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B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互不相关

C物质和能量都是循环流动的

D碳循环具有全球性

正确答案

A,D

解析

解:A、物质循环指的是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A正确;

B、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两大功能,二者是同时进行的,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B错误;

C、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是单向传递、逐级递减的,C错误;

D、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D正确.

故选:A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简图,图中a~g代表各种不同的生物.若一种生物下一营养级多种生物摄食,且被摄食量相等,则d每增加10千克,最多需消耗生产者(  )

A3250千克

B1935.48千克

C2750千克

D468.75千克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由于题目问的是最多需消耗生产者多少能量,传递效率最低时消耗最多,传递效率就按10%算.

假设用各自字母代表需要传递出的能量,d=10=(a+f)×10%,a表示a要平分给b和d,b只能拿到a的再乘以10%.

同理,e是第一营养级,也就是生产者,e的能量要平分给f、a、g,即f=g=e×10%×,a能从e和g两个地方摄食,a=e×10%×+e×10%×10%.

d能从f和a两个地方摄食,合起来就是10=[(e×10%×+e×10%×10%)×+e×10%×]×10%,解出e≈1935.48千克.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碳循环过程中,碳元素在食物网中传递的主要物质形式是(  )

A二氧化碳

B有机物

C碳酸盐

D碳单质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A错误;

B、碳元素在食物网中传递的主要物质形式是有机物,B正确;

C、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中可以碳酸盐形式存在,碳元素在食物网中传递的主要物质形式是有机物,C错误;

D、碳元素在食物网中传递的主要物质形式是有机物,D错误.

故选:B.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珠江三角洲的农民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建立该地特有的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模式:蔗基、鱼塘和桑基、鱼塘.如图是蔗基、鱼塘和桑基、鱼塘的模式图,据图回答下题:

(1)建立这一生态系统的目的是使生产者固定的能量______;其能量利用率高的原因是其在营养结构具有______的特点.

(2)蚕粪、蔗叶进入鱼塘经过______的作用,释放出______,被植物利用.

(3)概括地说,该生态系统功能的维持,取决于______

(4)该生态系统把桑基鱼塘与蔗基鱼塘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优化了系统结构,遵循______ 原理.

正确答案

解:(1)建立这一生态系统的目的是使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其能量利用率高的原因是其在营养结构具有食物链短的特点.

(2)蚕粪、蔗叶进入鱼塘经过分解者的作用,释放出矿质离子,被植物利用.

(3)该生态系统功能的维持,取决于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在较长时间保持动态平衡.

(4)该生态系统把桑基鱼塘与蔗基鱼塘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优化了系统结构,遵循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的原理.

故答案为:

(1)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食物链短

(2)分解者  矿质离子

(3)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在较长时间保持动态平衡

(4)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的原理

解析

解:(1)建立这一生态系统的目的是使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其能量利用率高的原因是其在营养结构具有食物链短的特点.

(2)蚕粪、蔗叶进入鱼塘经过分解者的作用,释放出矿质离子,被植物利用.

(3)该生态系统功能的维持,取决于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在较长时间保持动态平衡.

(4)该生态系统把桑基鱼塘与蔗基鱼塘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优化了系统结构,遵循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的原理.

故答案为:

(1)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食物链短

(2)分解者  矿质离子

(3)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在较长时间保持动态平衡

(4)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的原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图甲表示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能量单位为:J/cm2.a),乙表示鲫鱼迁入该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率变化曲线,请回答:

(1)甲图中A代表______;该生态系统中贮存的能量主要以______的形式存在.

(2)甲图生态系统中,能量从第一营养级流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______%.

(3)由于食性不同,鱼塘中鱼类等生物具有分层现象,群落的这种空间结构称为______

(4)调查人工鱼塘中鲫鱼的种群密度,常用______法.乙图中,在tl~t2时期鲫鱼种群的年龄组成为______型;已知该种鱼的环境容纳量为K,请根据图乙在坐标图上画出该鱼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要求标出tl、t2对应的数值.

(5)试从鱼塘的地理环境与放养的鱼类分析,建立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主要遵循了生态工程的______原理(限填一个).

正确答案

解:(l)甲图中各营养级都指向A,故A为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该生态系统中贮存的能量主要以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形式存在.

(2)第二营养级的总能量:0.5+4+9+2.5=16,扣除有机物的输入2,所以从第一营养级得到能量为14;第一营养级的总能量:70+23+14+3=110.故能量传递效率:14/110=12.7%.

(3)由于食性不同,鱼塘中鱼类等生物具有分层现象,群落的这种空间结构称为垂直结构.

(4)鲫鱼为动物,活动范围广,因此调查种群密度常用方法是标志重捕法.乙图中,在tl~t2时期鲫鱼种群的增长率虽然在下降,但是仍然大于零,因此年龄组成为增长型;曲线为S型增长曲线,注意标出t1、t2以及K、1/2K.(5)鱼塘的地理环境与放养的鱼类分析,建立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主要遵循了生态工程的协调与平衡.

故答案为:

(1)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    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2)12.7

(3)垂直结构

(4)标志重捕     增长

 

(5)协调与平衡

解析

解:(l)甲图中各营养级都指向A,故A为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该生态系统中贮存的能量主要以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形式存在.

(2)第二营养级的总能量:0.5+4+9+2.5=16,扣除有机物的输入2,所以从第一营养级得到能量为14;第一营养级的总能量:70+23+14+3=110.故能量传递效率:14/110=12.7%.

(3)由于食性不同,鱼塘中鱼类等生物具有分层现象,群落的这种空间结构称为垂直结构.

(4)鲫鱼为动物,活动范围广,因此调查种群密度常用方法是标志重捕法.乙图中,在tl~t2时期鲫鱼种群的增长率虽然在下降,但是仍然大于零,因此年龄组成为增长型;曲线为S型增长曲线,注意标出t1、t2以及K、1/2K.(5)鱼塘的地理环境与放养的鱼类分析,建立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主要遵循了生态工程的协调与平衡.

故答案为:

(1)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    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2)12.7

(3)垂直结构

(4)标志重捕     增长

 

(5)协调与平衡

下一知识点 :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规律的应用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概念和过程及特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