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秋•太原期末)如图所示,A、B两物体的质量分别为 M和 m,用跨过光滑定轮的轻绳相连,A物体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重力加速度g,在A物体加速向右运动过程中(B物体落地前),A的加速度大小为  (  )

A

B

C

Dg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B落地前,AB沿绳具有相同的加速度,对于A、B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mg-μMg=(M+m)a

a=

故选:A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已知一足够长的传送带与水平面的倾角为30°,以一定的速度匀速运动.某时刻在传送带适当的位置放上具有一定初速度的物块,物块的质量m=1kg,以此时为t=0时刻记录了小物块之后在传送带上运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若图中取沿斜面向下的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其中v1=-6m/s,v2=4m/s,t1=0.5s,g取10m/s2,已知传送带的速度保持不变. 求:

(1)物块与传送带间的摩擦系数;

(2)0~t2内带动传送带的电动机多消耗的电能;

(3)0~t2 内系统产生的内能.

正确答案

解:(1)由于最终物块与传送带具有共同的速度,所以物体开始向上运动,由图象可知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a=12m/s2,方向沿传送带向下,对物块进行受力分析有: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sin30°+μmgcos30°=ma

解得:=

(2)由图根据数学知识可知:

所以传送带在0~t2内通过的位移:

根据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电动机多消耗的电能

(3)根据题意知,传送带在t2时间内的位移,物体在t2时间内的位移

所以物块相对于传送带的位移

所以物体产生的内能J

答:(1)物块与传送带间的摩擦系数为

(2)0~t2内带动传送带的电动机多消耗的电能23.3J;

(3)0~t2 内系统产生的内能29.17J.

解析

解:(1)由于最终物块与传送带具有共同的速度,所以物体开始向上运动,由图象可知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a=12m/s2,方向沿传送带向下,对物块进行受力分析有: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sin30°+μmgcos30°=ma

解得:=

(2)由图根据数学知识可知:

所以传送带在0~t2内通过的位移:

根据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电动机多消耗的电能

(3)根据题意知,传送带在t2时间内的位移,物体在t2时间内的位移

所以物块相对于传送带的位移

所以物体产生的内能J

答:(1)物块与传送带间的摩擦系数为

(2)0~t2内带动传送带的电动机多消耗的电能23.3J;

(3)0~t2 内系统产生的内能29.17J.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固定一倾角θ=30°的长斜面体,物体A以v1的初速度沿斜面上滑,同时在物体A的正上方h=1.25m处一物体B自由下落,当物体A回到出发点时恰好被B物体击中.已知物体A与斜面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A、B均可看作质点.g取10m∕s2)求:

(1)物体B从下落到击中A所用的时间t;

(2)物体A的初速度v1

正确答案

解:(1)由自由落体规律可知:

h=gt2

解得:t===0.5s;

(2)对A物体分析可知,A向上运动时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a1=gsinθ+μgcosθ

a2=gsinθ-μgcosθ

解得:a1=8m/s2;a2=2m/s2

由于上升和下滑过程中位移大小相等,则有:

s=a1t12=a1t12

t1+t2=t;

解得t1=s;

对上升过程有:

v1=a1t1=8×=m/s

答:(1)物体B从下落到击中A所用的时间t为0.5s;

(2)物体A的初速度v1m/s.

解析

解:(1)由自由落体规律可知:

h=gt2

解得:t===0.5s;

(2)对A物体分析可知,A向上运动时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a1=gsinθ+μgcosθ

a2=gsinθ-μgcosθ

解得:a1=8m/s2;a2=2m/s2

由于上升和下滑过程中位移大小相等,则有:

s=a1t12=a1t12

t1+t2=t;

解得t1=s;

对上升过程有:

v1=a1t1=8×=m/s

答:(1)物体B从下落到击中A所用的时间t为0.5s;

(2)物体A的初速度v1m/s.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如图所示,小车后壁上附有一块质量为m的物块,它与车壁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当小车向左加速运动,其加速度至少为______时,物块可恰好不落下来(设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若小车向左加速度再增大,物块相对于小车静止,物块所受到的摩擦力将______(增大、减少或不变).

正确答案

不变

解析

解:物块恰好不落下来时有:f=mg.

N=ma,f=μN

联立解得

当加速度增大,压力继续增大,摩擦力仍然等于重力,保持不变.

故答案为:,不变.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一辆车强行超车时,与另一辆迎面驶来的轿车相撞,两车相撞后连为一体,两车车身因相互挤压,皆缩短了0.5米.据测算两车相撞前的速度约为30m/s.求:

(1)若人与车一起做减速运动,车祸过程中车内约60kg的人受到的平均冲力是多大

(2)若此人系有安全带,安全带在车祸过程中与人体作用时间是1s,求这时人体受到的平均冲力为多大?

正确答案

解:(1)由得人和车减速的加速度大小为: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人受到的平均冲力为:

F=ma=60×900N=5.4×104N

(2)有动量定理得:

F′t=mv-mv0

解得:

负号表示力的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答:(1)若人与车一起做减速运动,车祸过程中车内约60kg的人受到的平均冲力是5.4×104N

(2)若此人系有安全带,安全带在车祸过程中与人体作用时间是1s,求这时人体受到的平均冲力为1800N.

解析

解:(1)由得人和车减速的加速度大小为: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人受到的平均冲力为:

F=ma=60×900N=5.4×104N

(2)有动量定理得:

F′t=mv-mv0

解得:

负号表示力的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答:(1)若人与车一起做减速运动,车祸过程中车内约60kg的人受到的平均冲力是5.4×104N

(2)若此人系有安全带,安全带在车祸过程中与人体作用时间是1s,求这时人体受到的平均冲力为1800N.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平板车M在水平拉力F控制作用下,始终以v0=4m/s的恒定速度水平向右运动,若在车最右端放一相对地面初速度为零、可视为质点的物体m,则经过1s后物体恰好到达车的正中央,已知车与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车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也是0.2,g=10m/s2.问:

(1)平板车的总长

(2)m最终能否从平板车上滑落

(3)若平板车M=2kg,m质量为1kg,当m在M上相对滑行时,拉力F的大小.

正确答案

解:(1)m在车上的加速度:

1s内平板车位移x1=v0t1

1s内物体位移

由  ①②③④,并代入数据得      

l=6m⑤

(2)m与M相对静止时间:

平板车位移

物体位移

由⑥⑦⑧⑨并代入数据解得相对运动最大位移:△x′=4m⑩

可见物体不会从平板车上滑落.

(3)F=μmg+μ(m+M)g⑪

代入数据解得F=8N⑫

对M受力分析有牛顿第二定律可知F-F>Ma

解得F>12N

答:(1)平板车的总长为6m

(2)m最终不能从平板车上滑落

(3)若平板车M=2kg,m质量为1kg,当m在M上相对滑行时,拉力F的大为12N

解析

解:(1)m在车上的加速度:

1s内平板车位移x1=v0t1

1s内物体位移

由  ①②③④,并代入数据得      

l=6m⑤

(2)m与M相对静止时间:

平板车位移

物体位移

由⑥⑦⑧⑨并代入数据解得相对运动最大位移:△x′=4m⑩

可见物体不会从平板车上滑落.

(3)F=μmg+μ(m+M)g⑪

代入数据解得F=8N⑫

对M受力分析有牛顿第二定律可知F-F>Ma

解得F>12N

答:(1)平板车的总长为6m

(2)m最终不能从平板车上滑落

(3)若平板车M=2kg,m质量为1kg,当m在M上相对滑行时,拉力F的大为12N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质量为m=1kg的物体在水平面上,物体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现对物体施加一个大小变化、方向不变的水平力F,为使物体在3s时间内发生的位移最大,力F的大小应如下面的哪一幅图所示(  )

A

B

C

D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物体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μmg=2N

A、在0-1s内,拉力小于最大静摩擦力,物体静止,1-2s内,a=,位移,v1=at=1m/s;

2-3s内,a=,位移=2.5m,所以总位移为0.5+2.5m=3m;

B、在0-1s内,a=,位移,v1=at=1m/s;1-2s内,a=

位移=0.5m,v2=v1+a1t=1-1=0;2-3s内,a=,位移

总位移为:0.5+0.5+1.5m=2.5m;

C、在0-1s内,拉力小于最大静摩擦力,物体静止,1-2s内,a=,位移,v1=at=3m/s;2-3s内,

a=,位移=3.5m,总位移为:1.5+3.5m=5m;

D、在0-1s内,a=,位移,v1=at=3m/s;1-2s内,

a=,位移=3.5m,v2=v1+at=3+1m/s=4m/s;2-3s内,a=

位移=3.5m,总位移为:1.5+3.5+3.5m=8.5m;

所以D发生的位移最大.

故选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质量为3kg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在水平恒力F的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4s末撤去此水平恒力F.物体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求:

(1)物体在0~4s的加速度大小;

(2)物体在4~10s的位移大小;

(3)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大小.

正确答案

解:(1)速度图象的斜率等于物体的加速度,则物体在0~4s的加速度大小为:

a===3m/s2

(2)根据图线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等于位移可知:4~10s的位移大小为:

x==36m

(3)根据速度图象的斜率等于物体的加速度,则物体在4~10s的加速度大小为

a′===2m/s2

则物体所受的摩擦力f=ma′=3×2=6N

答:(1)物体在0~4s的加速度大小为3m/s2;(2)物体在4~10s的位移大小36m;(3)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为6N.

解析

解:(1)速度图象的斜率等于物体的加速度,则物体在0~4s的加速度大小为:

a===3m/s2

(2)根据图线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等于位移可知:4~10s的位移大小为:

x==36m

(3)根据速度图象的斜率等于物体的加速度,则物体在4~10s的加速度大小为

a′===2m/s2

则物体所受的摩擦力f=ma′=3×2=6N

答:(1)物体在0~4s的加速度大小为3m/s2;(2)物体在4~10s的位移大小36m;(3)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为6N.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一台原来静止的机车质量是1×105kg,它在水平轨道上行驶时所受的牵引力3×104N,阻力是1×104N,求:

(1)机车的加速度;

(2)机车在4s末的动能.

正确答案

解: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4s末的速度为:

v=at=0.8m/s

则动能为:

答:(1)机车的加速度为0.2m/s2

(2)机车在4s末的动能为3.2×104J.

解析

解: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4s末的速度为:

v=at=0.8m/s

则动能为:

答:(1)机车的加速度为0.2m/s2

(2)机车在4s末的动能为3.2×104J.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所示,在内壁光滑的平底试管内放一个质量为1g的小球,试管的开口端加盖与水平轴O连接.试管底与O点相距5cm,试管在转轴带动下,在竖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求:

(1)转轴的角速度达到多大时,试管底所受压力的最大值等于最小值的3倍?

(2)转轴的角速度满足什么条件时,会出现小球与试管底脱离接触的情况?(g=10m/s2,结果可以保留根号)

正确答案

解:(1)在最高点时对试管的压力最小,根据向心力公式有:

mg-Nmin=mω2r

在最低点时对试管的压力最大,根据向心力公式有:

Nmax-mg=mω2r

因为Nmax=3Nmin

所以解得:ω=20rad/s;

(2)当小球对试管的压力正好等于0时,小球刚好与试管分离,根据向心力公式得:

mg=mω02r        

解得:

所以当时会脱离接触

答:(1)转轴的角速度达到20rad/s时,试管底所受压力的最大值等于最小值的3倍;

(2)转轴的角速度满足时,会出现小球与试管底脱离接触的情况.

解析

解:(1)在最高点时对试管的压力最小,根据向心力公式有:

mg-Nmin=mω2r

在最低点时对试管的压力最大,根据向心力公式有:

Nmax-mg=mω2r

因为Nmax=3Nmin

所以解得:ω=20rad/s;

(2)当小球对试管的压力正好等于0时,小球刚好与试管分离,根据向心力公式得:

mg=mω02r        

解得:

所以当时会脱离接触

答:(1)转轴的角速度达到20rad/s时,试管底所受压力的最大值等于最小值的3倍;

(2)转轴的角速度满足时,会出现小球与试管底脱离接触的情况.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15秋•南安市校级月考)汽车在公路上出现故障时,应在车后放置三角警示牌(如图)以提醒后面的汽车,在某一最高限速为108km/h的路段,一货车因故障停下来检修,当时由于天气原因视线不好,驾驶员只能看清前方50m的物体,设一般汽车司机的反应时间为0.6s,紧急刹车后车轮与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5,取g=10m/s2.求货车司机应将警示牌放在车后至少多远处,才能有效避免被撞.

正确答案

解:设汽车按最高限速行驶即v0=108km/h=30m/s,看到警示牌后在反应时间内做匀速运动

x1=v0t1=30×0.6m=18m     …..①

汽车刹车后在滑动摩擦力作用下做匀减速运动,即汽车的加速度大小

汽车从刹车到停止的位移为x2,则

  …..②

所以汽车从看清指示牌至停车过程中运动的距离为:

x=x1+x2=18+100m=118m

设货车司机应将警示牌放在车后△x处,L为司机能看清的距离,则有:

△x=x-L=118-50m=68m

答:货车司机应将警示牌放在车后至少68m处,才能有效避免被撞.

解析

解:设汽车按最高限速行驶即v0=108km/h=30m/s,看到警示牌后在反应时间内做匀速运动

x1=v0t1=30×0.6m=18m     …..①

汽车刹车后在滑动摩擦力作用下做匀减速运动,即汽车的加速度大小

汽车从刹车到停止的位移为x2,则

  …..②

所以汽车从看清指示牌至停车过程中运动的距离为:

x=x1+x2=18+100m=118m

设货车司机应将警示牌放在车后△x处,L为司机能看清的距离,则有:

△x=x-L=118-50m=68m

答:货车司机应将警示牌放在车后至少68m处,才能有效避免被撞.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甲所示,将一弹性绳(质量不计)一端固定于竖直墙壁的O点,另一端系在光滑水平面上的一个物体,现此物体在一水平恒力F=50N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测出物体速度v随物体到O点的距离s关系,如图乙所示.已知物体质量为5kg,弹性绳的自然长度为12m(弹性绳的伸长在弹性限度内,遵循胡克定律,不计空气阻力),则可知(  )

A弹簧的劲度系数为N/m

B物体从静止开始经过t=20s的速度为18m/s

C物体从静止开始经过t=s的速度为18m/s

D物体在向右运动过程中,最大加速度为20m/s2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当拉力和弹力相等时,速度最大,速度最大时,s=20m,则形变量x=20-12m=8m,根据kx=mg,解得:k===6.25N/m.故A错误;

BC、由于弹力不断变化,加速度不断变化,故无法根据速度计算时间,故BC错误;

D、在最右端加速度最大,此时形变量x′=36-12m=24m,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m===20m/s2.故D正确;

故选:D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用弹簧秤沿水平方向拉着一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秤的读数是2.5N;当物体以1.5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弹簧秤的读数是7.0N,则物体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为______N,物体质量为______kg.

正确答案

2.5

3

解析

解: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物体受力平衡,水平方向受到弹簧秤的拉力和滑动摩擦力,它们是一对平衡力,所以f=F=2.5N,

    根据滑动摩擦力的公式f=μFN可知,物体还在水平力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μ不变,FN也不变,故f不变,

    所以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可知kg=3kg.

故答案为2.5N;3kg.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所示,底座A上装有长0.5m的直立杆,其总质量为0.2kg,杆上套有0.05kg的小环B,与杆有摩擦.当环以4m/s的初速度从底座向上运动,刚好能到达杆顶(A始终处于静止状态)求:

(1)B升起过程中,底座对地的压力有多大?

(2)小环B从杆顶落回到底座需多长时间?(g=10m/s2

正确答案

解:B升起过程中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有:

2a1L=0-v2

解得:a1=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mg=ma1

解得:f=0.3N

对直立杆和底座进行受力分析得:N=Mg-f=2-0.3=1.7N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N′=N=1.7N

(2)下落时:a2=

所以下落的时间:

答:(1)B升起过程中,底座对地的压力有1.7N  (2)小环B从杆顶落回到底座需0.5s

解析

解:B升起过程中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有:

2a1L=0-v2

解得:a1=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mg=ma1

解得:f=0.3N

对直立杆和底座进行受力分析得:N=Mg-f=2-0.3=1.7N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N′=N=1.7N

(2)下落时:a2=

所以下落的时间:

答:(1)B升起过程中,底座对地的压力有1.7N  (2)小环B从杆顶落回到底座需0.5s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所示,质量M=4kg的木板长L=4m,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其水平上表面左端静置一个质量m=2kg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小滑块与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从某时刻开始,用水平力F=10N一直向右拉滑块,使滑块从木板上掉下来.g取10m/s2

(1)该过程木板的位移;

(2)滑块离开木板时的速度;

(3)若在F=10N的情况下,能使小滑块恰好能从木板上掉下来,求此力作用的最短时间.

正确答案

解:(1)由牛顿第二定律知滑块和木板加速度分别为a1==

a2==

它们的位移关系为a1t2-a2t2=L

解得t=2s;

木板位移为S2=a2t2==2m;

(2)滑块速度为v=a1t=3×2=6m/s;

(3)设滑块经过时间1撤掉,又经过时间2恰好滑到木板的右端获得共速,由牛顿第二定律知滑块撤掉时的加速度大小为

a3==μg,

它们的速度关系为a1t1-a3t2=a2(t1+t2),

它们的位移关系为a1+a1t1t2-a3-a2(t1+t22=L

代入数据联立解得1=s.

答:(1)该过程木板的位移为2m.

(2)滑块离开木板时的速度为6m/s.

(3)此力作用的最短时间为s.

解析

解:(1)由牛顿第二定律知滑块和木板加速度分别为a1==

a2==

它们的位移关系为a1t2-a2t2=L

解得t=2s;

木板位移为S2=a2t2==2m;

(2)滑块速度为v=a1t=3×2=6m/s;

(3)设滑块经过时间1撤掉,又经过时间2恰好滑到木板的右端获得共速,由牛顿第二定律知滑块撤掉时的加速度大小为

a3==μg,

它们的速度关系为a1t1-a3t2=a2(t1+t2),

它们的位移关系为a1+a1t1t2-a3-a2(t1+t22=L

代入数据联立解得1=s.

答:(1)该过程木板的位移为2m.

(2)滑块离开木板时的速度为6m/s.

(3)此力作用的最短时间为s.

百度题库 > 高考 > 物理 > 牛顿运动定律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