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11.下列曲线中,可以描述乙酸(甲,Ka=1.8×10-5)和一氯乙酸(乙,Ka=1.4×10-3)在水中的电离度与浓度关系的是

A

B

C

D

正确答案

B

知识点

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5 分

某兴趣小组设计SO2实验方案做以下化学实验。

16.Ⅰ.实验方案一

(1)将SO2通入水中形成“SO2 饱和H2SO3溶液”体系,此体系中存在多个含硫元素的平衡,分别用平衡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葡萄酒中有少量SO2可以做抗氧化剂[我国国家标准(GB2760-2014)规定葡萄酒中SO2的残留量≤0.25g/L]。

利用SO2的漂白性检测干白葡萄酒(液体为无色)中的SO2或H2SO3。设计如下实验:

实验结论:干白葡萄酒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Ⅱ.实验方案二

如图是在实验室进行二氧化硫制备与性质实验的组合装置,部分固定装置未画出。

(1)装置B中试剂X是________,装置D中盛放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2)关闭弹簧夹2,打开弹簧夹1,注入硫酸至浸没三颈烧瓶中固体,检验SO2与Na2O2反应是否有氧气生成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闭弹簧夹1后,打开弹簧夹2,残余气体进入E、F中,能说明I还原性弱于SO2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18.Ⅲ.实验方案三

用电化学法模拟工业处理S02。将硫酸工业尾气中的S02通入右图装置(电极均为惰性材料)进行实验,可用于制备硫酸,同时获得电能。

(1)M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若使该装置的电流强度达到2.0A,理论上每分钟应向负极通入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为 L(已知:1个e所带电量为1.6×10-19C)。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1)SO2(g)SO2 (aq); SO2+H2O H2SO3; H2SO3 H+ HSO3;HSO3 H+ + SO32-

(2)干白中二氧化硫或亚硫酸含量太少

解析

(1)存在二氧化硫气体的溶解平衡,亚硫酸的电离平衡,亚硫酸氢根的电离平衡,平衡方程式有:SO2+H2O H2SO3; H2SO3 H++HSO3-;HSO3- H++SO32-

故答案为:SO2+H2O H2SO3; H2SO3 H++HSO3-;HSO3- H++SO32-

(2)1滴饱和亚硫酸溶液滴入3mL品红溶液中不褪色,而1滴品红溶液滴入3mL饱和亚硫酸溶液中褪色,说明二氧化硫或亚硫酸的含量会影响漂白效果,干白葡萄酒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原因为:干白中二氧化硫或亚硫酸含量太少。

故答案为:干白中二氧化硫或亚硫酸含量太少

考查方向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化学电池的原理及其应用

解题思路

(1)存在二氧化硫气体的溶解平衡,亚硫酸的电离平衡,亚硫酸氢根的电离平衡;

(2)1滴饱和亚硫酸溶液滴入3mL品红溶液中不褪色,而1滴品红溶液滴入3mL饱和亚硫酸溶液中褪色,说明二氧化硫或亚硫酸的含量会影响漂白效果。

易错点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步骤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1)浓硫酸 吸收未反应的SO2,防止污染空气

(2)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D试管口处,看木条是否复燃

(3)E中溶液蓝色褪去 SO2+I2+2H2O=2I+SO42-+4H

解析

A中制备二氧化硫,X干燥二氧化硫,C中检验SO2与Na2O2反应是否有氧气,D中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剩余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E装置验证二氧化硫的还原性,F装置验证二氧化硫为酸性气体,并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1)装置B中试剂X干燥氯气,盛放试剂是浓硫酸,装置D中盛放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未反应的SO2,防止污染空气。

故答案为:浓硫酸;吸收未反应的SO2,防止污染空气;

(2)检验SO2与Na2O2反应是否有氧气生成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D试管口处,看木条是否复燃。

故答案为: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D试管口处,看木条是否复燃;

(3)能说明I-还原性弱于SO2的现象为:E中溶液蓝色褪去,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SO2+I2+2H2O=2I-+SO42-+4H+

故答案为:E中溶液蓝色褪去; SO2+I2+2H2O=2I-+SO42-+4H+

考查方向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化学电池的原理及其应用

解题思路

A中制备二氧化硫,X干燥二氧化硫,C中检验SO2与Na2O2反应是否有氧气,D中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剩余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E装置验证二氧化硫的还原性,F装置验证二氧化硫为酸性气体,并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易错点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步骤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1)SO2 + 2H2O - 2e - == SO42- + 4H+

(2)0. 014

解析

(1)本质是二氧化硫、氧气与水反应生成硫酸,M电极为负极,N电极为正极,M电极上二氧化硫失去电子氧化生成SO42-,根据原子守恒会电荷守恒可知,有水参加反应,有氢离子生成,电极反应式为:SO2+2H2O-2e -═SO42-+4H+

故答案为:SO2+2H2O-2e -═SO42-+4H+

(2)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2A×60s÷1.6×10-19C)÷6.02×1023mol-1,则需要氧气体积为:[(2A×60s÷1.6×10-19C)÷6.02×1023mol-1]÷2×22.4L/mol≈0.014L,

故答案为:0.014

考查方向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化学电池的原理及其应用

解题思路

(1)本质是二氧化硫、氧气与水反应生成硫酸,M电极为负极,N电极为正极,M电极上二氧化硫失去电子氧化生成SO42-,根据原子守恒会电荷守恒可知,有水参加反应,有氢离子生成;

(2)根据电流计算电量,再计算转移电子物质的量,根据电子转移守恒计算通入二氧化硫物质的量,进而计算体积。

易错点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步骤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6.高能糖电池是一种新型的电池,该电池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有望在未来代替传统电池。该电池的工作原理为C6H12O6(葡萄糖)+6O2 6CO2+6H2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电池的工作环境应在高温条件下

B正极反应:O2+2H2O+4e4OH-

C电池工作时葡萄糖在负极上失去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D电池工作时H由负极移向正极,电解质溶液的pH增大。

正确答案

D

解析

A.该电池是燃料原电池,电池中没有发生燃烧反应,反应条件温和,所以不是高温条件,故A错误;

B.在电池正极上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即O2+4H++4e-═2H2O,故B错误;

C.葡萄糖在负极上失去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故C错误;

D.电池工作时H+由负极移向正极,已知C6H12O6(葡萄糖)+6O2 6CO2+6H2O产生水将溶液稀释,电解液的pH变大,故D正确。

本题正确答案是D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化学电源新型电池,明确原电池原理解答本题的关键,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对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题目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

A.该电池是燃料原电池,不需加热,反应条件温和;

B.在正极上发生得电子发生的还原反应;

C.葡萄糖在负极上失去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D.原电池中阳离子移向正极,根据电池反应判断酸碱性的变化。

易错点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正负极的判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知识点

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5.天然维生素P(结构如图)存在于槐树花蕾中,它是一种营养增补剂。关于维生素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子中的官能团有羟基、碳碳双键、醚键、酯基

B若R为乙基则该物质的分子式可以表示为C16H14O7

Clmol该化合物与NaOH溶液作用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以及与氢气加成所需的氢气的物质的量分别是4 mol、8 mol

Dlmol该化合物最多可与7mol Br2完全反应

正确答案

C

解析

A.该分子中含有酚羟基、苯环、醚键、碳碳双键、羰基,不含酯基,故A错误;

B.根据结构简式知,其分子式为C16H12O7,故B错误;

C.维生素P结构中含有的苯环、碳碳双键、碳氧双键都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一定条件下1mol该物质可与H2加成,耗H2最大量为8mol,维生素P结构中含有酚羟基,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每1mol维生素P结构中含有4mol酚羟基,所以1mol该物质可与4molNaOH反应,故C正确;

D.能和溴反应的有苯环上酚羟基邻对位H原子和碳碳双键,则lmol该化合物最多可与6mol Br2完全反应,故D错误

考查方向

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

解题思路

该分子中含有酚羟基、苯环、醚键、碳碳双键、羰基,具有酚、苯、醚和烯烃、酮的性质,能发生取代反应、显色反应、加成反应、氧化反应、加聚反应等,据此分析解答

易错点

结构中含有碳碳双键

教师点评

本题考查有机物结构和性质,为高频考点,明确官能团及其性质关系是解本题关键,侧重考查酚、苯、烯烃的性质,题目难度不大

知识点

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37.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人凝血因子基因导入山羊受精卵,培育出了转基因羊。但人凝血因子只存在于该转基因羊的乳汁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如果人凝血因子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已知,可用人工合成的方法获得该目的基因

B人体细胞中凝血因子基因进入羊受精卵细胞后,其传递和表达不再遵循中心法则

C在该转基因羊体内,人凝血因子基因存在于乳腺细胞,而不存在于其它体细胞中

D人凝血因子基因开始转录后,DNA聚合酶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

正确答案

A

解析

人体细胞中凝血因子基因进入羊受精卵细胞后,其传递和表达遵循中心法则;在该转基因羊体内,人凝血因子基因存在于该个体的所以细胞,只在乳腺细胞中表达;人凝血因子基因开始转录后,RNA聚合酶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解题思路

结合知识分析选项,作出判断

易错点

基因工程

知识点

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6 分

普通番茄细胞中含有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控制细胞产生多聚半乳糖醛酸酶,该酶能破坏细胞壁,使番茄软化,不耐贮藏。科学家将抗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导入番茄细胞,培育出了抗软化、保鲜时间长的转基因番茄。下图为操作流程图,据图回答问题。

63.实验中的目的基因是________________      

64.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必需的工具酶有_____________   _

65.图中步骤①→②使用的生物技术是______________。这种技术可保留番茄植株抗软化、保鲜时间长的优良性状,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6.根据图中转基因番茄细胞中的信息传递过程,分析转基因番茄抗软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7.若将得到的二倍体转基因番茄植株自交,F1中抗软化与不抗软化的植株数量比为3:1,则可推测目的基因整合到了_____________。

A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一条上

B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两条上

C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上

D一对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体上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抗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

解析

目的基因是抗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从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结合知识分析题干完成

易错点

材料分析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解析

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必需的工具酶有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基因工程的工具,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解题思路

结合知识分析题干完成

易错点

基因工程工具酶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植物组织培养      该过程属于无性繁殖,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解析

图中步骤①→②使用的生物技术是植物组织培养,该过程属于无性繁殖,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植物组织培养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题图获取信息的能力,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应用相关知识结合题干信息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判断的能力。

解题思路

结合知识分析题干完成

易错点

保持优良性状的原因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mRNA1和mRNA2结合,阻碍了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的翻译过程,最终使得番茄获得抗软化的性状

解析

转基因番茄抗软化的原因:mRNA1和mRNA2结合,阻碍了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的翻译过程,最终使得番茄获得抗软化的性状。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转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从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结合知识分析题干完成

易错点

图中信息的提取

第(5)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二倍体转基因番茄植株自交,F1中抗软化与不抗软化的植株数量比为3:1,说明这对性状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所以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孟德尔的分离定律,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解题思路

结合知识分析题干完成

易错点

等位基因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38.关于动物细胞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培养中的人的T细胞能产生单克隆抗体

B培养中的人B细胞能够无限地增殖

C人的成熟红细胞经过培养形成细胞群体

D用胰蛋白酶处理肝组织可获得单个肝细胞

正确答案

D

解析

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的杂交瘤细胞能产生单克隆抗体;B细胞能分泌抗体,不能无限增殖,人的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失去了全套遗传物质,失去了分裂能力。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动物细胞培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解题思路

结合知识分析选项,作出判断

易错点

人的成熟红细胞

知识点

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6 分

下图显示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姐妹染色单体及着丝粒、动粒结构,其中动粒有驱动染色体分离的作用,据图回答问题。

68.图中所示染色体正处于细胞分裂的___________期。

A间期

B中期

C后期

D末期

69.在正常情况下,图中的姐妹染色单体___________。

A含有相同的遗传信息

B含有等位基因

C分别来自父方和母方

D不含有非等位基因

70.据图分析,细胞分裂时染色体中被纺锤丝捕获的结构是____________(着丝粒/动粒)。当纺锤丝变短时,染色体出现的行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1.相关研究表明,姐妹染色单体分离与黏连蛋白解聚有关。黏连蛋白是一个蛋白复合体,至少含有4种亚单位,分离酶能剪切其中的一个亚单位,从而使黏连蛋白解聚。通常情况下,分离酶与securin蛋白结合而不表现出活性。进入有丝分裂后期时,细胞中的后期促进复合体(APX)被激活,此复合体能特异性选择并引导secrin蛋白降解,激活分离酶。APX自身不能独立工作,需要Cdc20(一种辅助因子)协助确定和选择被降解的靶蛋白种类及靶蛋白降解时间。

① 有丝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多选)。

a.黏连蛋白发生解聚

b.securin蛋白被降解

c.APX与分离酶结合

d.Cdc20被抑制

② 上述资料能表明的事实是_____________(多选)。

a.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与纺锤丝的活动无关

b.黏连蛋白解聚是动粒驱动的结果

c.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需要酶的参与

d.Cdc20、APX等物质的作用结果导致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图中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有丝分裂的染色体变化,意在考查考生能从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结合知识分析题干完成

易错点

各时期染色体的形态变化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姐妹染色单体是通过复制得到的,所以含有相同的遗传信息。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姐妹染色单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解题思路

结合知识分析题干完成

易错点

区分姐妹染色单体与同源染色体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动粒 已分离的染色单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向细胞两级移动

解析

动粒有驱动染色体分离的作用,由图分析可知,细胞分裂时染色体中被纺锤丝捕获的结构是动粒,当纺锤丝变短时,已分离的染色单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向细胞两级移动。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染色体行为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解题思路

结合知识分析题干完成

易错点

纺锤丝捕获的结构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AB   ②ACD

解析

①姐妹染色单体分离与黏连蛋白解聚有关;进入有丝分裂后期时,细胞中的后期促进复合体(APX)被激活,此复合体能特异性选择并引导secrin蛋白降解,激活分离酶。所以选AB。

②分析资料可知,姐妹染色单体分离与黏连蛋白解聚有关,与纺锤丝的活动无关;分离酶能剪切黏连蛋白其中的一个亚单位,从而使黏连蛋白解聚;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需要酶的参与,如分离酶;Cdc20、APX等物质的作用,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形成两条子染色体,结果导致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染色体行为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从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结合知识分析题干完成

易错点

材料分析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下列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A用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

B用热碱水清除炊具上残留的油污

C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存水果

D用含硅胶、铁粉的透气小袋与食品一起密封包装

正确答案

A

解析


知识点

化学反应的实质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5 分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l、Fe、Cu在潮湿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均只生成氧化物

B金属Mg与稀硫酸和CO2均能反应,其反应类型相同

C浓盐酸和浓硫酸暴露在空气中浓度都会降低,其原因相同

D氯气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在化学反应中只能做氧化剂

正确答案

B

解析

略。

知识点

化学反应的实质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钢瓶储存液氯或浓硫酸

B通过灼热的铜网以除去H2中混有的O2

CCu与浓硫酸反应终止后,冷却,向试管中加适量蒸馏水以观察水合铜离子的颜色

D用广泛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为3.5

正确答案

A

解析

A.干燥的氯气和铁不反应,干燥的液氯能用钢瓶贮存。浓硫酸能使铁的表面钝化,因此不能跟铁进一步反应,所以可以用钢瓶储存浓硫酸,故A正确; 

B.H2中混有O2的混合气体在灼热条件下发生爆炸,故B错误; 

C.Cu与浓硫酸反应终止后试管中还含有一定量的浓硫酸,不能向浓硫酸中加蒸馏水,故C错误;

 D.用广泛pH试纸测得溶液的pH为整数,故D错误;

考查方向

考查常见的药品的存放、气体的除杂、实验操作安全、pH试纸的使用等化学与生产生活相关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要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知识。

解题思路

A.干燥的氯气和铁不反应,浓硫酸能使铁的表面钝化,因此不能跟铁进一步反应; 

B.H2中混有O2的混合气体在灼热条件下发生爆炸; 

C.Cu与浓硫酸反应终止后试管中还含有一定量的浓硫酸,不能向浓硫酸中加蒸馏水; 

D.用广泛pH试纸测得溶液的pH为整数;

易错点

A.不清楚常温下液氯和铁不反应;浓硫酸能使铁的表面钝化,因此不能跟铁进一步反应; 

B.不清楚H2中混有O2的混合气体在灼热条件下发生爆炸; 

C.不清楚Cu与浓硫酸反应终止后试管中还含有一定量的浓硫酸,不能向浓硫酸中加蒸馏水; 

D.用广泛pH试纸测得溶液的pH为整数;

知识点

化学反应的实质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3.有以下六种溶液:①Ba(OH)2溶液;②Ba(NO3)2溶液;③KMnO4溶液;④品红试液;⑤Na2SiO3溶液;⑥NaHCO3溶液,可用于区分CO2和SO2这两种气体的有(   )种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正确答案

B

解析

①SO2和CO2气体都能使Ba(OH)2溶液变浑浊,则不能区分,故①错误;

②二者中只有SO2能与Ba(NO3)2溶液中的硝酸根在酸性条件下可以反应生成硫酸根,硫酸根再与钡离子反应反应生成白色硫酸钡沉淀,则可以区分,故②正确;

③二者中只有SO2能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使高锰酸钾溶液颜色消失,则可以区分,故③正确;

④二者中只有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则可以区分,故④正确;

⑤SO2和CO2气体都与Na2SiO3反应,生成白色硅酸沉淀,则无法区别,故⑤错误;

⑥二者中只有SO2能与NaHCO3反应,但是得到的是CO2,则可以区分,故⑥错误;故答案为B。

考查方向

考查常见的化合物以及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的性质。

解题思路

①SO2和CO2气体都能使Ba(OH)2溶液变浑浊;

②二者中只有SO2能与Ba(NO3)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硫酸钡沉淀;

③二者中只有SO2能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使颜色消失;

④二者中只有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⑤SO2和CO2气体都与Na2SiO3反应,生成白色硅酸沉淀;

⑥SO2能与NaHCO3反应,但是得到的是CO2,则不可以区分;

易错点

不清楚SO2能与Ba(NO3)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硫酸钡沉淀,不清楚SO2和CO2气体都与Na2SiO3反应,生成白色硅酸沉淀;不清楚SO2可以与NaHCO3反应得到的是CO2,而无法区分;

知识点

化学反应的实质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糖类、油脂和蛋白质都是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素

B节日焰火的五彩缤纷是某些金属单质性质的体现

C化学反应能够制造出新的物质,同时也能制造出新的元素

D为改善食物的色、香、味并防止变质,可在其中加入大量食品添加剂

正确答案

A

解析

知识点

化学反应的实质焰色反应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不能通过化学反应实现的是()

A生成一种新离子

B生成一种新分子

C生成一种新原子

D生成一种新物质

正确答案

C

解析

知识点

化学反应的实质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②所有酸性氧化物都是非金属氧化物;③硝酸和氢硫酸均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④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旧化学键断裂,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都正确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化学反应的实质混合物和纯净物
下一知识点 : 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化学科学与探究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