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条约》
- 共247题
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这三个条约签订的时间及背景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三个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有何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任选一图,结合内容谈谈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1842年,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战败妥协,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2)《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南京条约》:强占香港岛,损害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开放通商口岸、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贸易和关税主权;巨额赔偿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同时转嫁到劳动人民身上,使他们的生活更加困苦。
以下所提供的材料你必须认真研读,我们提供两组组不同角度的问题。
图1
图2
图1:鸦片战争失败后,1842年8月29日,耆英代表清王朝和英国的代表璞鼎查在“康华利”号上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图2:经过艰苦卓绝的抗战,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图为1945年日本向中国政府投降的签字仪式。
探究题第一组:
①请你扼要叙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你认为该条约的签订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第二幅图所反映的战争有人说是十四年抗战,有人说是八年抗战,请根据相关史实对此加以说明:为什么有两种说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题第二组:
③指出两个图中,代表中国签字的分别是什么政府?在涉及民族利益、国家主权的重大问题时,他们的态度有怎样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抗战胜利以后,重庆一家报纸以“日本无条件投降”为谜面,要求打一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当时的谜底有两个:屈原(原子弹),苏(苏联)武。结合抗战的历史,说说抗战取得胜利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等五处通商口岸”、“协定关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第一种说法:1931年九一八事件,日军侵略东北,中国义勇军奋起抗击。因此是十四年。第二种说法: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全民族抗战,因此是八年。
(2)③清王朝、南京国民政府。清政府——妥协投降;南京国民政府——初期“不抵抗”,在中国共产党的倡导和努力下组织抗日,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收回国家主权。
④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有力支持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最根本的是中国人民的持久顽强的抗战。
西方世界的挑战
材料一:第三十四款 和约一经议定,两国各宜遵守,不得轻有更改;至各口情形不一,所有贸易及海面各款恐不无稍有变通之处,应俟十二年后,两国派员公平酌办。又和约既经批准后,两国官民人等均应恪遵;至合众国中各国均不得遣员到来,另有异议。
——《望厦条约》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的中英贸易(此表所列为正常商品贸易额,不含鸦片贸易。单位:万英镑)
材料三:外国人始终想将贸易从五个口岸扩展到全中国,在北京设立常驻使节以绕开顽固的广州当局,以及由于战后商品价格普遍下降而产生的降低关税要求。这些问题汇合到一起,在外国人中间引发了一种要求修约的强烈冲动。……1856年,三国公使再次提出修约要求。朝廷告知可允许作一些合理的小变动,但重大条款不予考虑,以免万年和约《南京条约》失去其意义。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问题:
(1) 材料一中《望厦条约》第三十四款规定了什么原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材料二中的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所述的“在外国人中间引发了一种要求修约的强烈冲动”的原因是什么?当时中国内部正面临怎样的统治危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清政府应对西方世界挑战态度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条约一经签订,双方应遵守;如确因情况变化,须经双方协商而定。
(2)中国人民购买力低下;自然经济的抵制作用;英国打开中国大门的目的没有实现;
(3)对华商品倾销额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与中国方面打交道不顺畅;战后商品价格下降造成经济损失等。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威胁清政府统治。
(4)“略”(言之有理即可)。
南京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既见证了近代中国饱受劫难,又体现了近代中国奋进求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下图。
材料二: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撼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的一壁。结果是“……华夷抗礼静海寺,俨然白犬丹鸡盟”,随后,“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最后胜利。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也有另一种见解,把现代化作为自科学革命以来人类急剧变动的过程的总称,它不仅包括经济领域,也包括人类在政治发展、社会动员、心理适应和知识增长方面的急剧变化,它更重视社会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这派理论还特别提出“现代性”(modernity)和“传统”(tradition)两个概念,来对现代化过程进行对比分析。传统代表前工业社会的特征,现代性代表现代社会的特征。现代社会的特征
包括如下方面:(1)民主化,(2)法制化,(3)工业化,(4)均富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1)分别指出图一、图二、图三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在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地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界碑”、“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最后胜利”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中关于现代社会特征的分析,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指出辛亥革命在四个方面的具体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概括指出辛亥革命没有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什么?图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意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地位:图一: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图二: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图三: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
(2)“界碑”含义:《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最后胜利”含义:是资本主义对封建主义的胜利(或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最后的胜利)。
(3)表现:在民主化方面: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等;在法制化方面: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在工业化方面:颁布了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在均富化方面:提出平均地权等。
(4)问题:没有完成民主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意义: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为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奠定基础。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请回答:
(1)说明图一到图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其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综观图一到图三反映了中国当时怎样的政治局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四、图五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中,中国取得了什么样的外交成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六是我国代表在第26届联大的照片,你知道乔冠华为什么开怀大笑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列图片反映出旧中国外交与新中国外交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图一,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图二,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图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侵略加剧,民族危机加深。
(2)图四,日内瓦会议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代表团在会议上发挥了积极作用,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图五,万隆会议,中国代表团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为会议的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3)1971年26届联大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
(4)屈辱外交与独立自主。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