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物理一选修3-5]如图,大小相同的摆球a和b的质量分别为m和3m,摆长相同,并排悬挂,平衡时两球刚好接触.现摆球a向左拉开一小角度后释放.若两球的碰撞是弹性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第一次碰撞后的瞬间,两球的速度大小相等

B第一次碰撞后的瞬间,两球的动量大小相等

C第一次碰撞后,两球的最大摆角不相同

D发生第二次碰撞时,两球在各自的平衡位置的右侧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两球在碰撞前后,水平方向不受外力,故水平方向两球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由动量守恒定律有:mv0=mv1+3mv2,两球碰撞是弹性的,故机械能守恒,即:mv02=mv12+3mv22,解两式得:v1=-,v2=,可见第一次碰撞后的瞬间,两球的速度大小相等,故A正确;

B、因两球质量不相等,故两球碰后的动量大小不相等,方向相反,故B错误;

C、两球碰后上摆过程,机械能守恒,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v2=mgh,上升的最大高度:h=,由于v的大小相等,则两球上升的最大高度相等,已知两摆长相等,故两球碰后的最大摆角相同,故C错误;

D、由单摆的周期公式T=2π可知,两球摆动周期相同,经半个周期后,两球在平衡位置处发生第二次碰撞,故D错误.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质量为M的快艇携带一颗质量为m的鱼雷,两者一起以速度v向前运动.快艇沿前进方向发射鱼雷后,速度减为原来的,不计水的阻力,则鱼雷的发射速度为(  )

Av

Bv

Cv

Dv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不计水的阻力,快艇和鱼雷组成的系统在发射的瞬间动量守恒,取快艇原来速度方向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

  (M+m)v=M•v+mv′.

解得鱼雷的发射速度为:v′=v.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所示,一轻弹簧的两端与质量分别为m1=1kg和m2=2kg的两物块A、B相连接,并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现使A瞬时间获得水平向右3m/s的速度,在此后的过程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物块所能达到的共同速度为1 m/s,此时弹簧一定处于压缩状态

BA的运动方向可能向左

C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4J

D当A速度为零时,B的速度最大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设向右为正,则由动量守恒可知,m1v1=(m1+m2)v;解得:v===1m/s;即共同速度为1m/s;且此时系统动能最小,根据系统机械能守恒可知,此时弹性势能最大,弹簧可能处于压缩状态,也可能处于伸长状态,故A错误;

B、开始时A减速,B加速;此时弹簧逐渐被压缩,当AB速度相等时,弹簧最短,此后,A继续减速,B加速,A的速度可能小于零;C、系统只有弹簧的弹力做功,机械能守恒.故C正确;

D、当两者速度相等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则有机械能守恒定律可知:EP=-(m1+m2)v2=3J;故C错误;

D、由B的分析可知,A的速度可以向左,此时为负值,故A速度为零时,B的速度不是最大;故D错误;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所示,质量为m2的小车上有一半圆形的光滑槽,一质量为m1的小球置于槽内,共同以速度v0沿水平面运动,并与一个原来静止的小车m3对接,则对接后瞬间,小车的速度大小为(  )

A

B

C

D以上答案均不对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对接过程,两小车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以小车m2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2v0=(m2+m3)v,

解得:v=

故选: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足够长木板置于光滑水平地面上,一质量为m的木块以水平初速度v0滑上长木板,已知木块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因数为μ,求:

(1)m的最终速度v;

(2)m与M相对滑动产生的热量Q;

(3)m在M上相对滑动的距离L.

正确答案

解:(1)木块与木板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以向右为正方向,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0=(M+m)v,解得:v=

(2)由能量守恒定律得:mv02=Q+(M+m)v2,解得:Q=

(3)系统产生的热量:Q=μmgL,解得:L=

答:(1)m的最终速度v为

(2)m与M相对滑动产生的热量Q为

(3)m在M上相对滑动的距离L为

解析

解:(1)木块与木板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以向右为正方向,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0=(M+m)v,解得:v=

(2)由能量守恒定律得:mv02=Q+(M+m)v2,解得:Q=

(3)系统产生的热量:Q=μmgL,解得:L=

答:(1)m的最终速度v为

(2)m与M相对滑动产生的热量Q为

(3)m在M上相对滑动的距离L为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两磁铁各放在一辆小车上,小车能在水平面上无摩擦地沿同一直线运动.已知甲车和磁铁的总质量为0.5kg,乙车和磁铁的总质量为1.0kg.两磁铁的N极相对,推动一下,使两车相向运动.某时刻甲的速率为2m/s,乙的速率为3m/s,方向与甲相反.两车运动过程中始终未相碰.求:

(1)两车最近时,乙的速度为多大?

(2)甲车开始反向运动时,乙的速度为多大?

正确答案

解:(1)两车最近时,车速相等.在整个过程中,动量守恒,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v-mv=(m+m)v,解得v=m/s.

(2)甲车开始反向时,其速度为0,设此时乙车的速度为v′,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mv=mv′,

解得:v′=2m/s;

答:(1)两车最近时,乙的速度为m/s.

(2)甲车开始反向运动时,乙的速度为2m/s.

解析

解:(1)两车最近时,车速相等.在整个过程中,动量守恒,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v-mv=(m+m)v,解得v=m/s.

(2)甲车开始反向时,其速度为0,设此时乙车的速度为v′,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mv=mv′,

解得:v′=2m/s;

答:(1)两车最近时,乙的速度为m/s.

(2)甲车开始反向运动时,乙的速度为2m/s.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所示,质量mB=2kg的平板车B上表面水平,开始时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在平板车左端静止着一质量mA=2kg的物块A,一颗质量m0=0.01kg的子弹v0=600m/s的水平初速度瞬间射穿A后,速度变为v1=200m/s.由于A与B间摩擦力作用使A与B最终到达相对静止.则整个过程中A、B组成的系统因摩擦产生热量为多少?

正确答案

解:对于子弹、物块A相互作用过程系统动量守恒,以子弹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0v0=m0v1+mAvA,代入数据解得:vA=2m/s,

对于A、B相互作用过程中,以A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AvA=(mA+mB)v,代入数据解得:v==1m/s,

A、B系统因摩擦产生的热量等于A、B系统损失的动能,

由能量守恒定律得:△E=mAvA2-(mA+mB)v2

代入数据解得:△E=2J;

答:整个过程中A、B组成的系统因摩擦产生热量为2J.

解析

解:对于子弹、物块A相互作用过程系统动量守恒,以子弹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0v0=m0v1+mAvA,代入数据解得:vA=2m/s,

对于A、B相互作用过程中,以A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AvA=(mA+mB)v,代入数据解得:v==1m/s,

A、B系统因摩擦产生的热量等于A、B系统损失的动能,

由能量守恒定律得:△E=mAvA2-(mA+mB)v2

代入数据解得:△E=2J;

答:整个过程中A、B组成的系统因摩擦产生热量为2J.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用速度为v0、质量为m1He核轰击质量为m2的静止的N核,发生核反应,最终产生两种新粒子A和B.其中A为O核,质量为m3,速度为v3;B的质量为m4.粒子A的速度符合条件______时,粒子B的速度方向与He核的运动方向相反.

正确答案

v3

解析

解:设He核的速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

由动量守恒定律:

m1v0=m3v3+m4vB

解得vB=

要使B的速度与He核的速度方向相反,即

m1v0-m3v3<0,

解得v3

故答案为:v3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质量为m的小球A在光滑水平面上以速度v0与质量为2m的静止小球B发生正碰后以v0的速率反弹,试通过计算判断发生的是不是弹性碰撞.

正确答案

解:以两球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取碰撞前A球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0=m(-v0)+2mvB

则:vB=

碰后总动能:E=v02+2m(v02=,故为弹性碰撞.

答:由上计算得知是弹性碰撞.

解析

解:以两球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取碰撞前A球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0=m(-v0)+2mvB

则:vB=

碰后总动能:E=v02+2m(v02=,故为弹性碰撞.

答:由上计算得知是弹性碰撞.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用同种材料制成的质量均为M=1kg的形状不同的滑块n个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编号依次为1、2、3….质量为m=0.1kg的子弹(视为质点)以水平初速度v0=200m/s依次击穿这些滑块后最终保留在第n个滑块中.要求子弹穿过每个滑块的时间都相等,子弹在两滑块间匀速运动的时间也相等且等于子弹穿过一块滑块的时间,这必然导致每个滑块长度不同,滑块间的间距也不同.子弹穿过滑块时受到的水平阻力f=150N并保持恒定.测得子弹穿过编号为1的滑块后滑块的速度变为v=1.5m/s.不考虑子弹在竖直方向上的受力和运动.(滑块不翻转,不计空气阻力)

(1)求n

(2)用计算说明子弹刚穿过第N(N<n)块滑块时,第N-1块滑块没有追上第N块滑块

(3)易知第n块滑块与子弹相对静止后,第n-1块滑块会追上第n块滑块,然后发生碰撞,已知滑块间的碰撞为弹性碰撞,求滑块间碰撞的总次数(用字母A表示).要求有必要的计算过程和文字说明.

正确答案

解:(1)子弹击穿第一块滑块的过程,规定向右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

mv0=mv1+Mv

得v1=185m/s

由于子弹穿过每个滑块的时间相等、受到的阻力也相等,所以速度的减少量相等

△v=v0-v1=15m/s

n=v0/△v=40/3,取n=14

(2)第N块刚被击穿时是否被N-1块追上,取决于二者静止时的间距dN-1是否小于子弹刚接触N-1到刚击穿N的过程N-1比N多走的位移.

子弹穿过一块滑块的时间或在两滑块间匀速运动的时间t==0.01s

子弹击穿第N-1块的过程中第N-1块的位移:SN-1=t=0.075m

子弹击穿N-1后匀速飞行的位移S′N-1=[v0-(N-1)△v]t=2-0.15(N-1)m

静止时N-1与N的距离dN-1=SN-1+S′N-1=2.075-0.15(N-1)m

当N=13时,dN-1取最小值是0.275m.

从子弹刚接触N-1到刚击穿N的过程N-1比N多走的位移,如图:

△S=vt=0.015m,

(dN-1min>△S,所以没有追上.

(3)子弹打穿前13块后,1到13各块的速度均为v,子弹与第14块相对静止时共同速度为v<v,13将追上14发生碰撞,对碰撞有

Mv+(M+m)v=Mv′+(M+m)v′

Mv2+(M+m)=Mv′2+(M+m)

得v′=v- ①

v′=v- ②

因v′<v所以12会追上13发生碰撞并交换速度,然后11与12、10与11…1与2碰撞并交换速度,这一轮碰撞会发生13次.这一轮碰撞完时,1的速度为v´,2到13的速度为v,14的速度为v´

由②知v´<v所以13会再次追上14发生碰撞.碰后14的速度大于v´但小于v,13的速度由①知大于v´.然后12与13、11与12…2与3交换速度,2与3交换速度后2的速度大于v´,1的速度小于2的速度,所以这一轮碰撞1号块不参与,本轮碰撞共发生12次.

由以上分析知,碰撞一共会发生13轮,每轮碰撞的次数分别为13、12、11…1,所以总碰撞次数为

A==91次.

答:(1)n=14;

(2)(dN-1min>△S,所以没有追上;

(3)滑块间碰撞的总次数是91次.

解析

解:(1)子弹击穿第一块滑块的过程,规定向右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

mv0=mv1+Mv

得v1=185m/s

由于子弹穿过每个滑块的时间相等、受到的阻力也相等,所以速度的减少量相等

△v=v0-v1=15m/s

n=v0/△v=40/3,取n=14

(2)第N块刚被击穿时是否被N-1块追上,取决于二者静止时的间距dN-1是否小于子弹刚接触N-1到刚击穿N的过程N-1比N多走的位移.

子弹穿过一块滑块的时间或在两滑块间匀速运动的时间t==0.01s

子弹击穿第N-1块的过程中第N-1块的位移:SN-1=t=0.075m

子弹击穿N-1后匀速飞行的位移S′N-1=[v0-(N-1)△v]t=2-0.15(N-1)m

静止时N-1与N的距离dN-1=SN-1+S′N-1=2.075-0.15(N-1)m

当N=13时,dN-1取最小值是0.275m.

从子弹刚接触N-1到刚击穿N的过程N-1比N多走的位移,如图:

△S=vt=0.015m,

(dN-1min>△S,所以没有追上.

(3)子弹打穿前13块后,1到13各块的速度均为v,子弹与第14块相对静止时共同速度为v<v,13将追上14发生碰撞,对碰撞有

Mv+(M+m)v=Mv′+(M+m)v′

Mv2+(M+m)=Mv′2+(M+m)

得v′=v- ①

v′=v- ②

因v′<v所以12会追上13发生碰撞并交换速度,然后11与12、10与11…1与2碰撞并交换速度,这一轮碰撞会发生13次.这一轮碰撞完时,1的速度为v´,2到13的速度为v,14的速度为v´

由②知v´<v所以13会再次追上14发生碰撞.碰后14的速度大于v´但小于v,13的速度由①知大于v´.然后12与13、11与12…2与3交换速度,2与3交换速度后2的速度大于v´,1的速度小于2的速度,所以这一轮碰撞1号块不参与,本轮碰撞共发生12次.

由以上分析知,碰撞一共会发生13轮,每轮碰撞的次数分别为13、12、11…1,所以总碰撞次数为

A==91次.

答:(1)n=14;

(2)(dN-1min>△S,所以没有追上;

(3)滑块间碰撞的总次数是91次.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A、B两个粒子都带正电,B的电荷量是A的两倍、B的质量是A的四倍,A以速度v向静止的B粒子飞去.由于库仑斥力,它们之间的距离缩短到某一极限值后又被弹开,最后各自以新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设作用前后它们的轨迹都在同一直线上,试求:

(1)当A、B间的距离最近时它们各自的速度大小;

(2)当A、B以新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它们各自的速度.

正确答案

解:(1)A、B相距最近时速度相等,A、B系统动量守恒,以A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Av=(mA+mB)v′,

代入数据解得:v′=0.2v;

(2)A、B系统动量守恒,以A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Av=mAvA+mBvB

由能量守恒定律得:mAv2=mAvA2+mBvB2

解得:vA=-0.6v,方向与v的方向相反,vB=0.4v;

答:(1)当A、B间的距离最近时它们各自的速度大小都是0.2v;

(2)当A、B以新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A的速度大小为0.6v,方向与A的初速度方向相反,B的速度大小为0.4v,方向与A的初速度方向相同.

解析

解:(1)A、B相距最近时速度相等,A、B系统动量守恒,以A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Av=(mA+mB)v′,

代入数据解得:v′=0.2v;

(2)A、B系统动量守恒,以A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Av=mAvA+mBvB

由能量守恒定律得:mAv2=mAvA2+mBvB2

解得:vA=-0.6v,方向与v的方向相反,vB=0.4v;

答:(1)当A、B间的距离最近时它们各自的速度大小都是0.2v;

(2)当A、B以新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A的速度大小为0.6v,方向与A的初速度方向相反,B的速度大小为0.4v,方向与A的初速度方向相同.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所示,ABD为竖直平面内的光滑绝缘轨道,其中AB段是水平的,BD段是半径为R的半圆,两段轨道相切于B点,整个轨道处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中,一不带电的绝缘小球甲,以速度v0沿水平轨道向右运动,与静止在B点带正电的小球乙发生弹性碰撞.已知甲、乙两球的质量均为m,重力加速度为g,且乙球所受电场力与乙球重力mg相等.水平轨道足够长,甲、乙两球可视为质点,整个运动过程无电荷转移.

(1)甲乙两球碰撞后,乙恰能通过轨道的最高点D,求乙在轨道上的首次落点P与B点的距离S;

(2)在满足(1)的条件下.求甲的碰前速度v0

(3)若甲仍以速度v0向右运动,不断增大甲的质量后再以v0向右碰撞乙球,每次保持乙的质量不变,求乙在轨道上每次的首次落点P到B点的距离S′的范围.

正确答案

解:(1)在乙恰能通过D点的情况下,设乙到达最高点的速度为vD,乙离开D点到达水平轨道的时间为t,乙的落点到B点的距离为x,

,得

mg+qE=may

s=vDt

联立得:s=2R

(2)设碰撞后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v

根据动量守恒有:

mv0=mv+mv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联立⑤⑥得:v=0,v=v0

由动能定理得:-mg•2R-qE•2R=mvD2-mv2

联立①⑦⑧得:=2m/s;

(3)设甲的质量为M,碰撞后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M、vm

根据动量守恒有:

Mv0=MvM+mvm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有以上两式可得:vm=

由于M≫m,可得:vD≤vm<2vD

设乙球过D点的速度为vD′,

由动能定理得

联立以上两个方程可得:2m/s≤vD′<8m/s

设乙在水平轨道上的落点到B点的距离为x′,

则有:x‘=vD′t

所以可以解得:2R≤x′<8R

答:(1)乙在轨道上的首次落点到B点的距离是2R;

(2)甲的速度是

(3)乙在轨道上的首次落点到B点的距离范围是2R≤x′<8R.

解析

解:(1)在乙恰能通过D点的情况下,设乙到达最高点的速度为vD,乙离开D点到达水平轨道的时间为t,乙的落点到B点的距离为x,

,得

mg+qE=may

s=vDt

联立得:s=2R

(2)设碰撞后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v

根据动量守恒有:

mv0=mv+mv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联立⑤⑥得:v=0,v=v0

由动能定理得:-mg•2R-qE•2R=mvD2-mv2

联立①⑦⑧得:=2m/s;

(3)设甲的质量为M,碰撞后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M、vm

根据动量守恒有:

Mv0=MvM+mvm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有以上两式可得:vm=

由于M≫m,可得:vD≤vm<2vD

设乙球过D点的速度为vD′,

由动能定理得

联立以上两个方程可得:2m/s≤vD′<8m/s

设乙在水平轨道上的落点到B点的距离为x′,

则有:x‘=vD′t

所以可以解得:2R≤x′<8R

答:(1)乙在轨道上的首次落点到B点的距离是2R;

(2)甲的速度是

(3)乙在轨道上的首次落点到B点的距离范围是2R≤x′<8R.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15•贵州二模)如图所示,在平直轨道上P点静止放置一个质量为2m的物体A,P点左侧粗糙,右侧光滑,现有一颗质量为m的子弹以v0的水平速度射入物体A并和物体A一起滑上光滑平面,与前方静止物体B发生弹性正碰后返回,在粗糙面滑行距离d停下.已知动摩擦因数为μ=,求:

①子弹与物体A碰撞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

②B物体的质量.

正确答案

解析:①设子弹与物体A的共同速度为v,由动量守恒定律mv0=3mv

则该过程损失的机械能

②以子弹、物体A和物体B为系统,设B的质量为M,碰后子弹和物体A的速度为v1,物体B的速度为v2,由动量守恒定律3mv=Mv2-3mv1

碰撞过程机械能守恒

子弹与物体A滑上粗糙面到停止,由能量守恒定律

综上可解得M=9m

答:(1)子弹与物体A碰撞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为

②B物体的质量为9m.

解析

解析:①设子弹与物体A的共同速度为v,由动量守恒定律mv0=3mv

则该过程损失的机械能

②以子弹、物体A和物体B为系统,设B的质量为M,碰后子弹和物体A的速度为v1,物体B的速度为v2,由动量守恒定律3mv=Mv2-3mv1

碰撞过程机械能守恒

子弹与物体A滑上粗糙面到停止,由能量守恒定律

综上可解得M=9m

答:(1)子弹与物体A碰撞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为

②B物体的质量为9m.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157N+11H→126C+42He是α衰变方程    B.11H+21H→32He+γ是核聚变反应方程

C.23892U→23490Th+42He是核裂变反应方程  D.42He+2713Al→3015P+10n是原子核的人工转变方程

(2)如图所示,在水平光滑直导轨上,静止着三个质量均为m=1kg的相同小球A、B、C,现让A球以v0=2m/s的速度向着B球运动,A、B两球碰撞后粘在一起,两球继续向右运动并与C球碰撞,C球的最终速度vC=1m/s.问

①A、B两球与C球相碰前的共同速度多大?

②两次碰撞过程中一共损失了多少动能?

正确答案

AC

解析

解:(1)A、该方程为是原子核的人工转变方程,故A错误;

B、该方程为氢核聚变方程,故B正确;

C、该方程为原子核的α衰变方程,不是核裂变反应方程,故C错误;

D、该方程为原子核的人工转变方程,故D正确.

本题选错误的,故选AC.

(2)①A、B相碰,满足动量守恒,则有mv0=2mv1,得两球跟C球相碰前的速度v1=1m/s

答:A、B两球与C球相碰前的共同速度为1m/s.

②两球与C碰撞同样满足动量守恒2mv1=mvC+2mv2

得两球相碰后的速度v2=0.5m/s

两次碰撞损失的动能|△Ek|=

答:两次碰撞过程中一共损失了1.25J的动能.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木箱原来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木箱内粗糙的底板上放着一个质量为m的小木块,m=0.25M,现使木箱获得一个向右的初速度v0,则(  )

A木箱运动和小木块最终都静止

B小木块最终速度大小为4v0,方向向右

C木箱最终速度大小为0.8v0,方向向右

D如果小木块与木箱的左壁碰撞后相对木箱静止,则二者将一起向左运动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系统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动量守恒,初状态木箱有向右的动量,小木块动量为零,故系统总动量向右,系统内部存在摩擦力,阻碍两物体间的相对滑动,最终相对静止,由于系统的总动量守恒,不管中间过程如何相互作用,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最终两物体以相同的速度一起向右运动.故AD错误;

BC、最终两物体速度相同,由动量守恒得:Mv0=(m+M)v,则得 v==v0=0.8v0,方向向右,故C正确.B错误;

故选:C.

下一知识点 : 波粒二象性
百度题库 > 高考 > 物理 > 动量守恒定律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