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顿运动定律
- 共29769题
如图所示,质量为m=1kg的物体在与水平方向成α=37°的拉力F=10N的作用下,在动摩擦因数为μ=0.2的水平面上由静止开始运动,求:(g=10m/s2,sin37°=0.6,cos37°=0.8)
(1)物体的加速度多大
(2)2s末物体的位移多大
(3)4S后撤去F物体还能运动多远.
正确答案
解:(1)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水平方向:Fx=Fcos37°-f=ma
竖直方向:Fy=N+Fsin37°-mg=0
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μN
此时物体的加速度为:
=
=7.2m/s2;
(2)物体在2s内的位移为:x==
(3)物体4s后的速度为:v=at=7.2×4=28.8m/s,
撤去外力F后物体在摩擦力作用下做匀减速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做减速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为:
物体匀减速运动的初速度为v=28.8m/s,加速度大小为a′=2m/s2,所以物体匀减速运动的位移:
答:(1)物体的加速度为7.2m/s2;
(2)2s末物体的位移多大14.4m;
(3)4S后撤去F物体还能运动多远207.36m.
解析
解:(1)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水平方向:Fx=Fcos37°-f=ma
竖直方向:Fy=N+Fsin37°-mg=0
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μN
此时物体的加速度为:
=
=7.2m/s2;
(2)物体在2s内的位移为:x==
(3)物体4s后的速度为:v=at=7.2×4=28.8m/s,
撤去外力F后物体在摩擦力作用下做匀减速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做减速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为:
物体匀减速运动的初速度为v=28.8m/s,加速度大小为a′=2m/s2,所以物体匀减速运动的位移:
答:(1)物体的加速度为7.2m/s2;
(2)2s末物体的位移多大14.4m;
(3)4S后撤去F物体还能运动多远207.36m.
在抗雪灾中,空军从很高的高空用降落伞空投救灾物资,降落伞下面的重物有500kg,降落伞在下落过程中始终遇3m/s的水平风,已知降落伞下落中受到的阻力F=kv2(k=200N•s2/m2),而降落伞自身重力忽略不计,则降落伞在匀速运动前做______运动,降落伞匀速通过最后的200m高空所需的时间为______s.
正确答案
变加速曲线
40
解析
解:已知降落伞下落中受到的阻力F=kv2,由于速度不断变大,故阻力不断增加,合力变化,最变加速曲线运动;
竖直方向最后是匀速直线运动,重力好重力平衡,故:mg=kv2,解得:v=;
故降落伞匀速通过最后的200m高空所需的时间为:t=;
故答案为:变加速曲线,40.
某传动装置的水平传送带(足够长)以恒定的速度v0=5m/s运行,现将一小物块轻轻放在传送带上,之后发现在传送带上留下了5m长的擦痕.再后来由于出现故障,需使传送带以a=5m/s2的加速度停下来.问:
(1)物块与传送间的动摩擦因数是多大?
(2)在传送带减速过程中,物块相对传送带滑行的距离多大?
正确答案
解:(1)先求滑块与皮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皮带初始以v0=5m/s匀速行驶,滑块对地以a=μg的加速度匀加速,划痕l=5m为相对位移.则
l=v0t-t
t=
解得:
a==2.5m/s2
μ=0.25
(2)第二阶段,因皮带受阻,做a0=5m/s2的匀减速.a0>a,滑块能在传送带上继续滑动,且皮带比滑块先停下,滑块还能在皮带上作相对滑动.粉笔相对皮带滑行距离为
L′=s粉笔-s皮带=-
=2.5m.
答:(1)物块与传送间的动摩擦因数是0.25;
(2)在传送带减速过程中,物块相对传送带滑行的距离为2.5m.
解析
解:(1)先求滑块与皮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皮带初始以v0=5m/s匀速行驶,滑块对地以a=μg的加速度匀加速,划痕l=5m为相对位移.则
l=v0t-t
t=
解得:
a==2.5m/s2
μ=0.25
(2)第二阶段,因皮带受阻,做a0=5m/s2的匀减速.a0>a,滑块能在传送带上继续滑动,且皮带比滑块先停下,滑块还能在皮带上作相对滑动.粉笔相对皮带滑行距离为
L′=s粉笔-s皮带=-
=2.5m.
答:(1)物块与传送间的动摩擦因数是0.25;
(2)在传送带减速过程中,物块相对传送带滑行的距离为2.5m.
如图,一个楔形物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两侧面AB、AC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分别为α=30°和β=60°,其粗糙程度相同.将一质量m=1kg的小物块放在侧面AB上,轻轻推动后恰好能匀速下滑.现把小物块放在侧面AC上,给小物块施加一水平力F作用,若使小物块恰好不下滑,求F的大小.(g取10m/s2,设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
正确答案
解:小物块能沿AB面匀速下滑,根据平衡条件得,
mgsinα=μmgcosα,
解得,
小物块在AC面上,由于β>α,故sinβ>μcosβ,小物块会下滑,
设水平外力为F时,小物块刚好不下滑,
Fcosβ+f=mgsinβ,
Fsinβ+mgcosβ=N,
而f=μN,
代入数据解得F=.
答:F的大小为.
解析
解:小物块能沿AB面匀速下滑,根据平衡条件得,
mgsinα=μmgcosα,
解得,
小物块在AC面上,由于β>α,故sinβ>μcosβ,小物块会下滑,
设水平外力为F时,小物块刚好不下滑,
Fcosβ+f=mgsinβ,
Fsinβ+mgcosβ=N,
而f=μN,
代入数据解得F=.
答:F的大小为.
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有两个用轻质弹簧相连接的物块A、B,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A、mB,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C为一固定挡板.系统处一静止状态,现开始用一恒力F沿斜面方向拉物块A使之向上运动,求物块B刚要离开C时物块A的加速度a和从开始到此时物块A的位移d,重力加速度为g.
正确答案
解:令x1表示未加F时弹簧的压缩量,由胡克定律和共点力平衡条件可知
mAgsinθ=kx1 ①
令x2表示B刚要离开C时弹簧的伸长量,a表示此时A 的加速度,由胡克定律和牛顿定律可知
kx2=mBgsinθ ②
F-mAgsinθ-kx2=mAa ③
由②③式可得
a= ④
由题意
d=x1+x2 ⑤
由①②⑤式可得d=
即块B 刚要离开C时物块A的加速度为,从开始到此时物块A的位移d为
.
解析
解:令x1表示未加F时弹簧的压缩量,由胡克定律和共点力平衡条件可知
mAgsinθ=kx1 ①
令x2表示B刚要离开C时弹簧的伸长量,a表示此时A 的加速度,由胡克定律和牛顿定律可知
kx2=mBgsinθ ②
F-mAgsinθ-kx2=mAa ③
由②③式可得
a= ④
由题意
d=x1+x2 ⑤
由①②⑤式可得d=
即块B 刚要离开C时物块A的加速度为,从开始到此时物块A的位移d为
.
(2015•南宁校级模拟)如图所示,一物体以速度v0从斜面底端冲上粗糙的固定斜面,经过2t0时间返回斜面底端,在向上冲的过程中,物体刚好能到达斜面顶点,已知斜面的长度为L,重力加速度g,则下列说法可能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上滑的加速度大小,下滑的加速度大小
,
可知上滑的加速度大小大于下滑的加速度大小,对上滑过程采用逆向思维,根据x=知,t上<t下,可知t上<t0,故A错误.
B、因为上滑和下滑过程中摩擦力大小相等,运动的位移大小相等,可知克服摩擦力做功相同,则损失的机械能一样多,故B正确.
C、根据平均速度推论可以求出上滑的时间,从而可以求出下滑的时间,根据运动学公式可以求出上滑和下滑的加速度大小,因为上滑的加速度大小,下滑的加速度大小
,联立方程组可以求出斜面的倾角和动摩擦因数.故C、D正确.
故选:BCD.
质量为30kg的小孩坐在10kg的雪橇上,大人用与水平方向成37°斜向上的100N的拉力拉雪橇,他们一起沿水平地面向前做匀速直线运动.(g=10m/s2,sin 37°=0.6,cos 37°=0.8)求:
(1)雪橇对地面的压力大小;
(2)雪橇与水平地面的动摩擦因数的大小;
(3)地面对大人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
正确答案
解:(1)对小孩和雪橇整体受力分析得:
竖直方向:Fsin θ+FN=mg
解得FN=mg-Fsinθ=400-100×0.6N=340 N
雪橇对地面的压力:FN′=FN=340 N
(2)水平方向:Fcosθ-Ff=0,Ff=μFN
由上式,代入数据解得:μ==0.24
(3)由大人受力分析得:f‘=Fcosθ=80N
方向:水平向前
答:(1)雪橇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340 N
(2)雪橇与水平地面的动摩擦因数的大小为0.24
(3)地面对大人的摩擦力大小为80N,方向水平向前.
解析
解:(1)对小孩和雪橇整体受力分析得:
竖直方向:Fsin θ+FN=mg
解得FN=mg-Fsinθ=400-100×0.6N=340 N
雪橇对地面的压力:FN′=FN=340 N
(2)水平方向:Fcosθ-Ff=0,Ff=μFN
由上式,代入数据解得:μ==0.24
(3)由大人受力分析得:f‘=Fcosθ=80N
方向:水平向前
答:(1)雪橇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340 N
(2)雪橇与水平地面的动摩擦因数的大小为0.24
(3)地面对大人的摩擦力大小为80N,方向水平向前.
有一只手镯,最高能从h=0.18m高处由静止释放后直接撞击地面而不被摔坏,如图所示,现让该手镯恰好套在一圆柱体上端且可沿圆柱体下滑,手镯与圆柱体之间的摩擦力是手镯重力的4.5倍,若将该装置从距地面H=4.5m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手镯落地恰好没摔坏,已知圆柱体与手镯所受的空气阻力都为自身重力的0.1倍,圆柱体碰地后速度立即变为零且保持竖直方向.求:
(1)手镯直接撞击地面而不被摔坏时,手镯着地时的最大速度的大小;
(2)手镯随圆柱体从静止释放到落地的总时间.
正确答案
解:(1)手镯从h=0.18m处下落,加速度为a0,设手镯质量为m,
mg-0.1mg=ma0 a0=9m/s2
落地时速度为v02=2a0h
代入数据解得v0=1.8m/s
(2)手镯随圆柱体一起加速下落,加速度为a1,a1=a0=9m/s2
圆柱体落地时手镯速度v12=2a1H
代入数据解得v1=9m/s
下落时间t1=,
手镯继续沿圆柱体减速下落直到落地,加速度大小为a2
0,1mg+4.5mg-mg=ma2
代入数据解得 a2=36m/s2
设下落时间为t2:v1-v0=a2t2
代入数据解得t2=0.2s
下落总时间t总=t1+t2=1+0.2s=1.2s
答:(1)手镯着地时的最大速度的大小为1.8m/s;
(2)手镯随圆柱体从静止释放到落地的总时间为1.2s.
解析
解:(1)手镯从h=0.18m处下落,加速度为a0,设手镯质量为m,
mg-0.1mg=ma0 a0=9m/s2
落地时速度为v02=2a0h
代入数据解得v0=1.8m/s
(2)手镯随圆柱体一起加速下落,加速度为a1,a1=a0=9m/s2
圆柱体落地时手镯速度v12=2a1H
代入数据解得v1=9m/s
下落时间t1=,
手镯继续沿圆柱体减速下落直到落地,加速度大小为a2
0,1mg+4.5mg-mg=ma2
代入数据解得 a2=36m/s2
设下落时间为t2:v1-v0=a2t2
代入数据解得t2=0.2s
下落总时间t总=t1+t2=1+0.2s=1.2s
答:(1)手镯着地时的最大速度的大小为1.8m/s;
(2)手镯随圆柱体从静止释放到落地的总时间为1.2s.
如图所示,固定在地面上的粗糙斜面,一物体M能沿斜面以加速度a做匀加速直线下滑,下列情形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对斜面上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受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和作用,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
物体产生的加速度a=
当在M上加放一个小物体m后,两物体沿斜面一起运动的加速度
=gsinθ-μgcosθ=a
即在M上加放小物体后,整体的加速度保持不变,所以A错误,B正确;
在M上施加竖直向下的压力F,物体的加速度为
因为gsinθ>μgcosθ
所以Fsinθ>μFcosθ
即a″>a
所以在M上增加一个竖直向下的力F,物体的加速度变大.所以C正确,D错误.
故选:BC.
如图所示为某钢铁厂的钢轨传送装置,斜坡长为L=20m,高为h=2m,斜坡上紧排着一排滚筒.长为l=8m、质量为m=1×103 kg的钢轨ab放在滚筒上,钢轨与滚筒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3,工作时由电动机带动所有滚筒顺时针匀速转动,使钢轨沿斜坡向上移动,滚筒边缘的线速度均为v=4m/s.假设关闭电动机的瞬时所有滚筒立即停止转动,钢轨对滚筒的总压力近似等于钢轨的重力.取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10m/s2.试求:
(1)钢轨从坡底(如图示位置)从静止开始运动,直到b端到达坡顶所需的最短时间;
(2)钢轨从坡底(如图示位置)从静止开始运动,直到b端到达坡顶的过程中电动机至少要工作多长时间?
正确答案
解:(1)分析可知,欲使b端到达坡顶所需要的时间最短,需要电动机一直工作,则钢轨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它的速度等于滚筒边缘的线速度后,做匀速直线运动.钢轨开始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
f1=μmg=3×103 N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1-mg sinα=ma1
解得:a1=2 m/s2
钢轨开始做匀加速运动的时间为 t1==2 s
位移为 s1=a1t12=4 m
钢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为 s2=L-l-s1=8 m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时间为 t2==2 s
所需的最短时间为 t=t1+t2=4 s
(2)欲使电动机工作的时间最短,钢轨的最后一段运动要关闭电动机,钢轨匀减速上升,b端到达坡顶时速度刚好为零.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1+mg sinα=ma2
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a2=4 m/s2
历时 t3==1s
位移为s3=vt3-a2t32=2 m
电动机至少要工作的时间为
答:(1)钢轨从坡底从静止开始运动,直到b端到达坡顶所需的最短时间为4s;
(2)钢轨从坡底从静止开始运动,直到b端到达坡顶的过程中电动机至少要工作3.5s时间?
解析
解:(1)分析可知,欲使b端到达坡顶所需要的时间最短,需要电动机一直工作,则钢轨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它的速度等于滚筒边缘的线速度后,做匀速直线运动.钢轨开始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
f1=μmg=3×103 N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1-mg sinα=ma1
解得:a1=2 m/s2
钢轨开始做匀加速运动的时间为 t1==2 s
位移为 s1=a1t12=4 m
钢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为 s2=L-l-s1=8 m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时间为 t2==2 s
所需的最短时间为 t=t1+t2=4 s
(2)欲使电动机工作的时间最短,钢轨的最后一段运动要关闭电动机,钢轨匀减速上升,b端到达坡顶时速度刚好为零.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1+mg sinα=ma2
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a2=4 m/s2
历时 t3==1s
位移为s3=vt3-a2t32=2 m
电动机至少要工作的时间为
答:(1)钢轨从坡底从静止开始运动,直到b端到达坡顶所需的最短时间为4s;
(2)钢轨从坡底从静止开始运动,直到b端到达坡顶的过程中电动机至少要工作3.5s时间?
放在固定斜面上的滑块A以加速度a1沿斜面匀加速下滑,如图甲,在滑块A上放一物体B,物体B始终与A保相对静止,以加速度a2沿斜面匀加速下滑.如图乙,在滑块A上施加一竖直向下的恒力F,滑块A以加速度a3沿斜面匀加速下滑,如图丙,则(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甲图中加速度为a1,则有:mgsinθ-μmgcosθ=ma1
解得:a1=gsinθ-μgcosθ
乙图中的加速度为a2,则有:(m+m′)gsinθ-μ(m+m′)gcosθ=(m+m′)a2
解得:a2=gsinθ-μgcosθ
丙图中的加速度为a3,则有:(mg+F)sinθ-μ(mg+F)cosθ=ma3
解得:a3=gsinθ-μgcosθ+()
由于物体能够加速下滑,故括号中的部分大于零,
故a1=a2<a3,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2015秋•孝义市期末)如图所示,轻质弹簧的上端固定在电梯的天花板上,弹簧下端悬挂一个小球,电梯中有质量为50kg的乘客.在电梯运行时乘客发现轻质弹簧的伸长量是电梯静止时轻质弹簧的伸长量的一半,取g=10m/s2,这一现象表明(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电梯静止不动时,小球受力平衡,有
mg=kx1
弹簧的伸长量比电梯静止时的伸长量小了,说明弹力变小了,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mg-kx2=ma
乘客发现轻质弹簧的伸长量是电梯静止时的一半,则有:a=且加速度方向向下,
A、电梯此时可能正以5m/s2的加速度大小加速下降,也可能是以5m/s2加速大小减速上升,故ABC错误;
D、不论电梯此时是上升还是下降,加速还是减速,加速度大小为5m/s2且方向向下,则电梯地板对乘客的支持力大小
为250N,所以乘客对电梯地板的压力大小为250N.
故选:D.
如图,质量为m的A物放在质量为M倾角为θ光滑的斜面B上,斜面B置于光滑的水平地面上,若水平向左推B物,且使A、B相对静止,则推力大小为______;若水平向右推A物,且使A、B相对静止,则推力大小为______.
正确答案
(M+m)gtanθ
解析
解:若水平向左推B物,且使A、B相对静止,对A分析,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A的加速度a=.
因为整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
则推力F1=(M+m)a=(M+m)gtanθ.
当水平向右推A物,且使A、B相对静止,
对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F-Nsinθ=ma,
Ncosθ=mg
则F-mgtanθ=ma
对整体分析F=(M+m)a,
联立两式解得F=.
故答案为:(M+m)gtanθ,
如图甲,A、B是叠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两物块,水平力F作用在物块B上,A、B一起从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无相对滑动),F 随时间t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在0-t0内,物体加速前进,在t0-2t0内,物体先减速前进,后加速后退,摩擦力方向与物体的相对运动反向,故A错误;
B、在0-t0内,物体加速前进,加速度为,末速度为
t0,在t0-2t0内,物体先减速前进,后加速后退,整个过程为匀变速,加速度为
,末速度为
t0,故B正确;
C、在0-t0内,物体加速前进,加速度为,末速度为
t0,拉力的功为W=F(
),在t0-2t0内,物体先减速前进,后加速后退,整个过程为匀变速,加速度为
,末速度为
t0,故拉力的功为零,故C错误;
D、在0-t0内,物体匀加速前进,拉力的功率为P=Fv=Fat=F××t=
=
;
在t0-2t0内,物体先减速前进,后加速后退,整个过程为匀变速运动,拉力的功率为P′=F′v=F′(v0-a′t)=F′×(-
×t)=
-
;
故D错误;
故选B.
图示为一倾角θ=30°的传送带装置示意图,绷紧的传送带在A、B间始终保持v=1m/s的恒定速率向上运行,一个质量m=2kg的物体无初速地放在A处,传送带就将物体传送上去.设物体与传送带间的滑动摩擦力f=0.6mg,AB间的距离L=4m,g取10m/s2.求物体从A处传送到B处所需的时间t.
某同学根据以上条件,提出一种计算时间t的方法:由f-mgsinθ=ma和l=a可解得t.
请判断上面的解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如果正确,请代入数据计算出结果;如不正确,请给出正确的解法和结果.
正确答案
解:上面的结果是错误的,因为物体并不是全过程都做匀加速运动.
正确的解法是:
物体开始时做匀加速运动,由牛顿定律得加速度为:
物体从静止运动到速度等于v经过得时间为t1,则有:
t1时间内物体的位移为:
因为s<L,物体此后做匀速向上运动,匀速运动时间为:
因此,物体从A处传送到B处所需的时间为:t=t1+t2=4.5s
答:上面的结果是错误的,物体从A处传送到B处所需的时间t为4.5s.
解析
解:上面的结果是错误的,因为物体并不是全过程都做匀加速运动.
正确的解法是:
物体开始时做匀加速运动,由牛顿定律得加速度为:
物体从静止运动到速度等于v经过得时间为t1,则有:
t1时间内物体的位移为:
因为s<L,物体此后做匀速向上运动,匀速运动时间为:
因此,物体从A处传送到B处所需的时间为:t=t1+t2=4.5s
答:上面的结果是错误的,物体从A处传送到B处所需的时间t为4.5s.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