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共34276题
1951年,周总理指示“圆明园遗址要保留,地不要拨用了”。保留圆明园遗址是因为它
①是近代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见证②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③具有热爱世界和平、进行国际友好交往教育的功能④标志着封建专制堡垒的土崩瓦解
[ ]
正确答案
1861年,维克多·雨果在给朋友的信中怒斥火烧圆明园的罪行:“在我们眼中,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是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些什么?”信中“文明人”是指
[ ]
正确答案
沙俄对中国的侵略主要表现为大量侵占中国的领土,下列对其原因的认识最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圆明园十二生肖青铜头像在近代被西方列强劫掠,劫掠者是
[ ]
正确答案
“弱肉强食多国合谋再宰蹇舛中华,外攮内安清廷摇摆又失锦绣河山。”对联中的这场战争给中国造成的永久性伤痛有
①圆明园被焚毁,中华文化大浩劫②内地设厂,民族工业发展受阻
③东北、西北大片国土沦丧,金瓯残缺④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
正确答案
圆明园首度遭到侵略者的野蛮洗劫发生在
[ ]
正确答案
马克思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 ]
正确答案
2009年二三月间,圆明园流失的文物鼠首、兔首铜像在法国一家拍卖行被拍卖,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鼠首、兔首铜像被盗于
[ ]
正确答案
一个侵略者曾经在日记中写道:“庄严华贵之区,且曾为高贵朝觐之殿,经此吞灭一切的火焰,都化为云烟了。……园门口那些小屋,也一个不留……我们已经完毕这件大工作,便再回到北京去。……所有年深日久,精美绝伦的建筑和物品,都一齐牺牲了。”据此分析,他参加的侵华战争应该是
[ ]
正确答案
澳大利亚人维杜卡曾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居住北京达20余年(1897~1920年)。他的大量报道、通讯与日记成为研究这一时期中国历史的重要素材,但不包括
[ ]
正确答案
2010年是圆明园罹难150周年。将这一号称“万园之园”的皇家园林抢劫一空的是
[ ]
正确答案
晚清人李慈铭在《越缦堂日记》中有这样一段话:“二十七日戊子记:闻圆明园为夷人劫掠后,奸民乘之,攘夺余物,至挽车以运之,上方珍秘,散无孑遗。”以下各项中,对这段材料分析合理的是
[ ]
正确答案
雨果在给朋友的信中怒斥火烧圆明园的罪行:“在我们眼中,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是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些什么!”信中的“文明人”指
[ ]
正确答案
纪念圆明园罹难150周年邀请了英法等国的政要出席,一同纪念和保护这一文化遗产。邀请英法等国政要
出席纪念活动,主要是基于
[ ]
正确答案
法国作家雨果在给朋友的信中怒斥火烧圆明园的罪行:“在我们眼中,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是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些什么!”信中“文明人”火烧圆明园的罪行发生在
[ ]
正确答案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