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概念和过程及特点
- 共627题
绵阳市某中学依靠地理优势建立了一个由枇杷园、菜园、猪舍、鱼塘、鸡和鸭 的圈舍等构成的生态园.如图为生态园的基本构成以及和学校师生之间的关系.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示中从生态园出发的食物链有______条,师生获得的能量最终来源于______
(2)学校将鸡和鸭养在枇杷树下的优点是鸡鸭产生的粪便可以被______利用,同时为枇杷树提供无机盐和二氧化碳等.
(3)因为生态园中养有公鸡,所以有的学生能够“闻鸡起舞”.这种在学生和公鸡之间传递的信息属于______信息.
(4)原来学校将猪粪排到河流中,使河流遭到一定污染.后来学校不再将猪粪排到河流,一段时间后河流变回了原来的清澈,其原因是 O为了能够实现能量的多级 利用,提高能暈的,请结合学校实际写出一种合理处理猪粪的方式:______.
(5)有人认为人吃猪肉、猪吃人的剩饭菜实现了师生和猪之间的能量循环,该观点错误的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
(1)本生态园含有食物链共有6条,如:米等食材→师生、枇杷园→师生、菜→鸡鸭→师生、菜→师生、菜→猪→师生、鱼草→草鱼→师生.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最终能量是太阳能.
(2)鸡鸭产生的粪便可以被分解者利用,将粪便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为枇杷树提供无机盐和二氧化碳等.
(3)有的学生能够“闻鸡起舞”.是学生通过鸡的鸣叫声而做出的反应.故这种信息传递属于物理信息.
(4)猪粪排到河流中,超过了河流的一定自我调节能力(河流具有恢复力稳定性),使河流的稳定性遭到破坏.为了能够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暈的利用率,充分将粪便中能量变废为宝,可采取沼气工程,将粪便倒入沼气池发酵产生沼气,这样解决了燃气问题,沼渣和沼液可为农田提供有机肥.
(5)人吃猪肉是能量的流动,人的剩饭菜不属于人的固定的能量.人吃猪肉、猪吃人的剩饭菜不能实现师生和猪之间的能量循环.
故答案为:
(1)6 太阳能
(2)分解者
(3)物理
(4)河流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河流具有恢复力稳定性) 利用率 倒入沼气池发酵产生沼气
(5)剩饭菜中的能量不属于人体同化的能量
解析
解:
(1)本生态园含有食物链共有6条,如:米等食材→师生、枇杷园→师生、菜→鸡鸭→师生、菜→师生、菜→猪→师生、鱼草→草鱼→师生.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最终能量是太阳能.
(2)鸡鸭产生的粪便可以被分解者利用,将粪便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为枇杷树提供无机盐和二氧化碳等.
(3)有的学生能够“闻鸡起舞”.是学生通过鸡的鸣叫声而做出的反应.故这种信息传递属于物理信息.
(4)猪粪排到河流中,超过了河流的一定自我调节能力(河流具有恢复力稳定性),使河流的稳定性遭到破坏.为了能够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暈的利用率,充分将粪便中能量变废为宝,可采取沼气工程,将粪便倒入沼气池发酵产生沼气,这样解决了燃气问题,沼渣和沼液可为农田提供有机肥.
(5)人吃猪肉是能量的流动,人的剩饭菜不属于人的固定的能量.人吃猪肉、猪吃人的剩饭菜不能实现师生和猪之间的能量循环.
故答案为:
(1)6 太阳能
(2)分解者
(3)物理
(4)河流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河流具有恢复力稳定性) 利用率 倒入沼气池发酵产生沼气
(5)剩饭菜中的能量不属于人体同化的能量
草→羊→人是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据此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能量在沿食物链传递的平均效率为10%~20%,即一个营养级中的能量只有10%~20%的能量被下一个营养级所利用能量,但不绝对,A错误;
B、与自然的草原生态系统比较,该草原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更多地流向人类,B正确;
C、羊排泄的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第一营养级的能量,C错误;
D、羊的种群密度不是越大越好,羊过多会破坏草的生长,不利于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能量利用率反而降低,D错误.
故选:B.
甲图表示某草原上以植物为食的仓鼠种群数量变化(K0表示仓鼠种群在理想状况下的环境容量),乙图为仓鼠所摄入能量的去路(字母表示相应能量).请回答:
(1)据甲图分析,仓鼠的种群数量呈______型增长;当某种天敌进入一段时间后,仓鼠种群数量达到了相对稳定状态,则天敌最可能进入的时间在______处;在捕食压力下,仓鼠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在______之间.
(2)乙图中A属于______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能量C用于仓鼠种群的______.
(3)若B中能量为1.5×109kJ,C中能量为l.4×109kJ,某种天敌同化的能量为4.2×107kJ,则该生态系统中从仓鼠到其天敌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
(4)与兔一样,灰仓鼠也具有“狡鼠三窟”的特点,某些“狡鼠”在捕捉过之后,很难再一次捕捉.因此在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仓鼠种群密度时,计算得到的数据值将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响”)
(5)为研究草原上的蚂蚁和仓鼠等啮齿动物在种子利用上的种间关系,生态学家在草原上中划定3个基本相同的区域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如下表.请补充填写表格内“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根据图甲种群数量变化的柱形图可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根据图示仓鼠在种群数量在开始数量连续增长,从c点后种群数量上升速度减慢,说明环境阻力加大,所以,最可能是在c点天敌侵入,并且一段时间后在K2-K3附近波动.
(2)乙图中的A来自仓鼠产生的粪便,即来自绿色植物(即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B属于仓鼠的同化量,C是用于仓鼠种群的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能量.
(3)能量传递效率是两个相邻营养级同化量的比值,仓鼠的同化量为l.5×109 kJ,天敌的同化量为4.2×107 kJ,故能量传递效率为4.2×107÷l.5×109×100%=2.8%.
(4)标记物脱落,导致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量减少,从而使计算结果偏高.
(5)设计实验应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因此实验组Ⅱ为:移走所有的蚂蚁群,并围栏.
故答案为:
(1)S c K2~K3
(2)第一 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
(3)2.8%
(4)偏大
(5)移走所有的蚂蚁群,并围栏隔离
解析
解:(1)根据图甲种群数量变化的柱形图可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根据图示仓鼠在种群数量在开始数量连续增长,从c点后种群数量上升速度减慢,说明环境阻力加大,所以,最可能是在c点天敌侵入,并且一段时间后在K2-K3附近波动.
(2)乙图中的A来自仓鼠产生的粪便,即来自绿色植物(即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B属于仓鼠的同化量,C是用于仓鼠种群的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能量.
(3)能量传递效率是两个相邻营养级同化量的比值,仓鼠的同化量为l.5×109 kJ,天敌的同化量为4.2×107 kJ,故能量传递效率为4.2×107÷l.5×109×100%=2.8%.
(4)标记物脱落,导致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量减少,从而使计算结果偏高.
(5)设计实验应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因此实验组Ⅱ为:移走所有的蚂蚁群,并围栏.
故答案为:
(1)S c K2~K3
(2)第一 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
(3)2.8%
(4)偏大
(5)移走所有的蚂蚁群,并围栏隔离
“生物圈2号”经过4年的试验,工程最终失败了,分析其原因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生物圈2号的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大气组成比例,无法自行达到平衡,这是“生物圈2号”失败的原因之一,A正确;
B、“生物圈2号”内多数动植物无法正常生长,而不是所有动物死亡,B错误;
C、温度失调,“大气和海洋”比例与地球相差甚远,这是“生物圈2号”失败的原因之一,C正确;
D、“生物圈2号”的失败并不是人为操作失误导致的,D错误.
故选:AC.
生态学家研究了美国Mendota湖的能量流动.得数据如下表(单位:卡/cm2•y)
据表回答:
以下是根据表中数据所得的该生态系统的比率,其中最准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生产者同化量等于299+100+22+7=428,所以太阳能利用率为428÷118872×100%≈0.4%,A正确;
B、生产者呼吸消耗量为100+7=107,而该生态系统的散热量无法求出,B错误;
C、第二营养级同化量不知,所以不能得出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
D、由题干条件不能得出湖底有机物的沉积量,D错误.
故选:A.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