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兔子吃了1公斤的草,则这1公斤草中的能量就流入到了兔子体内

B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则这只兔子中约有10%-20%的能量流入到狼的体内

C生产者主要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无机环境流入到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兔子吃了1公斤的草,即摄入1公斤草的能量,但摄入的能量并没有全部都流入兔子体内,其粪便的能量没有流入其体内,A错误;

B、能量传递效率是指一个营养级中的能量只有10%~20%被下一个营养级所利用,每个营养级是以种群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的,不能以个体为单位来衡量,B错误;

C、生产者主要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无机环境流入到生物群落,C正确;

D、生态系统的物质可循环,能量不可循环,并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单向流动,逐级递减,D错误.

故选: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发生汶川大地震的龙门山地震带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区域,80%的大熊猫种群分布于此.据不完全统计,地震后植被毁损达到30%以上,还出现了200米宽、1公里长、30米厚的大型泥石流带.右图为地震毁损的某自然保护区人为干预下恢复过程的能量流动图(单位为103kJ/m2•y).

(1)如图所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是______,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2)图中A代表的生理过程是______,图中未利用部分的能量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是______

(3)如上图所示,除生产者外其它营养级需要补偿能量输入的原因是______.计算可知,肉食性动物需补偿输入的能量值为______×103kJ/m2•y.

(4)试分析相关泥石流带对该区域熊猫繁殖造成的可能影响是______

(5)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震毁损的自然保护区内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断恢复的过程,称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图1中,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和输入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为23+70+14+3=110×103kJ/m2•y,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为14×103kJ/m2•y,所以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0%≈12.7%.

(2)某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能量的去向包括:自身呼吸消耗、流向下一个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利用和未被利用(未利用部分的能量在生物体内以有机物中化学能的形式存在).所以图1中A表示呼吸作用.

(3)图1中,地震后植被破坏严重,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减少,所以除生产者外其它营养级需要补偿能量输入.输入肉食动物的能量=14+2-4-9-0.5=2.5,而肉食动物输出的能量=2.1+5.1+0.05+0.25=7.5,所以肉食性动物需补偿输入的能量值至少为7.5-2.5=5.

(4)形成泥石流带以后,会导致大熊猫种群产生地理隔离,形成多个种群,导致每一个种群内个体数量减少,进而导致繁殖率降低.

(5)地震后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震毁损的自然保护区内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断恢复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

故答案为:

(1)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12.7

(2)细胞呼吸     有机物中化学能

(3)植被受损,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减少;减轻植被恢复生长的压力(答出前者即给分)  5

(4)地理隔离导致繁殖率降低

(5)群落演替(或次生演替)

解析

解:(1)图1中,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和输入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为23+70+14+3=110×103kJ/m2•y,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为14×103kJ/m2•y,所以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0%≈12.7%.

(2)某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能量的去向包括:自身呼吸消耗、流向下一个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利用和未被利用(未利用部分的能量在生物体内以有机物中化学能的形式存在).所以图1中A表示呼吸作用.

(3)图1中,地震后植被破坏严重,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减少,所以除生产者外其它营养级需要补偿能量输入.输入肉食动物的能量=14+2-4-9-0.5=2.5,而肉食动物输出的能量=2.1+5.1+0.05+0.25=7.5,所以肉食性动物需补偿输入的能量值至少为7.5-2.5=5.

(4)形成泥石流带以后,会导致大熊猫种群产生地理隔离,形成多个种群,导致每一个种群内个体数量减少,进而导致繁殖率降低.

(5)地震后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震毁损的自然保护区内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断恢复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

故答案为:

(1)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12.7

(2)细胞呼吸     有机物中化学能

(3)植被受损,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减少;减轻植被恢复生长的压力(答出前者即给分)  5

(4)地理隔离导致繁殖率降低

(5)群落演替(或次生演替)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科学工作者对某弃耕农田多年后形成的荒地进行调查.下表是此生态系统三个营养级(含第一营养级)的能量分析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单位:J/hm2•a)

(1)输入该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的总能量是______J/hm2•a.

(2)该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

(3)该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类型为______

(4)科学工作者为了监测和预报该生态系统鼠害的发生情况,对弃耕后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

①研究者通常采用______法估算该地区田鼠的种群数量.

②调查统计发现田鼠繁殖能力很强,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47%.根据______,构建了田鼠种群增长模型为Nt=N0•λt(其中,Nt代表t天后田鼠的数量,t表示天数,λ表示倍数,N0表示田鼠的起始数量).由此可知田鼠在最初的一个月中的生存环境条件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根据表格中三个营养级生物的同化的能量,构建食物链为A→C→B,输入该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的总能量是A(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为2.48×1011J/hm2•a.

(2)该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C)到第三营养级(B)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40×107÷7.50×108×100%=3.2%.

(3)次生演替是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所以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类型为次生演替.

(4)①研究者通常采用标志重捕法法估算该地区田鼠的种群数量.

②研究人员根据最初的一个月内田鼠的数量调查数据构建的田鼠种群增长模型为Nt=N0•λt,由此可知田鼠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的生存环境条件是理想条件,即食物和空间充裕、无天敌、气候适宜,种群数量呈J型曲线. 

故答案为:(1)2.48×1011       

(2)3.2%        

(3)次生演替

(4)①.标志重捕    ②.调查统计的数据(数据)      食物和空间充裕、无天敌、气候适宜

解析

解:(1)根据表格中三个营养级生物的同化的能量,构建食物链为A→C→B,输入该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的总能量是A(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为2.48×1011J/hm2•a.

(2)该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C)到第三营养级(B)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40×107÷7.50×108×100%=3.2%.

(3)次生演替是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所以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类型为次生演替.

(4)①研究者通常采用标志重捕法法估算该地区田鼠的种群数量.

②研究人员根据最初的一个月内田鼠的数量调查数据构建的田鼠种群增长模型为Nt=N0•λt,由此可知田鼠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的生存环境条件是理想条件,即食物和空间充裕、无天敌、气候适宜,种群数量呈J型曲线. 

故答案为:(1)2.48×1011       

(2)3.2%        

(3)次生演替

(4)①.标志重捕    ②.调查统计的数据(数据)      食物和空间充裕、无天敌、气候适宜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表为某河流生态系统的全部四个营养级的能量.其中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是(  )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可知营养级越低,能量越多;营养级越高,能量越低.表格中c的能量最高( 871.27×105 ),为生产者;a的能量( 141.10×105 )次之,为初级消费者;同理b为次级消费者;d为三级消费者,故可推测出食物链为c→a→b→d.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中所接收的全部太阳能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C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的、不循环的

D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传递效率大约是10%~20%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A错误;

B、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B正确;

C、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C正确;

D、相邻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大约是10%~20%,D正确.

故选:A.

下一知识点 :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规律的应用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概念和过程及特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