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齐鲁晚报》2006年12月3日报道,山东单县生物发电厂正式投入生产发电,这是我国第一个新型环保清洁和可再生能源生物发电示范项目.以秸秆作为燃料,秸秆经过切割即可直接作为燃料投入锅炉燃烧发电.国际能源机构的有关研究表明,秸秆是很好的清洁可再生能源,平均含硫量只有3.8‰,远低于煤1%的平均含硫量.下列有关叙述不恰当的是(  )

A生物发电产生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有利于环境保护

B以作物秸秆为燃料发电,可做到对农作物中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C以作物秸秆为燃料发电,产生的无机养料还田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

D以作物秸秆为燃料发电,可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而消费者和分解者都是直接或间接的来源于生产者,A正确;

B、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传递不循环,B错误;

C、以作物秸秆为燃料发电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无机物可被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C正确;

D、以作物秸秆为燃料发电,调整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意义的部分,D正确.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某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全球瞩目,“低碳生活”将成为人类共同选择.据图所示碳循环的部分过程进行有关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参与②过程的生物包括生产者和分解者

B②增强后①随之增强,故不能通过增强②来减少大气中CO2含量

C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

D人类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是当前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②过程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或某些自养菌的化能合成作用,是由生产者完成的,A错误;

B、②增强后①随之增强,②表示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增强后,呼吸作用虽然也增强,但生态系统吸收的二氧化碳多过释放的量,可以通过增强②减少大气中CO2,B错误;

C、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C错误;

D、化石燃料的燃烧释放二氧化碳是形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因素,人类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是当前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D正确.

故选: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简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图示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则图中标号______所代表的内容能体现出这个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大小

(2)如果生态系统中次级消费者增重5kg,至少需要生产者______kg.

(3)若要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般可采用的措施为______

(4)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______形式进行,碳在生物群落中各营养级之间以______形式流动.若大气中二氧化碳迅速增加,会造成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决定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图中④为捕食关系,它可反映食物链复杂程度.

(2)次级消费者增重2kg,至少需要生产者5÷20%÷20%=125kg.

(3)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需要提高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增加各营养级的生物种类.

(4)碳在生物群落中流动形式为有机物.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形式是CO2.短时间内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可引起温室效应.

故答案为:(1)④

(2)125

(3)增加各营养级的生物种类 

(4)CO2 有机物    温室效应

解析

解:(1)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决定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图中④为捕食关系,它可反映食物链复杂程度.

(2)次级消费者增重2kg,至少需要生产者5÷20%÷20%=125kg.

(3)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需要提高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增加各营养级的生物种类.

(4)碳在生物群落中流动形式为有机物.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形式是CO2.短时间内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可引起温室效应.

故答案为:(1)④

(2)125

(3)增加各营养级的生物种类 

(4)CO2 有机物    温室效应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是某地建立的人工生态系统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建立人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______

(2)下列有关人工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多选).

A.使废物资源化                  B.减少了化肥等工业产品的投入量,有利于环境保护

C.抵抗力稳定性低于自然生态系统    D.人占有主导地位,是其他生物生存的基础

(3)细菌在该生态系统中可能属于______.在建立该生态系统以前,在炎热的夏天,鱼塘水体会变绿、发臭.从生物因素分析,水变绿的原因是______,发臭的原因是______

(4)如图表示在一定时间内,农田中某地段蚯蚓数量的变化,在图中B点时,蚯蚓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______型.如果环境条件发生改变,该K值______(填“能”或“不能”)发生改变.

正确答案

解:(1)生态农场的最大优点是废物资源化,从而实现了能量和物质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加速物质循环的速度.

(2))A、生态农场的最大优点是废物资源化,A正确;

B、能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各种物质和能量,从而减少了农药化肥等的使用,有利于环境保护,B正确;

C、农田生态系统往往物种数量少,食物网简单,抵抗力稳定性比自然生态系统要低,C正确;

D、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主要成分,是其他生物生存的基础,D错误.

故选:ABC. 

(3)细菌在该生态系统中可能属于分解者、消费者和生产者,例如硝化细菌是生产者,大肠杆菌是消费者,枯草杆菌是分解者.在建立该生态系统以前,在炎热的夏天,鱼塘水体会变绿、发臭.从生物因素分析,水变绿的原因是浮游藻类爆发,发臭的原因是厌氧微生物分解有机质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 (4)该曲线是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B点处于是1/2K的位置,这时候种群数量增长最快,属于增长型.K值就是环境容纳量,也就是在环境条件不改变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一个种群的K值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会随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故答案是:

(1)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2)ABC    

(3)分解者、消费者和生产者    浮游藻类爆发      厌氧微生物分解有机质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

(4)增长     环境所能承载的这一种群的最大值     能

解析

解:(1)生态农场的最大优点是废物资源化,从而实现了能量和物质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加速物质循环的速度.

(2))A、生态农场的最大优点是废物资源化,A正确;

B、能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各种物质和能量,从而减少了农药化肥等的使用,有利于环境保护,B正确;

C、农田生态系统往往物种数量少,食物网简单,抵抗力稳定性比自然生态系统要低,C正确;

D、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主要成分,是其他生物生存的基础,D错误.

故选:ABC. 

(3)细菌在该生态系统中可能属于分解者、消费者和生产者,例如硝化细菌是生产者,大肠杆菌是消费者,枯草杆菌是分解者.在建立该生态系统以前,在炎热的夏天,鱼塘水体会变绿、发臭.从生物因素分析,水变绿的原因是浮游藻类爆发,发臭的原因是厌氧微生物分解有机质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 (4)该曲线是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B点处于是1/2K的位置,这时候种群数量增长最快,属于增长型.K值就是环境容纳量,也就是在环境条件不改变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一个种群的K值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会随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故答案是:

(1)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2)ABC    

(3)分解者、消费者和生产者    浮游藻类爆发      厌氧微生物分解有机质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

(4)增长     环境所能承载的这一种群的最大值     能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在江苏某地进行稻田养鱼的实验研究.6月5日在一定面积的实验小区插秧后放养300条小鲫鱼(杂食性),稻田水深8~10cm.对照小区不放鱼,其他条件相同.所有处理设置3次重复,实验持续2个月,期间检测浮游植物生物量(干重).请回答下列问题:

(1)每个处理设置3次重复,其主要目的是______

(2)实验的第一个月期间,检测发现实验组浮游植物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原因分析如下:放鱼对浮游植物的不利之处是鱼的取食作用;有利之处是鱼粪便为浮游植物提供营养物质,以及鱼会大量捕食______从而减弱其对浮游植物的捕食作用.在此期间,有利因素占据优势.

(3)实验的第二个月期间,所有小区的浮游植物生物量均显著下降,主要原因是此时生长旺盛的水稻与浮游植物之间具有______关系.

(4)放养鱼增加了该生态系统中______的复杂性,从而增加了该生态系统中______的速率.

(5)除了上述因素之外,对该实验研究影响最大的不定因素是______ (填序号).

①鸟       ②土壤质地   ③光照     ④水体肥力    ⑤稻田杂草.

正确答案

减少实验误差

浮游动物

竞争

营养结构

物质转化和能量流动

解析

解:(1)进行实验时设置重复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排除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的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鱼类会捕食体型较小的浮游动物,减小这些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捕食,使实验组浮游植物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3)生长旺盛的水稻和浮游植物会因水中的矿质营养、光照等因素而产生竞争关系.

(4)放养鱼类增加了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增加了该生态系统中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鱼类作为消费者可以加快生态系统中物质转化和能量流动的速率.

(5)鸟类的存在会改变整个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而影响生物的种间关系,故对该实验研究影响最大.

故答案为:

(1)减少实验误差(增加实验的精确性) 

(2)浮游动物

(3)竞争

(4)营养结构(食物网或食物链)    物质转化和能量流动  

(5)①

下一知识点 :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规律的应用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概念和过程及特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