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历史上的诸文明并不是封闭的体系,它本身在不断地变动,同时各文明之间也在不断地交流。……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把人类文明的交流划分为三个时期,1500年以前称之为遭遇,1500年—19世纪末是冲击时期,而19世纪末到20世纪则是相互作用时期。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导致1500年前后“文明遭遇”的主要历史事件对欧洲与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500年—19世纪末”,西方工业文明对东方农业文明形成巨大冲击。试以中国为例,从政治、经济上概括其主要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文明和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文明在经济上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材料及对本题第(1)(2)(3)问的回答,谈谈你对“文明的交流”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对欧洲:新航路的开辟导致欧洲社会出现重大变革,加速了西欧封建社会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世界: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间的相互孤立状态,促使世界逐渐连成整体,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政治:①西方列强发动侵华战争,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一步步沦为西方列强的半殖民地;②随着时局的变化,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兴起。经济:①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②随着国门被迫打开,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出现并在曲折中发展。

(3)1921年苏俄借鉴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实施新经济政策,在苏维埃掌握国家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利用市场和商品贷币关系恢复与发展生产。1933年罗斯福借鉴苏联计划经济,实施新政,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4)文明的交流,使各文明创造的成果在短期内即为人类共享,使人类前进的步伐大大加快;文明的交流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时常要遇到各种阻碍、挫折和冲突。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近代外交中的重要事件、条约的影响

——根据《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历史考察》中的有关内容编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百年间签订的条约主要内容的变化趋势,并概述近代百年间签订的条约对中国产生的主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当时,在中国享有带有不平等性质的权益的国家主要是美、英、苏三家。在具体实践中,中国政府采取了不同的对策。美国是当时与新中国最为敌对的国家。中国政府对中美商约等一系列条约采取了不予承认的立场,美国此前在中国所享有的特权至此在大陆全部丧失。这种处理干脆利落。苏联是中国最重要的盟友。对于中苏友好条约,中国政府并没有断然宣布废除,而是积极地与苏联政府展开重新谈判。1950年2月,中苏订立了新的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有关协定。协定规定在不迟于1952年末之前,苏联将中国长春铁路的一切权利及一切财产无偿移交中国,苏军从旅顺口撤出,大连行政完全由中国政府管辖,苏方临时代管或租用的财产,应由中国政府接收。至此,可以说中国已经完全挣脱了百年之久的不平等条约的束缚。

——裴坚章《中国外交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1979年)》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对待不平等条约及其国家的主要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趋势;1919年之前,以不平等条约为主流;1919年以后,逐步修改或收回不平等权利,但因中国弱小等原因,没有实现平等权利;主要影响:不平等条约使中国民族危机目益严重,破坏了中国社会主权和领土的完整;阻碍了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有利于列强对旧中国的侵略和掠夺;激发了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反封建的斗志,促使民族意识觉醒。近代后期收回权利或修改的不平等条约,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新中国完全摆脱不平等条约奠定了基础。

(2)主要特点:分别审查,根据条约内容(平等、不平等)确定灵活的政策;对于不同国家,采取不同对策。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华文明和古希腊文明犹如两颗璀璨的明珠,在世界的东方和西方交相辉映,共同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希两国友好交往源远流长。早在公元前四世纪,中国丝绸就已经输往希腊,希腊人民曾给中国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丝之国”。在中国,发源于古希腊的奥林匹克运动家喻户晓,丰富多彩的希腊神话广为流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希腊船东率先冲破封锁,给中国人民运送了急需的物资和设备。中国人民将永远铭记这一切。

——摘自温家宝2010年10月3日在希腊议会发表的演讲

  材料二:《南京条约》揭开了对华事务的新纪元……事实上它成为中国与欧洲“掠夺成性的蛮夷”的关系的基础。(菲利浦·约瑟夫:《列强对华外交》)近代与中国订立不平等条约国家总共有23个,它们是美国、法国、英国、日本、俄国、德国、奥地利、比利时、西班牙、意大利、荷兰、瑞士、尼泊尔、丹麦、葡萄牙、瑞挪共同体、瑞典、秘鲁、墨西哥、刚果、挪威、巴西、卢森堡。

——(侯中军《近代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关于评判标准的初步探讨》)

  材料三:(咸丰十一年七月十八日,曾国藩就赫德关于购买轮船的建议提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曾国藩全集》)“窃喜洋人之智巧,我中国人亦能为之。彼不能傲我以其所不知矣。”(《曾文正公手写日记》,台湾学生书局1985年版)。(李鸿章在同治元年十二月十五日致曾国藩的信中表示决心)“学得西人一二秘法”(李鸿章:《上曾相》,《李文忠公全集》)。“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外国机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

——(丁日昌:《代李伯相上总署论制造火器书》)

  材料四:中欧之间的交往源远流长,也走过曲折的道路。以1975年中欧建交为标志,双方关系掀开了新的一页,逐步进入成熟、健康、稳定发展的轨道。政治上,双方关系先后经历建设性伙伴关系、全面伙伴关系、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三次飞跃。经济上,欧盟是中国第一大技术来源地和第四大投资来源地,并且连续6年成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也跃升为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文化上,双方交流互动日益频繁。现在,双方互为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伙伴。

——摘自温家宝2010年10月3日在希腊议会发表的演讲

回答:

(1)写出中华文明和古希腊文明(以雅典为例)在政治上的主要特征,并指出这一特征对各自文明在本国传承的主要影响(请说出理由)。根据材料一、二的有关内容,概述历史上的中希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三,分析洋务派在对待西方近代文明(器物与技术)上前后认识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从文明演进的角度,各用一句话谈谈你对材料二、三内容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中欧怎样才能共同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你认为中国从中欧文明交流中获益最多的是哪一方面(请说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中华文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使中华文明代代相传;希腊文明:民主政治,隐含社会动乱,使希腊文明形成断层。

  友好交往源远流长,人民彼此崇敬,希腊没有侵略中国(或“没有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还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给予帮助。

(2)先是中国人自己仿造,后是引进外国技术产品。

(3)这些不平等条约客观上迫使中国逐步向近代化(或“政治民主化”)迈进;洋务派的这些认识有利于工业文明的开启。

(4)平等对话,不搞对抗,尊重差异,借鉴提高。第二小问可以是政治、经济、文化领域中的任意一个方面,但要说出理由。(如“引进外国技术产品,从洋务时代到当代中国,欧洲是中国第一大技术来源地”;再如“经济方面,欧盟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

材料二 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文明史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他们以文明类型作为基本研究单位,承认文明的多元性,认为各种文明虽有强弱之分和大小之别,但绝无优劣高下之别,都有同等价值。各文明也不是封闭的、隔绝的,各文明之间多以和平往来与暴力冲突两种形式发生交往,通过这两种形式,加快了不同文明间的整合,促使世界文明由分散走向整体,从区域走向全球。

请回答:

(1)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来研究中国近代史,可能会对1840——1911年间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分析鸦片战争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及其他反侵略反封建斗争。

(2)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与中国农业文明间的暴力冲突,战争使中国闭关锁国的局面被打破,并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客观上促使中国近代化起步,工业文明成为不可遏止的历史潮流。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料一 1926年,前香港总督全文泰在其题为《香港之将来》的演讲词中强调“香港是英国在华的宝贵财产”。认定香港的前途取决于英国的海空军事实力。并预言,“如果在本世纪之末,新界之租借随便让其满期(1898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地区和附近岛屿即‘新界’,租期99年)。我们切勿以为可以回复到一八九八年以前的情形。”他认为“香港与新界现已成为不能分解的整体了。……故新界必须如香港一样永远属于英国,否则连香港本身将来亦必须交中国”,因此他建议英国政府应趁国民党政府“纷扰无能”之机,“使中国能够很光荣地同意永远割让新界与英国。”

——据《一份殖民主义者的自供状》(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材料二 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中英美结成战时盟友。受美国政策影响,1942年10月英国决定就在华治外法权和有关其他特权问题与中国政府重开谈判,以求签订公平合理的新条约但在英国提交的草案中未涉及九龙新界租借地问题。当时的英国外相艾登认为,英国如开归还殖民先河,将失去大部分土地,对英帝国造成沉重的打击。因而主张英国拒绝放弃,此建议获得战时内阁和丘吉尔首相的支持,英国政府表示将持强硬立场,甚至不惜牺牲新约。……在美国的干预下中国政府最终未能在抗日战争时期收回香港。

——据陈晋文《论中英香港问题的交涉(1927——1945)》

材料三 撒切尔夫人在她的回忆录中谈到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时也承认: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英国在谈判开始时并不打算把香港整个交还中国,到最后不得不同意交还整个香港地区。这是英国不情愿而又不得不做的。

——据《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1)》

(1)近代以来,英国通过三个不平等条约,强占了我国的香港地区。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前香港总督全文泰足如何看待三个不平等条约有关香港问题姚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以,分析中国政府在抗日战争时期未能收回香港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英国为什么“最后不得不同意交还整个香港地区”。并分析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对推进祖国统一大业产生的重大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认为:《南京条约》和《北京条约》继续有效,永远割占香港岛和九龙司地方一区;修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对九龙半岛的租占应改为永久割占。

(2)主要原因:中国的实力与英国仍有差距;国民政府的屈辱外交;英国拒绝交还;美国的干涉。

(3)原因:中国改革开放,综合国力大大增强,英国无力同强大的中国抗衡;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国两制”方针得到中国人民和香港人民的大力拥护,英国维护殖民统治的企图破产。影响:为香港回归奠定了政治的基础,推动了澳门的回归,显示了“一国两制”方针的巨大威力,对促进台湾的和平统一也起了积极作用。

下一知识点 : 第二次鸦片战争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南京条约》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