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概念和过程及特点
- 共627题
如图表示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能量单位为:J/cm2•a),请回答:
(1)该池塘中所有生物共同构成______,该生态系统的结构是______.
(2)输入该生态系统中的总能量为______J/cm2•a,其中A的含义是______;图中第二、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
(3)某个季节,由于光照减弱,导致鱼塘中某种鱼向上层转移.此现象表明:环境因素的改变,可使生物群落的______结构发生改变.
(4)为了提高人工鱼塘中鳙鱼的产量,除了给池塘施肥外,还需定期捕捞小型野杂鱼等措施,后者的作用是降低其与鳙鱼对______、______和空间等资源的竞争.
正确答案
解答:(1)同一地域所有生物共同构成群落,生态系统的结构是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营养结构).
(2)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有两个: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和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肉食性动物获得的能量为:5.1+2.1+0.05+0.25+5=7.5(J/cm2•a),其中有5(J/cm2•a)的能量来自于有机物,因此2.5J/cm2•a的能量是同化第二营养级(左边植食性动物)的能量;由此可知,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2.5+9+4+0.5=16(J/cm2•a),其中有2(J/cm2•a)的能量来自于有机物,因此14(J/cm2•a)的能量是同化第一营养级的能量;如此可计算出生产者固定的能量:14+23+70+3=110J/cm2•a.图中有机物输入只有(2+5=)7J/cm2•a,故输入该生态系统中的总能量为110+7=117/cm2•a.生产者的能量去向有四个(自身呼吸作用消耗、流向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未被利用的),由此可确定图中A表示呼吸作用消耗.其中A的含义是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
肉食性动物2.5J/cm2•a的能量是同化第二营养级,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2.5+9+4+0.5=16(J/cm2•a),图中第二、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16)×100%≈16%.
(3)由于光照减弱,导致鱼塘中某种鱼向上层转移.此现象表明:环境因素的改变,可使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发生改变.
(4)定期捕捞小型野杂鱼的作用是降低其与鳙鱼对食物、氧气和空间等资源的竞争.
故答案为:
(1)群落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与营养结构
(2)117 在呼吸作用中散失的热能 16%
(3)垂直
(4)食物 氧气
解析
解答:(1)同一地域所有生物共同构成群落,生态系统的结构是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营养结构).
(2)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有两个: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和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肉食性动物获得的能量为:5.1+2.1+0.05+0.25+5=7.5(J/cm2•a),其中有5(J/cm2•a)的能量来自于有机物,因此2.5J/cm2•a的能量是同化第二营养级(左边植食性动物)的能量;由此可知,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2.5+9+4+0.5=16(J/cm2•a),其中有2(J/cm2•a)的能量来自于有机物,因此14(J/cm2•a)的能量是同化第一营养级的能量;如此可计算出生产者固定的能量:14+23+70+3=110J/cm2•a.图中有机物输入只有(2+5=)7J/cm2•a,故输入该生态系统中的总能量为110+7=117/cm2•a.生产者的能量去向有四个(自身呼吸作用消耗、流向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未被利用的),由此可确定图中A表示呼吸作用消耗.其中A的含义是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
肉食性动物2.5J/cm2•a的能量是同化第二营养级,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2.5+9+4+0.5=16(J/cm2•a),图中第二、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16)×100%≈16%.
(3)由于光照减弱,导致鱼塘中某种鱼向上层转移.此现象表明:环境因素的改变,可使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发生改变.
(4)定期捕捞小型野杂鱼的作用是降低其与鳙鱼对食物、氧气和空间等资源的竞争.
故答案为:
(1)群落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与营养结构
(2)117 在呼吸作用中散失的热能 16%
(3)垂直
(4)食物 氧气
如图1是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图中数值的单位为kcal(m2•a).图2是某岛屿居民与该岛上的植物、兔、鼠、鼬和鹰构成的食物网,某个时期,当地居民大量捕杀鼬,导致岛上鼠种群爆发,随后由鼠疫杆菌引起鼠疫通过跳蚤使人感染.请回答问题:
(1)图1中第二营养级的能量流入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约为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2)根据图1数据显示,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阶段了吗?______(填“是”、“否”“无法判断”)
(3)图2所示食物网中,鹰所处的营养级是______;兔和人的种间关系是______;
(4)大量捕杀鼬会导致鼠种内斗争______(填“增强”、“不变”或“减弱”).
(5)生长在该岛上的蘑菇体内储存的能量______(填“能”或“不能”)传递给植物.
正确答案
11.3
否
第三和第四营养级
竞争和捕食
增强
不能
解析
解:(1)图1中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为3370,第三营养级的同化量为380,故从第二营养级传递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效率=380÷3370×100%=11.3%.
(2)由于该生态系统输入的总能量为20810,输出的总能量为11980+1890+316+13+4600=18799,输入能量大于输出能量,故该生态系统没有演替到相对稳定阶段.
(3)分析图2食物网,鹰所处的营养级有第三和第四营养级;兔与人都以植物为食,有竞争关系,人又以兔为食,故关系为捕食和竞争.
(4)大量捕杀鼬,会导致鼠的数量增加,种内斗争增强.
(5)蘑菇是分解者,由于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分解者体内的能量不能传递给植物.
故答案为:
(1)11.3
(2)否
(3)第三和第四营养级 竞争和捕食
(4)增强
(5)不能
图Ⅰ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图Ⅱ为该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回答下列有关的问题.
(1)图Ⅰ中构成生物群落的是______,与CO2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有关的生理活动主要是[______]______.其中①过程表示______作用,大气中CO2的来源除了图中所示之外,还可来自于______.
(2)图Ⅱ中有______条食物链,处于最高营养级的是______.丙和丁的关系是______.该食物网中,若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为1×108kJ,能量传递效率按10%~20%计算,则最高营养级至少能获得______kJ的能量.
(3)若由于某种原因,造成图Ⅰ中某种绿色植物的数量锐减,该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数量发生了较大波动后又逐渐趋于稳定,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能力,这种能力是通过______调节来实现的.
正确答案
解:(1)根据试题分析:图Ⅰ中A是生产者,D是初级消费者,E是次级消费者,B是分解者,C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构成生物群落的是ABDE,与CO2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有关的生理活动主要是④光合作用,其中①过程表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分解者的呼吸作用),大气中CO2的来源除了图中所示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之外,还可来自于化学燃料的燃烧.
(2)根据试题分析:图Ⅱ中有4条食物链,处于最高营养级的是戊,丙和丁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最高营养级至少能获得的能量,按最长食物链,10%的传递效率来算,即:甲→乙→丁→丙→戊,若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为1×108kJ则戊至少能获得的能量为:1×108×10%×10%×10%×10%=1×104kJ.
(3)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主要通过负反馈调节.若由于某种原因造成了某种绿色植物的数量锐减,而其他生物数量发生较大波动后又逐渐趋于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故答案为:
(1)ABDE ④光合作用 分解者的分解 化学燃料的燃烧
(2)4 戊 捕食和竞争 1×104
(3)自我调节 负反馈
解析
解:(1)根据试题分析:图Ⅰ中A是生产者,D是初级消费者,E是次级消费者,B是分解者,C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构成生物群落的是ABDE,与CO2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有关的生理活动主要是④光合作用,其中①过程表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分解者的呼吸作用),大气中CO2的来源除了图中所示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之外,还可来自于化学燃料的燃烧.
(2)根据试题分析:图Ⅱ中有4条食物链,处于最高营养级的是戊,丙和丁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最高营养级至少能获得的能量,按最长食物链,10%的传递效率来算,即:甲→乙→丁→丙→戊,若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为1×108kJ则戊至少能获得的能量为:1×108×10%×10%×10%×10%=1×104kJ.
(3)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主要通过负反馈调节.若由于某种原因造成了某种绿色植物的数量锐减,而其他生物数量发生较大波动后又逐渐趋于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故答案为:
(1)ABDE ④光合作用 分解者的分解 化学燃料的燃烧
(2)4 戊 捕食和竞争 1×104
(3)自我调节 负反馈
如图为生态系统中部分能量流动情况示意图,①②③④⑤⑥各代表一定能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①表示输入生态系统总的能量,②表示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⑤被分解者分解的能量,除此之外,生产者还应该有自身呼吸所消耗的能量和未被利用的能量,所以从能量关系来看①一定大于②+⑤,A错误;
B、⑥中部分能量来自初级消费者排出的粪便,是食物残渣,属于生产者同化量,B错误;
C、三级消费者为最高消费者,获得能量最少,C正确;
D、能量传递效率是指上下两个营养级之间的同化量之比即③/②,D正确.
故选:CD.
氮是生命活动中的一种重要的大量元素,占大气的79%,是一种惰性气体,不能被大多数生物直接利用.如图是自然界中氮循环示意图,据图分析:(图中数字表示生物或过程)
(1)图中①表示______,②表示______.
(2)在生态系统中一定属于分解者的是______(填图中有关数字),参与④过程的生物在细胞结构上的显著特点是______.
(3)NO3-通过⑤进入植物体内参与______、______等物质的合成.
(4)⑥过程在______条件下受抑制,如果地球上没有进行该过程的生物,将会导致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分析题图可知图中①表示生物固氮,②表示高能固氮.
(2)在生态系统中一定属于分解者的是③氨化作用和⑥反硝化作用,参与④过程的生物为硝化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在细胞结构上的显著特点是没有由核膜包围的细胞核.
(3)NO3-通过⑤进入植物体内参与蛋白质、核酸等含氮有机物物质的合成.
(4)⑥反硝化作用过程在氧气充足条件下受抑制,如果地球上没有进行该过程的生物,将会导致大气中氮气越来越少.
故答案为:
(1)生物固氮 高能固氮
(2)③⑥没有由核膜包围的细胞核
(3)蛋白质 核酸
(4)氧气充足 大气中氮气越来越少
解析
解:(1)分析题图可知图中①表示生物固氮,②表示高能固氮.
(2)在生态系统中一定属于分解者的是③氨化作用和⑥反硝化作用,参与④过程的生物为硝化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在细胞结构上的显著特点是没有由核膜包围的细胞核.
(3)NO3-通过⑤进入植物体内参与蛋白质、核酸等含氮有机物物质的合成.
(4)⑥反硝化作用过程在氧气充足条件下受抑制,如果地球上没有进行该过程的生物,将会导致大气中氮气越来越少.
故答案为:
(1)生物固氮 高能固氮
(2)③⑥没有由核膜包围的细胞核
(3)蛋白质 核酸
(4)氧气充足 大气中氮气越来越少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