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假如猫头鹰的食物有来自于兔子,来自于鼠,来自于蛇,那么猫头鹰若增加20g 体重,最少需要消费植物(  )

A600 g

B900 g

C1 600 g

D5 600 g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根据题意,计算最高营养级至少消耗生产者的量应该按最大能量传递效率计算,所以最少需要消费植物为:20×÷20%÷20%+20×÷20%÷20%+20×÷20%÷20%÷20%=900克.

故选:B.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在某鱼塘中有A、B、C、D四种鱼,其营养结构如图甲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鱼塘只有C种鱼,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如图I所示,池塘的承载量(K值)是______;若该鱼塘中只有A和D两种鱼,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如图______所示;若该鱼塘中只有A和B两种鱼(假设二者都只取食同一种藻类),两种鱼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如______图所示.

(2)科研人员对该鱼塘由浮游藻类、A和D三个环节组成的食物链进行了能量流动分析,得到下表相关数据.NP (净同化量)二GP (总同化量)一R (呼吸量).

①Ⅲ所代表的生物是______,其呼吸产生的能量主要用于______

②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的净同化量与总同化量的比值不同,主要原因是______

③该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该数据不在10%-20%这一范围,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K值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的最大数量,分析题图可知,若该鱼塘只有C种鱼,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如图I所示,池塘的承载量(K值)是b;分析题图甲可知,A和D是捕食关系,应对应曲线Ⅲ;A和B是竞争关系,应对应曲线Ⅱ.

(2)分析表格数据可知,总同化量最大的是Ⅲ,应是该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级,其次是Ⅱ,应是该生态系统的第二营养级,同化量最小的是Ⅰ,应是 该生态系统的第三营养级.

①III所代表的生物是浮游藻类,其呼吸产生的能量主要用于维持正常生命活动.

②分析表格数据可知,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的净同化量与总同化量的比值不同,主要原因是呼吸所消耗的能量不同.

③分析表格可知,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仅为0.3%,小于10%-20%,可能的原因是Ⅲ未被Ⅱ利用的能量太多.

故答案应为:

(1)bⅢⅡ

(2)①浮游藻类    维持正常生命活动

②呼吸所消耗的能量不同(初级消费者A的呼吸强度相对较高,浮游藻类的呼吸强度相对较低) 

 ③0.3%Ⅲ未被Ⅱ利用的能量多

解析

解:(1)K值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的最大数量,分析题图可知,若该鱼塘只有C种鱼,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如图I所示,池塘的承载量(K值)是b;分析题图甲可知,A和D是捕食关系,应对应曲线Ⅲ;A和B是竞争关系,应对应曲线Ⅱ.

(2)分析表格数据可知,总同化量最大的是Ⅲ,应是该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级,其次是Ⅱ,应是该生态系统的第二营养级,同化量最小的是Ⅰ,应是 该生态系统的第三营养级.

①III所代表的生物是浮游藻类,其呼吸产生的能量主要用于维持正常生命活动.

②分析表格数据可知,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的净同化量与总同化量的比值不同,主要原因是呼吸所消耗的能量不同.

③分析表格可知,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仅为0.3%,小于10%-20%,可能的原因是Ⅲ未被Ⅱ利用的能量太多.

故答案应为:

(1)bⅢⅡ

(2)①浮游藻类    维持正常生命活动

②呼吸所消耗的能量不同(初级消费者A的呼吸强度相对较高,浮游藻类的呼吸强度相对较低) 

 ③0.3%Ⅲ未被Ⅱ利用的能量多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特点不包括(  )

A具有全球性

B在生态系统的各营养级之间循环往复

C在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

D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特点包括带有全球性,A正确;

B、循环是在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而不是在生态系统的各营养级之间,B错误;

C、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二氧化碳形式传递,并且循环往复,C正确;

D、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D正确.

故选:B.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表示某淡水湖泊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其能量流动途径既包括以生产者为起点的食物链,也包括以有机碎屑为起点的食物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有机碎屑可能来自食物网中的______,有机碎屑中的能量最终来自______

(2)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上看,水蚯蚓、摇蚊幼虫等底栖动物既是______,也是______.食物网中______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级;鳡鱼、翘嘴鲌、蒙古鲌等处于第______营养级.

(3)由该食物网可推出,淡水湖泊群落空间结构在______方向存在较大差异,减弱了由于______可能造成的竞争.

(4)近几年该湖泊出现了大面积的水华现象,导致水质恶化,若不加以治理,大量繁殖的藻类死亡后被分解,会引起水体溶氧量继续下降,造成鱼类大量死亡,水质恶化加剧,这种现象被称为______调节.

(5)从种群生态学的原理分析,水华现象是由于浮游藻类的______大于______的结果.

(6)比较发生水华和未发生水华时期的湖水理化因素发现,水华期间水体的N、P等无机盐含量、光照、水温等均未发生变化.根据食物网可以推断引起水华的主要因素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有机碎屑可能来自食物网中的所有生物,而不可能来自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能量最终来自于太阳光能.

(2)水蚯蚓、摇蚊幼虫既可以底栖藻类为食,又可利用有机碎屑,因此同属于消费者和分解者.题干中提出:能量流动途径既包括以生产者为起点的食物链,也包括以有机碎屑为起点的食物链,因此生产者及有机碎屑属于第一营养级.鳡鱼、翘嘴鲌、蒙古鲌等在浮游藻类的食物链中既属于第三营养级,又属于第四营养级.

(3)由图可知,淡水湖泊的空间结构在垂直结构上差异较大,减弱了由于争夺共同的食物和活动空间可能造成的竞争.

(4)这种现象又叫恶性循环,属于正反馈调节.

(5)水华现象是种群个体大量爆发,繁殖速率快即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6)水华是浮游藻类大量繁殖所致,其他条件未变化,则可能是以浮游藻类为食的动物减少造成的.

故答案为:

(1)全部生物   太阳能

(2)消费者  分解者     生产者和有机碎屑     三、四

(3)垂直      争夺共同的食物和活动空间

(4)正反馈(5)出生率  死亡率(6)鲢鱼和浮游动物的数量减少

解析

解:(1)有机碎屑可能来自食物网中的所有生物,而不可能来自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能量最终来自于太阳光能.

(2)水蚯蚓、摇蚊幼虫既可以底栖藻类为食,又可利用有机碎屑,因此同属于消费者和分解者.题干中提出:能量流动途径既包括以生产者为起点的食物链,也包括以有机碎屑为起点的食物链,因此生产者及有机碎屑属于第一营养级.鳡鱼、翘嘴鲌、蒙古鲌等在浮游藻类的食物链中既属于第三营养级,又属于第四营养级.

(3)由图可知,淡水湖泊的空间结构在垂直结构上差异较大,减弱了由于争夺共同的食物和活动空间可能造成的竞争.

(4)这种现象又叫恶性循环,属于正反馈调节.

(5)水华现象是种群个体大量爆发,繁殖速率快即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6)水华是浮游藻类大量繁殖所致,其他条件未变化,则可能是以浮游藻类为食的动物减少造成的.

故答案为:

(1)全部生物   太阳能

(2)消费者  分解者     生产者和有机碎屑     三、四

(3)垂直      争夺共同的食物和活动空间

(4)正反馈(5)出生率  死亡率(6)鲢鱼和浮游动物的数量减少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科研小组对某人工鱼塘的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得出相关数据,如表所示.整理资料时,由于疏忽图中部分项目和数据模糊不能分辨.请你帮助恢复有关数据和项目,并回答有关问题:(能量单位:J/cm2.a,除表中所列的消费者外,其他类型的消费者忽略不计)

(1)人工鱼塘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

(2)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般将______视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若要调查某种肉食鱼类的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3)分析表中数据及各营养级能量的分配,表中A是指______,表中的数据B为______

(4)由于受到某种污染,导致每天鱼塘内鱼死亡个体逐渐增多,最后所有鱼类全部死亡,表明生态系统的______是有限的.

正确答案

解:(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2)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般将种群视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由于鱼类的活动能力较强、活动范围较大,所以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鱼类的种群密度.

(3)由于各营养级生物同化的能量有四个去向:一部分流向下一营养级、一部分流向分解者、一部分用于自身呼吸消耗和一部分储存(未利用),所以表中A是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肉食鱼类来自上一营养级的能量=5.2+0.06+2.0+0.24-5=2.5 (J/cm2.a ),据此可知植食鱼类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为2.5 J/cm2.a,或=14+2.0-3.9-0.6-9.0=2.5(J/cm2.a ).

(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当外界干扰超出这一调节能力时,生态系统会崩溃.

故答案为: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或营养结构)

(2)种群(或一个营养级的全部生物)  标志重捕法

(3)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2.5

(4)自我调节能力

解析

解:(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2)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般将种群视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由于鱼类的活动能力较强、活动范围较大,所以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鱼类的种群密度.

(3)由于各营养级生物同化的能量有四个去向:一部分流向下一营养级、一部分流向分解者、一部分用于自身呼吸消耗和一部分储存(未利用),所以表中A是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肉食鱼类来自上一营养级的能量=5.2+0.06+2.0+0.24-5=2.5 (J/cm2.a ),据此可知植食鱼类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为2.5 J/cm2.a,或=14+2.0-3.9-0.6-9.0=2.5(J/cm2.a ).

(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当外界干扰超出这一调节能力时,生态系统会崩溃.

故答案为: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或营养结构)

(2)种群(或一个营养级的全部生物)  标志重捕法

(3)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2.5

(4)自我调节能力

下一知识点 :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规律的应用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概念和过程及特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