则其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中有3个染色体组,共21条染色体.
(3)黑麦的体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共14条染色体,则其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中有1个染色体组,共7条染色体.
(4)普通小麦和黑麦杂交的杂种一代的体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属于四倍体;由于它体内没有同源染色体,因此不能形成配子.
故答案为:
(1)属
(2)3 21
(3)1 7
(4)四 配子 同源染色体
解析
解:(1)普通小麦和黑麦杂交是属种间杂交.
(2)普通小麦的体细胞中有6个染色体组,共42条染色体,则其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中有3个染色体组,共21条染色体.
(3)黑麦的体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共14条染色体,则其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中有1个染色体组,共7条染色体.
(4)普通小麦和黑麦杂交的杂种一代的体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属于四倍体;由于它体内没有同源染色体,因此不能形成配子.
故答案为:
(1)属
(2)3 21
(3)1 7
(4)四 配子 同源染色体
已知西瓜红色瓤(R)对黄色瓤(r)为显性,图中A是黄色瓤种子(rr)萌发而成的,B是红色瓤种子(RR)长成的.据图回答:
(1)秋水仙素的作用是______.
(2)G瓜瓤是______色,其中子胚的基因型是______.
(3)H瓜瓤是______色,H中无籽的原理是______.
(4)生产上培育无籽西瓜的原理是______,多倍体植株的特点是______.
(5)生产上培育无籽番茄的原理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后,两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的子染色体不能分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引起染色体数目加倍.
(2)(3)用秋水仙素处理黄瓤(rr)西瓜的幼苗,使之形成四倍体的西瓜(rrrr),植株开花后产生的卵细胞为rr.当它接受二倍体红瓤(RR)西瓜的花粉后,子房壁发育成果皮(rrrr),瓜瓤为黄色,受精卵的基因型为Rrr,发育成的胚为三倍体(Rrr).第二年,三倍体的西瓜开花后,由于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的配子,所以当接受普通二倍体西瓜的花粉刺激后,发育成的三倍体西瓜中没有种子.
(4)无子西瓜的培育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多倍体植株的特点:茎秆粗壮,叶片种子和果实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有所增加.
(5)无子番茄的培育原理则是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
故答案为:
(1)抑制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2)黄 Rrr
(3)红 三倍体植株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的生殖细胞
(4)染色体数目变异 茎秆粗壮,叶片种子和果实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有所增加
(5)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
解析
解:(1)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后,两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的子染色体不能分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引起染色体数目加倍.
(2)(3)用秋水仙素处理黄瓤(rr)西瓜的幼苗,使之形成四倍体的西瓜(rrrr),植株开花后产生的卵细胞为rr.当它接受二倍体红瓤(RR)西瓜的花粉后,子房壁发育成果皮(rrrr),瓜瓤为黄色,受精卵的基因型为Rrr,发育成的胚为三倍体(Rrr).第二年,三倍体的西瓜开花后,由于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的配子,所以当接受普通二倍体西瓜的花粉刺激后,发育成的三倍体西瓜中没有种子.
(4)无子西瓜的培育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多倍体植株的特点:茎秆粗壮,叶片种子和果实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有所增加.
(5)无子番茄的培育原理则是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
故答案为:
(1)抑制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2)黄 Rrr
(3)红 三倍体植株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的生殖细胞
(4)染色体数目变异 茎秆粗壮,叶片种子和果实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有所增加
(5)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
一对色觉正常的夫妻生了一个色盲儿子,且儿子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XY.体检表明,夫妻双方都没有遗传病或其他疾病.请分析儿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根据题意分析:夫妻色觉正常,生了一个色盲儿子,说明夫妻的基因型为XBXb和XBY.由于儿子的性染色体组成出现异常,为XXY,所以儿子的基因型为XbXbY.因此,儿子的色盲基因只能来自其母亲.又母亲的基因型为XBXb,所以染色体变异发生在卵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时XX染色体没分开就直接进入同一个子细胞中.
故选:D.
科研人员围绕培育四倍体草莓进行研究.实验中,每个实验组选取50株二倍体草莓幼苗以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它们的幼芽,得到如图所示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幼苗,能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原理是秋水仙素能抑制细胞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A正确;
B、据图分析,实验的自变量是秋水仙素浓度和处理时间,因变量是多倍体的诱导率,实验过程中各组草莓幼苗数量应该相同,排除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B正确;
C、图中信息可知,秋水仙素浓度和处理时间均影响多倍体的诱导率,并且用0.2%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草莓幼苗1天,诱导率较高,C正确;
D、让四倍体草莓结出的果实与二倍体草莓结出的果实比较并不能准确判断,因为草莓果实的大小受到外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鉴定四倍体草莓的方法之一是观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最佳时期为中期,染色体的形态、数目最清晰,D错误.
故选:D.
(2014秋•济南校级月考)父亲正常,母亲患红绿色盲,生了一个性染色体为XXY的男孩.分析该男孩多出的X染色体的来源(不考虑基因突变)(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如果该男孩色觉正常,其母亲是红绿色盲患者,一定会给其一个Xb基因,说明多于的染色体一定来自父方,A错误;
B、如果该男孩色觉正常,则基因型为XBX-Y,其中XB和Y来源于父亲,B错误;
C、如果该男孩色盲,则基因型为XbXbY,其所有的色盲基因都来自母亲,C错误;
D、如果该男孩色盲,其所有的色盲基因都来自母亲,D正确.
故选:D.
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可以获得多倍体植株,秋水仙素的作用在于能在细胞有丝分裂中(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原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染色单体不能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从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故选:A.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