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概念和过程及特点
- 共627题
如图为科学家在某一生态系统中开展了轻度、中度、重度入侵区的群落植物多样性调查(结果如图1).同时对轻度入侵区的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2).
(1)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______,其随入侵程度的增加而______.重度入侵区植物物种数变化较小的原因是______.弃耕地群落的形成是______演替的结果,调查说明外来物种的入侵能改变群落演替的______.
(2)该入侵物种能分泌化学物质抑制其它植物生长发育,同时能引起昆虫和动物拒食.入侵物种与本地植物之间构成______关系,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______.
(3)研究发现,经济植物黑麦草能抑制该入侵物种的生长.为了解其抑制机制,进行如下实验:
①用完全营养液培养黑麦草幼苗;
②取一定量培养过黑麦草的营养液加入用于培养该入侵物种幼苗的完全营养液中作为实验组,对照组加入等量的该入侵物种幼苗的完全营养液.
③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并比较两组入侵物种幼苗的长势.
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_____
(4)在研究能量流动时,可通过______调查初级消费者田鼠种群密度.初级消费者到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图中曲线表明其随入侵程度的增加而减小.由于该群落中入侵物种占绝对优势,重度入侵区植物物种数变化较小.弃耕地群落的形成是次生演替的结果,调查说明外来物种的入侵能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2)入侵物种能分泌化学物质抑制其它植物生长发育,同时能引起昆虫和动物拒食,说明入侵物种与本地植物之间构成竞争关系,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3)分析实验步骤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用培养过黑麦草的营养液培养入侵物种幼苗,因变量为入侵物种幼苗的长势,说明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黑麦草根部是否分泌抑制该入侵物种生长的物质.
(4)调查初级消费者田鼠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由图2可知,初级消费者到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是(2.44x107-1.9x106)÷(1.05x109-3x108)×100%=3%.
故答案为:
(1)丰富度 减小 已形成以入侵物种为优势的稳定群落 (该群落中入侵物种占绝对优势)次生 速度和方向
(2)竞争 种间关系
(3)黑麦草根部是否分泌抑制该入侵物种生长的物质
(4)标志重捕法 3%
解析
解:(1)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图中曲线表明其随入侵程度的增加而减小.由于该群落中入侵物种占绝对优势,重度入侵区植物物种数变化较小.弃耕地群落的形成是次生演替的结果,调查说明外来物种的入侵能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2)入侵物种能分泌化学物质抑制其它植物生长发育,同时能引起昆虫和动物拒食,说明入侵物种与本地植物之间构成竞争关系,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3)分析实验步骤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用培养过黑麦草的营养液培养入侵物种幼苗,因变量为入侵物种幼苗的长势,说明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黑麦草根部是否分泌抑制该入侵物种生长的物质.
(4)调查初级消费者田鼠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由图2可知,初级消费者到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是(2.44x107-1.9x106)÷(1.05x109-3x108)×100%=3%.
故答案为:
(1)丰富度 减小 已形成以入侵物种为优势的稳定群落 (该群落中入侵物种占绝对优势)次生 速度和方向
(2)竞争 种间关系
(3)黑麦草根部是否分泌抑制该入侵物种生长的物质
(4)标志重捕法 3%
研究者对某水域浮游生物群落进行调查,绘制出如图能量金字塔,据图回答:
(1)该群落生产者主要通过______从环境中获得能量,消费者则主要通过______获得能量.
(2)该群落中从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是很低,只有______,原因是______.
(3)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______,该群落必须______,才能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4)调查该群落中草鱼的种群密度一般用______法,调查还发现该湖泊受到生活废水的轻微污染后,各种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没有明显的变化,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
正确答案
光合作用
摄取食物
1.6%
浮游植物的寿命较短,大多数未被消费者取食就死亡了
递减
不断从外界获取能量
标志重捕
自我调节能力
解析
解:(1)该群落生产者主要通过光合作用从环境中获得能量,消费者则主要通过摄取食物获得能量.
(2)该群落中从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是很低,为×100%=1.6%,可能原因是浮游植物的寿命较短,大多数未被消费者取食就死亡了.
(3)由于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所以能量越来越少,为了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需要从外界获取能量.
(4)由于草鱼的活动能力较强,活动范围较大,因此调查该群落中草鱼的种群密度一般用标志重捕法.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所以在轻度污染后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会受到明显的影响.
故答案为:
(1)光合作用 摄取食物
(2)1.6% 浮游植物的寿命较短,大多数未被消费者取食就死亡了
(3)递减 不断从外界获取能量
(4)标志重捕 自我调节能力
图中的甲、乙、丙分别代表人体液中物质交换、食物网中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示意图.据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甲图中D为细胞内液,B为淋巴,其中淋巴细胞的细胞内液可以与淋巴之间直接进行物质交换,A错误;
B、丙图中的B属于分解者,不属于捕食关系,B错误;
C、乙表示食物链,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还缺少分解者,因此不能构成群落;丙包括了无机环境属于生态系统,C错误;
D、乙图中B从上一营养级获得的能量中,C占的比例为a.B体重增加x,至少需要A的量为y,则:y=20ax+5x,D正确;
故选:D.
如图为某人工松林18年间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统计(单位略).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还包括呼吸作用消耗的,因此,“能量Q”不能代表生产者的总初级生产量,A错误;
B、动物的存在加快了人工松林的物质循环,B正确;
C、图中是18年间的数据,而不是第18年的数据,C错误;
D、分解者获得总能量要大于285×1010,因为分解者还获得了动物的部分能量,D错误.
故选:B.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CD、能量流动具有单向传递、逐级递减的,几乎所有生态系统需要的能量都来自太阳,ACD正确;
B、能量流动是单向传递的,不能循环利用,B错误;
故选:B.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