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在“共点力合成”实验中,

(1)、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2)、要使每次合力与分力产生相同的效果,必须(  )

A、每次将橡皮条拉到同样的位置

B、每次把橡皮条拉直

C、每次准确读出弹簧秤的示数

D、每次记准细绳的方向

正确答案

(1) B  (2) A    

试题分析:(1)在“共点力合成”实验中,因为用两只弹簧秤和一只弹簧秤都把节点拉到同一点,即橡皮条的伸长量相同,所以采用的科学方法是等效替代法,选项B正确。(2)、要使每次合力与分力产生相同的效果,必须每次将橡皮条拉到同样的位置,选项B正确。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0分)某同学利用图甲中器材验证机械能守恒实验.如图乙是该实验得到的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现要取 A、B 两点来验证实验,已知电磁打点计时器每隔0.02s打一个点.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打点计时器应接___________ (填“直流”或“交流”)________V的电源;

②可以判断,连接重物的夹子应夹在纸带的     

(填“左”或“右”);

③若x2=4.80cm,则在纸带上打下记数点B时的速度

vB =       m/s  (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④若x1数据也已测出,则实验还需测出物理量为           .

⑤若分析实验结果发现重物下落过程中减少的重力势能明显大于其增加的动能,则可能的原因是:                              

正确答案

①交流、4--6V (2分)②左(2分)③1.20(2分) ④AB之间的距离或hAB(2分)⑤重物的质量太小或摩擦阻力太大(2分)

试题分析:①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压是低压交流电,4—6V,

②从纸带上可以发现从左到右,相邻的计数点的距离越来越大,也就是说明速度越来越大.

与重物相连接的纸带先打出点,速度较小,所以实验时纸带的左端通过夹子和重物相连接.

③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得:

④要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则要求出重力势能的变化量,所以还要测出AB之间的距离;

⑤重力势能明显大于其增加的动能说明阻力太大,或重物质量太小。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8分)某同学做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如图所示,图中小车在一条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沿木板滑行,这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W。当用2条,3条…实验时,使每次实验中橡皮筋伸长的长度都保持一致.每次实验中小车获得的速度都由打点计时器所打的纸带测出。

(1)除了图中已有的器材外,还需要导线、开关、刻度尺和____电源(根据图填写,A:4~6V的交流电源,B:220V的交流电源,C:4~6V的直流电源)。

(2)实验中小车会受到阻力,可以使木板适当倾斜来平衡摩擦力,需要在____(填“左”或“右”)侧垫高木板。

(3)若粗糙的木板水平,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当小车速度最大时,关于橡皮筋所处的状态与小车所在的位置可能是

正确答案

(1)A(2分)       (2)左(2分)   (3)B(4分)

本题考查的是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问题。本实验需要的仪器有:4~6V的交流电源,开关,刻度尺,导线,橡皮筋,打点计时器。平衡摩擦力时,需要在左侧垫高木板。当小车速度最大时,橡皮筋仍处于伸长状态。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8分)(1)(8分)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弹簧弹力大小与其长度的关系”的实验。(1)在安装刻度尺时,必须使刻度尺保持     状态。

(2)他通过实验得到如图乙所示的弹力大小F与弹簧长度x的关系图线。由此图线可得该弹簧的原长

x0=  cm,劲度系数k=   N/m。

(3)他又利用本实验原理把该弹簧做成一个弹簧测力计,当弹簧测力计上的示数如图丙所示时,该弹簧的长度x=    cm。

正确答案

(1)竖直; (2)4; 50 ;(3) 10

试题分析:(1)在安装刻度尺时,必须使刻度尺保持竖直状态。(2)由图像看出,弹簧的原长为4cm,劲度系数;(3)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3N,则由乙图可知,该弹簧的长度为10cm。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6分)某同学做“探究共点力合成的规律”实验时,

(1)主要步骤是:

E. 只用一只弹簧秤,通过细绳套拉橡皮条使其伸长,读出弹簧秤的示数,记下细绳的方向,按同一标度作出这个力F’的图示;

F. 比较力F’与F的大小和方向,看它们是否相同,得出结论。

上述步骤中:

①(2分)有重要遗漏的步骤的序号是                               

②(2分)遗漏的内容分别是                                           

(2)(2分)如图所示是两位同学在做本实验时得到的结果,可以判定其中实验结果比较符合实验事实的是______.

正确答案

(1)①C  E(2分)②记录两拉力方向;将橡皮条节点拉到同一位置O(2分) (2)A

试题分析:(1)①中C步骤,将结点拉到O位置后,要读出弹簧秤的读数还要标记下两个拉力的方向;而E步骤中用一个弹簧秤拉时应使作用效果与前一次的相同,即把结点拉到相同的O位置,并记录弹簧秤读数和拉力方向。(2)用一个弹簧秤拉时,拉力方向应沿橡皮条的拉伸方向,即沿直线方向为F,而用两个弹簧秤拉伸后再用平行四边形定则画出来的合力方向,由于有一定的实验误差,合力F方向会与直线方向有一点偏差,故A选项正确。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6分)(1)如图为一个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时的频闪照片,它是每隔1/30s的时间拍摄的。从个稍大些的位置间隔开始测量,照片上边的数字表示的是这些相邻间隔的序号,下边的数值是用刻度尺测出的其中两个间隔的长度。根据所给的两个数据,则可以求出间隔3的长度约为     cm。(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已知游标卡尺的主尺最小分度为1mm,游标尺上有10个小的等分刻度,它的总长等于9mm,用这个

游标尺测得某物体长度为2.37cm。则这时是游标尺上的第     条刻度线与主尺上的第     条刻度线对

齐。

正确答案

(1)9.86   (2)7   30

试题分析:(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相等时间内位移之差是一恒量,即,有,可得

(2)对于主尺最小分度为1mm的游标卡尺,精确度是0.1mm,读数为2.37cm时,主尺上的读数为23mm,因此卡尺上的第7条刻度线与主尺对齐,游标尺上每小格表示长度为0.9mm,7格总长为6.3mm,因此主尺上的对应对齐长度为23.7mm+6.3mm=30mm,因此与主尺上的第30条刻度线对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同学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①将弹簧悬挂在铁架台上,将刻度尺固定在弹簧一侧,弹簧轴线和刻度尺都应在______方向(填“水平”或“竖直”)

②弹簧自然悬挂,待弹簧______时,长度记为L0,弹簧下端挂上砝码盘时,长度记为Lx;在砝码盘中每次增加10g砝码,弹簧长度依次记为L1至L6,数据如下表表:

表中有一个数值记录不规范,代表符号为_______。由表可知所用刻度尺的最小长度为______。

③图16是该同学根据表中数据作的图,纵轴是砝码的质量,横轴是弹簧长度与_________的差值(填“L0或Lx”)。

④由图可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_N/m;通过图和表可知砝码盘的质量为_________g(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重力加速度取9.8m/s2)。

正确答案

①竖直②稳定  L3     1mm ③  Lx   4.9N/m   10

:由表中记录的数据可知,实验所用刻度尺最小刻度为1mm,记录数据应该估读到0.1mm,所以L3数值记录不规范。由于纵轴是砝码的质量,横轴应是弹簧长度与弹簧下端挂上砝码盘时长度Lx的差值。由mg=kx可知,图象斜率等于弹簧的劲度系数为4.9N/m;通过图和表可知砝码盘的质量为10g。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8分)一位同学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实验时,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是50Hz,在实验中得到点迹清晰的一条纸带,他把某一个点记作O,再选依次相邻的6个点作测量点分别标以A、B、C、D、E、F,如图(a)所示.

(1)如果测得C、D两点相距2.70cm,D、E两点相距2.90cm,则小车在打D点时的速度是           m/s.

(2)如果某同学分别算出小车打各个点的速度,然后把数据标示在v-t图上,如图(b)所示

① 请完成图像;

② 由此图可求得小车的加速度a=          m/s2.

正确答案

(1)1.4m/s (3分) (2)①如下图(2分)  ② 5m/s2  

试题分析:(1)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平均速度,所以

(2)①描点作图如下

②速度时间图像斜率代表加速度,从图可知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为“用DIS(位移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研究加速度与质量关系”的实验装置。

(1)在图示装置中,①是固定在小车上位移传感器的发射器部分,②是接收部分。在该实验中采用控制变量法,保持小车所受拉力不变,用钩码所受的重力作为小车所受拉力,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使钩码质量尽量__________些。(填“大”或“小”)

(2)改变小车的质量,多次重复测量。在某次实验中根据测得的多组数据可画出a-1/M关系图线,

①如果摩擦力不能忽略,则画出的a-1/M图线为图示中的____________。(填“甲”或“乙”或“丙”)

②(单选题)该实验中某同学画出的图线中AB段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 )

正确答案

小 丙  C

】①只有当砂和砂桶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的时候,绳子的拉力才近似等于砂和砂桶的重力②(i)摩擦力不能忽略时,当a=0时,F=f,丙图(ii)  线中AB段明显偏离直线原因是钩码质量太大,钩码的重力不再近似等于绳子的拉力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重物从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重物拖着的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打出一系列的点,对纸带上的点进行测量,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下面列举了该实验的几个操作步骤:

A.按照如图所示的装置安装器件

B.给打点计时器接上低压直流电源

C.用天平测量出重物的质量

D.接通电源开关、释放纸带,打出一条纸带

E.测量纸带上某两点之间的距离

F.利用纸带,测量计算出打上述两点时的瞬时速度

G.计算比较重物在两点间下落过程中减少的重力势能是否等于增加的动能

(1)指出其中不必要的步骤是________,错误的步骤是________。(填步骤前的字母)

(2)利用这个装置也可以测量重物下落的加速度a的数值。如下图所示,是某次实验打出的一条纸带,选取纸带上连续打出的五个点A、B、C、D、E,每隔时间T打一次点。测出A点距起始点O的距离为x0,点A、C间的距离为x1,点C、E间的距离为x2,根据这些条件,计算在打B点时,重物的瞬时速度为________;在打D点时,重物的瞬时速度为________;重物下落的加速度a的表达式为a=________.

正确答案

⑴C,B⑵

试题分析:(1)因为质量在计算过程中会抵消掉,所以无需测量质量,C是不必要的,打点计时器都是使用的交流电,B是错误;(2)匀变速直线运动过程中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该段过程中的 平均速度,所以有,根据公式可得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在“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中:

(1)为使小球水平抛出,必须调整斜槽,使其末端的切线成水平方向,检查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验证实验得到的轨迹是否准确的一般方法是:如下图(a)所示,在水平方向从平抛起点处取两段连续相等的位移与曲线交于两点,作水平线交于y轴,则y1与y2之比为___________.

(3)某同学建立的直角坐标系如下图(b)所示,实验装置的安装准确无误,实验操作中有一处失误,其余操作正确,请指出该处的失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同学在轨迹上任取一点M,测得坐标为(a,b),运用平抛运动原理计算得到的平抛初速度值与其真实值相比________(选填“偏大”、“相等”或“偏小”).

(5)下列哪些因素会使实验的误差增大               

A.小球与斜槽之间有摩擦

B.安装斜槽时其末端不水平

C.根据曲线计算平抛运动的初速度时,在曲线上取作计算的点离O点较远

正确答案

(1)将小球放于斜槽末端,能处于静止状态 (2)1:3(3) 坐标原点的选取错误

(4)偏大(5)B

试题分析:(1)要保证小球从斜槽末端飞出时的速度方向是水平方向,就要使斜槽末端的切线沿水平方向,根据共点力的平衡,小球在斜槽的末端受重力和支持力,若能平衡,则小球不会滚动;所以检查斜槽末端切线水平的方法是置一小球于斜槽末端,若小球不滚动则表示末端是水平.

(2)平抛运动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运动,因此在水平方向从起点处取两段连续相等的位移,对应的时间是相同的;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自开始连续相当时间的内位移之比为:

(3)小球作平抛运动时,平抛的起点应该在球心处,故其失误是:平抛的起点应该为小球在槽口时球心在木板上的水平投影点.

(4)测量值就是按从O点开始的,故有:     ①  ②

由①②解得:

设小球的半径为d,则实际平抛的起点在O点上方d处,则有:    ③   ④

联立③④得:,故比真实值偏大,

(5)只要小球从同一高度、无初速开始运动,在相同的情形下,即使球与槽之间存在摩擦力,仍能保证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相同,对实验没有影响,故A错误;当斜槽末端切线没有调整水平时,小球脱离槽口后并非做平抛运动,故B正确;在曲线上找一点,利用水平位移与竖直位移来求出抛出速度,但要求位移大小尽量大点儿.因此D会减小实验误差的,所以C错误

故选B;

点评:熟练掌握平抛运动的特点、规律是解决平抛运动知识的关键,尤其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与推论的应用.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7分)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记录小车运动的纸带如图所示,在纸带上选择0、1、2、3、4、5的6个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纸带旁并排放着带有最小分度为毫米的刻度尺,零点跟“0”计数点对齐,由图可以读出三个计数点1、3、5跟0点的距离填入下列表格中.

计算小车通过计数点“2”的瞬时速度为v2 ="_____" m/s,小车的加速度是a ="____" m/s2

正确答案

表格见解析   0.21m/s  

试题分析:读数时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分度值为1mm。

交流电频率50hz即计时点间隔0.02 s,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即相邻计数点之间时间间隔为0.1 s。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即计数点“2”的瞬时速度等于计数点1和计数点3之间的平均速度,根据刻度尺读数1到3记做,3到5之间记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连续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即计算得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图15为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现有的器材为:带铁夹的铁架台、电磁打点计时器、纸带、带铁夹的重锤、天平.回答下列问题:

(1)为完成此实验,除了所给的器材,还需要的器材有________.

(填入正确项前的字母)                                                         

(2)实验中误差产生的原因有(写出两个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AD (2)纸带和打点计时器之间有摩擦;用米尺测量纸带上点的位置时读数有误差.

(1)A本实验中要测量高度h,所以需要米尺,打点计时器需要低压交流电源,所以需要D(2)纸带和打点计时器之间有摩擦;用米尺测量纸带上点的位置时读数有误差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同学用如图9所示装置测量重力加速度g,所用交流电频率为50 Hz。在所选纸带上取某点为0号计数点,然后每3个点取一个计数点,所有测量数据及其标记符号如题图所示。该同学用两种方法处理数据(T为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

方法A:由……, 取平均值g="8.667" m/s2;

方法B:由取平均值g="8.673" m/s2

小题1:从实验装置看,该同学所用交流电的电压为_________伏特.

小题2:从数据处理方法看,在S1S2S3S4S5S6中,对实验结果起作用的,方法A中有_____    _____;方法B中有_________________。         因此,选择方法___________(AB)更合理,这样可以减少实验的__________(填写系统或偶然)误差。

小题3:本实验误差的主要来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举出两条)。

正确答案

小题1:220

小题2:S1、S6     S1、S2、S3、S4、S5、S6   B   偶然

小题3:重物下落过程中受到阻力; S1S2S3S4S5S6 长度测量;

交流电频率波动;            数据处理方法等。(每答对1条得1分)

小题1:看实验装置用的是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所以工作电压为220伏交流电源。

小题2:按照方法A:

×=,只利用上了两个数据;

方法B:×

利用上了六个数据,S1、S2、S3、S4、S5、S6

利用数据越多,可以尽量避免偶然误差,合理的是方法B;

小题3:本实验误差的主要来源:人为测量长度带来的误差;纸带和限位孔之间的摩擦使运动加速度小于g;实验数据处理方法也会使偶然误差增大;等等。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同学在做“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中,先测得摆线长为97.50cm,摆球直径为2.00cm,然后用秒表记录了单摆振动50次所用的时间为99.9s.则

①该摆摆长为_______cm。

②如果他测得的g值偏大,可能的原因是          

正确答案

98.50cm    AD

试题分析:①摆长

②根据知,测摆线长时摆线拉得过紧,导致摆长偏大,重力加速度偏大.故A正确.实验中不需要测量小球的质量,B错误,简谐运动是一种理想的运动模型,单摆只有在摆角很小,空气阻力影响不计的情况下单摆的振动才可以看成简谐运动,所以摆角过小,不影响周期,C错误;实验中误将49次全振动记为50次,导致周期变小,根据知,,重力加速度偏大.故D正确.

故选AD

点评:简谐运动是一种理想的运动模型,单摆只有在摆角很小,空气阻力影响不计的情况下单摆的振动才可以看成简谐运动,实验时要保证满足实验的条件.

百度题库 > 高考 > 物理 > 牛顿运动定律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