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如图表示某人工设计的生态系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经过能量多级利用,提高了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

B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是蝇蛆和蚯蚓,促进了系统中物质和能量循环流动的进行

C提倡使用化肥来提高葡萄和蔬菜的产量,以使更多的能量流入人类

D该生态系统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

正确答案

B,C

解析

解:A、该生态系统经过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系统总能量的利用效率,A正确;

B、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是蝇蛆和蚯蚓,促进了系统中物质循环,但是不能促进能量的循环,B错误;

C、合理使用农家肥,不仅能提供无机盐,还能提供二氧化碳,增强光合作用效率,从而提高葡萄和蔬菜的产量,但使用化肥会导致土壤板结,污染环境,C错误;

D、该生态系统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D正确.

故选:B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研究发现,每升天然水中含0.01毫克汞或者0.1毫克的杀虫剂,就会对人体造成危害.某研究小组开展了对某湖泊中环境问题的研究,他们首先选取了该湖泊中5种不同的生物A、B、C、D、E,并对其进行消化道内食物组成的分析;然后又请当地湖泊研究所的专家对这5种生物体内2种污染物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如表所示.分析回答:

(1)表中生物可能形成的食物链(网)为______,河蚌(B)和水蚤(E)的种间关系是______

(2)若C中的能量不变,将B的食物比例由C:E=1:1调整为2:1,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传递给B的能量是原来的______倍.

(3)图2为该湖泊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示意图,甲、乙、丙、丁代表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丁指______,图中以CO2形式流动的是______(填数字序号);该生态系统中丙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从表中的统计可看出小球藻是生产者,被水蚤和河蚌所捕食,而水蚤又是鱼(乙)和河蚌的食物,鱼(乙)又被鱼(甲)所捕食,由此形成的食物链是:,由于河蚌以水蚤为食,且河蚌和水蚤都以小球藻为食,所以河蚌和水蚤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2)从B出发,当食物比例为C:E=1:1时,B的能量为x,需要的C为()x×10+()x×10×10=55x;当食物比例调整为C:E=2:1时,B的能量为y,需要的C为()y×10+()y×10×10=40y,由于两种情况下,生产者的数量是一定的,所以55x=40y,则y=1.375x.

(3)由图2可知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丁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以CO2形式流动,所以碳以CO2形式流动的是①②⑤⑥.

故答案为:

(1)   捕食和竞争

(2)1.375 

(3)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     ①②⑤⑥分解者

解析

解:(1)从表中的统计可看出小球藻是生产者,被水蚤和河蚌所捕食,而水蚤又是鱼(乙)和河蚌的食物,鱼(乙)又被鱼(甲)所捕食,由此形成的食物链是:,由于河蚌以水蚤为食,且河蚌和水蚤都以小球藻为食,所以河蚌和水蚤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2)从B出发,当食物比例为C:E=1:1时,B的能量为x,需要的C为()x×10+()x×10×10=55x;当食物比例调整为C:E=2:1时,B的能量为y,需要的C为()y×10+()y×10×10=40y,由于两种情况下,生产者的数量是一定的,所以55x=40y,则y=1.375x.

(3)由图2可知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丁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以CO2形式流动,所以碳以CO2形式流动的是①②⑤⑥.

故答案为:

(1)   捕食和竞争

(2)1.375 

(3)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     ①②⑤⑥分解者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泰山是我国暖温带物种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今天的泰山已经形成了稳定庞大的森林生态系统.

(1)泰山上部分山谷人工栽植了许多树木,现在植被茂密,物种繁多,这个演替属于______演替,在这一演替过程中,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______的能力,同时也使生态系统______稳定性逐渐增强.泰山东麓山谷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及人类的活动,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退化,人类的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______

(2)如图表示泰山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和部分物质流,请回答.

图中“…”表示______,若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为4.9×1011kJ•m-2•a-1,食草动物的同化量为7.5×108kJ•m-2•a-1,小型动物的同化量为9×107kJ•m-2•a-1,则能量从食草动物传递到小型动物的效率是______,生态系统能量不能循环流动的原因是______.物质可以反复利用的主要原因是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经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无机物可被生物群落重新利用.

(3)科研人员利用泰山海棠探究生长素对乙烯产生是否有影响.将泰山海棠的根尖放在含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并加入少量蔗糖作为能源.结果发现在这些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且生长素的浓度越高,培养液中乙烯的浓度也越高,根尖生长所受的抑制也越强.

①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因变量是______

②为了使实验更严谨,还需将另一些等量的根尖放在______中,作为对照组.

③实验结果说明,乙烯的产生受______的影响,乙烯会抑制根尖的生长.

正确答案

解:(1)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区别是起点土壤中是否含有有机物,题目中演替的起点是含有有机物的因此是次生演替,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增多了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使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增强;人类的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变快(改变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2)根据图示虚线表示能量流,实线表示物质流;能量从食草动物传递到小型动物的效率=小型动物同化的能量/食草动物同化的能量×100%=9×107/7.5×108×100%=12%;生态系统能量不能循环流动的原因是散失的热能不能被生物再利用;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中只有生产者,分解者和消费者能够进行呼吸作用,能够实现物质的循环.

(3)根据题干“探究生长素对乙烯产生是否有影响”所以该实验的自变量为生长素的浓度,因变量是乙烯浓度;实验设计要坚持单一变量的原则,在该实验中“加入少量蔗糖作为能源”所以为了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在还需将另一些等量的根尖放在含等量蔗糖但不含生长素的培养液中,作为对照组.题干“结果发现在这些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且生长素的浓度越高,培养液中乙烯的浓度也越高,根尖生长所受的抑制也越强”说明乙烯的产生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

故答案为:

(1)次生演替   阳光等环境资源   抵抗力   变快

(2)能量流   12%   散失的热能不能被生物再利用   生产者,分解者和消费者

(3)生长素的浓度    乙烯浓度   含等量蔗糖但不含生长素的培养液   生长素浓度

解析

解:(1)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区别是起点土壤中是否含有有机物,题目中演替的起点是含有有机物的因此是次生演替,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增多了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使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增强;人类的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变快(改变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2)根据图示虚线表示能量流,实线表示物质流;能量从食草动物传递到小型动物的效率=小型动物同化的能量/食草动物同化的能量×100%=9×107/7.5×108×100%=12%;生态系统能量不能循环流动的原因是散失的热能不能被生物再利用;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中只有生产者,分解者和消费者能够进行呼吸作用,能够实现物质的循环.

(3)根据题干“探究生长素对乙烯产生是否有影响”所以该实验的自变量为生长素的浓度,因变量是乙烯浓度;实验设计要坚持单一变量的原则,在该实验中“加入少量蔗糖作为能源”所以为了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在还需将另一些等量的根尖放在含等量蔗糖但不含生长素的培养液中,作为对照组.题干“结果发现在这些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且生长素的浓度越高,培养液中乙烯的浓度也越高,根尖生长所受的抑制也越强”说明乙烯的产生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

故答案为:

(1)次生演替   阳光等环境资源   抵抗力   变快

(2)能量流   12%   散失的热能不能被生物再利用   生产者,分解者和消费者

(3)生长素的浓度    乙烯浓度   含等量蔗糖但不含生长素的培养液   生长素浓度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为某自然生态系统一年中部分能量流动分析的数学模型,其中各数字序号表达的含义分别为:①生产者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②分解者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③消费者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④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总太阳能.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对④无影响

B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可用④表示

C②的量越小,可能该生态系统土壤中的腐殖质越多

D从能量输入和输出来看,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比上一年有所增加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初级消费者以生产者为食,如果初级消费者过多捕食生产者会导致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减少,A错误;

B、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该生态系统生产者固定的总太阳能,B正确;

C、②的量小说明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数量少,那么该生态系统所含的有机物(腐殖质)就多,C正确;

D、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为④生产者固定的总太阳能,能量输出为各个组分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即①②③的总和,由图可知,④的总量大于①②③的总和,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有所积累,D正确;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中I、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E1、E2代表能量的形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I为初级消费者

BⅣ为分解者

CE1为太阳能

DE2可在食物链中循环利用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I是生产者,A错误;

B、Ⅳ位于第四营养级,属于消费者,B错误;

C、E1为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E2为生物群落通过呼吸散失的热能,C正确;

D、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不能循环利用,D错误.

故选:C.

下一知识点 :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规律的应用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概念和过程及特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