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匀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图像
- 共35题
8.如图甲所示,物体受到水平推力F的作用,在粗糙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通过力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监测到推力F和物体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重力加速度g=10 m/s2. 则()
正确答案
解析
A、由速度时间图线知,在2-3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知推力等于摩擦力,可知f=2N,
在1-2s内,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速度时间图线知,a=m/s2=2m/s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2-f=ma,代入数据解得m=0.5kg,故A正确.
B、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故B错误.
C、第2s内的位移x2=×2×1m=1m,则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W=fx2=2×1J=2J,故C正确.
D、前2s内位移x=x2=1m,则推力F做功的大小WF=F2x2=3×1J=3J,则平均功率==W=1.5W,故D正确.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速度时间图线和F-t图线,得出匀速直线运动时的推力,从而得出摩擦力的大小.根据速度时间图线求出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结合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的质量.结合摩擦力的大小,运用滑动摩擦力的公式求出动摩擦因数的大小.根据图线围成的面积求出位移,从而求出克服摩擦力做功的大小.结合平均功率的公式求出前2s内的平均功率.
易错点
考查了速度时间图线与F-t图线的综合运用,通过速度时间图线得出物体的运动规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知道速度时间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
知识点
5.小球从一定高度处由静止下落,与地面碰撞后回到原高度再次下落,重复上述运动,取小球的落地点为原点建立坐标系,竖直向上为正方向,下列速度和位置的关系图象中,能描述该过程的是()
正确答案
知识点
5.沿固定斜面下滑的物体受到与斜面平行向上的拉力F的作用,其下滑的速度-时间图线如图所示。已知物体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常数,在0~5s,5~10s,10~15s内F的大小分别为F1、F2和F3,则
正确答案
解析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0~5s,Gx-F1-f=ma,5~10s,Gx-F2-f=0,10~15s内F3+f-Gx=ma得F1<F2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牛顿第二定律分析三段过程
易错点
列方程时,加速度的方向为合力方向。
知识点
2.如图所示,汽车向右沿直线运动,原来的速度是v1,经过一小段时间之后,速度变为v2,Δv表示速度的变化量。由图中所示信息可知( )
正确答案
解析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选项或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知识点
23.研究小组通过分析、研究发现弹簧系统的弹性势能
EP与弹簧形变量x的关系为EP=Cxn(C为与弹簧本身性质
有关的已知常量),为了进一步探究n的数值,通常采用取
对数作函数图象的方法来确定。为此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
验装置。L型长直平板一端放在水平桌面上,另一端放置
在木块P上,实验开始时,移动木块P到某一位置,使小车可以在斜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一端固定在平板上端,在平板上标出弹簧未形变时另一端位置O和另一位置A,A点处放置一光电门,用光电计时器记录小车通过光电门时挡光的时间。
(1)研究小组某同学建议按以下步骤采集实验数据,以便作出lgv与lgx的函数图象关系:
A.用游标卡尺测出小车的挡光长度d
B.用天平称出小车质量m
C.用刻度尺分别测出OA距离L,O到桌面高度h1,A到桌面的高度h2
D.将小车压缩弹簧一段距离,用刻度尺量出弹簧压缩量x,让小车由静止释放,光电计时器读出小车通过光电门的挡光时间t
E.改变小车压缩弹簧的距离,重复D
根据实验目的,你认为以上实验步骤必须的是( ) 。
(2)若小车挡光长度为d,通过光电门的挡光时间为t,
则小车过A点的速度v= ( ) .
(3)取lgv为纵坐标,lgx为横坐标,根据实验数据描点画出图线
如图所示,已知该直线与纵轴交点的坐标为(0,a),与横轴
的交点的坐标为(-b,0),由图可知,n=(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