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概念和过程及特点
- 共627题
如图1是某湖区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图,图2是该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1中鲫鱼和轮虫的关系是______,未表示出来的生态系统的成分还有______;对鲫鱼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若部分标志物脱落则调查的结果比实际值______.
(2)轮虫属于图2中______;大气中的CO2可用______表示,它通过______作用进入生物群落.
(3)若如图表示两种动物利用食物的部分过程,植食动物的粪便属于图解中的______(填写A或B)部分,能量由植食动物流向肉食动物的传递效率可表示为______(用序号表示).
正确答案
解:(1)根据图1中两条食物链:绿藻→轮虫→鲫鱼、绿藻→鲫鱼,推出鲫鱼和轮虫的关系是捕食、竞争,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食物链中绿藻和水草是生产者,其他属于消费者,未表示出来的还有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密度(N)/第一捕获并标记个体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则部分标志物脱落则调查的结果比实际值偏大.
(2)轮虫属于消费者,属于图2中乙;大气中的CO2可用丁表示,它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硝化细菌等得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生物群落.
(3)消费者摄入能量=消费者同化能量+粪便中能量,则植食动物的粪便属于图解中的A部分,能量由植食动物流向肉食动物的传递效率可表示为⑥/②.
故答案为:(1)捕食、竞争 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偏大
(2)乙 丁 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
(3)A ⑥/②
解析
解:(1)根据图1中两条食物链:绿藻→轮虫→鲫鱼、绿藻→鲫鱼,推出鲫鱼和轮虫的关系是捕食、竞争,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食物链中绿藻和水草是生产者,其他属于消费者,未表示出来的还有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密度(N)/第一捕获并标记个体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则部分标志物脱落则调查的结果比实际值偏大.
(2)轮虫属于消费者,属于图2中乙;大气中的CO2可用丁表示,它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硝化细菌等得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生物群落.
(3)消费者摄入能量=消费者同化能量+粪便中能量,则植食动物的粪便属于图解中的A部分,能量由植食动物流向肉食动物的传递效率可表示为⑥/②.
故答案为:(1)捕食、竞争 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偏大
(2)乙 丁 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
(3)A ⑥/②
如图表示某种动物利用食物的过程,下列关于此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生态的净初级生产量是指生产者积累对有机物,A正确;
B、⑨植食性动物的生产量属于次级生产量,用于该动物的生长繁殖,B正确;
C、圈养动物生长量的提高主要依赖于同化量的提高,即可通过提高⑦/⑤值和⑨/⑦值来实现,C正确;
D、该动物体排出的粪便中的能量是上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的部分能量,D错误.
故选:D.
“稻鱼共生系统”是水稻与鱼共生实现自我平衡的一种生态系统,在该系统中,鲤鱼通过.冲撞稻秧导致稻飞虱等害虫落人水中并食之,同时使清晨水稻叶片露水滴落,减轻稻瘟病病原体的生长;鲤鱼的游动,又可使水浑浊,抑制水中杂草的生长;稻叶在给鲤鱼提供食物的同时,还为鲤鱼生长创造良好环境.’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稻鱼共生系统中,稻瘟病病原体与水稻的种间关系是______,稻飞虱与鲤鱼的种间关系是______
(2)与单独种植的稻由生态系统相比,“稻鱼共生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更强,其原因是______.
(3)“稻鱼共生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稻鱼共生系统中,稻瘟病病原体靠水稻生活,它们之间的种间关系是寄生;鲤鱼以稻飞虱为食,稻叶又给鲤鱼和稻飞虱提供食物,所以稻飞虱与鲤鱼的种间关系是捕食与竞争.
(2)与单独种植的稻由生态系统相比,“稻鱼共生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提高,营养结构复杂,所以其抵抗力稳定性更强.
(3)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
故答案为:
(1)寄生 捕食与竞争
(2)生物多样性提高,营养结构复杂
(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解析
解:(1)稻鱼共生系统中,稻瘟病病原体靠水稻生活,它们之间的种间关系是寄生;鲤鱼以稻飞虱为食,稻叶又给鲤鱼和稻飞虱提供食物,所以稻飞虱与鲤鱼的种间关系是捕食与竞争.
(2)与单独种植的稻由生态系统相比,“稻鱼共生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提高,营养结构复杂,所以其抵抗力稳定性更强.
(3)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
故答案为:
(1)寄生 捕食与竞争
(2)生物多样性提高,营养结构复杂
(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如图表示某水生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下列叙述中,除哪一项外都是不正确的?(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图中第一、第二、第三营养级的能量分别是36629千焦/米2/年、2491千焦/米2/年、200千焦/米2/年,所以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491÷36629=6.8%,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0÷2491=8%,A正确;
B、此水生生态系统中全部的食肉动物包括多个物种,形成多个种群,而不是一个种群,B错误;
C、群落为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该生态系统除了浮游生物、食草动物、食肉动物外还有微生物等,C错误;
D、生态系统的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而能量则是物质循环的动力,二者同时进行,不可分割,D错误.
故选:A.
稻田生态系统是某地重要的农田生态系统,卷叶螟和褐飞虱是稻田中两种主要害虫,拟水狼蛛是这两种害虫的天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在食物链中,通过防治害虫只能提高能量利用率,使得能量朝有利于人的方向流动,能量传递效率是不能提高的,只能是10%-20%之间,A错误;
B、信息传递对于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B正确;
C、精耕稻田受到人的影响,其演替方向和速度与弃耕稻田的有差异,C正确;
D、卷叶螟和褐飞虱是拟水狼蛛的捕食对象,当卷叶螟被性外激素大量诱捕导致数量下降时,拟水狼蛛通过大量捕食褐飞虱维持种群数量,此时褐飞虱种群密度下降,D正确.
故选:A.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