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已知狗皮毛的颜色受两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a,B-b)控制,表现型有三种,分别为沙色、红色、白色,如图所示.其中1、2号为纯合子.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5号和6号若产生大量后代,表现型比例为9﹕6﹕1

B7号基因型和13号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C3号一定为杂合子

D5号和6号再产生沙色后代中,纯合子概率为l/3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由于11号的基因型为aabb,可推断亲本5号和6号基因型皆为AaBb,所以5号和6号产生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_B_:A_bb:aaB_:aabb=9:3:3:1,根据题目所给条件,表现型比例为红色:沙色:白色=9:6:1,A正确;

B、由12号为白色即aabb,可推断7号为aaBb或Aabb,而13号为沙色,其基因型可能是aaBb或Aabb.由于8号为白色,如果7号为aaBb,则13号不可能为Aabb,必为aaBb;同样道理,如果7号为Aabb,则13号不可能为aaBb,必为Aabb,B错误;

C、因为7号为aaBb或Aabb,所以可推断3号不可能为纯合子,一定为杂合子,C正确;

D、由于5号和6号基因型皆为AaBb,所以它们再产生沙色后代中,基因型为1aaBB、2aaBb、1AAbb和2Aabb,其中纯合子概率为l/3,D正确.

故选B.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如图表示由甲、乙两种植物逐步培育出戊植株的过程,请据图回答:

(1)通过I过程培育出丙种植物的方法有以下两种:

方法一:将甲、乙两种植物杂交得到基因型为______的植株,并在______期用______(化学物质)处理,从而获得基因型为bbDD的丙种植物.

方法二:先取甲、乙两种植物的______,利用______处理,获得具有活力的______;然后用______方法诱导融合、筛选出基因型为______的杂种细胞;接下来将该杂种细胞通过______技术培育出基因型为bbDD的丙种植物.此种育种方法的优点是______

(2)由丙种植物经Ⅱ过程培育成丁植株,发生的变异属于______;将丁植株经Ⅲ培育成戊植株的过程,在育种上称为______

(3)若B基因控制着植株的高产,D基因决定着植株的抗病性.如何利用戊植株(该植株为两性花),采用简便的方法培育出高产抗病的新品种(不考虑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请画图作答并作简要说明.

(4)通过图中所示育种过程,______(填能或否)增加物种的多样性.

正确答案

bD

幼苗

秋水仙素

体细胞

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原生质体

物理和化学

bbDD

植物组织培养

克服了不同生物远源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染色体变异(或染色体易位)

诱变育种

解析

解答:方法一:甲植株和乙植物两种植物杂交得到基因型为bD得到的植株Ⅰ为异源单倍体植株bD,植株Ⅰ的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得到的植物是纯合二倍体bbDD的丙植

物是纯合二倍体bbDD的丙种植物,该过程属于单倍体育种;方法二:采用了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属于细胞工程育种,其操作是:先取甲、乙两种植物的体细胞,利用

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获得具有活力的原生质体;然后用物理和化学方法诱导融合、筛选出基因型为bbDD的杂种细胞;接下来将该杂种细胞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育出基因型为bbDD的丙种植物.此种育种方法的优点是克服了不同生物远源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2)由丙种植物经Ⅱ过程培育成丁植株,基因bb和DD由位于两条染色体变为位于同一条染色体状态,所以发生的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或染色体易位);

将丁植株经Ⅲ培育成戊植株的过程,是将基因型在bbDD植株变为基因型BbDD个体,发生了基因突变,所以育种上称为诱变育种;

(3)若B基因控制着植株的高产,D基因决定着植株的抗病性,利用戊植株(该植株为两性花),采用连续自交的方法进行培育出高产抗病的新品种;

(4)由图中所示育种过程及以上分析可知,通过图中所示育种过程能增加物种的多样性;

故答案为:

(1)bD     幼苗      秋水仙素      体细胞     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原生质体    物理和化学      植物组织培养

克服了不同生物远源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2)染色体变异(或染色体易位)      诱变育种

(3)

(4)能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关于遗传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叙述正确的是(  )

A杂种显性个体与隐性个体杂交子代同时出现显性和隐性性状可称为性状分离

B等位基因的本质区别是控制的性状不同

C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之时,所有的非等位基因也发生自由组合

D纯合子aabb(a、b位于不同染色体上)减Ⅰ后期会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性状分离的概念是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A错误;

B、等位基因是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的基因,本质区别是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B错误;

C、非同染色体自由组合之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发生自由组合,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发生自由组合,C错误;

D、a、b位于不同染色体上,因此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会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雕鹗(鹰类)的下列性状分别由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分别用A、a和B、b表示.其中有一对基因(设为A、a)具有显性纯合致死效应.已知绿色条纹雕鹗与黄色无纹雕鹗交配,F1为绿色无纹和黄色无纹,比例为1:1.当F1的绿色无纹雕鹗彼此交配时,其后代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绿色无纹:黄色无纹:绿色条纹:黄色条纹=6:3:2: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控制绿色的基因是A,控制无纹的基因是B

BF1的绿色无纹雕鹗彼此交配的后代中致死基因型有3种,占其后代的比例为

C让F2中黄色无纹的个体彼此交配,则出现黄色条纹个体的几率为

D让F2中绿色无纹个体和黄色条纹个体杂交,则后代中有4种表现型,其比例为1:1:1:1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根据绿色条纹雕鸮与黄色无纹雕鸮交配,F1为绿色无纹和黄色无纹,可以说明绿色是显性;当F1的绿色无纹雕鄂彼此交配时,其后代F2出现条纹个体,则说明无纹为显性.因此控制绿色的基因是A,控制无纹的基因是B,A正确;

B、由以上分析可知绿色显性纯合致死,则F2中致死基因型有AABB、AABb、AAbb,所占的比例为,B正确;

C、让F2中黄色无纹个体(1aaBB、2aaBb)彼此交配,则出现黄色条纹个体(aabb)的概率为××=,C正确;

D、让F2中绿色无纹个体(1AaBB、2AaBb)和黄色条纹个体(aabb)杂交,则后代中Aa:aa=1:1,bb==,Bb:bb=2:1.因此F2中有4种表现型其比为(1:1)(2:1)=2:2:1:1,D错误.

故选: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一种长尾小鹦鹉的羽毛颜色有绿色、蓝色、黄色和白色四种,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已知只有显性基因B时羽毛为蓝色,只有显性基因Y时羽毛为黄色,当显性基因B和Y同时存在时羽毛为绿色,当显性基因B和Y都不存在时,颜色为白色.现有甲、乙、丙、丁四只小鹦鹉,甲、乙、丙均为绿色,丁为黄色,其中甲、乙为雄性,丙、丁为雌性.现将雌雄鹦鹉进行杂交,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并回答:

(1)控制小鹦鹉羽毛颜色的两对基因的遗传______(填“符合”或“不符合”)自由组合规律.

(2)甲、乙、丙、丁的基因型依次是______

(3)杂交组合三中F1代能稳定遗传的占______,该组合中F1代绿色小鹦鹉的基因型为______,杂交组合二中F1代绿色小鹦鹉的基因型有______种,其中不同于亲本基因型的概率为______

(4)若利用一次杂交实验就能判断出杂交组合一的F1代黄色小鹦鹉的基因型,则应选择组合三中F1代白色异性小鹦鹉与该黄色小鹦鹉交配,若______,则该黄色小鹦鹉为纯合子;若______,则该黄色小鹦鹉为杂合子.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根据题意可知,控制小鹦鹉羽毛颜色的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规律.

(2)由以上分析可知,甲、乙、丙和丁的基因型依次为BbYy、BBYy、BbYY、bbYy.

(3)杂交组合三的亲本为甲(BbYy)×丁(bbYy),F1代能稳定遗传的占×;当显性基因B和Y同时存在时羽毛为绿色,因此该组合中F1代绿色小鹦鹉的基因型BbYY、BbYy.杂交组合二的亲本为乙(BBYy)×丙(BbYY),F1代绿色小鹦鹉的基因型有4种,即BBYY、BBYy、BbYY、BbYy,其中不同于亲本基因型(BBYY、BbYy)的概率为×+×=

(4)若利用一次杂交实验就能判断出杂交组合一的F1代黄色小鹦鹉(bbY_)的基因型,则应选择组合三中F1代白色异性小鹦鹉(bbyy)与该黄色小鹦鹉(bbY_)交配,若后代全为黄色(bbY_),则该黄色小鹦鹉为纯合子;若后代中出现了白色(bbyy)(或后代中既有黄色又有白色),则该黄色小鹦鹉为杂合子.

故答案为:

(1)符合

(2)BbYy BBYy BbYY bbYy

(3)BbYY、BbYy 4

(4)后代全为黄色        后代中出现了白色(或后代中既有黄色又有白色)

下一知识点 : 基因型和表现型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自由组合定律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