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电性(单质、溶液、熔融状态导电)
- 共279题
在一定温度下,向不同电解质溶液中加入新物质时,其电流强度(I)随新物质加入量(m)的变化曲线不正确
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Ba(OH)2+H2SO4=BaSO4↓+2H2O,滴入H2SO4时生成沉淀和弱电解质,导电性减弱,完全反应后,H2SO4过量,导电性又增强,与图象一致,故A不选;
B.CH3COOH+NH3•H2O=CH3COONH4+H2O,导电性增强,但氨水过量后,将溶液稀释,导电性减弱,与图象一致,故B不选;
C.向盐酸溶液中逐滴加入等浓度的NaOH溶液会发生反应得到氯化钠溶液,溶液导电性不变,至过量相当于将溶液稀释,所以溶液导电性减弱,和图象不符,故C选;
D.向氨水中逐滴加入等浓度的盐酸会发生反应得到氯化氨溶液,导电性增强,但是盐酸过量,浓度是一样的,所以溶液导电性几乎不变,和图象相符,故D不选;
故选C
下列物质中,能够导电的电解质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液态HCl中只存在分子,没有自由移动离子,所以不导电,故A错误;
B.熔融氯化镁中含有自由移动氯离子和镁离子,所以熔融氯化镁能导电,且氯化镁为电解质,符合题意,故B正确;
C.氯化钠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氯离子和钠离子,氯化钠溶液能导电,但氯化钠溶液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C错误;
D.蔗糖以分子存在,不存在自由移动离子,不能导电,且蔗糖是非电解质,故D错误;
故选B.
向一定量的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直至过量.图中可近似表示整个过程中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用电流强度I表示)的曲线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氢氧化钡是强电解质,所以在没加硫酸之前,氢氧化钡溶液具有一定导电能力,向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发生的反应为:H2SO4+Ba(OH)2=BaSO4↓+2H2O,随着氢氧化钡溶液的滴加,离子浓度逐渐减小,导电性逐渐降低,最后导电能力为零,也就是说恰好完全反应时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了,当硫酸过量时,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逐渐增大,导电能力逐渐增大,直到和原来接近,所以溶液中溶液的导电性变化是强→弱(水有微弱的导电性)→强,曲线C符合导电性的变化趋势,
故选C.
电导率是衡量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大小的物理量,根据溶液电导率的变化可以确定滴定反应的终点.如图所示是KOH溶液分别滴定HCl溶液和CH3COOH溶液的滴定曲线.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用NH3•H2O滴定HCl和CH3COOH混合溶液的滴定曲线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氯化氢是强电解质,醋酸是弱电解质,滴加的弱电解质先和氯化氢反应生成强电解质氯化铵,但溶液体积不断增大,溶液被稀释,所以电导率下降;当氯化氢完全被中和后,一水合氨继续电离与弱电解质醋酸反应生成强电解质醋酸铵,所以电导率增大;醋酸也完全反应后,继续滴加氨水,因为溶液被稀释,电导率有下降趋势,故选D.
下列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现象与右边座标图形相符合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横坐标是稀盐酸的体积,纵坐标为钠离子物质的量,稀盐酸滴加到一定量NaOH溶液中HCl+NaOH=NaCl+H2O,在氢氧化钠全部消耗掉前,钠离子的量在一直增加,氢氧化钠全部消耗再滴加盐酸,钠离子的物质的量不变,而图象中的钠离子先变小后变大,故A错误;
B.横坐标是铁粉的质量,纵坐标为溶液中固体的总质量,铁粉加到一定量CuSO4溶液中Fe+CuSO4═FeSO4+Cu,从方程式看出,每当消耗56克铁,生成64克固体,所以固体的质量一直在增加,而图象中的固体的质量先变小后变大,故B错误;
C.横坐标是Cl2的体积,纵坐标为溶液的导电能力,Cl2通入一定量NaOH溶液中Cl2+2NaOH═NaCl+NaClO+H2O,溶液体积未变,离子的物质的量未变,导电能力几乎不变,故C错误;
D.横坐标是稀硫酸的体积,纵坐标为溶液的导电能力,滴入的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水中离子减少,导电性下降,恰好完全反应导电性变为零,再随着稀硫酸的滴入,溶液导电性增加,直到变为定值,故D正确;
故选D.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