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概念和过程及特点
- 共627题
图1表示某一人工鱼塘经济鱼类的种群特征,图2对应其所在的生态系统,请据图回答问题。
(1)可能影响该种群密度的因素有_______ 。
A.性别比例 B.营养 C.年龄组成 D.季节变化
(2)为提高经济效益,在生物捕捞中最好把种群密度控制在_______点。
(3)图2可表示生态系统碳元素的循环,其中甲代表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A代表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丙表示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__,B代表的胜利过程是__________。
(4)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开始于_____________,若该经济鱼类的食物有1/2来自植物,1/4来自草食鱼类,1/4来自以草食鱼类为食的小型肉食鱼类,一条长到4kg的鱼需消耗海洋植物__________kg。
(5)与自然湖泊生态系统比较,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________。每年均有大量含重金属的工业废水进入海洋,请根据生态学原理,指出可能产生什么负面影响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ABCD
(2)B
(3)生产者 光合作用 分解者 呼吸作用
(4)生产者固定太阳光能 1120
(5)低 重金属进入生物链,通过生物富集危害人体健康
生态系统是当今最受人们重视的研究领域之一。下图为一定时间内某简单生态系统中仅有的几个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请回答:
(1)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空间中______________与其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和________两方面的内容,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物质循环、_________和_________三项。
(2)分析上图,请写出甲、乙、丙所构成的食物链:_____________。若甲大量死亡,则一定时间内乙和丙的种群密度变化趋势是______。若甲增重1kg(有机物干重),则需消耗乙至少_____kg(有机物干重)。
(3)碳在大气圈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是__________,在生物群落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是_________。碳从大气圈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是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生物群落 生态系统的成分 食物链和食物网(营养结构) 能量流动 信息传递
(2)乙→丙→甲 乙减少丙增加 25
(3)二氧化碳 有机物 光合作用
在某温带草原上存在如甲、乙图所示的关系,请分析回答:
(1)对比甲、乙两图,甲图中的草属于_________(填乙图中的字母)。
(2)甲图的生物中,含能量最少的是_________,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
(3)甲图的食物链中,草为兔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猫头鹰能够依据兔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兔同样也可以依据猫头鹰的气味或行为特征去躲避猎捕,这说明了信息传递的作用是___________。正常情况下,草、兔、狼的数量会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这是通过________调节机制来实现的。
(4)乙图中,碳元素以________形式在A与C之间进行循环,生产者通过_________作用使碳元素进入到生物群落中,各种生物通过_________作用使碳元素回到无机环境。
(5)一般来说,增加生物的种类,可以提高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这应用了生态工程的_____原理。
正确答案
(1)A
(2)猫头鹰 单向传递、逐级递减
(3)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负)反馈
(4)含碳有机物 光合 呼吸
(5)物种多样性
下图是处于平衡状态的草原生态系统,请据图回答:
(1)此生态系统中最长的食物链营养级有_______个。
(2)该生态系统中,狼属于_________消费者;鹰在最短的食物链中是第________营养级。
(3)如果鹰种群的有机物增加1千克,仅从草→鼠→鹰这条食物链看,鹰要消耗生产者生产的有机物至少是___________千克。
(4)此图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和________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正确答案
(1)4
(2)次级 三
(3)25
(4)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池塘养殖普遍存在由于饵料、鱼类排泄物、换水不及时等引起的水体污染现象,研究者设计了一种循环水池塘养殖系统(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与自然池塘相比,人工养殖池塘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_________。人工养殖池塘水体的N、P含量容易升高,会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加之死亡后被微生物分解,引起水体的溶氧量下降,造成鱼类等死亡,进一步破坏了生态系统稳态,这种调节方式称为______________。
(2)与传统养殖池塘相比,该养殖系统增加的生态工程设施有____________。可以通过在这些设施内栽植水生植物、放养滤食动物等措施,起到对水体的________,有效减少水体中的N、P等含量。
(3)该养殖系统设计为前一池塘上层水流入后一池塘底部,实现水层交换,其目的有_______、_______。
(4)该养殖系统中串联的池塘不宜过多,因为_______________。
(5)保持池塘水体中适当的N、P含量是必要的,该养殖系统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调控。
正确答案
(1)高 正反馈
(2)生态塘和潜流湿地 净化作用
(3)增加水中的溶氧量 提高饵料的利用率
(4)后面池塘水体中的N和P含量(浓度)越来越高
(5)补水和排水 水泵控制水的流量(循环频次)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