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A、B两个小物块用轻绳连结,绳跨过位于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斜面足够长)顶端的轻质滑轮,滑轮与转轴之间的摩擦不计,斜面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如图所示.第一次,B悬空,A放在斜面上,A恰好静止;第二次,将B的质量改变,发现A自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运动,经时间t速度大小为v,已知物块A的质量为m,重力加速度为g,求物块B质量改变了多少?

正确答案

解:

设物块B的质量为M,第一次,B悬空,A放在斜面上,A恰好静止,根据物体平衡有

mgsin30°=Mg;     得M=m      

改变B的质量,A下滑,说明B的质量是减少的,设此时物块B的质量为M′

A下滑的加速度a=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gsin30°-M′g=(m+M′)×      

B的质量减少了△M=M-M′

经过计算可得:△M=         

答:物块B质量改变了

解析

解:

设物块B的质量为M,第一次,B悬空,A放在斜面上,A恰好静止,根据物体平衡有

mgsin30°=Mg;     得M=m      

改变B的质量,A下滑,说明B的质量是减少的,设此时物块B的质量为M′

A下滑的加速度a=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gsin30°-M′g=(m+M′)×      

B的质量减少了△M=M-M′

经过计算可得:△M=         

答:物块B质量改变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质量为m=2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它们之间的动摩擦系数μ=0.5,现在对物体施加以如图所示的力F,F=10N,θ=37°(sin37°=0.6),经t=10s后撤去力F,在经一段时间,物体又静止,求:

(1)物体加速时的加速度

(2)物体运动过程中最大速度多少

(3)物体运动的总位移是多少?(g取10m/s2

正确答案

:(1)撤去F前对物体有:

F sinθ+N1=mg    

Fcosθ-f1=ma1   

f1=μN1

S1=a1t12      

代入数值,解得

,方向:水平向右

(2)由于V=a1t1

得:V=5m/s,

(3)撤去F后对物体有:

f2=μmg=ma2      

2a2S2=V2

物体运动总位移:

S=S1+S2        

得S=27.5m

答:物体加速时的加速度0.5m/s2  方向:水平向右;物体运动过程中最大速度是5m/s;物体运动的总位移是27.5m.

解析

:(1)撤去F前对物体有:

F sinθ+N1=mg    

Fcosθ-f1=ma1   

f1=μN1

S1=a1t12      

代入数值,解得

,方向:水平向右

(2)由于V=a1t1

得:V=5m/s,

(3)撤去F后对物体有:

f2=μmg=ma2      

2a2S2=V2

物体运动总位移:

S=S1+S2        

得S=27.5m

答:物体加速时的加速度0.5m/s2  方向:水平向右;物体运动过程中最大速度是5m/s;物体运动的总位移是27.5m.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质量为3kg的物体,静止于水平地面上,在10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开始沿水平地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力是4N.求:

(1)物体在3s末的速度大小.

(2)物体在3s内发生的位移大小.

正确答案

解: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m/s2=2m/s2

则3s末的速度v=at=2×3m/s=6m/s.

前3s内的位移x=at2=×2×32=9m.

答:(1)物体在3s末的速度大小为6m/s.

(2)物体在3s内发生的位移大小为9m.

解析

解: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m/s2=2m/s2

则3s末的速度v=at=2×3m/s=6m/s.

前3s内的位移x=at2=×2×32=9m.

答:(1)物体在3s末的速度大小为6m/s.

(2)物体在3s内发生的位移大小为9m.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质量为50kg的人站在升降机中.取竖直向上的方向为正方向,升降机运动的v-t图如图所示.则在t=0至t=2s内,人对升降机地板的压力为______N;在t=6s至t=10s内,人对升降机地板的压力为______N.(取g=10m/s2

正确答案

550

450

解析

解:由图象可知在t=0至t=2s内,人的加速度a1=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N-mg=ma

解得:N=550N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人对升降机地板的压力为550N

由图象可知在t=6s至t=10s内,人的加速度a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mg-N′=ma

解得:N′=450N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人对升降机地板的压力为450N

故答案为:550;450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在北戴河旅游景点之一的北戴河滑沙场有两个坡度不同的滑道AB和AB′(均可看作斜面).甲、乙两名旅游者分别乘坐两个完全相同的滑沙撬从A点由静止开始分别沿AB和AB′滑下,最后都停止在水平沙面BC上,如图所示.设滑沙撬和沙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处处相同,斜面与水平面连接处均可认为是圆滑时,滑沙者保持一定的姿势在滑沙撬上不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在B点速率一定大于乙在B′点的速率

B甲滑行的总路程一定大于乙滑行的总路程

C甲全部滑行的水平位移一定大于乙全部滑行的水平位移

D甲在B点的动能一定大于乙在B′的动能

正确答案

A,B

解析

解:A、设斜面的倾角为θ,斜面的长度为s,对应的水平长度为x,则:

根据动能定理得:

即:

因为AB段的水平距离小,则沿AB段到达B点的速率大,由于甲乙两人的质量大小未知,故无法比较动能的大小.故A正确,D错误.

B、对全过程运用动能定理得:mgh-μmgcosθs-μmgs2=0,

整理得:mgh-μmgs水平=0.

知沿两轨道滑行水平位移相等.根据几何关系知甲滑行的总路程一定大于乙滑行的总路程.故B正确,C错误.

故选:AB.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所示,水平地面的上空有一架飞机在进行投弹训练,飞机沿水平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飞机飞经观察点B点正上方A点时投放第一颗炸弹,经时间T炸弹落在观察点B正前方L处的C点,与此同时飞机投放出第二颗炸弹,最终落在距观察点B正前方的D点,且BD两点间的距离为3L,空气阻力不计.求:

(1)飞机第一次投弹的速度v1

(2)两次投弹时间间隔T内飞机飞行距离x,及飞机水平飞行的加速度a.

正确答案

解:(1)第一颗炸弹做平抛运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则飞机第一次投弹的速度大小①.

(2)设飞机的加速度为a,

两次投弹时间间隔内飞机飞行距离为:

在第二颗炸弹飞行的水平距离为:,3L-x=(v1+aT)T ③

联立①②③解得:a=,x=

答:(1)飞机第一次投弹的速度v1

(2)两次投弹时间间隔T内飞机飞行距离x为,飞机水平飞行的加速度a为

解析

解:(1)第一颗炸弹做平抛运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则飞机第一次投弹的速度大小①.

(2)设飞机的加速度为a,

两次投弹时间间隔内飞机飞行距离为:

在第二颗炸弹飞行的水平距离为:,3L-x=(v1+aT)T ③

联立①②③解得:a=,x=

答:(1)飞机第一次投弹的速度v1

(2)两次投弹时间间隔T内飞机飞行距离x为,飞机水平飞行的加速度a为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质量为2kg,水平恒力F推动它开始运动,4s末它的速度达到4m/s,此时将F撤去,又经6s,物体停下来,如果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不变.求推力F多大?

正确答案

解:物体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f=ma1

f=ma2

代入数据解得F=N.

答:推力F的大小为

解析

解:物体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f=ma1

f=ma2

代入数据解得F=N.

答:推力F的大小为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秋•柘城县期中)如图所示,DA、DB和CA是竖直平面内三根固定的光滑细杆,O为竖直平面内圆周的圆心,A、B、C、D位于同一圆周上,C为圆周的最高点,A为最低点,BD和AC都经过圆心O.现在每根杆上都套一个小滑环,分别从C点或D点无初速度释放,用t1表示滑环从D到达A所用的时间,用t2表示滑环从C到达A所用的时间,用t3表示滑环从D到达B所用的时间,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t1=t2=t3

Bt1=t2<t3

Ct1=t3<t2

Dt1<t2<t3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设DB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由几何关系得D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

环沿DA下滑时的加速度大小为

沿DB下滑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2=gcosθ,

设DB长为L,由几何关系得DA长为L

根据运动学公式有,L=

解得

L

解得

由此得到t1<t3

物体沿CA运动做自由落体运动,故L=

解得

因此t1=t2<t3,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有一些问题你可能不会求解,但是你仍有可能对这些问题的解是否合理进行分析和判断.例如从解的物理量单位,解随某些已知量变化的趋势,解在一些特殊条件下的结果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与预期结果,实验结论等进行比较,从而判断解的合理性或正确性.

举例如下:如图所示,质量为M、倾角为θ的滑块B放在A的斜面上,忽略一切摩擦,有人求得B相对地面的加速度a=gsinθ,式中g为重力加速度,对于上述解,某同学首先分析了等号左右量的单位,没发现问题,他进一步利用特殊条件对该解做了如下四项分析和判断,所的结论都是“解可能是对的”.但是,其中有错误,请选出错误选项(  )

A当θ=0°时,该解给出a=0,这符合常识,说明该解可能是对的

B当θ=90°时,该解给出a=g,这符合实验结论,说明该解可能是对的

C当M≥m时,该解给出a=gsinθ,这符合预期的结果,说明该解可能是对的

D当m≥M时,该解给出a=,这符合预期的结果,说明该解可能是对的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当θ=0°时,sinθ=0,故a=0,符合常识.故A正确;

B、当θ=90°时,sin90°=1,故a=g,自由落体,符合实验结论,故B正确;

C、当M≥m时,M+m≈M,M+msin2θ≈M,斜面体近似不动,可解出a=gsinθ,这符合预期的结果.故C正确;

D、当m≥M时,斜面体飞出,物体近似自由落体,a≈g;但由于M+m≈m,M+msin2θ≈msin2θ,根据表达式a==,矛盾,故D错误;

本题选错误的,故选:D.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欢庆节日的时候,人们会在夜晚燃放美丽的焰火.按照设计,某种型号的装有焰火的礼花弹从专用炮筒中射出后,在 4s末到达离地面 100m的最高点时炸开,构成各种美丽的图案.假设礼花弹从炮筒中射出时的初速度都是v0,上升过程中所受的平均阻力大小始终是自身重力的k倍,那么为v0______m/s,k为______

正确答案

50

0.25

解析

解:上升过程中所受的平均阻力f=kmg,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k+1)g,

根据h=at2

得:a==12.5m/s2

所以v0=at=50m/s,

而(k+1)g=12.5m/s2

所以 k=0.25.

故答案为:50,0.25.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所示,足够长的水平传送带以v0=2m/s的速度匀速运行.t=0时,在最左端轻放一个小滑块,t=2s时,传送带突然制动停下. 已知滑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g=10m/s2. 在图中,关于滑块相对地面运动的v-t图象正确的是(  )

A

B

C

D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滑块放在传送带上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做匀加速运动,a==μg=2m/s2

滑块运动到与传送带速度相同时需要的时间t1==1s

然后随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的时间t2=t-t1=1s

当送带突然制动停下时,滑块在传送带摩擦力作用下做匀减速运动直到静止,a′=-a=-2m/s2运动的时间t3=

所以速度时间图象对应D选项.

故选D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受到水平推力的作用,在6s内力F的变化和速度v的变化如图所示,则物体的质量和物体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4kg

0.025

解析

解:由v-t图象看出,物体在2s-6s做匀速直线运动,则f=F2=1N    

由速度图象可知,0-2s物体加速度为a=

F=3N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f=ma    

代入解得:m=4kg,

(3)由f=μN=μmg  

得:μ=0.025

故答案为:4kg,0.025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示,在倾角为37°的足够长的斜面底端有一质量为m=1.0kg的物体,现用绳将物体由静止沿斜面向上拉动,拉力F=10N,方向平行与斜面向上,物体以2m/s2向上匀加速运动.经时间t1=4秒时绳子断了.(sin37°=0.6  cos37°=0.8,g=10m/s2)求:

(1)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物体从绳断到再次返回斜面底端的时间.

正确答案

解:(1)上升过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F-mgsinθ-μmgcosθ=ma

解得:μ==0.25

(2)在时间 t1内位移为s1,绳断时速度为v1

v1=at=8m/s

绳断后加速度大小为a2,继续上滑至速度为零时位移为s2 用时为t2

mgsinθ+μmgcosθ=ma2

解得:a2=gsinθ+μgcosθ=10×0.6+0.25×10×0.8=8m/s2

t2==s=1s

根据v12=2a2s2

解得:s2=m=4m

返回时加速度为a3,用时为t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mgsinθ-μmgcosθ=ma3

解得:a3=gsinθ-μgcosθ=10×0.6-0.25×10×0.8=4m/s2

根据s1+s2=a3t32

代入数据解:得t3=s

所以从绳断到再次返回斜面底端的时间为:

t=t2+t3=(+1)s≈4.2s

答:(1)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5.

(2)物体从绳断到再次返回斜面底端的时间为4.2s.

解析

解:(1)上升过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F-mgsinθ-μmgcosθ=ma

解得:μ==0.25

(2)在时间 t1内位移为s1,绳断时速度为v1

v1=at=8m/s

绳断后加速度大小为a2,继续上滑至速度为零时位移为s2 用时为t2

mgsinθ+μmgcosθ=ma2

解得:a2=gsinθ+μgcosθ=10×0.6+0.25×10×0.8=8m/s2

t2==s=1s

根据v12=2a2s2

解得:s2=m=4m

返回时加速度为a3,用时为t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mgsinθ-μmgcosθ=ma3

解得:a3=gsinθ-μgcosθ=10×0.6-0.25×10×0.8=4m/s2

根据s1+s2=a3t32

代入数据解:得t3=s

所以从绳断到再次返回斜面底端的时间为:

t=t2+t3=(+1)s≈4.2s

答:(1)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5.

(2)物体从绳断到再次返回斜面底端的时间为4.2s.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14年暑假期间,张掖市某学校物理课外兴趣小组去面粉厂进行暑期实践活动,小组成员测出工厂中运送面粉袋的水平传送带以v=1m/s的速度匀速运动,若工人师傅将一面粉袋无初速度地放在传送带上后,面粉袋从开始运动到与传送带保持相对静止时会在传送带上留下长L=0.2m的痕迹,取g=10m/s2.请你用以上数据求出面粉袋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

正确答案

解:如图所示,A、B分别为面粉袋与传送带运动的v-t图象,其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与面粉袋在传送带上留下的痕迹长L,

设面粉袋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由v-t图象得:,v=at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ma

代入数据,由以上各式得,μ=0.25

答:面粉袋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5.

解析

解:如图所示,A、B分别为面粉袋与传送带运动的v-t图象,其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与面粉袋在传送带上留下的痕迹长L,

设面粉袋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由v-t图象得:,v=at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ma

代入数据,由以上各式得,μ=0.25

答:面粉袋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5.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重物A、B由跨过滑轮的细绳相连,滑轮挂在弹簧秤下,如图所示若A重20N,B重50N,滑轮重3N,不计一切摩擦,则A对地面的压力是______N,弹簧秤的读数是______N.

正确答案

0

解析

解:因为B的重力大于A的重力,A向上加速,所以A对地面的压力为零.

对A、B整体分析,整体的加速度:a=

则绳子的拉力:T-mAg=mAa

解得:

则弹簧秤的读数为:F=

故答案为:0,

百度题库 > 高考 > 物理 > 牛顿运动定律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