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概念和过程及特点
- 共627题
图是生态系统4种成分组成的关系图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起点从A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A正确;
B、图中A为生产者,B是大气,C分解者,D是消费者,食物链可以用A→D表示,B错误;
C、碳元素由大气到生产者的过程是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的,C正确;
D、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D正确.
故选:B.
在生物圈的碳循环中,碳元素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化石燃料的燃烧是碳元素从生物群落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A错误;
B、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是碳元素从生物群落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B错误;
C、消费者的呼吸作用是碳元素从生物群落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C错误;
D、碳元素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主要是生产者的光合作用,D正确;
故选:D.
轮作就是在同一块田地上,按原定的种植计划,轮换种植不同作物,这样做可以提高作物产量.下列对轮作意义的解释不够恰当的一项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光能利用率是指植物光合作用所累积的有机物中所含能量,与照射到地面上的日光能量的比例,提高光能利用率包括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延长光合作用时间和增加光合作用面积三方面,A错误;
B、在同一块土地上,长期种植同一种农作物,病虫害增加,B正确;
C、各种农作物对营养的需求量不同,根系深入土壤深度不同,因此轮作可以提高土壤中矿质元素的利用,C正确;
D、水旱轮作改变环境,各种农作物对营养的需求量不同,防止肥力枯竭,D正确.
故选:A
南岭国家森林公园是南方某省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某研究小组对南岭国家森林公园开展生态系统调研活动.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尽管南岭远离工业化城市,但调查发现终生未离开过南岭的小灵猫体内的含铅量较30年前高出近50倍,这说明铅循环具有______的特点.
(2)下表为该森林公园中甲、乙两种树木种群密度的数据:
①甲、乙两个种群之间存在着______关系,这是导致甲种群密度变化的重要因素.除上述因素之外,影响甲种群密度变化的其他生物因素可能还有______.
②由甲、乙两个种群的演替过程可以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______能力.
③甲种群逐渐减少甚至可能灭绝的情况,给该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可能是______.
④甲种群植物可能灭绝的内在因素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
(2)①甲乙均为树木,并且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在第一年时,甲种群为优势种,但是经过八年的竞争,甲种群在竞争中落败,乙种群逐渐变成优势种群.除此之外,可能也有其它因素导致甲种群急剧减少,如种内斗争、寄生、捕食等都会使其数量减少.
②群落的演替说明了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③甲种群是植物,是食物链的起点,因此甲种群减少,导致以它为食的其它种群也会减少.
④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甲种群之所以在竞争中被逐渐淘汰,内在因素是缺乏有利变异.
故答案为:(每空(1分),共6分)(1)全球性 (2)①竞争 种内斗争、寄生、捕食等 ②自我调节 ③以甲植物为食的生物也随之减少,甚至灭绝 ④缺乏有利变异
解析
解:(1)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
(2)①甲乙均为树木,并且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在第一年时,甲种群为优势种,但是经过八年的竞争,甲种群在竞争中落败,乙种群逐渐变成优势种群.除此之外,可能也有其它因素导致甲种群急剧减少,如种内斗争、寄生、捕食等都会使其数量减少.
②群落的演替说明了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③甲种群是植物,是食物链的起点,因此甲种群减少,导致以它为食的其它种群也会减少.
④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甲种群之所以在竞争中被逐渐淘汰,内在因素是缺乏有利变异.
故答案为:(每空(1分),共6分)(1)全球性 (2)①竞争 种内斗争、寄生、捕食等 ②自我调节 ③以甲植物为食的生物也随之减少,甚至灭绝 ④缺乏有利变异
如图虚框内为某人工池塘生态系统的主要食物链,括号内前一数值表示一年内该营养级生物的总能量,后一数值表示一年内该营养级生物同化的总能量,单位为J/(cm2•a),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有______条食物链,该生态系统的______和______能够沿着这种渠道进行.
(2)能量从第一营养级传递到第二营养级的效率是______.
(3)由图可知,下一个营养级不能得到上一个营养级的全部能量,原因包括(从供选答案中选择,填序号)______.
①少数能量被分解者利用②各营养级生物体内的部分能量被呼吸作用消耗③上一个营养级的部分能量未被下一个营养级利用
(4)据资料显示,该生态系统每年夏季易发生鱼类浮头、甚至死亡的现象,主要原因是:______.
(5)若要既提高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又能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综合考虑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正确答案
3
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18.5%
①②③
气温太高;水中溶氧量减少等
混合放养、养殖经济类水生植物等
解析
解:(1)该生态系统存在的食物链有:①浮游植物→甲类浮游动物→双翅目幼虫→太阳鱼→鲈鱼、②浮游植物→甲类浮游动物→太阳鱼→鲈鱼、③浮游植物→乙类浮游动物→太阳鱼→鲈鱼,共3条食物链.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能够沿着这种渠道进行.
(2)根据公式,能量从第一营养级传递到第二营养级的效率是(600+900)÷8100=18.5%.
(3)能量传递效率比较低的原因有:①少数能量被分解者利用②各营养级生物体内的部分能量被呼吸作用消耗③上一个营养级的部分能量未被下一个营养级利用.
(4)该生态系统每年夏季易发生鱼类浮头、甚至死亡的现象,发生该现象的原因是气温太高;水中溶氧量减少等.
(5)若要既提高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又能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需要考虑增加生物种类,具体措施是混合放养、养殖经济类水生植物等.
故答案为:
(1)3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2)18.5%
(3)①②③
(4)气温太高;水中溶氧量减少等
(5)混合放养、养殖经济类水生植物等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