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概念和过程及特点
- 共627题
如图是某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图中所示数值的单位是J/(cm2•a)),G为植物,H为植食性动物,C为肉食性动物.以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图中G、H和C构成了一条食物链,为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A正确;
B、H固定的能量=12.6+29.3+18.8+2.1=62.8,G固定的能量=62.8+12.5+293.1+96.3=464.7,所以由G到H的能量传递效率=62.8÷464.7=13.51%,B正确;
C、群落是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该生物群落在图示食物网的基础上,还应该包括这个环境中的所有其他生物(如分解者),C错误;
D、H为植食性动物,是初级消费者,其包括多种动物,它们之间的需求相似构成竞争关系,D正确.
故选:C.
图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图乙为其中部分营养结构.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过程①表示______,图乙中的生物对应图甲中哪些成分______(用字母表示).
(2)图甲②③过程中碳的传递形式分别是______、______.
(3)乙图中的蛇由于某种原因数量下降,蟾蜍的数量先增多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这属于______调节,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能力.
(4)若草固定的总能量为6.8×109kJ,食草昆虫和鼠同化的总能量是1.3×108kJ,则人最多能获得能量______kJ.
(5)若蛇取食鼠的比例由调整到
,从理论上分析,改变取食比例后蛇体重增加lkg,人能比原来多增重______kg.(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
正确答案
解:(1)过程①表示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成糖类等有机物,图乙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对应图甲中的D、B.
(2)食物链中各营养级之间物质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生物到无机环境之间以CO2的形式传递.
(3)当蛇数量减少蟾蜍无天敌,数量会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说明生态系统有一定自我调节能力,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
(4)草固定的总能量为6.8×109kJ,食草昆虫和鼠同化的总能量是1.3×108kJ,则人最多能获得能量(6.8×109 kJ×20%-1.3×108)×20%=2.46×108.
(5)该题如果考虑人与蛇的竞争关系,则若蛇的增重则人肯定减重.这显然不是题意.那就猜测题意是蛇改变了取食后,改变了蛇与草的质量关系.由于草到人的食物链没改变,所以人与草的质量不变.所以题目中的蛇与人的质量关系就可以变为蛇与草的质量关系.当蛇1/4食物来自于鼠时,则蛇每增加1份质量需要1/4×25+3/4×125=100份草.当蛇3/4食物来自于鼠时,则蛇每增加1份质量需要1/4×125+3/4×25=50份草.食草昆虫和鼠就比原来少吃50份草,那么羊多吃50份草,故人增重为50×0.2×0.2=2kg.
故答案为:
(1)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 DB
(2)含C有机物 二氧化碳
(3)负反馈 自我调节
(4)2、46×108
(5)2
解析
解:(1)过程①表示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成糖类等有机物,图乙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对应图甲中的D、B.
(2)食物链中各营养级之间物质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生物到无机环境之间以CO2的形式传递.
(3)当蛇数量减少蟾蜍无天敌,数量会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说明生态系统有一定自我调节能力,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
(4)草固定的总能量为6.8×109kJ,食草昆虫和鼠同化的总能量是1.3×108kJ,则人最多能获得能量(6.8×109 kJ×20%-1.3×108)×20%=2.46×108.
(5)该题如果考虑人与蛇的竞争关系,则若蛇的增重则人肯定减重.这显然不是题意.那就猜测题意是蛇改变了取食后,改变了蛇与草的质量关系.由于草到人的食物链没改变,所以人与草的质量不变.所以题目中的蛇与人的质量关系就可以变为蛇与草的质量关系.当蛇1/4食物来自于鼠时,则蛇每增加1份质量需要1/4×25+3/4×125=100份草.当蛇3/4食物来自于鼠时,则蛇每增加1份质量需要1/4×125+3/4×25=50份草.食草昆虫和鼠就比原来少吃50份草,那么羊多吃50份草,故人增重为50×0.2×0.2=2kg.
故答案为:
(1)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 DB
(2)含C有机物 二氧化碳
(3)负反馈 自我调节
(4)2、46×108
(5)2
表是生物学工作者收集到的我州某湖区几种生物的食物关系(“√“表示存在食物关系).请据表回答问题:
(1)此生态系统中共有______条食物链,在该食物网中鲫鱼占有哪几个营养级______.
(2)若由于某种原因轮虫全部死亡,螺蛳的种群数量在短时间内将______,该湖泊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将______.
(3)假如鲫鱼的食物有来自轮虫,
来自螺蛳,
来自绿藻,能量流动效率按10%计算,该鲫鱼增重5kg,需消耗绿藻______kg.
(4)图1是某经济鱼引进后,对其进行种群密度调查并绘出的种群增长率曲线.调查该经济鱼的种群密度时,常用的方法是______.在t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达到K值,K值的含义是______.根据图1信息,在图2中绘出该经济鱼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
正确答案
3
第二、第三营养级
减少
降低(减小或减弱或下降)
320
标志重捕法
最大容纳量
解析
解:(1)根据表中信息,可写出3条食物链,即绿藻→螺蛳→鲫鱼、绿藻→鲫鱼、绿藻→轮虫→鲫鱼,由此可见,在该食物网中鲫鱼占有2个营养级(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
(2)螺蛳和轮虫都是鲫鱼的食物,轮虫全部死亡后,螺狮被捕食的几率增大,所以螺狮的种群数量在短时间内将减少;轮虫全部死亡后,该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程度降低,所以其抵抗力稳定性也将降低;
(3)鲫鱼的食物有来自轮虫,
来自螺蛳,
来自绿藻,能量流动效率按10%计算,该鲫鱼增重5kg需消耗绿色植物5×
÷10%÷10%+5×
÷10%÷10%+5×
÷10%=320kg;
(4)调查鱼的种群密度一般用标志重捕法,在t2时期该鱼的种群数量不再增长,达到最大值,即该河流对该鱼的最大容纳量.
故答案为:
(1)3 第二、第三营养级
(2)减少 降低
(3)320
(4)标志重捕法 最大容纳量
根据2007年美目新能源法案,到2020年美国生物乙醇产量将达到1.36×1011L,按此推算玉米种植而积要增加1.52×1010m2,将占用大面积草地、森林等土地.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若占用大面积草地、森林等土地,可能会使玉米成为该生态系统占有绝对优势的种群,人过多的干预该生态系统,将使该生态系统演变为人工生态系统,使得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单一化,物种丰富度减少,A正确;
B.若占用大面积草地、森林等土地,可能会使玉米成为该生态系统占有绝对优势的种群,人过多的干预该生态系统,将使该生态系统演变为人工生态系统,使得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单一化,物种丰富度减少,当地的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途径会发生,B错误;
C.利用玉米为原料生产乙醇作为新能源,可部分替代化石燃料,C正确;
D.既然是“合理规划能源植物的种植”所以有利于优化农田生态环境,D正确;
故选:B.
将某地当年收获的小麦秸秆剪成小段,于7月20日开始分别进行露天堆放、水泡和土埋3种方式的处理,3次重复,每隔15天检测一次秸秆腐解残留量,结果见图.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由图可知土埋方式下残留物下降最快,即分解最快,因此是还田后合理的处理方式,A错误;
B、微生物分解作用包括体外有机物分解和体内细胞呼吸作用,土壤中一定的空气和水分条件有利于细胞呼吸,B正确;
C、如果处理时间提前,则处理期间的平均温度比原处理的平均温度要高,微生物分解作用强,故秸秆的残留量会呈现下移趋势,C错误;
D、堆放时氧气较为充足,而曲线图显示残留物的减少速率最慢,可推测好氧型微生物的分解能力弱于厌氧性微生物,D错误.
故选:B.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